作为成吉思汗的嫡孙,世界有史以来疆域*辽阔帝国的缔造者,忽必烈不但继承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更完成了祖父号令天下的目标。他半生戎马,率领蒙古军骑长驱直入,踏破了南宋江山,征服了中国的剩余地区,还扬威海外,两次侵入日本。
与成吉思汗以武功震撼世界不同,忽必烈更以文治著称于天下。为统治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帝国,他和幕僚们一起,建立了一个以汉法为基础又不为传统中国理念所束缚的政府,为元朝的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础。作为天下共主,他以一种空前的开阔胸怀,聚拢各族精英,广泛吸收各种文化中的先进部分。他既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拥护者,也是热心的佛教徒,还许诺他的许多臣民将皈依基督教,更是穆斯林的保护者。他试图在多种文化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并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功。
在执政初期,忽必烈大量豁免、减免税赋,鼓励农业生产;给予商人相当高的地位,促使国内、对外贸易异常繁荣;允许艺术家自由创作,给予帝国工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并激励科学家更大胆的创新。他所统治的帝国,代表着当时世界范围内*先进、*富庶的东方文化。这种文化通过畅通的丝绸之路,无保留地被传播到南洋、印度洋,直至欧洲腹地,使西方人对东方文明产生向往和倾慕,并刺激了哥伦布远航寻找新大陆。远征的惨败、无度的财政需索、个人健康的衰退,使得忽必烈建立世界帝国的梦想*终未能实现,但这无损于他的荣光。他的先辈们不曾有过他那种统一并统治整个已知世界的梦想,后继者中再也没有人有过这样的眼光。
本书是西方**部全面叙述忽必烈生平的传记,再现了忽必烈从藩王到蒙古大汗、直至元帝国君主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作者力图剔除各种史料中的偏见,“颠覆”人们对忽必烈和蒙古人的传统看法。该书资料翔实,观点新颖,影响相当大,被许多欧美大学列为亚洲史课程必读参考书。
**章早期蒙古人
忽必烈生活于蒙古帝国的黄金时代。他出生之时,蒙古人开始开疆扩土;他长成之时,蒙古大军已经无远弗届,把疆域远远地扩张到了北方和西方。在这段蒙古史(实际上也是欧洲史)上*辉煌的时期里,忽必烈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无疑是两个*显赫的蒙古人。欧亚的历史是从蒙古人开始的。在13世纪*初的几十年间,他们经过不断的蚕食,建立了世界历史上*庞大的帝国。其疆域北部从朝鲜半岛一直延伸到俄罗斯西部;南部从缅甸一直到达伊拉克。他们的军队曾一路打到今天的波兰和匈牙利。在此过程中,他们消灭了当时世界上*强大的王朝,包括统治中东和波斯的阿巴斯王朝、金朝和南宋王朝、中亚的花剌子模等。在几十年间,蒙古人统治了欧亚大部分地区,并对其他地区形成威胁之势。
虽然蒙古帝国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世纪,但它已经把欧洲和亚洲紧密地连接起来了,由此开始了一个东西方之间广泛接触和频繁互动的时代。当蒙古人对征服地区的统治稳定下来之后,他们便既不反对也不禁止与外国人的联系。尽管蒙古人从不放弃他们统治全世界的企图,但是他们仍然热情款待外国游人,甚至款待那些来自尚未征服的王国的旅行者。他们鼓励人们在蒙古统治下的亚洲广大地区旅行,并为之提供方便。在蒙古统治下,许多欧洲商人、手工匠和使节首次到达中国。亚洲的商品沿着商道到达欧洲,随之而起的欧洲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终刺激了欧洲人寻找通往亚洲航线的热情。因此,蒙古时代间接地催生了欧洲15世纪探索世界的时代,这个时代在发现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航线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寻找由西方通往印度之路而未果时达到高峰。
然而,蒙古人的成就远非仅仅把欧洲和亚洲连接起来。事实上,他们有效地统治了他们所征服的大部分领土。在汉人、波斯人和突厥顾问和管理者不可或缺的帮助下,他们逐渐完成了由掠夺者到统治者的转变。他们建立了政府和官僚体制,创造了税收系统,使农民、牧民和商人各得其所。由于大多数蒙古可汗对外国宗教都持比较公允和宽容的态度,因此在蒙古统治地区很少出现对某一宗教派别的迫害。一些蒙古统治者鼓励各种本土文化的发展,支持并赞助艺术家、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创作活动。中国的戏剧、波斯的史书撰写、吐蕃的佛教艺术和建筑等都在蒙古占领期间繁荣起来了。
但是,蒙古统治的黑暗面决不应该被忽视。他们的军队使得某些占领区完全荒芜,以至于需要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复原。他们残酷无情地灭绝了那些敢于抵抗者。一位13世纪的波斯历史学家在描写蒙古人的“屠杀、劫掠和蹂躏”时说,在某次战役中,“刹那间,一个富庶的世界变得荒芜,土地成为不毛之地,活人多已死亡,他们的皮骨化为黄土;俊杰被贱视,身遭毁灭之灾”。现代作家也经常以同样严厉的口吻批评蒙古人,其中一位认为蒙古人使中国的宫廷生活野蛮化,认为蒙古人“对中国文明的所有方面都带来了暴力和破坏”,他们“对中国的文化价值非常无知,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不信任,因此无力胜任统治中国的重任”。
遗憾的是,由于直到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才有了自己的书面语言,因此,作为战胜者的蒙古人几乎没有为我们留下任何有关他们作战以及他们统治蒙古帝国的记录。因此,13世纪蒙古语书面资料非常贫乏,而我们对他们的认识主要来自于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编年史:其中包括汉语、波斯语、朝鲜语、亚美尼亚语、阿拉伯语以及其他语言。因此,他们被描写成嗜血残暴是很自然的事。当然,有些描写蒙古人残忍甚至凶暴的离奇故事肯定不全都是事实。
蒙古帝国的诞生
忽必烈及其祖先的故国蒙古是一片对比强烈、特色鲜明的土地,那里有“覆盖着积雪的崇山峻岭、河流、小溪以及湖泊环绕的茂密林区”。东部、西部和北部都有高山阻隔降雨,而南部则有戈壁沙漠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戈壁沙漠大部分地区既不适于牧业经济,也不适于农业经济。虽然它并非毫无生机,但是其夏季令人几乎无法忍受的炎热、冬季凛冽的寒风和厚厚的积雪,使之难以成为人类的栖息地。只有*强壮的人和动物才可能在这样严酷荒凉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蒙古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中部或草原地区,那里水草繁茂,非常适于牧业经济。虽然草原地区缺乏足够的水源支持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但是却十分适合畜牧业。蒙古传统经济依赖五类主要动物,即绵羊、山手、牦牛、骆驼和马。其中绵羊、山羊和牦牛可以提供食物、服装,用于遮蔽风雨和做燃料;骆驼用于运输,尤其适用于穿越沙漠的贸易;而马匹则用于骑乘。马匹不仅用于骑兵作战,而且用于著名的蒙古驿传系统,使得官方信息和报告能够及时送达国内任何地区。
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蒙古草原居民的经济是非常脆弱的,经常遭受旱灾、严寒以及动物传染病的威胁。因此,与农业文明之间的贸易,尤其是和汉人的贸易,对他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灾荒年份,草原牧民不得不向汉人索取粮食,而他们有时也能够得到必需的粮食。他们也从汉人那里获得手工艺品。作为回报,他们向汉人提供动物和动物制品。当汉人拒绝贸易的时候,他们便采取有组织掠夺的手段获得用和平手段不能获得的物品。
在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一个以蒙古为名的新联合体在草原上诞生了。原来的氏族(蒙语为“obogh”)从这时开始发展为部落。部落酋长*初可能是由宗教领袖担任,而这时则只有作战勇敢并具有很强的军事指挥能力者才能当选,他们还必须得到统治着普通牧民的贵族们(那颜)的支持。蒙古贵族对部落酋长的忠诚完全取决于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因为蒙古人没有对部落酋长效忠的观念。部落酋长负责部落的军事训练和狩猎活动的组织,而这种狩猎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也相当于军事演习。由于全民重视军事训练,使得部落酋长能够在战时迅速把全民动员起来。
到了12世纪末叶,蒙古人在这块土地上占据了支配地位。一些蒙古部落和平统一起来了,而另一些部落则被更强大的部落酋长所征服。但是,集权领导并不存在,而且,独立的突厥部落,包括畏兀儿部、乃蛮部、克烈部、汪古部等仍然居住在这片土地上。
在成吉思汗(1162-1227)的领导下,蒙古人突然出现在亚洲其他民族面前。成吉思汗统一了形形色色的蒙古部落,把它们组织成一个强大的军事机器。毫无疑问,他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卓越的政治战略家。然而,正像欧文·拉提摩尔指出的那样,“假如不是因为天时地利,使他在那样一个时代生于那样一个地区,仅凭他的天赋才能,他绝不可能取得那样大的成就。”
成吉思汗抓住了蒙古部落的发展契机。蒙古人的统一运动、他们不断崛起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以及他们不断壮大的军事实力,使他能够把各部落招聚在他的旗帜之下,从而向定居文明发起挑战。在某种程度上,蒙古经济中的不稳定性和他们对国际贸易的需求,往往刺激他们发动战争,因为他们的邻国有时会拒绝与他们通商。此外,蒙古高原年平均气温的突然下降往往影响草的高度和产量,进而影响蒙古人的生活。他们的牲畜面临生存危机,他们自己的生存使得他们必须与南方邻邦宋朝进行贸易以获得日用品,否则他们必须诉诸武力,通过掠夺而获得。成吉思汗自信长生天腾格里已经赋予他统一蒙古甚至可能统治世界的重任,而这时机会和条件都已具备,他要带领蒙古人离开祖居之地,去征服其他地区。
在12世纪90年代和13世纪初叶,成吉思汗(他在成为蒙古诸部共主之前叫铁木真)已经为成为威震世界的显赫领袖做好了准备。他招聚了一支由忠实可靠的朋友和盟友组成的亲兵队(那可儿),并分为若干千户,每千户由一位千户长领导——他们取代了旧的部落和家族首领的职分和权力。他为他的军队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建立了情报网,组建了一支出色的骑兵,设计了新战术,当然,也保留了某些旧战术,诸如佯装败退后突然反击等,同时详细周密地制订了作战计划。此后,凭借自己建立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加之巧妙地利用同盟者的力量,他相继征服了塔塔尔、克烈部、乃蛮部、篾尔乞部以及其他蒙古部落。1206年,成吉思汗在一次集会(忽里台)上被蒙古诸部*有名望的贵族推举为领袖,号成吉思汗。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他给自己的亲属分封了领地或份地,使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牧场和人口。
在征服蒙古本土(相当于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所有部落之后,成吉思汗决定向外扩张,去征服更多的土地。在对某一个国家发起攻击之前,他总是派遣使节先给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发出一道所谓的投降令,要求接受他的统治。通常情况下,如果外国同意投降,向他纳税,并提供他所要求的服务,他将让其领导者继续其统治。反之,如果他们拒绝投降,他将毫不留情地击败他们的任何抵抗。
他的军事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他首先征服了中国西北部由游牧民族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并迫使它进贡。接着,在控制了贯穿中国西北的贸易通道之后,他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由女真人统治着的中国北方。女真人是满族人的前身,他们曾征服了中国北部并建立了金朝。1215年,成吉思汗的军队占领了金朝首都中都(今北京),迫使金皇室逃往南方的开封,在那里苟延残喘了差不多二十年,直到*后被击败。1219年,成吉思汗转向西方,率领二十万大军开往中亚,去惩罚花剌子模国王阿拉丁·穆罕默德,因为他杀害了成吉思汗派出的商人和使节。到1220年2月,成吉思汗的军队已经洗掠了中亚城市不花剌,并在一个月内,攻克并掳掠了撒马尔罕,屠杀了大批居民,但是留下了三万名手工匠和建筑工匠,并把他们送到了蒙古。到1221年,成吉思汗已经占领了中亚和现在的阿富汗。而他的两位大将,哲别和速不台,已经一路打到克里米亚半岛,然后与其他蒙古军队会师。直到1227年8月成吉思汗逝世之前,他还在中国西北进行平息党项族叛乱的战役。他的遗体被运回了蒙古东北部安葬,四十个少女和至少四十匹马做了殉葬品。
成吉思汗留给后人的绝不仅仅是一块广袤无边的领土。1204年,他命令一位在汉文史料里称作塔塔统阿的俘虏用畏兀儿文书写蒙古语言。他努力搞好与征服地宗教领袖的关系,因为他相信,与教士阶层建立良好的关系能改善与当地人的关系,并赢得他们的支持。他有时甚至豁免教士的赋税。他采取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个措施,是雇佣外国人做书记官、译员、家庭教师、顾问、商人、甚至军人等,而这项政策也被他的继承人尤其是忽必烈继承了下来。还有,他颁布了札撒,据说这是**部蒙古法典,由一套法规组成。由于它是根据游牧社会的生活习惯制定的,因此当蒙古人试图统治定居民族时,就需要根据形势变化对这套法典做相当大的修改。随着蒙古帝国的扩张,势必要制定成文法规。
成吉思汗的继承者
尽管成吉思汗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他却未能定下汗位继承的明确而有序的规则。按照蒙古传统,*小的儿子应该继承父亲的羊群、牧场以及其他财富。另一个传统是由长子继承家族或部落的领导权,而幼子则继承财产。还有一个传统则强调辈分,即当一位首领死后,他的弟弟有优先继承权,而他的儿子则无此特权。不过这些继承原则似乎都不适用于汗位。汗位继承的程序,是召集一个由*有名望的蒙古贵族参加的忽里台,通过大会选举新汗,新汗必须是一位公认的*有能力者。因此,没有人能预测到谁将继承汗位。当忽里台会议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常常发生争权夺利的血腥斗争。
在成吉思汗逝世整整两年之后,新汗才登基。1229年,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及其后代就各自疆域的分割达成了妥协。在此协议下,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成为金帐汗国的可汗,其疆域包括蒙古*西部,后来又囊括了俄国。成吉思汗的第二个儿子察合台(1185—1242)分到了中亚地区,而他*小的儿子拖雷(1190-1231/1232,忽必烈之父),一位嗜酒的鲁莽军人,得到了中国北部和蒙古本土。而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1186—1241)则因其随和的性格、调解争端的能力以及对外国人和外国思想的宽容,而被推举为大汗,又称众汗之汗,即蒙古帝国的*高统治者。
窝阔台继承了先父的扩张政策。1234年,他的军队摧毁了金朝,占领了中国北部的所有领土。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击败了位于辽阳(现东三省南部)的东夏国。到1238年,高丽国王已经被迫投降,向蒙古进贡。在西方,窝阔台的一支军队占领了格鲁吉亚和大亚美尼亚,另一支打到了吐蕃边境。但是,*惊心动魄的当属1237年开始的蒙古征服俄罗斯的战争。成吉思汗四系的代表率领由蒙古人、突厥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十五万大军参加了这次战役。尽管拔都、拖雷长子蒙哥、窝阔台之子贵由以及察合台之子不里之间存在纷争和摩擦,这次远征仍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蒙古军队击败了俄罗斯边境的贝加尔人、巴什基尔人和科曼人等部落民族。1238年3月,拔都的军队跨过伏尔加河,占领了梁赞公国、莫斯科公国和弗拉基米尔一苏兹达尔公国的许多城市。同年12月,又占领了基辅。扫荡俄罗斯之后,蒙古人的下一个目标锁定了东欧。1241年春天,他们进攻波兰;4月9日,在列格尼兹镇进行了一场血腥战斗之后,他们从每个敌人身上割下一只耳朵,共装满了九大袋。很快,他们又征服了波兰,然后掉头向南进攻匈牙利。到当年年底,拔都已经占领了佩斯和布达。但是,1242年初,他又把他的军队撤回到了俄罗斯,因为他接到了窝阔台可汗于1241年12月11日去世的消息。为了选举新汗,拔都和其他蒙古贵族必须回到蒙古本土开会。或许可以说,是窝阔台之死挽救了欧洲。
作为至高无上的汗,忽必烈既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也是中原王朝的忠实延续者。在征服土地以后,他也完成了对人们头脑的征服,他想获得的最伟大的名声也许不是“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征服全中国的少数民族皇帝”,而是“第一位治理中国的少数民族皇帝”。
——著名东方史学家格鲁塞
在欧美,忽必烈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成吉思汗。正如书中所说:“虽然他的遗产是短命的,但他自己一生的成功已经为他赢得了持久的声望。当时的欧亚史学家和旅行家在谈到他时,总是称赞有加,马可·波罗的报告使得欧洲人了解了大汗的宫廷和他所统治的庞大帝国,而拉施都丁则把他的声望传遍了整个伊斯兰世界。”
——纽约时报
跨海征服,征日本,征爪畦,我们可以看到后两者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单是向海洋发展这方面,我们可以说忽必烈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忽必烈的帝国在大踏步地向海洋开拓。
——著名元史专家李治安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都将是对忽必烈最权威的论述。罗沙比通过大量的细节研究,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游牧民族首领及世界帝国君主的形象,而在从前,人们主要是通过他所统治的定居人口的眼睛来看他的。
——伦敦书评
忽必烈之所以能成就其大一统和有效治理的非凡功业,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具有宽广的胸襟、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领导驾驭能力。他招募了一个包罗蒙、汉、中亚穆斯林等在内的国际性幕僚团队,任用并驾驭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因此他的各项措施也必然比以往的中国朝代更能体现一种全球性的视野。
——华盛顿邮报
莫里斯·罗萨比(Morris Rossabi),国际知名的远东史研究专家,纽约市立大学杰出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中国及中亚史研究专家,对远东乃至整个亚洲的艺术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一生著作等身,主要集中在对蒙古民族历史的研究上。代表作有:《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元明时期的女真人》、《1368年以来的中国和中亚》等。
《高适岑参集》内容简介:为了帮助一般读者对高适、岑参诗的阅读、理解和欣赏,本书在他们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中各选取数十首代
《走近上海》内容简介:《走近上海》一书是站在新上海人的视野和沪上专家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近距离的端量、和全面介绍上海的一
《壶里春秋二集》内容简介:本集为朱维铮先生《壶里春秋》的续编,所收文字均为朱先生2000年以后所作,多为发表在各类媒体而未曾集
《叛乱年代:内战、复辟与光荣革命》内容简介:从残酷内战到市井百态 细腻笔触写就英格兰动荡的17世纪 本书是阿克罗伊德“英格兰史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本书特色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其思想古老而深邃,对诸子百家以及后世百代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老子的门徒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外,其余...
作者以其“大历史”的宏观视野,涉足欧美等国的近代历史,讲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路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以意大利、荷
解力夫(1928—)男,汉族,河北定州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曾任《黎明报》、《冀中导报》、《河
《陪我散步吧》内容简介:有没有一本书,承载着世间的生老病死;有没有一本书,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有没有一本书,收藏了心底的
戊戌风云录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全书内容丰富,容量巨大,涉及了王朝内部权力斗争、两条变法路线的斗争、思想启蒙运动、教育变革、制度变革、变...
《人大附小的可爱作业》内容简介:此书主要介绍人大附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特色可爱作业。书稿从老师布置这些作业的初衷、学
这是一部最精短、更生动的中国通史。“文字鬼才”马伯庸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民国,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中国历史的线索;打破以
中国状元大典 本书特色 本书编撰者们对中国历史上延续1300多年的状元及其赖以存在的科举制度,进行评价。客观地评价科举制度,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它为有条件读...
《希望的源泉:文化、民主、社会主义》收集了雷蒙·威廉斯的早期著述以及晚期的主要论文和讲座,并首次收录了他后期的重要政治著
本书为当时的欧洲人打开了认识中国的窗口,使他们从通过充满神秘色彩的传闻“想象”中国,跨入通过中国的现实认识中国的时代,回
罗马帝国简史 本书特色 不管是研究亚洲史、欧洲史还是非洲史,都绕不开罗马史。古罗马到底有多令人吃惊?创造拉丁文,意大利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都是由...
《世界钢琴名曲220首·教学版(第四册)》内容简介:韦尔编辑的这本钢琴名曲大全,于90年前出版,是一本享誉世界的经典曲谱,如今已
刺客.游侠-《史记》里的豪杰 本书特色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史记》中的豪杰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剧孟、郭解。作者将司马迁的故事加上作者个人...
《西方的兴起》内容简介:《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是全球通史的奠基性杰作,以全球视野讲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让你一本书了解
中国本身拥有力量(修订本) 本书特色 一个能够产生这样人物的国家,就能够做成伟大的事业。……中国本身拥有有力量,可以在真正完全摆脱迷信的重担和对过去的崇拜时,迅...
清朝前纪 节选 《清朝前纪》是孟森先生南京中央大学讲授满洲历史时的讲义,全书分纲领、女真纪**、建州纪第二、建州左卫前纪第三、肇祖纪第四、褚宴充善纪第五、妥罗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