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是中国的近邻。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形成了这个岛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
作静通过在日本20年的生活经历,用文字和镜头从各个生活层面展现了日本社会万花筒中折射出的不同人文景象,从学校到企业,从家庭到社区,从女人的厨房到酒店餐厅,从男人的书房到当地图书馆,跟随作者的脚步,你可以看到日本深巷宅院的季节色彩,听到街边邻里房前屋后传出的笑声和话语,感受到普通人家的生活气息和百姓表情,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烦恼了解日本社会的人情世故。
书中还介绍了日本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展现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诞生的大规模社区、职业男人和家庭主妇这些特有的社会产物,以及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所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
日本社会的发展,也许会让你在寻找和调整生活坐标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东两。
一季节的色彩
国花•国色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四月,是樱花开放的季节,也是新年度的开始。不知道新年度被设定在四月是不是因为樱花盛开的缘故,但是樱花的到来的确让日本列岛一片生机。随着樱花的盛开,整个日本被掩映在粉红色的樱花丛中。
樱花盛开的黄金时期只有三四天。而每年的这个时候,樱花像是和狂风有了约定一样,在人们还来不及细细欣赏的时候,寒气未尽的大风托起花朵狂舞,带着暖意的春雨伴着花瓣无声飘落,樱花在人们的怜惜声中销声匿迹。
一个枝条上的樱花近看十分平淡;樱花之美在于放眼望去,成千上万的花朵聚集在一起而呈现出的醒目和整体美。成片的樱花展现出的壮观和日本武士道精神很相似,善于聚拢抱团的日本人对樱花的钟爱除了千花万树的樱花聚集而成的外在美之外,更为樱花盛开时的灿烂、凋谢时的壮烈而倾倒。樱花在绽放得*美的时候,大风刮来,它们会在一夜之间全部凋谢。如同武士道的*高境界,在片刻的灿烂中尽显自己人生的辉煌,之后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和众多的树木相比,樱花树几乎没有作为木材的价值。粗糙的树皮,歪歪扭扭、粗细不匀的树干,樱花凋谢之后的形体没有任何魅力,如果不是开花时节,谁也不会注意到它和让人们遐想无限的樱花有什么关联。
人们对樱花的喜爱非同于其他任何花种,是由于樱花具有高贵的气质。那些人生灯火即将燃尽的不幸者通常会在樱花树下感叹“不知道明年是否还能再看到樱花”,他们把樱花的花开花落和自己的生命联系在一起,以每年能够看到樱花作为自己生命存在的印证。
一年一次樱花的盛开对日本人来说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每到这个时候,人们仍总是像迎候期待已久的老朋友一样兴奋和激动。日本人的赏花还不只是看花,而是会在樱花树下铺一块垫布,摆上各种便当、小吃,和朋友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这才算是尽兴。我曾经打工的一个小作坊,那些女工们平时的午餐是在休息室里吃着从家里带来的便当。每年樱花盛开的时候,她们一定要特意安排一次聚在樱花树下品尝特意订购的赏花盒饭。后来,我到了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在一起工作或活动的人在这个季节都会相约在樱花树下欢谈共饮。
这个时期的天气状况也无不牵动着人们的心绪,如果得知风雨来临,大多数日本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为樱花过早的凋零而叹息。樱花时节,气象机关会像天气预报那样为人们预告各地樱花盛开的时间,地图上同一天开花的地方连成的曲线被媒体称之为‘樱花前线”。尽管人们的房前屋后,住处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栽种有樱花,但是男女老少的赏花民众每年还是要追随着樱花前线从南向北挺进。在各地的赏花胜地,兴致勃勃结伴而来的人们从早到晚歌舞升平,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都会沉浸在樱花花宴的欢乐之中。
樱花盛开前后的几天,有时间的人们会专程去著名的赏花地,而那些忙于工作的人们则会抽出午休的时间到附近公园或河边看一看,了却一年一次的赏花心愿。一些平时没有人影的公园也会在这个时节留下不少穿着工作服的身影和.人们流连忘返的表情。
樱花不仅开在山野和公园,日本的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小镇都会有一条“樱花通(路)”。这些并不宽阔的道路平时都只不过是一条极为普通的林荫道,只有当路旁两侧盛开的樱花把道路簇拥成粉红色长廊的时候,这里才会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樱花通”总是每座城市春天*美丽*热闹的地方。
城市的每一个居民小区附近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绿地,里面有滑梯、秋千、沙坑和供人们歇息的椅子,这样的地方被称之为公园,几乎所有的公园四周都被樱花树环抱。樱花时节,粉红色的烂漫无处不在。在和平年代长大的日本人都有过和妈妈一起在公园玩耍的记忆,曾经把天真的笑声撒落在公园的人们,一定不会忘记童年时看到的妈妈身上的樱花花瓣。
日本的城区小河纵横,如果有护岸绿荫,那多半都少不了樱花树。樱花盛开的季节,轻轻摇曳的樱花树和缓缓流动的河水在蓝天下显得分外柔和,缀满樱花的树枝在春风的催促下把花瓣撒在河面。因为流水将花瓣聚集成花筏,因为风吹将两岸的花瓣连成浮花桥,樱花多情而不同的姿态让人们为之陶醉。
人们喜爱樱花,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的教育设施的大门口都种有樱花树,新学年的开始一定有盛开的樱花为人们增添喜气。也许正是樱花伴着人们迎来了人生的每一次出征和转折,所以樱花的盛开总能给人们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
虽然日本人也把樱花栽种到了其他国家,在异国绽放的樱花也会让外国人欣赏到日本的粉红色之美。但是漫山遍野粉红一片的壮观和人们为樱花倾倒的情景只有在日本才能感受到。在日本,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樱花的姿态,没有一个人会在樱花盛开的时节无动于衷。樱花是名副其实的日本国花。
十多年前,留学生的身份让我时常有机会参加一些国际交流活动。一次,我被邀请参加一个茶会,因为客人中有中国使馆官员,那次看到的茶道应该是比较正宗的。
事前听说茶会是格调很高的招待形式,茶事的整个过程都体现出主人的志趣、修养和对客人的诚意,茶事的每一个步骤使主人和客人在默默无声之中感受和谐的气氛,*终达到情感的共鸣。能够有机会目睹这样的场面,体会日本文化的*高境界,我为自己被列入客人名单感到庆幸。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茶事中,客人们整齐地跪成一排,专心致志地观赏着一位茶师做茶的每一个动作。其间,吃一道精美的和式甜点,然后喝下半碗充满绿色泡沫的苦茶,*后还要模仿着前面的人说一些自己都听不懂的日语。
因为当时我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几乎是空白,既不能理解茶师做茶时的一连串动作,也体会不出简洁茶室的真趣,只惊讶于那些看来粗糙却被告知是价格不菲的高档茶碗。我没能在茶事中感受到与主人产生的情趣共鸣,倒是长时间忍受双腿的酸麻疼痛让我对茶会难以忘怀。可以说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次档次*高、感受*乏味的做客经历。
也许正是因为茶道的步骤繁琐和气氛过于肃静,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很少有关于茶道的话题和场景。学校的课外文化活动可能会使少数学生有一些接触茶道文化的机会,但对更多的人来说茶道则是一个熟悉的名词,陌生的内容。
提起日本文化,国内很多人会想起茶道和花道这两个名词。不久前,一些来日本访问的朋友非常想看到货真价实的日本文化,请我帮忙联系日本的茶道表演。茶道的确是为客人做茶的表演过程,但它不像中国茶艺那样让什么也不懂的人能够赏心悦目。中国人喝茶,主要在于品茶,因为种类众多的茶叶而有了不同的沏茶方式,繁衍出了中国独特的茶艺。而茶道的一系列表演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并不常见,我担心连日本人自己都很少关心的茶道会让慕名而来的国内朋友们扫兴,但是对方坚持说哪怕是什么都看不懂也要见识一下,毕竟这是只有到了日本才能看到的。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这句话早有耳闻,因为那次难忘的经历,我对茶道一直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所以也不曾想过“结晶”在何处。从**次“见识”茶道到现在,时隔十多年,岁月已经让我对周围的生活和日本人的为人处世有了一些了解。与他们交往越深,越是觉得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关于修身养性的话题对他们来说不是修养的道理,而是渗透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规范之中的常识和本能。
他们从小就被教育“言行举止要谨慎有礼”,小学生们都懂得“待人处事,以和为贵”,“言多必失忍口舌”是普通人都得做到的处世之道。每一个成就大事的人都有着“卧薪尝胆”的历练,任何一个违背了“诚笃守信”的品牌会立刻在公众的唾沫中淹没、消亡。一个有地位的人往往是“深藏不露,低调做人”,一个大的计划的胜算必定都有“不动声色,暗渡陈仓”。
我对周同很多朋友深厚的涵养和他们举手投足之间的优雅含蓄望尘莫及,也对他们是如何修炼的百思不解。为迎接国内朋友的到来,我特意读了几本关于茶道的书籍。读了茶道的介绍,我似乎有些大彻大悟的感觉。尽管普通人中通晓茶道的并不多,但是他们在各种场合的仪态都是茶道的基本动作,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原则都是习茶悟道者必须遵从和修炼的礼法。
茶道是从中国传人日本的,茶道中蕴涵着儒教和道教精髓。在几百年的文化传承中,日本人已经把这些精华糅合在他们的日常行为和精神世界中,只是人们在生活中不会刻意去区分哪些是茶道的规范,哪些是茶道的讲究,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我带领中国朋友去了爱知县陶器资料馆里面设置的茶室,在那里体验茶道*后的过程——半个小时的品茶。
当我身临茶室的时候,挂轴上幽静的文字、花器里恬淡的花草、晶莹剔透的点心、做茶人讲解喝茶方式和礼节时的动作举止,这些都让人觉得已经置身于超凡脱俗的淡泊世界。
平时,人们在正规的茶室品茶的机会并不太多,然而,他们的生活情趣中却弥漫着和茶道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凡有文化修养的男女都对茶道有所造诣,难怪名门闺秀出嫁前都一定要学习茶道花道。与其说她们的学习是一种身份象征,毋宁说是茶道花道是一种与身份相符的人格磨练,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修身养性,感悟人生哲学。
……
欧阳蔚怡,1988年留学日本,京都大学电气工学硕士。
经历了留学生、企业白领之后,以全职太太的角色积极参与当地各种社会活动,在生活中观察日本社会。2002年开始为《中国环境报》、《中国食品报》等国内报刊杂志撰稿,系列介绍日本的学校和社区的环境教育、青少年营养教育。同时,开始拿起录像机,用普通人的视角拍摄日本民众生活并投稿参与国内电视台的观众节目,曾获得北京电视台《晨间看点》节目的最佳群众拍摄奖,中央电视台《绿色空间》栏目DV作品大赛二等奖。
2006年开始给日本华人报《中文导报》撰稿,受到读者好评。2007年参与武汉电视台长篇纪录片《爱穿越时空》的拍摄制作。她还积极为两国民间交流牵线搭桥,2007年武汉电视台播放了纪录片《甜蜜的音符》,专题介绍她率领日本民间团体与武汉市民交流的活动。
叶贵良,1962年生,浙江省庆元县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2005年师从张涌泉教授,获硕士、博士学位,曾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等荣誉。现任浙江...
红舞台 本书特色 《重访:红舞台》是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央视·新影共同推出历史专题片《重访》红系列之《红舞台》。打开尘封档案,重温红色经典。揭密经典背后...
真实与惟一的天堂进步及其评论家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梳理和分析卡莱尔、爱默生、威廉·詹姆斯、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工团主义者乔治·索雷尔、美国人民党党员等的思想,指...
马曜文集-(全6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马曜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 共收录马曜论著183篇,保持原貌,只对...
郭昌文,安徽太湖人,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国政治史、军事史、福建地方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
《法国民法总论(Ⅱ)》内容简介:《法国民法总论(II)》对主观权利的一般理论做出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阐述,包括主观权利的界定,
在绝境中艰苦作战.二战史爱好者或有志于深入了解中美关系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这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讲述了一群美国飞行员,他们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被秘密招...
创先争优好论文 本书特色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争先进、创优秀,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各类难题破解,有效推动了...
人物志译注 本书特色 《人物志译注》对《人物志》中的精华部分重新进行了校对与勘订,并配有白话译文,方便读者阅读并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人物志译注 内容简介 人物志...
《淡定的女人,离幸福越来越近》内容简介:淡定的女人是睿智而雅致的,生活或许平凡,但绝不是平庸,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淡定的女人
乔姆斯基文集-宣传与公共意识 本书特色 作为世界一流学府麻省理工 学院的语言学和哲学教授,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被公认为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哲...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内容简介:“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这是马克思多次引征的一句古罗马名言,指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弱点和痛苦。
生命逝如斯-揭开自杀的谜题 内容简介 自人类出现**个自杀的人以来,有关自杀的各种谜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自杀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容易选择自杀?不同的家庭...
职业系统 -论专业技能的劳动分工 本书特色 作者把职业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要素是职业工作,而职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对工作的合法性控制和专业...
编辑推荐★ 世界著名医学与健康博物馆、以“那些无可救药的好奇者的免费目的地”为宗旨的英国惠康博物馆出品★ 据BBC Radio 3“A Body of Essa...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收集了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Jurgen Kocka)十二篇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一篇学术报告与两篇访谈,全面展现了科...
梁景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读博,师从马西沙。
《人类如何走到今天》内容简介:假如穿越到数百万年前,你会如何度过你“猿生”的一天? 数十年间,大量关于人类进化的新证据和新观
印第安人的诵歌:中国人类学家对拿瓦、祖尼、玛雅等北美原住民族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包括作者在内的中国人类学家对美洲印第安人的研究成果,并将之与亚洲汉藏族相...
文史杂谈-周策纵作品集-2 本书特色 本书由“文史宗哲篇”与“五四及近代思潮”两部分组成。“文史宗哲篇”涵盖了周策纵教授探讨古代社会思想、“人与大自然”观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