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是中国禅宗的奠基之作,堪称*具亲和力、超越宗教性、充满智慧和哲思的书。
唐代出了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六祖慧能,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他的《六祖坛经》是非常深刻的,是人民群众的佛经。——毛泽东 《六祖坛经》常伴毛泽东身边的书。唐们说禅,艰深敏复,枯燥无味,八戒说禅,妙趣横生,让人捧腹的《坛经》趣谈,深刻通透的佛学解析,领悟六祖慧能的超然智慧,摆脱无尽的人生烦恼。
越是深邃的思想越难抵御现实主义的狂潮。追求真理还是迎合大众,这两者之间很难取得一个妥善的平衡。我们就看同在盛唐时代的两位高僧,唐僧的佛学修养堪称举世无双,从小就下过苦功,成年以后又有一段丰富的留学经历,精通梵文,主持译经无数,而唐僧的唯识宗玄理精妙,充满着复杂的逻辑思辨和概念辨析,就算用*通俗的语言介绍出来,也足以让本科以上的读者大呼头痛,结果,唯识宗很快就无声无息了。而慧能处处和唐僧相反:唐僧是**流的高知,慧能却是**流的文盲;唐僧精通梵文,慧能却连汉语也没多高的水平:唐僧是海龟,慧能是土鳖;唐僧精通当时一切宗派的经典与教义,慧能只听人念过很少的几部经书而已;唐僧搞的是*复杂的东西,慧能提供了*简捷的成佛法门:唐僧的佛学研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慧能走的是大众路线,把佛学的概念与理论任意解释。结果,慧能禅宗发扬光大,以至于后来禅几乎成了佛教的代名词。
历史经常呈现为观念的历史,而不是事实的历史。别说这些佛门记载,就算正史也是一样。许多作为事实的历史其实都只是经由一时一地之观念所塑造出来的,或者,或多或少地带有这种塑造的痕迹。事实史是一种真相,观念史也是一种真相,所以我们没必要对许多貌似事实的事实史过于当真,更不该忽略许多观念史中所谓的虚假成分——发生真实影响力的东西往往是假货。
——熊逸
《八戒说禅:六祖坛经新释》请八戒来说禅有些格外的好处,首先是通俗有趣,其次是可以站在高老庄的立场来观察佛学,比唐僧讲经要人性化得多,说的也都是能让普通人一听就懂的话,而*重要的是;敢于追问到底一对一些别人都不好意思继续追问的问题,只有八戒才会鼓足脸皮穷追猛打,非要把砂锅打破不可。
《八戒说禅——《六祖坛经》新释 》从《坛经》人手,在梳理禅宗思想渊源的时候难免会由禅及佛,涉及印度佛教的学理纷争与中国佛教的传承演变(许多人认为禅宗是完全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其实并不尽然,禅宗的许多思想都可以在印度佛教乃至印度外道那里找到源头的),连带对一些许多人都只知其然的东西——比如“风动幡动“、“空即是色”,也会尽量讲出个所以然来,毕竟这些说法既不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也不是不合逻辑的信口空谈,而是有着一些比较复杂的佛学背景的。
书中也会澄清一些对佛教的常见误解,比如善恶有报,灵魂不灭,转世投胎,天堂地狱等等,还会用到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帮助分析,但大家可别以为作者能猜出那些古人的心思一不但作者做不到,所有严肃的心理学家都做不到。是的,形式上通俗有趣确实不假,但严谨的内核才是*重要的。
第一篇行历
慧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其时,座下僧尼、道俗一万余人,韶州刺史韦据及诸官寮三十余人,儒士三十余人,同请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刺史遂令门人僧法海集记,流行后代,与学道者承此宗旨,递相传授,有所依约,以为秉承,说此《坛经》。不立文字,用什么来立《坛经》?
开篇是讲《坛经》的缘起。慧能大师在韶州大梵寺讲法受戒,韶州市长韦据让慧能的学生法海整理听讲笔记,以使慧能的宗旨可以在以后代代相传的时候有个依据。
但是,事情才一开始,就难免令人起疑:许多人都知道,禅宗不是讲究“不立文字”么?为什么韦据和法海他们还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搞一个会议纪要呢?——这事情越想就越让人觉得矛盾:如果我要学禅,该不该去读《坛经》呢?如果读了,那么,按照“不立文字”的标准来衡量,我显然是在缘木求鱼,可如果不读《坛经》,只是找个老师来接受口传心授,我又怎么知道老师教的就是正确的呢?
确实,在慧能之后,尤其到了宋代,禅宗的文字越来越多,像著名的那些《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五灯会元》之类的东西真没少写。很具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不是借助于这些文字,我们又该从哪里来了解禅宗呢?
铃木大拙曾经作过一个很诡辩式的调和之论:“不立文字”当然是对的,但是,要理解“不立文字”,就必然需要很多文字。
铃木前辈这个说法当初真把我给唬住了,后来有一天突然想到,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还可以说:戒酒当然应该的,但要真正理解戒酒的意义,就需要喝很多酒;或者,戒色当然是应该的,但要真正理解戒色的意义,就需要荒淫无度?!
这道理细想一想倒也不错:只有酗过酒的人才知道酒的危害,只有纵欲过度的人才更容易体会到“女人不过如此”的真理。是的,对于一个爱吃苹果的人来说,戒掉苹果瘾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狂吃苹果以至于吃伤,下半辈子只要一想起苹果就立刻呕吐——骇人的是,这个逻辑曾经真的成为某些佛门宗派的修行理论。
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不立文字”,那语言要不要立?假如唐朝时候就有录音、录像设备,慧能会不会拒绝呢?
——如果这问题不是我问的,而是别人来问我的,我会按照禅宗历代祖师打机锋的风格这样回答: “今天天气哈哈哈。”或者诗意一些地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或者什么话都不说,只是高深莫测地伸出一根食指。但既然问题是我自己问的,还是老实一些,按照普通人的逻辑好了。汤用彤曾举了四个
秦汉哲学 本书特色 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崇尚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哲学思想几无发展。汉初记取秦亡教训,缓和矛盾,休养生息,黄老之学盛极一时。...
现象学-(缩译彩图本)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造就了存在主义及诠释学的西方现代哲学之书。胡塞尔是对当代大师级哲学家。有着广泛影响的“书斋里的思想家”。与苏格拉底、笛...
宗教律法与社会秩序-以道教戒律为例的研究 本书特色 国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这是普罗提诺《九章集》的第二个选译本。此前,章雪富博士和石敏敏女士曾应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的邀请,翻译过一个《九章集
《庄子补正》作者刘文典,字叔雅,安徽合肥人。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及云南大学任教。胜利后,西南联大三校即北大
本书是思想家安萨里关于伊斯兰伦理思想的专著,也是该领域的代表作。安萨里采取引经据典与案例分析、博采众长与叙议结合相互动的
形式与神韵-基督教良心与宪政.刑事诉讼 本书特色 英国不成文的宪法以及美国“看不见”的宪法究竟是什么?违宪审查以及合宪性推定的起源何在?世界宪政的发源地为什么是...
在距今29年前写的我的前著《耶稣传(第1卷)》的序言里,我曾特别提到那《耶稣传(第1卷)》是为神学家们写的;——那时还没有作好为
王有所成-习读柏拉札记 本书特色 《王有所成》收入刘小枫教授晚近几年所作数篇习读柏拉图的札记,是在施特劳斯讲课稿的指引下阅读柏拉图的一点心得。刘小枫教授重新识读...
荀子化读本-全本 本书特色 《荀子》为战国末思想家、文学家荀况所著,他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善于博采众家之长,综合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精髓,对传统所...
中国美学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转型 本书特色 针对中国美学历史演进的不同分期,进行具有开拓意义的理论研究与学术探索,拓展中国美学历史研究的范围与思路,全面认识中国美...
西洋伦理学述评.西洋伦理学史-老北大讲义 本书特色 杨昌济(1871~1920),伦理学家,教育家,人称“板仓先生”。毛泽东对杨昌济评价极高,称他是“给我印象*...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书特色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震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
朱光潜谈美-精装·大人文经典系列 本书特色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谈了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本书从净化人心、美化...
循法成德-韩非子真精神的当代诠释 本书特色本书主要内容涉及韩非子思想内涵的重新理解以及当代价值的发掘,核心观点在于:韩非子思想重在阐释社会规则体系的运作机制。道...
庄子-Vo1.83 本书特色 庄周编著的《庄子》是传统文化中*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庄子的文章不仅极富思想性,而且...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5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尤在剖辨六祖慧能与神会之异同,其次乃属禅宗与此下理学之关系。全书以考据方法来陈述思想,即是以历史演变来阐述思想史承先启...
德国浪漫哲学 本书特色 本书对德国浪漫主义的考察界定在其哲学方面。浪漫派哲学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德国哲学的发展中扮演了某种重要的角色,因此,本书从德国浪...
西西弗的神话 内容简介 《西西弗的神话/西方哲理译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哲学论述,包括“荒谬的理论”“荒谬者”“荒谬的创造”“西西弗的神话”和“附录”这几篇,...
经典与解释-施米特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本书特色 麦考米克著作的一个优点是详尽讨论施米特的思想方式,即,施米特的思想回响着20世纪思想中到处弥漫的对现代技术及其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