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粹艺术读本:风筝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风筝

作者:孔德平 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年:2008-09-01

评分:5分

ISBN:9787505957701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风筝 目录

前言
一、史述篇
1.风筝的起源——未蛰说
(1)风筝起源(一)
(2)鲁班木鹊探妻竞丧父
2.风筝的起源——纸鸢说
(1)风筝起源(二)
(2)四面楚歌源纸鸢
3.特殊的飞行——南北朝时期的风筝
(1)南北朝风筝
(2)死囚飞鸱获生
4.从军事到娱乐——唐五代时期的风筝
(1)唐代风筝
(2)节度使反叛围临洺纸风鸢传信求救兵
5.放飞的流行——两宋时期的风筝
(1)两宋时期风筝
(2)郭忠恕巧画风鸢图
6.放飞依然流行——辽金元时期的风筝
(1)辽金元风筝
(2)寻纸鸢巧遇妻非衣梦解冤情
7.禁而不止——明代的风筝
(1)明代风筝
(2)王古的火箭风筝
8.风筝的盛行——清代的风筝(一)
(1)清代风筝
(2)风筝误
9.“天半纸鸢”“新样巧"——清代的风筝(二)
清代风筝
10.“购选游人来去忙”——清代的风筝(三)
(1)清代风筝
(2)贾府姐妹放风筝
11.曹雪芹与风筝
(1)营雪芹与风筝
(2)曹雪芹放风筝
12.现代风筝(一)
(1)现代风筝
(2)风筝悔——鲁迅与风筝
13.现代风筝(二)
(1)现代风筝
(2)“半缕轻丝一片心”——于立忱与郭沫若
二、制作篇
14.工具材料
所用工具、材料及其准备
15.绑扎
绑扎
16.裱糊
裱糊
17.彩绘
彩绘
……
三、放飞篇
四、流派篇
五、名家名品篇
附录:历代题咏风筝诗选%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风筝 节选

史述篇
一、史述篇
1.风筝的起源——木鸢说
(1)风筝的起源(一)
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毫无疑义的。但说到风筝在中国的起源,就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儿了。
风筝起源于何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意见认为,风筝起源于先秦时代的木鸢或木鹊。清代的大文学家曹雪芹就在他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说:
观夫史籍所载,风鸢之由来久矣,可征者实寡,非所详也。惟墨子作木鸢,三年而飞之说,或无疑焉。盖将用之负人载物,超险阻而飞达,越川泽而空递,所以辅舆马之不能,补舟楫之不逮者也。揆其初衷,殆欲利人,非以助暴。夫子非攻,故其法卒无所传。
曹雪芹认为风筝起源于“木鸢”,“由来久矣”。只是史料记载很少,我们已无法确切知道。春秋时期的墨子(前468一前376)“作木鸢”是*早的准确记载。有学者认为,在早于墨子的《诗经》中,《小雅•四月》即有“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小雅•小宛》即有“宛彼鸣鸠,翰飞戾天”等诗句,它们可能是对木鸢的描绘。
关于“墨子作木鸢”,《韩非子•外储说上》是这样记载的:“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墨子花了三年的时间制成的木鸢,只飞了一天就失败了,公输班所制的“木鹊”却飞了三天以上的时间。这或许多少有些夸张的意思。《墨子•鲁问》中说:“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
公输班以为自己制作的木鹊可谓“至巧”,而墨子则认为“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原因在于“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公输班制作木鹊“以窥宋城”,这是墨子所不喜欢的。墨子主张制作的器物有利于人,而不是相反。这与他的“非攻”思想是一致的。
……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风筝 内容简介

本书从历史、流派、名家名品等角度入手介绍风筝,突出风筝作为一项民俗活动的艺术美,同时又注重介绍各种技术要求,具有较强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风筝 节选

史述篇
一、史述篇
1.风筝的起源——木鸢说
(1)风筝的起源(一)
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毫无疑义的。但说到风筝在中国的起源,就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儿了。
风筝起源于何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意见认为,风筝起源于先秦时代的木鸢或木鹊。清代的大文学家曹雪芹就在他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说:
观夫史籍所载,风鸢之由来久矣,可征者实寡,非所详也。惟墨子作木鸢,三年而飞之说,或无疑焉。盖将用之负人载物,超险阻而飞达,越川泽而空递,所以辅舆马之不能,补舟楫之不逮者也。揆其初衷,殆欲利人,非以助暴。夫子非攻,故其法卒无所传。
曹雪芹认为风筝起源于“木鸢”,“由来久矣”。只是史料记载很少,我们已无法确切知道。春秋时期的墨子(前468一前376)“作木鸢”是*早的准确记载。有学者认为,在早于墨子的《诗经》中,《小雅•四月》即有“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小雅•小宛》即有“宛彼鸣鸠,翰飞戾天”等诗句,它们可能是对木鸢的描绘。
关于“墨子作木鸢”,《韩非子•外储说上》是这样记载的:“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墨子花了三年的时间制成的木鸢,只飞了一天就失败了,公输班所制的“木鹊”却飞了三天以上的时间。这或许多少有些夸张的意思。《墨子•鲁问》中说:“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
公输班以为自己制作的木鹊可谓“至巧”,而墨子则认为“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原因在于“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公输班制作木鹊“以窥宋城”,这是墨子所不喜欢的。墨子主张制作的器物有利于人,而不是相反。这与他的“非攻”思想是一致的。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