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对我国周代编钟的音列进行了归类梳理,发现了音程系列所体现的弦长等差关系。进而观察
到,不同的编钟系列的底部音程有不同的样式。从底部音程的分类着手.作者探寻到对弦长作6.5、4
等分这样三种不同的等分制。在对这种等分制的取音方式予以综合的基础上.作者揭示了散声上
方大二度有小全音与大全音的分歧.在阶名关系上呈现为”徵一羽“大二度有小全音与大全音的分
歧.这也体现了“三分损益法”与三度生律法(与弦长6.5等分制相关)两者造成的分歧。
——赵宋光
文中提出的编钟以一弦弦长的六分、五分、四分取音的规律,以及这一时期编钟出现的“羽宫角”
音列背后的乐律学规律.由此推及文献中“钟尚羽”的提法.都是解释古代文物和文献的新视角。
这些新颖的学术见解.都对以往的传统看法具有矫正意义。这些是该文*闪光的部分。作者以乐律
学规律作为贯穿全文的基本原则对两周编钟音列诸一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充分阐述并揭示了现象
背后隐含的深远乐律学背景。能够指出这一系列现象背后韵乐律学史的发展原因.实属可贵。
——张振涛
论文以弦立论.将前此战国初期曾侯乙编钟的研究中“钟律就是琴律”的论点引向了更早编钟音列
的分析.一是对弦律在古代音乐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新的角度,将弦律的实践推向了更卓的年
代:二是在两周编钟的相同论域与相关论题中.论文从材料出发.通过材料表面的分析与归纳.以
炭现音咧发展的基本规律为目的。因此,该文提出的以弦的等分节点解释音列发展的论点.不仅是
对两周编钟音列的认识有突破意义.而且对两周以至先秦的音乐实践与音乐理论的认识.也揭示了
新的视角.从而对更深入地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起点。 .
——崔宪
本文对两周编钟音列作了系统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可闻不可见的内容.即编钟自身的
音乐性能进行探讨显然是有学术意义的。其选题把握于学术动向.顺应了学术发展。论文的分析正
确,可靠、合理.基础扎实。搜集资料全面,写作规范,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行文流畅。
’——刘绪
作者基于对目节所能涉及的绝大部分两周编钟测音数据的分析.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两周编
钟音列特点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看法论据充分,论点合理.逻辑清晰。
——韩宝强
《弦动乐悬》分析了西周编钟音列;梳理了西周甬钟的数理渊源;讲述了钮钟的出现与鼓音列的转制;定式的突破与音列的接合;侧鼓音及相关问题等,对编钟的历史及既往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编钟的研究可上溯到北宋时期。宋人的金石学已经涉及一些出土的古乐器,其中主要是钟磐之属,其研究主要局限于乐器的形制、铭文和年代等方面。北末后的青铜器著录和研究仍以铭文和文字训诂为重点。首先打破这一局面的是近代的王国维,其金文研究不再停留于单字训诂,而是注意把青铜铭文和历史结合起来,对商周历史作综合研究。之后郭沫若更是从历史学和古文字学的角度对编钟做了深入研究,其著作《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是先秦历史研究的重大成果,他的研究对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些研究的目的均不在音乐艺术本身。真正以音乐艺术为目的的编钟研究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而且自一开始就与音列的分析联系在一起。
一、编钟间列研究的历时性描述
1.20世纪30年代的测量工作
“五四”以来,在文史界的启发和带动下,中国音乐史学家开始注意到音乐考古研究的重要性,这项研究工作的领路人就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刘复(半农)。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刘复介绍西洋科学技术并用之于国学研究,尤其是在中国古代乐律方面,与王光祈一道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于1930-1931年间,发起并主持了对故宫和天坛所藏清官古乐器的测音研究,可称得上是对钟乐音列的律制、音阶等属性作针对性的、有方法的测试与分析。他在故宫的测音研究历时一年有余,所测乐器单是编钟、编磐就达500多件。之后,他又赴河南、南京、上海等地进行音乐考古研究,其对象涉及钟磐乐、乐舞造像等多个方面,尤以钟磐乐研究最为突出。在测音方法上,他以音叉为定律标准器,以3张“审音小准”为测音工具,测音时先取其各音音高的弦长,换算成频率;再算出三准数据的平均数,进而换算成音分数,并将这些数据列表与国际通行的十二平均律、中国传统的三份损益律作比较,得出音列的音程关系相对准确,为清官钟磐乐音律混乱的事实提供了证据。可见,在刘复的编钟音律研究中已摆脱了种种陋习,他引进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及诸如英国比较音乐学家埃利斯所创的音分法,从律制角度来解释钟磐乐的音列现象,实属音乐形态学研究的先驱。
孔义龙,1968年10月出生干湖南省平江县。1992年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于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音乐学系获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多年来,关注中国音乐史学、中国音乐教育学、传统音乐学的研究,先后于音乐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2005年曾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06年曾获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学术论文评选博士组“杰出论文奖”, 2006年入选广东省高校2006-2010年度“千百十工程”培养人才。2008年荣获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度“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
2006年12月完成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项目《钟上之乐一弦之律》 2006年9月成功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岭南古代音乐研究》,现正在研究中。2006年11月作为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的成员,与广东省文化厅台作,共同主持《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广东卷》的普查与编纂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24篇焦点文艺名人深度专访,20篇代表性作品先锋评论,9个当代艺术界热门展览事件,9个热点音乐LIVE再现,7个文艺圈大事件及焦点话
《蜂鸟摄影学院Canon EOS 6D单反摄影宝典》内容简介:蜂鸟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影像生活门户网站,拥有485万注册网友。蜂鸟网的器材频
移步不换形 内容简介 记述了中国京剧演员梅兰芳的生活、演艺经历。出身于京剧世家的他,从小学艺,靠勤奋和天赋,很早就成为引人注目的青年艺人;又在“梅边人物”的支持...
Modernandcontemporaryartcanbebothbafflingandbeautiful,itcanalsobeinnovative,poli...
作品目录序・小说背后的音乐世界一 1973年的弹子球1 流星燃烧,只为自我取暖2 名人堂 查理・帕克二 奇岛行状录1 自由在爵士乐2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古老的艺术样式面临着许多发展上的难题。要知道,某种艺术样式的消失绝不仅仅意味着它本身的失传,因
DavidBowieisapioneeringartistandperformerwhosecareerhasspannednearly50yearsandbr...
中老年声乐教程-修订版-(附教学DVD) 本书特色 笔者根据自己从事中老年声乐教育近十年的实践,为喜爱唱歌、计划学习或正在学习声乐的中老年朋友编写了这本《中老年...
世纪弦乐作品图书馆圣-桑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 本书特色 《圣-桑 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61》以优美的旋律、严密的结构、高难度的技巧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受...
德彪西、拉威尔、普朗克艺术歌曲选 内容简介 本书对法国艺术歌曲进行了概述,收入了法国克洛德·德彪西、莫里斯·拉威尔、弗朗西斯·普朗克等人的艺术歌曲,包括《美丽的...
《跳乐:为中阮与交响乐队而作》内容简介:“烟盒舞”是云南彝族支系尼苏泼的一种民间舞蹈,流传于滇南彝族聚居区,元明时期趋于成
Thispopularanthologyoftwentieth-centuryarttheoreticaltextshasnowbeenexpandedtota...
《白石老人自述》内容简介:自一九三三年起,齐白石口述成长经历、学艺探索、平生阅历,想请门人张次溪笔录后交由苏州金松岑作传。
巴洛克时期钢琴名作演奏指导-(附CD二张) 本书特色 社会、风尚和音乐潮流对伟大钢琴作曲家的影响。弹奏170余首钢琴名家名作,全方位领略400年音乐艺术发展史。...
近代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三集 本书特色 《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近代编)(第3集)》是由黄山书社出版的。近代编-历代...
玄幻世界的鼻祖,包罗神州的上古奇书以山为经以海为纬的旷世奇作,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动物、植物、神怪、应有尽有,气象万千!剪
这是一本编年体的爵士乐历史,权威的门派归类,A-Z位大师,和相关影视艺术,从起源与发展讲起,收录流行爵士用语与名牌,无论你是初入爵
本丛书涵盖了几乎人类全部知识领域和文化领域,只要对某一知识和文化宝库,诸如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政治、军事、文学和各种
《百年仁心》内容简介:本书1938年,国难当头,硝烟弥漫,一声枪响改变了少年陆引舟的命运。他从山里救回了新四军副连长叶震南,却
海因里希.涅高兹(Heinrich Neuhaus 1888-1964),乌克兰著名钢琴家,1902年首次登台,1904年到德国旅行演奏,后到维也纳音乐学院从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