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旨趣是寻求以味觉阐释世界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中国哲学在存在论上以味为性,相应于此,在方法论上以味辨物,以味论性,以味论道。味以“合”、“进入”为基本特征,而区别于以“距离”为基本特征的“看”。味渗透于中国思想的各个层面,在生存论上强调以味(感)在世;思想方式上以感思、感情为特征,以象为范畴形态,以立象为通达普遍性的道路,以自证为实证。味、感、象因此成为中国哲学精神失落与重建的重要尺度,也成为审视、反思视觉文化的一个出发点与参照系。
本书作者以味觉为起点,讨论中国哲学的生成基础,并探讨了“味”活动的存在论意义、结构、在感觉谱系中的地位,以及形下、形上层面所生长出来的丰富意义。考察了20世纪中国哲学“中国化”、“哲学化”的双重努力,并以“味”、“感”、“象”为核心对此问题作了提纲式展望。
**篇味论
**章从“味”开始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一饮一食皆有味,然而饮食者却鲜能“知味”,此为何?按照《中庸》的思路,“鲜能知味”是因为饫食者大多“过”或“不及”:知者、贤者过之,愚者、不肖者不及。所谓“过”大抵是以“超越的”态度将“味”“消解”、“转换”为生命的材料、工具等他者,所谓“不及”大抵是沉溺于饮食,而不回味、不思想。“过”与“不及”尽管有差异,但都是食而不知其味。《中庸》寻求的是饮食而知味。“知味”的办法相应就是消除对饮食的思想超越(“过”)以及沉溺于饮食而不思想(“不及”),就是回到饮食本身,在饮食中让味到来(“回味”)。就对道的理解、把握(即“知道”)而言,则须消除以言、知“过”道,以及沉溺于“身”而“不及道”,从而如饮食知味般“身”入“道”、“道”入“身”,而得以知“道”之“味”。道身相人才能知“道味”,道人身才使道得以“行”,得以“明”,此即破除“过”与“不及”的中庸之法,也即“味一道”。此是“味”之方法论秘密。
今日唤起我们关注“味”的秘密的是“纯粹的看”,一种由视觉开始,达及、贯通心灵的经验方式、思想方式、存在方式。体现、承载这一思想方式的是古希腊以来的欧洲文化传统。“看”对“道”采取的立场、态度是把“道”转换为一种可以看到的(包括肉眼的看与心眼的看)客观存在物,“看者”保持着对“道”的距离性,而不是进入,不是以人承载、呈现。在这一点上,“看”或“过”或“不及”。
……
贡华南,1971年2月生,安徽省泗县人,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在《中国哲学史》、《学术月刊》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已出版著作《知识与存在》、《味与味道》两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本书论述先秦诸子学术,有三个特点:第一,全面分析先秦学派的源流,除道、儒、法、名、墨、阴阳等六家之外,兼及纵横家、兵家、
浙学研究集萃 内容简介 浙学是指对浙江地区的哲学学派的研究,它自成特色在中国传统学术中曾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集当今学者对此这一学科的研究成果,全书除总论讨论浙学...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 本书特色 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3分析和批判 内容简介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是费尔巴哈的早期著作,是作者在广泛深入地研究了莱布尼茨著作的基础上写成的,书中含...
荀子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奉...
哲学与宗教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收录论文32篇,分为“哲学与哲学史”、“宗教与无神论”、“哲学与教育”、“青年学者论坛”、“海外首译”五个板块,反映了学术界对中国...
尼采与哲学 内容简介 20世纪50、60年代,法国知识界正在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争论不休的时候,德勒兹却为尼采的思想所痴迷。他在1962年发表的专著《...
嫉妒的制陶女(列维-斯特劳斯文集10) 内容简介 本书从南美洲的神话入手,探讨了神话与人种分布的关联性、神话逻辑的地域性以及普遍意义上的神话思维的含义等三方面的...
佛眼观处世-大师谈世事 本书特色 用佛的智慧透悟人生真谛,解答当下困惑,指引人生出路;用佛的视角揭示生命真相,坦然面对生死,积极把握今生。 佛学,是祛除我们心中...
易经数理秘笈 本书特色 《易经数理秘笈》是一本家族内部秘传的绝学,原作者已经去世,现在公开出版,望读者能窥破易经的数理天机,重新焕发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梁致...
感恩-生活之道 本书特色 《感恩:生活之道》: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开悟后,我们拥有全部世界。无数读者期盼已久的励志经典;丛书全球销量逾二百多万册。冯骥才、...
晏子春秋-中华国学经典读本 本书特色 晏婴编著的《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齐国晏子的思想言行、反映晏子政治主张的古代文学名著。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
一个寻求生命真相的年轻人,历经十年的心路历程,在无数个挣扎成长的暗夜里,不放弃对心灵的内视和自省,不放弃对青春的忠实考问
数学哲学中的自然主义 本书特色 自然主义作为当代分析哲学的主流思潮,在数学哲学中影响巨大。然而从相似的自然主义原则出发,不同的数学哲学家却就数学的本性得出了十分...
在西方世界里,一行禅师的图书,成为人们了解佛教掌握净化身心艺术的最受欢迎的入门书之一,一些曾经对东方文化尤其是佛教有误解
太极密码 内容简介 在当代,中国自己的辩证传统已经边缘化,中国传统辩证哲学在西方的矛盾辩证法面前几乎处于失语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对中国的传统哲学意味着什么?对中国...
奇迹和偶像崇拜-59-[英汉双语]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社科哲学爱好者以*精华的篇幅,读懂*伟大的思想。伏尔泰《哲学辞典》精华篇章,独立思想者的灵感源泉。奇迹...
毓老师说庄子 本书特色 《毓老师说庄子》名为《庄子》,实则以《内篇》七章及《天下篇》为主,系毓老师于1978年-1979年讲述,以录音整理而成,*能保持毓老师讲...
本书详细地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进行了解释与评论,是第一部哲学意义上对“第二批判”的评注。作者从批判哲学的整体框架之内审
中庸译评 本书特色 中庸作为四书五经的扛鼎之作,有着很多耐人回味的精妙之处。《中庸》让人面对社会,正视现实,给人以智慧,给人以能量。因此《中庸》是每个人安身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