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双语)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双语)

作者:林语堂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8-09-01

评分:4.7分

ISBN:9787561344125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双语) 目录

自序**章 醒觉一 人生之研究二 一个准科学公式三 以放浪者为理想的人第二章 关于人类的观念一 基督徒、希腊人、中国人二 与尘世结不解缘三 一个生物学的观念四 诗样的人生第三章 我们的动物性遗产一 猴子的故事二 猴子般的形象三 论不免一死四 论肚子五 论强壮的肌肉六 论灵心第四章 论近人情一 论人类的尊严二 近乎戏弄的好奇人 类文明的勃兴三 论梦想四 论幽默感五 论任性与不可捉摸六 个人主义第五章 谁*会享受人生一 发现自己庄子二 情智勇孟子三 玩世、愚钝、潜隐老子四 “中庸哲学”子思五 爱好人生者陶渊明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一 快乐问题二 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三 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四 对唯物主义的误解五 心灵的欢乐怎样第七章 悠闲的重要一 人类是惟一在工作的动物二 中国的悠闲理论三 悠闲生活的崇尚四 尘世是惟一的天堂五 运气是什么六 美国三大恶习第八章 家庭之乐一 趋近生物观念二 独身主义——文明的畸形产物三 性的吸引四 中国式的家庭理想五 乐享余年第九章 生活的享受一 安卧眠床二 坐在椅中三 谈话四 茶和交友五 淡巴菇和香六 酒令七 食品和药物八 几件奇特的西俗九 西装的不合人性十 房屋和内部布置第十章 享受大自然一 乐园已经丧失了吗二 论宏大三 两个中国女子四 论石与树五 论花和折枝花六 袁中郎的瓶花七 张潮的警句第十一章 旅行的享受一 论游览二 冥寥子游第十二章 文化的享受一 智识上的鉴别力二 以艺术为游戏和个性三 读书的艺术四 写作的艺术第十三章 与上帝的关系一 宗教的恢复二 我为什么是一个异教徒第十四章 思想的艺术一 合于人情的思想之必要二 回向常识三 近情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双语) 本书特色

一本跨越时代、在东西方享有*高盛誉的性灵之作!国学大师、文化巨匠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书。《吾国与吾民》姊妹篇,权威中英双语对照,让你一边品读经典,一边不好英文!品茗、行酒令、观山、玩水、看云、鉴石、吟风、弄月,这就是生活的艺术……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全世界大多数的外国人只知道中国有两大文人:一位是德天地的孔夫子,一位是学贯中西的林语堂。而《生活的艺术》正是林语堂在华人世界*重要的代表作。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双语) 节选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后的**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获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该书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52周,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并译成十余种外国文字。林语堂在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高典型”的模式。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双语) 相关资料

第一章 醒觉Chapter 1 人生之研究 在下面的文章里我不过是表现中国人的观点。我只表现一种中国最优越最聪慧的哲人们所见到而在他们的文字中发挥过的人生观和事物观。我知道这是一种闲适哲学,是在异于现今时代里的闲适生活中所产生。我总觉得这种人生观是绝对真实的。人类心性既然相同,则在这个国家里能感动人的东西,自然也会感动别的国家的人类。我将要表现中国诗人和学者们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是经过他们的常识和他们的诗意情绪而估定的。我想显示一些异教徒世界的美,显示一个明知此生有涯,但是短短的生命未始没有它的尊严的民族所看到的人生悲哀、美丽、恐惧和喜乐。 中国的哲学家是睁着一只眼做梦的人,是一个用爱和讥评心理来观察人生的人,是一个自私主义和仁爱的宽容心混合起来的人,是一个有时从梦中醒来,有时又睡了过去,在梦中比在醒时更觉得富有生气,因而在他清醒时的生活中也含着梦意的人。他把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看透了他四周所发生的事物和他自己的徒劳,而不过仅仅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应走的道路。因此,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 观测了中国的文学和哲学之后,我得到一个结论: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于明慧悟性上的达观者。这种达观产生宽宏的怀抱,能使人带着温和的讥评心理度过一生,丢开功名利禄,乐天知命地过生活。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荡不羁的爱好,傲骨和漠然的态度。一个人有了这种自由的意识及淡漠的态度,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的人生。 我不用说我的哲学思想是否适用于西方人。我们要了解西方人的生活,就得用西方的眼光,用他们自己的性情,他们自己的物质观念,和他们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无疑美国人能忍受中国人所不能忍受的事物,同样中国人也能忍受美国人所不能忍受的事物。我们生下来就不同样,这已有显著的区别。然而这也不过是比较的看法。我相信在美国的繁忙生活中,他们也一定有一种企望,想躺在一片绿草地上,在美丽的树阴下什么事也不做,只想悠闲自在地去享受一个下午。“醒转来生活吧”(Wake up and live)这种普遍的呼声,在我看来很足以证明有一部分美国人宁愿过梦中的光阴,但是美国人终还不至于那么颓丧。问题只是他对这种闲适生活,要想享受的多少之间和他要怎样使这种生活实现而已。也许美国人只是在这个忙碌的世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双语)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5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5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5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