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盖仙”夏元瑜喜体察平日之见闻,好调侃生活之细微,故而,在《老盖仙说世态》中,他对社会众生相,自有一番“盖”法。身患眼疾,被他天马行空地“盖”为“眼神出轨”;家中“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他自编自导为一出情景喜剧;《易经》里的“君子豹变”,随他信手移位而成奇特的“君子变豹”病征。此外,怎样大惊小怪地看俗称“马杀鸡”的按摩,街头公共电话亭如何变得风起云涌,“金钟奖”是怎么敲响的……诸多或喜或愁的台湾世态,经由“老盖仙”的“盖式幽默”一转述,皆变得有趣儿、有味儿。
风雨故人
人间九老
四年前的九月初交,“人间版”上有个天天出现的小方块,叫做“古往今来”。我记得头一天开张之日,我写了一段介绍辞,大致说本栏由九老执笔,大家轮流写些个陈谷子、烂芝麻之类的文章。在一切维新的时代里忽然出现了一堆旧物,倒也显得有点别致,正如有些装潢得美轮美奂的房子里摆着一个破烂的牛车轮子一样。不过屋子里的摆饰品也和商家的橱窗一样,过些日子也得换换,副刊上的专栏更不能万古长存。
我记得在筹备期间,本刊的主编高上秦先生在悦宾楼请客,我们九老听说有的吃,个个闻风而至。读者先生您若要问我们全怎么个老法,我告诉您:在四年前,九人之中也有几位并没有称老的资格,为什么混在我们里头称老呢,也无非是想效尤古人,如“商山四皓”“竹林七贤”之类,将来没准儿留下“人间九老”,岂不也是文坛佳话。如果我们自称“五老四少”,不但不像古人,而且和江湖上青帮的“三老四少”类似,会使人怀疑到我们也是什么江湖组织呢,那岂不自找麻烦。
要说咱们九人的姓名、年龄和所长,除了我是微不足道的盖仙以外,*年轻的是庄练(苏同炳)先生,才四十几岁,博览群书,所写全有根有据。不是盖的,现在仍在《时报》的刊物上出现,不必多为介绍。
第二位是孙家骥先生,他只有五十出头,有一条腿自幼残疾,要套上铁架。拄着手杖才能走。他对于古董很有鉴别力。更有一桩特别处,他从大陆带来了上百张木刻版画(包括各种神杩)和几千张几十年前香烟里的小画片。这些东西在今天都是绝无仅有的了。他上有八旬老母,收入又微薄而不稳定。但是这批木刻画却舍不得卖,*后下了决心一概无代价地捐赠给历史博物馆。现在历史博物馆发行的《中华民俗版画》里的作品全是孙先生的赠品,加上郭立诚女士的说明。以一介寒儒而有此豪举,不卖给外国专家,以至观光客,弄点钱来维持生活,竟全然交给“国家”去保管,这就无怪乎他穷了,穷得连钱都不知道要。他的文笔以描述艺术品的较多,日积月累多年以来,攒下几十万字的遗稿。时报出版公司正给他整理,在近期内可以出版。可惜的是他已在前年逝世,看不见了。
第三位,比孙先生大一点的是丁秉燧,他是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的,中英文都不错。来台后先在电台工作。以后转入电视台,是老一辈的节目主持人。以后在东元光学公司当秘书。您别瞧他在*洋化的大学毕的业。他一辈子的兴趣可只在国剧上。他有个急脾气,凡事说干就干,而且要干就独自一个人干,因此他近年出了几本厚厚的国剧书——还带着五彩图,全自写、自印、自个儿发行。我就没他的这份儿勇气。现在他的书全在“国军文艺中心”里寄售。今年早春之时有一天他请客,席间有李抱忱和我。李先生有心脏病,是丁小姐搀着来的。在第四天就突然去世,倒也不令人惊奇。因为已是意料之中的。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两三个月之后,一向手轻脚健的秉燧兄却突然去世。也是心脏病,我真想不通这可恶的毛病倒是该发生在哪一种人身上。如说胖人易得,那么秉燧算不得很胖。李先生更是瘦骨伶仃。我每次到“国军文艺中心”去看戏,自然而然地会走到左方第四排去看看,心里想着他该坐在那儿,闲聊几句。他,人虽不在世间,但是和我的友谊仍是长存。在他常坐的位子上,我的眼睛虽看不见他,可是我的心里却看到了他——这就是怀念。
第四位是白中铮先生。三十多年前我和他在新竹认识,我们有同一样的口音,同一样的幽默感,自然容易变成好朋友。以后他在成大任课,迁到台南去了,每年也少不得见个一两次面。他退休以后,我力劝他搬到台北来,暮年之际,听听戏跟老朋友常见见面也比在台南方便。他竟从善如流地搬来了。我和他每天通次电话,闲谈十几分钟,也常互相挖苦几句,大家哈哈一笑,十分相得。他是一位画家,溥心畲先生的入室弟子,画的山水平易近人,不是奇峰怪石。也有不少校外的弟子。我劝他在作画之余,爬爬格儿,以他平日的风趣,写出来哪怕没人看?于是他常以北平的市井为题写了不少文章。由慧龙出版社给他发行了两本文集,一本是《老北平的古故典儿》,另一本是《老北平吹耳旁风》。他虽是旧日的世家子弟出身,可是描写市井小人就跟活的一样。可惜他不会写小说,否则可以写出一部类似《儒林外史》的书来。
去年五月间有一天他夫妇二位到我家来。我正画了几张动物图,托他给补上景,因为我不会画石头和树木。第三天白太太打电话给我,说白先生不舒服,要送到医院去。我马上到了他家。老白跟我说:“前天你的画儿有两张的景已经画好了,还有一张没画,恐怕给你画不了了。你全拿回去吧!”我听了心里觉得一愣,他怎么跟办移交一样的交代得那么清楚,心里好像有点不祥之感。果然次日一早电话来了,他已一睡长别——心脏病,七十二岁。
他虽是位执教成大多年的画家,却不善于宣传,更不会结交权贵,毫无出大名的办法。于是有些他生前的好友要在他逝世周年——五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在和平东路一段的好望角开个遗作展,请大家看看这位默默耕耘的画家的作品,既不求名,也不求利,仅纪念而已。
我和他的每日通话,成了习惯,现在仍然常想拿起电话耳机来,但是我可以打到哪儿去呢?
按九人的年龄来说(除我之外),*长的是庄严先生,他写得一笔瘦金体的好字,正和他的身体一样。大家都知道故宫的古物今天能陈列在台湾,他有莫大的功劳。*可惜的是秦襄公的十个石鼓在抗战之初经他包装,运到重庆,胜利后又运到南京,*后可没由他经手,于是就没到台湾来。现在仅有一只放在文化学院里(是秦襄公托我代造的)。他老人家患胃病,近半年多一直躺在家里。我有时也去看看他,陪他谈谈,解解闷儿。我们虽是暮年相识,却意气相投。读者们都知道我是改行的作家,有许多不知之处常请教于他。现在他溘然长逝,我可失去一位请益的良友了。
屈指一算,三年以来九老之中已“老成凋谢”了四位,占百分之四十四。依然健在的尚有五位,庄练、郭立诚、唐鲁孙、包缉庭四位先生和在下。我们在大陆上各不相识,谁也想不到千里迢迢地到了台湾居然会相聚,成了好友。
人生的聚散原无一定,都是偶然的相遇。在“生”的开始之时已经注定了死亡,不但一切有机物体全难逃此劫,连高山峻岭也有被空气磨成平地之日。不过在我生在世上的一刹那时间里,会时时刻刻地怀念他们。人到了这时候.信教之心油然而起,希望有灵魂,可以补充生命的不足。我也希望这谜是真的,将来还能携手同游,也许再给“人间版”寄点稿子。那个专栏的名字,我已想好了,叫做“鬼话连篇”。
三代同堂
大家都以为宋朝理学盛行,女人的地位*低,富有之家不但姬妾满堂,更自备能歌善舞的家妓,奢靡成风。另一方面,理学家更要女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此外,缠足之风也很可能在宋代开始。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当宋太宗在位之时(九七六——九九七),开封府里接到一件民事案子的投诉,原告是一位姓杨的妇人,被告竟是她的婆婆和丈夫。这位丈夫并不是等闲之辈,是礼部郎中夏竦——他内宠不少(确数不知),正妻杨氏,免不了瞧着有气,更厌婆婆老偏向这些小老婆,竞一张状子告人开封府。府尹不便审问,干脆一皮球踢到了天子御前。天子也懒得管,交给御史去办。结果把夏竦降了几级,也就罢了。那时程颐、程颢尚未出世,理学尚未出现。故而这件小小案子也就没人注意了。
夏竦是何人呢?《宋史》上有他三代的记载,他的父亲名叫夏承皓,是宋太祖手下的一将,和契丹在河朔战争时阵亡。夏竦受父亲余荫,被派为丹阳县的主簿(等于今日之秘书),从此入于仕途。他是位善于做官的巧宦,浮沉政海。宋仁宗时,他在文职方面做到刑部和户部尚书(今之部长),武职方面做到永兴军节度使,兼陕西经略,防守西夏。后被杨偕反对掉,此后又当上了宰相,封郑国公。死后追赠太师,谥文庄。一辈子毁誉参半,在《宋史》中和奸佞王钦若及丁谓放在一卷之内。夏竦的政治手腕在当时虽为人所不满,但是他的文章却饱受称誉。尤其传记中说他“多识古文奇字”,他的《古文四声韵》著作一直流传到今天台湾还有得卖,对于文字学是一本重要的著作。
这部书原是宋朝所刻。三十年前有人带了一部来台,不料房顶漏水,原本被浸烂,千年珍品毁于一旦。幸而有人在事前复印了一份,*近由学海出版社印了出来。有一天我到学海去随便看看,竟找到了这本书,高兴异常。诸位!您有所不知,夏竦不是外人,的的确确是我家的老祖先,而且现在家里还存着他老人家的画像呢。这部《古文四声韵》大概是奉仁宗的旨意而著的,书首的序是用向主上报告的口吻写的。宋初还有些用篆文抄写的《老子》等墨迹,也有许多石刻。他把每一个字的几种写法全搜罗了来,按韵分类。可惜的是他老人家去世太早,没看见八百多年之后,在子孙中竞出了一位会仿造殷墟甲骨、流沙汉简的夏元瑜,居然也略通古文字。他如见了我一定称赞为“克绍箕裘”。
我又走到陈列历史书籍的柜前看看。一本《中国古代史》赫然在目,那位著者夏曾佑先生,就是先父。他是中国科举的倒数第二科(清光绪十六年,即一八九。年)的翰林。民初做过教育部的高教司长,也是历史博物馆的首任馆长。他在史学界中很有地位,但是终生常怕学问不够,不愿著书。光绪三十二年丁母忧,为商务印书馆写了中学历史教科书,那时中学的学生许多都是举人和秀才,所以写得很深,而且只写到隋朝就没工夫接写下去了。以后馆方把书名改了,列入大学丛书之内。一直到今天台湾商务印书馆又重印了几版,还在卖着。他的书中有若干是他个人的意见,在那时代固然是大胆的尝试,到了今天仍然新颖。梁启超先生有一篇文章——《悼亡友夏穗卿》(先君的号,在初期的《古今文选》里)——就是介绍先君思想的。有人说这本书是永不会老的书。听说在大陆上也仍有印售。
祖先写的,爸爸写的,在这家出版社里全有了,顺便问问老板李善馨先生:“您这儿有我的书吗?”他顺手一指道:“您的书可多了!那桌子上有一排呢!”我过去一看,纯文学出的两本,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的两本,九歌出的七本,从《万马奔腾》到七月十日的《千年古鸡今日啼》都有,有的已经印到十三四版,至不济的也第五版了。这时李先生过来说:“您的书比令尊的、令祖的书好销得多……”我忙接下去道:“那么我把他们两位的者作,以我的笔凋重写一次如何?”李先生连忙摇手道:“千万不可,您如把旧书改写,读者会以为我这书局出了伪书,倒了招牌。再者,我斗胆说句失礼的话,阁下绰号人称老盖仙,所说者少,所盖者多。您是不是夏竦之后、夏曾佑之子也不一定靠得住。社会上常有冒充名人之子的!”
他这番话可把我气坏了,掏出身份证来指给他看看我爸爸是谁。至于夏竦的问题嘛,回家去取出一册祖先遗像的册页来,夏承皓、夏竦、夏安期(竦之子)三代的像全在里面,连那位告状的杨氏夫人也有记载。屡次灾难,百物遗失,仅此一册尚存,可算难得,想不到今天还可作证。
我虽向李先生证明不是假冒的夏家子孙,不过他说:“您虽是您爸爸的儿子(这句话对任何人都适用),不过到底不像好人。”我道:“何以见得?”他道:“甭说别的,单拿您的这本新书《千年古鸡今日啼》来说吧,封底的著者照片,抱着一只小公鸡,好人哪有抱着鸡照相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水浒传》中在祝家庄酒店里偷鸡吃的小贼时迁呢!也可证明您那书内七十张稀奇古怪的照片全是偷来的。”我道:“您可真外行,我去年(猴年)写的《百代封侯》,封底的相是和猴子合照的,今年鸡年,当然该抱鸡照了。书中的图片得来全不容易,譬如清代的刑场、各国的古刑具,上哪儿去找,这不叫‘偷’,只能称之为‘转载’。在文字方面也不能叫‘偷’,不过是参考参考而已。按说您偷印夏竦的书,该给我版税才对啊!”他道:“我出版时哪知道他有你这位子孙,我这叫‘捡’,不叫‘偷’!”
不管怎么说,在台北大家都住公寓房子,别说五代同堂办不到,连三代同堂也太挤。我万想不到在这家书店(兼出版社)里竟找到了我家三代同堂的著作。也算很难得的了吧!*后也感谢学海出版了我祖先的遗作。
附图——家传祖先像册页,因是传家之物,故在像上不写姓名,只写官衔和谥称。如把笔者的像画入可就大有问题,因我既无官衔,也没皇上的赐谥,只好写上“中华民国报纸投稿人盖仙公”了吧!
来台遇师
陈小泉先生的衣钵真传
话说我在三十几年前来到台湾,我的行李之中有一件怪物,虽不值大钱,却也举世难寻。它是一套清代军官所穿的绸甲。清初作战尚重弓矢,铁丝编的和铁片连的绸甲,在三百年前打仗时还挺有用处。以后火器(如鸟枪、佛郎机、红夷大炮等)日盛,绸甲已派不上用场,不过操演时,武官们还得穿上绸甲,戴上铜盔,等于操演典礼中的礼服。有一天我无意中在北平的旧物摊上买了一整套的绸甲,那年头没人要这等的废物,我随便出了点价钱,卖者就同意了。等到我整顿行装举家来台时,送人没人要,扔掉舍不得,好歹塞在箱子里,将来好做传家之宝。
到了台北,听说有个博物馆,先去游游,顺便看看有没有卖出这套绸甲的机会,混笔钱来也好救救燃眉之急。岂料在博物馆中竞遇到了一位多年前在北平师范大学生物系的老师——陈小泉先生。他老人家已年逾七旬,腰杆笔直,脾气也和他的腰一样直。在我的所有老师中,陈先生和别位不同。因为我自幼有剥死动物的瘾,在中学里一无所长,可是学会了做正式的标本,然而苦不能精,一直到了大学遇上了小泉先生才算碰上了良师。
有人喜欢他的文笔轻松,我却更欣赏其内容的扎实。
——梁实秋
元瑜兄的大作,不管是长篇大论或是小品散文,兴之所生,想怎么写就自自然一挥而就写出来,不但妙趣横生,而且有灵性有哲理。
——唐鲁孙
如果没有(夏元瑜)那种悲天悯人的幽默感,而一定要去写杂文,就是婢学夫人,自讨没趣了。
——古龙
他的人,才是一个无底洞,博学之外,他的本身便是个精彩的故事。手巧的人,心思亦巧。
——三毛
夏元瑜(1909—1995),祖籍杭州,生于北京书香世家,其父夏曾佑为著名史学家,其兄夏元瑮为中国第一代物理学家。早年负笈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后赴日本深造。曾为北京万牲园(今北京动物园)园长,南迁台湾之后,任过公务员,制过动物标本,当过大学教授,做过电视名嘴,评过“金马奖”。退休后专注于爬格子,人称“老盖仙”,遂文名胜过本业,成为“左手拿刀、右手执笔”的幽默大师,与至交唐鲁孙共被视为台湾文坛奇人。夏元瑜作品堪称当代幽默文学代表,毕生著作二十余部,均脍炙人口,其新书在台湾曾出版一周即再版。此次推出的“夏元瑜幽默精选”为其作品首次在中国大陆大规模结集出版。
一般所谓的“盖”,指“吹”“侃”得天花乱坠。“老盖仙”夏元瑜却自道:“‘盖’不是吹牛,吹牛就像违章建筑,会被取缔。‘盖’是引而申之,言之有物,且字字有所本。”夏元瑜的“盖式幽默”,杂糅着老北京的京味逗趣与台湾的综艺化诙谐,善以“无论说古论今,总是不忘适时幽自己一默”的自嘲自讽,将世间诸般烦恼、不顺,在莞尔一笑中释怀、解压,可谓嬉笑中透着乐观哲学。
美丽总令人忧愁.然而还受用 本书特色山也许不复静了,水也许不再清了,沿途的人们也许不再记得你。可是还有一些痴情的孩子,会带着你的故事,顺流而下直到河的尽头,那里...
莳花 本书特色 画家朱守谷以2000多个日夜,绘制出精致富丽的花朵,充满抚慰人心的力量。作家心岱优美的文字,为花颜增色。本书制作精美,高档纸张全4色印刷,吸引一...
《Cinema 4D实战案例教材》内容简介:本书是Cinema 4D的实战案例教材,使用Cinema 4D并结合Octane Render制作拟真案例,进一步引...
《课本里学不到的实验(上下册)》内容简介:《疯狂的百科:课本里学不到的实验》是乔伊·玛索夫继《课本里学不到的科学》《课本里
千万别娶大脚女人(世界谚语中的女人) 本书特色 “斯希珀的文字诙谐生动,妙趣天成。她对谚语的解读分析引人入胜。” ——星期如电讯报 “非常有助于随...
对话博尔赫斯(精装) 本书特色 维多利亚·奥坎波因创办传奇性文学杂志《南方》(Sur)而闻名于世,也创作出版过许多优秀文学作品,无疑是她所在的时代...
清明遇见诗歌-古今清明诗词选 本书特色 《清明遇见诗歌:古今清明诗词选》编选了此次诗词文化活动中的共300首左右的历代关于清明题材的诗词作品,以纪念先贤先烈先祖...
心灵眼睛 本书特色 本书毕淑敏的散文作品集,她的散文平淡中寓存着绚烂之性灵,朴实中包含着奇思妙想,和谐中充盈着蓬勃之美。在健康的格调、阳光的品质、耐人寻味的智慧...
古代散文-袁枚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
罗斯丹(1868—1918)Rosmnd Edmond,法国剧作家。诗人。法兰西学院院士。1868年4月1日生于马赛,1918年1 2月2日卒于巴黎。1884年...
俏姑娘.并蒂莲-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 本书特色 中国文史出版社策划出版了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系统整理民国小说家的著作。冯玉奇著的《俏姑娘并蒂莲\/民...
《野草》内容简介:《野草》是鲁迅先生创作生涯中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其中收录了散文诗二十三篇。这些作品,按鲁迅先生的说法是包
“你必须面对最糟糕的情况,然后才能应付一切。” 村上春树、理查德•福特、希拉里•曼特尔等作家盛赞 克莱尔•吉根的语词简约、句子简约——如此编织出简约(而...
《效率革命:聪明的管理者如何带队伍》内容简介:企业成长战略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效率提升。而企业人员管理和生产效率低下,问题
弘毅山房诗钞 目录 当代诗词家别集丛书总序当代诗词家别集丛书编辑凡例序卷一夏夜周家湖纳涼二首午枕剧暑萧杭道中遣兴雨夜言怀义桥郊外常新荷夜泊重庆朝天门书所见秋日登...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1947-1950:卷一 本书特色 夏济安、夏志清昆仲,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界的两大巨擘。他们早年从求学到进入学术研究的阶段,正是近现代中国东西...
一个人的朝圣-只为途中与你重逢 本书特色 一个今生痛失爱人的女子,沿着逝者的足迹,在转世爱人的陪伴下重新走过木里、贡嘎岭神山、千碉之国丹巴、色尔坝藏寨、色达……...
李涵秋卷-爱克司光录-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 本书特色 李涵秋一生著作颇丰,出版有长篇小说三十余部,短篇小说、诗集、杂著、笔记等均受到广泛赞誉。长篇小说代表作有《...
2016中国散文排行榜 本书特色 为了梳理、总结和展示2016年(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我国散文创作的实绩,我们从浩如烟海的散文作品中精选出87篇...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本书特色 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胡适先生以更加理智和实际的态度去看社会、看人生、救中国、救民族,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