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国学,通常指我国几千年固有的传统文化之学术研究。在这本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中,作为我国*早的一批国学大师,章太炎以通俗易懂、简略概括的方式,通过国学概论、国学略说两大主题对我国传统经学、史学、诸子、文学进行了精到而系统的简述。行文典丽古雅,使读者真正了解到国学并非西学的替代,并从中感受到寄托在国学身上的,凸现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正如章太炎所说:“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
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即如历史,本是不能讲的;古人已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现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史了。即《通鉴》等书似乎稍简要一点,但还是不能讲;如果只像说大书那般铺排些事实,或讲些事实夹些论断,也没甚意义。所以这收都靠自己用心去看。我讲国学,只能指示些门径和矫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
——章太炎
**篇国学概论
**章概论
国学的本体
一、经史非神话
在古代书籍中,原有些记载是神话,若《山海经》、《淮南子》中所载,我们看了,觉得是怪诞极了。但此类神话,在王充《论衡》里已有不少被他看破,没有存在的余地了。而且正经正史中本没有那些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天皇、地皇、人皇等,正史都不载。又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那种神话,正史里也都没有。经史所载,虽在极小部分中还含神秘的意味,大体并没神奇怪离的论调.并且.这极小部分的神秘记载,也许使我们得有理的解释。
《诗经》记后稷的诞生,颇似可怪。因据《尔雅》所释“履帝武敏”,说是他的母亲,足蹈了上帝的拇指得孕的。但经毛公注释,训帝为皇帝,就等于平常的事实了。
《史记·高帝本纪》说高祖之父太公,雷雨中至大泽,见神龙附高祖母之身,遂生高祖。这不知是太公捏造这话来骗人,还是高祖自造。即使太公真正看见如此,我想其中也可假托。记得湖北曾有一件奸杀案:“一个奸夫和奸妇密议,得一巧法,在雷雨当中,奸夫装成雷公怪形.从屋脊而下,活活地把本夫打杀。”高祖的事,也许是如此。他母亲和人私通,奸夫饰做龙怪的样儿,太公自然不敢进去了。
从前有人常疑古代圣帝贤王都属假托;即如《尧典》所说“钦明文思安安,克明俊德……”等等的话,有人很怀疑,以为那个时候的社会,哪得有像这样的完人。我想,古代史家叙太古的事,不能详叙事实,往往只用几句极混统的话做“考语”,这种考语原*容易言过其实。譬如今人做行述,遇着没有事迹可记的人,每只用几句极好的考语。《尧典》中所载,也不过是一种“考语”,事实虽不全如此,也未必全不如此。
《禹贡》记大禹治水,八年告成。日本有一博士,他说:“后世凿小小的运河,尚须数十年或数百年才告成功,他治这么大的水,哪得如此快?”因此,也疑禹贡只是一种奇迹。我却以为大禹治水,他不过督其成,自有各部分工去做;如果要亲身去,就游历一周也不能,何况凿成!在那时人民同受水患,都有切身的苦痛,免不得合力去做,所以“经之营之,不日成之”了。《禹贡》记各地土地腴瘠情形,也不过依报告录出,并不必由大禹亲自调查的。
太史公作伍帝本纪》,择其言尤雅驯者,可见他述的确实。我们再翻看经史中,却也没载盘古、三皇的事,所以经史并非神话。
其他经史以外的书,若《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确有可疑者在。但《竹书纪年》今存者为明代伪托本,可存而不论,《穆天子传》也不在正经正史之例,不能以此混彼。后世人往往以古书稍有疑点,遂全目以为伪,这是错了!
二、经典诸子非宗教
经典诸子中有说及道德的,有说及哲学的,却没曾说及宗教。近代人因为佛经及耶教的《圣经》都是宗教,就把国学里的“经”,也混为一解,实是大误。“佛经”、“圣经”的那个‘经”字,是后人翻译时随意引用,并不和“经”字原意相符。经字原意只是一经一纬的经,即是一根线,所谓经书只是一种线装书罢了。明代有线装书的名目,即别于那种一页一页散着的八股文墨卷,因为墨卷没有保存的价值,别的就称作线装书了。古代记事书于简。不及百名者书于方,事多一简不能尽,遂连数简以记之。这连各简的线,就是“经”。可见“经”不过是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要翻阅的几部书罢了。非但没含宗教的意味,就是汉时训“经”为“常道”,也非本意。后世疑经是经天纬地之经,其实只言经而不言天,便已不是经天的意义了。
中国自古即薄于宗教思想,此因中国人都重视政治。周时诸学者已好谈政治,差不多在任何书上都见他们政治的主张。这也是环境的关系:中国土地辽广,统治的方法,急待研究,比不得欧西地小国多,没感着困难。印度土地也大,但内部实分着许多小邦,所以他们的宗教易于发达。中国人多以全力着眼政治,所以对宗教很冷淡。老子很反对宗教,他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孔子对于宗教,也反对。他虽于祭祀等事很注意,但我们味“祭神如神在”的“如”字的意思,他已明白告诉我们是没有神的。《礼记》一书很考究祭祀,这书却又出自汉代,未必是可靠。
祀天地社稷,古代人君确是遵行,然白天子以下,就没有与祭的身分。须知宗教是须普及于一般人的,耶稣教的上帝,是给一般人膜拜的;中国古时所谓天,所谓上帝,非人君不能拜;根本上已非宗教了。
九流十家中,墨家讲天、鬼,阴阳家说阴阳生克,确含宗教的臭味,但墨子所谓天,阴阳家所谓“龙”、“虎”,却也和宗教相去很远。就上讨论,我们可以断定经典诸子非宗教。
三、历史非小说传奇
后世的历史,因为辞采不丰美,描写不入神,大家以为是记实的。对于古史,若《史记》、《汉书》,以其叙述和描写的关系,引起许多人的怀疑:
《刺客列传》记荆轲刺秦王事,《项羽本纪》记项羽垓下之败,真是活龙活现。大家看了,以为事实上未必如此,太史公并未眼见,也不过如《水浒传》里说武松、宋江,信手写去罢了。实则太史公作史择雅去疑,慎之又慎。像伯夷、叔齐的事,曾经孔子讲及,所以他替二人作传。那许由、务光之流,就缺而不录了。项羽、荆轲的事迹,昭昭在人耳目,太史公虽没亲见,但传说很多,他就可凭着那传说写出了。《史记》中详记武略,原不止项羽一人;但若夏侯婴、周勃、灌婴等传,对于他们的战功,只书得某城,斩首若干级,升什么官,竟像记一笔账似的,这也因没有特别的传说,只将报告记了一番就算了。如果太史公有意伪述,那么《刺客列传》除荆轲外,行刺的情形,只曹沫、专诸还有些叙述,豫让、聂政等竟完全略过,这是什么道理呢?《水浒传》有一百零八个好汉,所以施耐庵不能个个描摹,《刺客列传》只五个人,难道太史公不能逐人描写吗?这都因荆轲行刺的情形有传说可凭,别人没有,所以如此的。
“商山四皓”一事,有人以为四个老人哪里能够使高祖这样听从,《史记》所载未必是实。但须知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为多数人所合力做成,而史家常在甲传中归功于甲,在乙传中又归功于乙。汉惠免废,商山四皓也是有功之一,所以在《留侯世家》中如此说,并无可疑。
史书原多可疑的地方,但并非像小说那样的虚构。如刘知几《史通》曾疑更始刮席事为不确,因为更始起自草泽时,已有英雄气概,何至为众所拥立时,竟羞惧不敢仰视而以指刮席昵?这大概是光武一方面诬蔑更始的话。又如史书写王莽竟写得同骏子一般,这样愚騃的人怎能篡汉?这也是因汉室中兴,对于王莽当然特别贬斥。这种以成败论人的习气,史家在所不免,但并非像小说的虚构。
考《汉书·艺文志》已列小说于各家之一,但那只是县志之类,如所谓《周考》、《周纪》者。*早是见于《庄子》,有“饰小说以干县令”一语。这所谓“小说”,却又指那时的小政客不能游说六国侯王,只能在地方官前说几句本地方的话。这都和后世小说不同。刘宋时有《世说新语》一书,所记多为有风趣的魏晋人的言行,但和正史不同的地方,只时日多颠倒处,事实并非虚构。唐人始多笔记小说,且有因爱憎而特加揄扬或贬抑者,去事实稍远。《新唐书》因《旧唐书》所记事实不详备,多采取此等笔记。但司马温公作《通鉴》对于此等事实必由各方面搜罗证据,见有可疑者即删去,可见作史是极慎重将事的。*和现在小说相近的是宋代的《宣和遗事》,彼记宋徽宗游李师师家,写得非常生动,又有宋江等三十六人,大约《水浒传》即脱胎于此书。古书中全属虚构者也非没有,但多专记神仙鬼怪,如唐人所辑《太平广记》之类,这与《聊斋志异》相当,非《水浒传》可比,而且正史中也向不采取。所以正史中虽有些叙事很生动的地方,但决与小说传奇不同。
治国学的方法
一、辨书籍的真伪
对于古书没有明白哪一部是真,哪一部是伪,容易使我们走入迷途,所以研究国学**步要辨书籍的真伪。
四部的中间,除了集部很少假的,其余经、史、子三部都包含着很多的伪书,而以子部为尤多。清代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很指示我们一些途径。
先就经部讲:《尚书》现代通行本共有五十八篇,其中只有三十三篇是汉代时的“今文”所有,另二十五篇都是晋代梅颐所假造。这假造的《尚书》,宋代朱熹已经怀疑他,但没曾寻出确证,直到清代,才明白地考出,却已雾迷了一千多年。经中尚有为明代人所伪托,如《汉魏丛书》中的《子贡诗传》系出自明丰坊手。诠释经典之书,也有后人伪托,如孔安国《尚书传》、郑氏《孝经注》、《孟子》孙爽疏……之类,都是晋代的产品。
……
章太炎,名炳麟,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伉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被称为近代最后一位古文经学大师。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唯识宗和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一生著作颇多,约有四百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新号外2-影响中国 本书特色 一套传媒业界和新闻院校师生必读的经验之书,也是普通百姓窥探“舆论喉舌”、“刀锋舞者”生存状态的揭秘之书。 新京报经典报道精...
亲密关系生存指南:两性共同生活的艺术 本书特色 破解“中国式离婚”密码,国际引进超人气畅销书。国际权威专家把脉两性心理,全新打造“中国式亲密关系”。她要温柔体贴...
人踪书影文丛--拾稗者 内容简介 止庵是有创作实力的学者,他的阅视野非常广泛。这里集中了他对外国小说和与小说有关的电影的评说。缜密的思考、平实的文风,蕴含着他的...
法国精神 本书特色 小故事,大精神,用故事解读英国为大众解惑的英国镜像让国人自省的大国素描大国崛起的谜底是什么?首在精神耳。 “法国是欧洲的中国人”——大学问家...
移植与转化:中国现代学术机构的建立 本书特色 著者运用翔实的资料细致考察及论证了中国大学、大学研究院、独立的专业研究所、国家研究院等现代学术机构以及专业...
社会形态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社会形态学。按涂尔干的定义,它是对各种社会物质形式的研究,将社会事实看作“事物”一样进行研究。社会形态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
上水船甲集 内容简介 谷林先生在爱书人中间深受推崇和热爱,《上水船甲集》、《上水船乙集》是他的*后两部读书随笔集,由止庵编订。书中一百七十余篇文字,皆未曾收入其...
柳南随笔 续笔 内容简介 《柳南随笔》六卷、《续笔》四卷,清王应奎撰。应奎字东溆,号柳南,诸生,江苏常熟县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约卒於乾隆二十四、五...
蚁族-高校毕业生聚居村实录 本书特色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周其凤,北京大学校长,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丁宁宁,经济学家,王绍光,长江学者,潘维,...
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 本书特色 6开精装,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是一套以条目形式总结百年来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学科领域中国学人...
小人书的历史:漫谈中国连环画百年兴衰 本书特色 《小人书的历史:漫谈中国连环画百年兴衰》(全彩插图本)编辑推荐:"小人书"的发展历程正好见证了中国历史动荡变革、...
《东京时光》内容简介:1870年代之后的日本,在脱亚入欧道路上飞奔的人们竞相抛弃着过去,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获取西方知识和技术的队
性史1926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有七篇真实的性经历,投稿者皆为大学生。他们所描述的內容,有懵懂的性启蒙、青春期的冲动与自慰的心情等,相当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性观念...
数字未来:媒介融合与报业发展 本书特色 郜书锴编著的《数字未来(媒介融合与报业发展)》命名为《数字未来:媒介融合与报业发展》,是继《媒介融合时代的国际传媒业》(...
龚浩群,中央民族大学海外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毕业。我国近年来涌现的海外民族志研究者之一,在民族志方法、泰国研究等方面有较深的积累...
明清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 本书特色 陈瑞编著的《明清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以宗族为视角,对明清时期徽州乡村社会控制诸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证研究。具体围绕“明...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科学文化对话集(增补版) 内容简介 学妖隐形,却神通广大,决定着谁能出场,怎样演出。先有四姨太效应,才有马太效应,成功背后有玄机。吃什么,不吃...
※财神信仰在中国通俗宗教大框架下的起源与演变※第一本深入研究中国宗教文化中左道之地位的著作【内容简介】对当代中国人而言,财神一直是家庭祭仪和新年礼俗中的标志性神...
赠给男人:让男人铭记的28种礼物 内容简介 生命无非记忆,当我们老了,或许会发现,原来我们珍藏的那些有关情感的记忆,皆与某件物品有关。我们也许无法计算自己使用过...
何为,美国杜克大学公共政策学博士。曾在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工作近6年,先后任职“全球金融犯罪合规部”的高级合规官(部门副总助理)和合规经理(部门副总),参与和负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