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美学”,主要是对东方美学的理论形态、东方美学在世界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东方美学形成的文化语境等方面进行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对印度、伊斯兰阿拉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美学特点,从其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考察;简明地阐述了在全球文化不断趋向交流融合的今天,东方美学与艺术如何以它深刻的思想智慧、特殊的理论形态和广泛的艺术实践,为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实践力量。中篇——“东方美学中的‘他者…’,主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和现代的文化语境中,对近代以来曰本在接受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过程中的情境进行了分析;对日本近代几位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家、美学家如:西周、芬诺洛萨、冈仓天心等如何致力于东西文艺理论、东西美学内在品质的化合,即近代精神与传统神髓结合的艰辛历程进行了追述;对中日近代“美学”、“美术”等一些重要概念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对“美学”、“美术”作为中日近现代文艺学、美学、美术学的一个规范学术话语和一个学科名称,进行了考证。下篇——“东方美学中的‘日本桥’的作用”,主要对近代日本作为输入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中间人”对中国现代形态的美学和文艺学的影响作了详实的分析和考察。该篇首先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以影响的结构性倾向为切入点考察和分析了促成日本近现代文艺学、美学对中国现代形态文艺学、美学产生影响的主要特征,其中包括日本近现代文艺学、美学如何促成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的奠基;如何影响中国文艺学、美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如何影响中国文艺学、美学研究者掌握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在全球文化不断趋向交流融合的今天,东方美学与艺术以它深刻的思想智慧、特殊的理论形态和广泛的审美实践,为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力量。越来越多的世界级的学者和艺术家以向往的目光看待东方美学和艺术。东方美学,是东方各国家、各民族和地区在独立自存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美学思想,是一个开放的概念,经历发“轴心时代”的“历时性创化”、“中心时代”的“共时性吸收”和正在经历着“全球化时代”的“现在——未来性重建”。这里既有延续和断裂,又有继承、互渗、融合和重建。东方美学研究的提出就包含了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两种路向上的综合建构。而这种综台建构又必然建基于历史性与民族性两个维度上的思考。
《东方美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美学”,主要是对东方美学的理论形态、东方美学在世界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东方美学形成的文化语境等方面进行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对印度、伊斯兰阿拉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美学特点,从其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考察;简明地阐述了在全球文化不断趋向交流融合的今天,东方美学与艺术如何以它深刻的思想智慧、特殊的理论形态和广泛的艺术实践,为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实践力量。中篇——“东方美学中的‘他者…’,主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和现代的文化语境中,对近代以来曰本在接受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过程中的情境进行了分析;对日本近代几位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家、美学家如:西周、芬诺洛萨、冈仓天心等如何致力于东西文艺理论、东西美学内在品质的化合,即近代精神与传统神髓结合的艰辛历程进行了追述;对中日近代“美学”、“美术”等一些重要概念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对“美学”、“美术”作为中日近现代文艺学、美学、美术学的一个规范学术话语和一个学科名称,进行了考证。下篇——“东方美学中的‘日本桥’的作用”,主要对近代日本作为输入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中间人”对中国现代形态的美学和文艺学的影响作了详实的分析和考察。该篇首先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以影响的结构性倾向为切入点考察和分析了促成日本近现代文艺学、美学对中国现代形态文艺学、美学产生影响的主要特征,其中包括日本近现代文艺学、美学如何促成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的奠基;如何影响中国文艺学、美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如何影响中国文艺学、美学研究者掌握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上篇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美学回归东方走向世界——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美学一、“轴心时代”的东方美学“轴心时代”(Axial Age)这个概念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在他的《人的历史》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说:“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似乎建立了这样一个轴心。在这时候,我们今日生活中的人开始出现。让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轴心时代’。在这一时代充满了不平常的事件。在中国诞生了孔子和老子,中国哲学的各种派别的兴起,这是墨子、庄子以及无数其他人的时代。在印度,这是优波尼沙和佛陀的时代;如在中国一样,所有哲学派别,包括怀疑主义、唯物主义、诡辩派和虚无主义都得到了发展。在伊朗,袄教提出它挑战式的论点,认为宇宙的过程属于善与恶的斗争;在巴勒斯坦,先知们奋起: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第二以赛亚。希腊产生了荷马、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修昔底德和阿基米德。这些名字仅仅说明这个巨大的发展而已,这都是在几世纪之内单独地也差不多同时地在中国、印度和西方出现的。”在轴心时代的东方,诞生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这些相互隔绝的地区和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大文化模式。这四大文化模式直接指示东方各地区、民族、国家后来的文化走向,而东方美学作为东方文化范畴直接凝结于上述各文化系统之中。枝须,找到其在现代气候下能够存活生长的关节点,再对外来文化的合理成分进行理论嫁接,才能培养出美学艺术理论在现时代有生命活力的健康之木。从东方美学的重要代表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成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东方美学的一些本质特征,从而把握东方美学的深层结构。中国古典美学的创立者华夏民族的原始初民生活在气候温和的内陆腹地,狩猎、农耕是当时他们的主要生存和生产方式。在这种生存生产方式中自然环境对他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风调雨顺,初民们则得以生息繁衍,反之,则面临巨大的生存危险,这就造就了初民们与自然环境的一种亲密关系。对于山川草木、星云雷电,他们怀着一种深切的依赖、依恋情感,于是在劳作之余、收获之后,他们围着篝火起舞欢唱,感谢自然的体恤和顾惜。在这些原始的艺术活动中,初民们体味着与自然神灵交往融合的无限安慰和快乐,个体的有限和无助在其中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消融,这里,孕育着初民们审美意识的最初萌芽。这些原始舞蹈、歌唱逐渐演变成后来的祭祀礼仪,与神灵对话的意识加强了,在对
彭修银,湖北广水人,文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东方美学、艺术美学研究。近年来在海内外出版学术专著9部,代表性著作有:《美学范畴论》、《中国文人画的美学传统》、《中西戏剧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中国绘画艺术论》、《中国前卫艺术家群体的文化心态与美学追寻》、《日本近现代绘画史》等。另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中国古典哲学略述 目录 先秦篇导言:中国古典哲学的发源一、传说时代的“帝”“皇”形象二、殷商西周的“帝”“天”信仰三、古典文明的*初结晶:六经四、春秋时期的贵族...
纯粹现象学通论 内容简介 本书为现象学主要代表作,在胡塞尔著作中占有心地们位。作者在本书是将逻辑分析和心理学分析予以创造性的结合,为其现象学哲学奠定了独特的理论...
美之为物 内容简介 什么是美?根据心理学家南西·艾科夫的说法,追求美丽既不是文化制约,也不是广告商推波助澜的结果,或对女性主义的反动。本书是**本深入探讨人体美...
生活禅语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一月一日到十二月三十一日的箴言警训。生活禅语 目录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生活禅语 作者简介 净...
《开示:虚云老和尚说法》收录了虚云老和尚在上海玉佛寺亲自主持两个禅七开示、在云居山方便开示、在云居山戒期开示三个时间段中对
善与恶的彼岸 (精装) 本书特色 《善与恶的彼岸》是尼采的豪放力作,是**自由精神的产物。该书见解独到,语言绚丽,格言警句比比皆是,以深邃和叛逆惊世骇俗。尼采在...
图解麻衣神相,ISBN:9787501237098,作者:(宋)麻衣道者著,金志文译注作者简介 麻衣道者,姓李,名和。生于北宋年代,河南南
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蔡尚思著作集 本书特色 收入《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蔡尚思著作集)》的十大“思想体系”,即孔子、墨子、老庄、韩非、《礼记》、慧能、...
新书--周易译注(新修订本) 本书特色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本书将《周易》全文译成易读的现...
在過去,我們都以為,中國只以儒家意識形態治國,而不知道中國許多王朝不僅曾以佛教意識形態治國,同時也有以道教意識形態治國的
圣灵降临的叙事(刘小枫作品) 内容简介 《圣灵降临的叙事》是刘小枫的神学论文集,此次再版在修订前三篇文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篇“现代语境中的信仰辩难”,集为汉语...
真诰校註 内容简介 本書是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六朝道教研究”課題共同研究班**其(1986年4月至1991年3月)和第二期(1991年4月至1996年3月)...
孝弟三百千 本书特色 《中华国学经典诵读丛书:孝弟三百千》是“中华国学经典诵读丛书”中的一本,内含《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
易传与道家思想 目录 目录 序 **部分《彖传》的主体思想:道家的宇宙观 《彖传》与老庄 《彖传》的道家思维方式 第二部分《象传》、《文言》解《易》的道家倾向 ...
四种爱 本书特色 《四种爱》堪称爱的经典,是路易斯万年在遍尝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之后创作的,对每一种爱的论述都反映了他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书中,他谈到情爱由...
庄子今注今译-全两册-最新修订版 本书特色 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上下》所用《庄子》原文,为根据王孝鱼点校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郭庆藩《集释》收录了...
中国现代哲学的创生原点:熊十力体用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熊十力体用思想的形成及演变、析体、释用、体用不二——熊氏哲学的构架、灵魂与旌帜、体用论的学术...
理解人性 本书特色 《理解人性》在经典的心理学案例中阐述了人性现象,旨在普及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本书不仅举例说明了这些原理如何解释我们与生活的世...
希腊哲学史(2) 内容简介 《希腊哲学史》第二卷介绍公元前五——四世纪的希腊哲学,主要论述智者、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这时候已经开始进入希腊哲学的全盛时...
历史的经验 本书特色 正版全新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