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医论仲景伤寒

当代名医论仲景伤寒

作者:刘世恩,毛绍芳 主编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年:2008-09-01

评分:4.8分

ISBN:978750773138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当代名医论仲景伤寒 内容简介

《当代名医论仲景伤寒》一书收录在仲景医学领域贯通古今、沉年痼疾唾手可得、疑难重症投方即愈;理论研究至精至微,方药运用娴熟自如的28位当代中医大家岳美中、任应秋,刘渡舟、米伯让、陈亦人、李克绍、李今庸、李聪甫、何任、姜春华、李克光,杜雨茂,梅国强等研究学习运用仲景学说心得的文章80余篇,编辑结集出版。
全书约30万字,可谓字字珠玑。是一部具有研究及指导临床应用的价值。

当代名医论仲景伤寒 本书特色

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学科学家之一,张仲景及以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为核心的仲景学说影响了中国医药学近两千年的发展、兴亡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研究仲景学说、不承袭《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思想,就很难论医说道。
本书把要表述的内容分成对张仲景生平事迹的考证和研究、对《伤寒论》文献理论的研究和对《伤寒论》理法方药的研究等若干个专题,本书试图通过对百年来中医界学者研究《伤寒论》情况的简要评述,达到再现近现代对仲景学说传承、发展全貌一斑的目的。
事不师古,其法不立;师古而不师圣人,其理不精。
(清代)周扬俊
仲景药为盛世法,号群方之祖,治病若神,后之医者宗内经法,学仲景心,可以为师矣。
(明代)张易水
医方有仲景,犹儒之有六经也,必要见于此,然后可以议医。

当代名医论仲景伤寒 目录

岳美中
《伤寒论文字考》条文部分补正
对于仲景使用大枣的研究
我对《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篇》的见解
张仲景《伤寒论》在辨证论治上既掌握了空间又抓住了时间
仲景方中应用石膏、附子及其配伍的探讨
任应秋
《伤寒论》脉证的再探讨
学习《伤寒论》以前需要明确的几个主要问题
谈谈学习《伤寒论》
我对《金匮要略》的看法
如何学习《金匮要略方论》
研究《伤寒论》的流派
试论古代治“伤寒学”的概况及其流派的形成
刘渡舟
《伤寒论》——中医之魂
谈谈苓芍术甘汤的发现及其治疗意义
小柴胡汤解郁功效列举
《伤寒论》的气化学说
对《伤寒论》一书几个问题的探讨
《伤寒论》刍言
对《伤寒论》的紧脉进行对比分析
“辨证论治”的历史和方法
有关《伤寒论》烦躁证的分析
试论水气上冲证治
米伯让
以桂枝汤为例探讨古今中药处方计量的换算
《伤寒杂病论》分合隐现简介
陈亦人
论《伤寒论》的特色与优势
对《伤寒论》论脉的几点体会
阳明病篇首条刍议
太阳病篇平议
李克绍
六经病欲解时的机理及其临床价值
伤寒解惑论
谈谈《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微似有汗”似字辨
谈谈《伤寒论》的教学经验
李今庸
《金匮要略》析疑三则
从《伤寒杂病论》谈到《金匮要略》及其读法
欧阳锜
从伤寒辨证探讨以症定量问题
伤寒、温病的学术源流与辨证论治
何任
读张仲景书
黄疸病的证治
读经读注经注并参
姜春华
《伤寒论》六经概说
《伤寒论》非王叔和所编次商榷
伤寒本义
张仲景著作略考
《伤寒论》六经若干问题
张仲景活血化瘀的辨证施治及其方剂的活用举例
廖国玉
南阳产生伟大医学家张仲景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
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故里涅阳考
杜雨茂
关于张仲景生平一些问题的探讨
梅国强
扩大《伤寒论》方临床运用之途径初探
仲景胸腹切诊辨
柯雪帆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剂量问题
少阴病辨治规律初探
《伤寒杂病论》对秦汉医药学的继承与发展
《伤寒杂病论》成书补考
赵清理
试论《伤寒论》中保胃气的学术思想
时振声
《伤寒论》中的附子配伍应用探讨
《伤寒论》发热的辨证分析
万友生
欲识厥阴病,寒温合看明
为什么白虎汤证会恶风寒
论风伤卫、寒伤营和风寒两伤营卫
关于伤寒六经和温病三焦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的统一问题
聂惠民
《伤寒论》中“乍”字用法再析
《伤寒论》治喘诸方的运用
论《伤寒论》八法纲目
论《伤寒杂病论》方药实用特色
论《伤寒论》之“和法”
苓桂剂群辨析
《伤寒论》病、证、症的结构与临床意义
余瀛鳌
《伤寒论》研究性著作简介
《伤寒论》三大注本体系之一
《伤寒杂病论》中的外治法
邓铁涛
《伤寒论》叙例辨
裘沛然
《伤寒论》研究和整理之我见
尹世芸
对“伤寒六经提纲”的商榷
吴考槃
《金匮要略》的探讨
《伤寒论》研讨
对《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之研讨
方药中
试讨论张仲景氏“汗法”之运用基本原则
高德
仲景服药十九法
戴慧芬
《伤寒论》证治规律的探讨
班秀文
六经辨证在妇科病的运用
熊曼琪
试论喻嘉言对《伤寒论》的研究
论《伤寒论》学科发展方向与研究方法
附:名医小传

当代名医论仲景伤寒 节选

《伤寒论文字考》条文部分补正
想继承古人的东西,首要条件必须具备读懂古书的能力,*低限度要能断句读,明训诂,否则字句还弄不清楚,哪里谈得到阐幽发微善继善述呢?
可是古书是旧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在语言文字上,都有它的时代性,不同于现代的语气和文理,若不深加讲求,必致望文生义,以今测古,或郢书燕说,牵强附会,错误地理解了古人,为害匪浅。况且医学是关切人的生命之学,一有所误,贻害更是不可想象的。
唯研究古书,殊非易事,倘不谙习那个时代文物制度的沿革性和语言文字的习惯性,以及社会的背景等,则无以探索古书的奥义。孙思邈说过,“欲为大医,必须涉猎群书,如经史诸子等”。没有深博的学问,读古书是费力甚至是不人的。现在之习医者,多缺乏古书文学的修养,对古籍更容易陷于臆测悬揣,今不识古,又怎能“古为今用”呢?
《伤寒论》是医籍中的经典著作,出于后汉张机之手,距现在1700年余,词简义奥,在古代纸张和印刷术未发达之时,张著中的各条字句之间,多立彼此互为补充的体例,读时稍一疏忽,即错解其义,故不仅古字与假错字之不易识别。我国注解《伤寒》者虽多,然多不注意训诂,“自《伤寒》传及日本,其随文解义者,颇视我国为审慎”(上三句引章太炎序《伤寒论今释》语)。如伊藤子德(名馨)氏所著《伤寒论文字考》,取经史以解《伤寒》,更多以经证经之处,考据甚详,辨证甚密,殊有助于研读‘大论’者。间有所不足与不够惬意的,取而略事补正,非敢非议东贤,亦欲更有助于研读古籍尔。第恐未尽合经旨,仍望高明续有所补正,以补正我之不足,使经义益呈显豁,经旨臻明朗,则不独我一人之受赐。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