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全集

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全集

作者:李智 编著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年:2008-10-01

评分:5分

ISBN:9787802135833

所属分类:心理健康

书刊介绍

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全集 内容简介

人的心态与情绪,决定着身体状况。一个人如果说被不良的情绪所困扰,长期不能调适与化解,就会引起气机紊乱,经络阻滞,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结果从内部瓦解人体健康。但反过来讲,人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情绪的好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心胸开阔,克服品性中的弱点,提高心理素质和修养。学会对情绪活动的自控能力,使自己的情绪坚强饱满,这无疑是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保证。所以说。只有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控健康。解放身体,正是要从解放我们的内心开始。

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全集 本书特色

一个健康的人,其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是人生幸福、快乐、成功的前提,现代人对于健康的概念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身体健康并不是健康的全部,健康的另一半是心理健康。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这方面的内容。

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全集 目录

**章“心病”瓦解人体健康
自感健康的心态不可少
情绪和情感标示着人类复杂的感情
掌控情绪,掌控健康
需要关联着人的身心健康
看清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拓展你的自我认定
激发心理潜力
发掘自我的潜意识
有效释放压力
不要过度地自恋
有效地利用自卑
偶尔地奖励一下自己
千万别让你的心灯熄灭
正常人的“不正常”现象
生病时更要保持心理健康
养生必须先养心
第二章坦然接受自己,增添个人魅力
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人
做积极的自我暗示
学会自我询问,可能减少更多失误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坦然接受独一无二的自己
人无信,则不立
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
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别为小事抓狂
增添自己的个人魅力
心底无私天地宽
谦虚处世,抑制自负
美丽是修炼出来的
性感是一种气质
给自己多一点宠爱
按照“尽善尽美”的标准做事
利用一个个不完美成就完美
不要苛求完美
卸下贪欲,知足常乐
淡化利欲心,只取所需物
不要迷失在自己的欲望中
第三章好生活需要好心绪
好心情是自己给的
美丽在自己心里
让心态“活”起来
保持良好心态,排除不良心态
心态决定你的幸福
每天给自己开一张“生活处方”
学会分享,才会快乐
生活需要快乐的情绪
积极地调适自我,找回自己丢失的心
人生中*有力量的十种好情绪
保持良好情绪的几个要点
有助于情绪乐观的八种小技巧
人的情绪在一天中不断变化
凡事要往好处想
换个角度看世界
笑是保持健康的良药
幽默是健康快乐的“催化剂”
淡泊才能修身
有比赚钱更快乐的事情
悲观多半来源于自发性的夸大事实
悲观还是乐观取决于心境
把烦恼挂在“心外”,清除“心中”杂念
第四章向不良情绪开战
心理异常导致心理疾病
慢生活有助于心理健康
不要感到活得“累”
认识弱点才能排除压力
能力越强,压力感越小
家庭压力是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
静坐把压力从脑中踢出去
与其专注压力,不如把心思转移
调试一下自己的压力状态
不能被压力打趴下
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
放弃也是一种减压
有效缓解你的紧张情绪
解决急躁也有方
抗击焦虑有妙法
防治焦虑症主要在于自我释放
你在恐惧些什么
即使处于*恐惧的境地也不过如此
远离恐怖性神经症
发怒是典型的慢性自杀
积极疏导情绪,抑制愤怒之火
生气是健康的大敌
切莫患上“怀旧病”
怀旧应是趋新的准备
对症下药,克服洁癖
过度敏感有损身心健康
今天,我们能否远离抑郁
不要让抱怨成为一种习惯
及时发泄你的坏情绪
第五章克服社交障碍,构建和谐人际
学习人际交往的*佳技巧
坦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控制情绪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克服社交恐惧心理
通过心理训练来克服“赤面恐惧症”
见大人物时如何消除害怕心理
纠正害羞心态,克服害羞心理
女性如何克服羞怯心理
保管好自己的稳私
此时无声胜有声
批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把握批评他人的秘诀和要点
与其改变他人,不如改变自己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
打碎自闭的枷锁
嫉妒并非无药可救
淡化优位就是淡化嫉妒
认清自己的攀比是积极还是消极
摆脱虚荣的奴役
第六章怀有宽容之心,把别人当作自己
怀有一颗宽容之心
宽容是不生病的妙方
容纳、承认才能获得“好人缘”
给予是一种快乐
学会“布施”才能得到幸福
付出就有回报
把别人当作自己
将自己放在对方的地位上
以全部的感官知觉去爱别人
试着相信他人
驱除猜疑,提升对他人的信任度
赢得他人的友谊
第七章成败的关键在于心态
培养成功者的情商
找准自己的位置
懂得选择,学会放弃
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
热情是通往运气的捷径
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记住好事,忘记坏事
精神上的乐观是消除沮丧的前提
做成功新女性的十种心理调整
第八章突破困境,不轻言放弃
突破困境,逆流而上
信念在挫折中发光
要勇于从挫折中奋起
进取之心能够赢得成功之力
铸就奋进意识,勇往直前
不要囿于准则
坚持就是胜利
自己打败自己才是失败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不妨利用改不掉的怯懦
战胜自己心中的冰点
不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切勿“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善于从放下中看到价值
第九章打破爱情婚姻的“围墙”
完美的爱情与婚姻有助于健康
谈个恋爱吧
大胆把握恋爱脉搏
有魅力的男人才能吸引异性
为婚姻保保鲜
缓和夫妻矛盾有妙招
杜绝夫妻交流中的“密电码”
老年夫妻的心理保健贵在理解与沟通
走出婚姻心理情感误区
把身和心都带回家

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全集 节选

**章“心病”瓦解人体健康
自感健康的心态不可少
谈到健康,以前的观点是“身体强壮,全身没什么病痛,能吃能睡”,就是健康。而如今对于健康的概念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除了身体健康以外,还应加上心理健康以及能否适应社会等方面的条件。就心理健康而言,其内涵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含了自感健康。
所谓自感健康,就是自己感觉到自己身体健康,即使有病,也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战胜疾病。它是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的反映。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自感健康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它与死亡率、医疗服务以及某些健康行为有很大关系。据医学科研人员长期研究显示,自感健康差的老年人,其死亡率高于自感健康好的老年人的3倍。
众所周知,恶劣的心理因素是健康的大敌。据专家研究表明:当今社会70%~80%的疾病与心理障碍有关,其中包括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精神衰弱、胃溃疡、恶性肿痛等严重疾病。在人们复杂的心理活动中,由于自身体力和精力衰退而引起的不良心态占很大比例。他们或许处于亚健康状态,却老是怀疑自己身体有大病,因此过分把注意力集中到对自己健康状况的关注上,一会儿是这种保健品,一会儿是那种营养液,一下子看西医,一下子看中医,折腾来折腾去,没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到头来顾虑重重,忧心忡忡,使自己无形中陷入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不良心态中。因此,为了健康,人们必须具有自感健康的心态。
为什么说自感健康很重要呢?
首先,它是促进人们具有良好、稳定、乐观情绪的一种积极心态。有了这种心态,就有利于人们战胜疾病。自感健康的人大多精神愉快,生活充实,人际关系融洽。而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大脑的活力传递到脊柱、内脏及全身各器官,作用于内分泌系统,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对于防病治病十分有利。
其次,良好的情绪能够感染周围的人。因为自感健康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豁达乐观的人。当这种人与周围的人或家人相处时,可以带动旁边的人一起快乐;相反,那种终日不说不笑,一会儿这儿不舒服、一会儿那儿有毛病的人,与周围的人相处时,你的哼哼唧唧能使旁边的人快乐得起来吗?有科学试验表明,人的胃口受外界环境和心情的影响很明显,家人平安无事、心情愉快,一同进餐,胃口大开。反之则不然。情绪也能左右睡眠的质量。试想,一旦你自感身体不好,有个什么病痛,你自己就睡不好,你的家人肯定也休想安然入眠。
自感健康的人,他没有小病大养,更没有无病呻吟。他拥有的是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健康的体魄。我们应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什么叫自感健康以及自感健康对自己、对家人、对周围人的益处。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和保持良好的自感健康状态呢?
首先,自感健康牵涉到生死观的问题。这就要求人们正确对待生与死,既要珍惜生命,也不惧怕死亡。生死均有它的规律,人们只要遵循规律、顺应自然。有了这种认识,人们就不会过分地去害怕疾病、惧怕死亡了。心里安然舒坦,自我感觉也就好多了。
自感健康也牵涉到一个方法问题,也就是要做到身宜多动而心宜平静。人们在业余时间里可以多散步、打太极拳、谈笑交友、吟诗、绘画、品茗、垂钓等,而内心力求做到“恬淡虚无,开阔宁静”。应当指出,我们提倡自感健康,并不意味着对身体存在的疾病或疾病隐患放松警惕。一旦身体有了毛病,就应该及早去医院看病。每年单位组织的体检,都要认真参加。
自感健康能延缓衰老,实现健康长寿,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情绪和情感标示着人类复杂的感情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与现实事物发生多种多样的联系。现实事物对人总是具有一定的这样或那样的意义,人对这些事物就抱有一定的这样或那样的态度。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所不同,它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例如,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使人轻松和愉快;失去亲人带来痛苦和悲伤;面对挑衅引起我们的激动或愤怒;遭遇危机可能引起震惊或恐惧;美好的事物使人产生爱慕之情,丑恶的现象令人产生憎恶之感。所有这些喜、怒、悲、愤等等,都是人具有某种独特色彩的体验,而这些不同的体验,是以人不同的态度为转移的。
由于一个人的个人特点和所遇环境情景的不同,即使是对同一事物,情绪反应也可以是不同的,其中表现较多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三种。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感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心境对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能提高效率,克服困难;消极、不良的心境使人厌烦、消沉。
激情是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激情有很明显的外部表现,它笼罩着整个人。处于激情状态下,人的认识活动的范围往往会缩小,人被引起激情体验的认识对象所局限,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行动意义及后果。囚此,对于不良的激情需要动员意志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转移注意力,以冲淡激情爆发的程度。但有些激情是积极的,它可以成为动员人们积极地投入行动的巨大动力。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在突如其来的或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必须迅速地、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地采取决定的时刻,容易出现应激状态。
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道德风尚的完善,完美的艺术享受,都给人以诸如愉快感、满意感、赞赏感、幸福感等肯定的情感;而社会生活的破坏现象、凶暴行为、侵略战争,使人产生愤恨、恐怖、不快的否定的情感。这样一些情感包含着人类所独有的社会意义,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状况,并对人的社会行为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标示感情这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的。要想把它们作严格的区分是困难的,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二者加以说明。
情绪通常是在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由于饮食的需求而引起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由于危险情景引起的恐惧和搏斗相联系的愤怒等。人的情绪,即使人类*简单的情绪,在它产生和起作用的时候,都受人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和文化教养的影响和制约。由于这个原因,人在满足基本需要的生活活动中,那些直接或间接地与人的这些需要相联系的事物,在人的反应中都带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色彩。例如,难闻的气味能引起厌恶的情绪,素雅整洁的房间使人产生恬静舒适的心情。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态度,对于这些受社会关系所制约的态度的反映,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例如,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求知欲等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高级情感,它们具有社会历史性。
由于情感大都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情感的性质常常与稳定的社会事件的内容方面密切相关。因此,情感这一概念较多地用于表达情感的内容,它一般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而情绪则常用于感情的表现形式方面,它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因此,当谈到狂热的欣喜、强烈的愤怒或持续的忧郁等的时候,常常用情绪这一术语来表示;而对诸如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艺术感受之类的体验,则用情感这一术语来表达。
可是实际上,无论情感或情绪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因此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一方面人类具有稳定的社会内容的高级情感,可能以鲜明的、爆发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情绪。另一方面,那些与人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情绪,却可能由于赋予各种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形式。
情绪和情感是可以区分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含义,但是这种区分是相对的,人类体现的情绪和情感是统一在人的社会性本质之中的。
掌控情绪,掌控健康
美国生理学家艾尔玛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将一支支玻璃管插在摄氏零度、冰和水混合的容器里,借以搜集人们处于不同情绪时呼出来的“汽水”。结果发现,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凝成的水澄清透明、无色、无杂质。如果生气,则会出现紫色的沉淀。研究者将这“生气水”注射到小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小白鼠居然死了,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身体与精神是分离的,互不干涉;事实上,它们一直紧密相连,并相互影响。“人健体自康。”人的心态与情绪,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一个人被不良的消极情绪所困扰,长期不能调适与化解,会引起气机紊乱,经络阻滞,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从内部瓦解人体健康。
中国传统医学是世界上*早重视情绪与疾病关系的医学。《内经》中对情志与脏腑气血关系的论述就很深刻。《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夕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上述文字的意思为,大怒导致气机上逆,严重的可以引起呕血及飧泄;喜悦的情绪使气和顺志畅达,气血运行通利;悲哀过度使心血运行急迫,肺扩张而肺叶上举,导致心肺运行功能得不到宣通,气血不能敷布四肢脏器。邪热就会郁结在胸中耗伤精气;恐惧使精气丢却,不能上行濡养心肺,它的病变部位发生在下部,所以说“恐则气下”;受惊则心悸动荡、精神不安、疑虑不定;思虑太过则心事留存缠绵不去,精神过分集中,使得正气留结而不行。
《灵枢·本神》篇中指出:“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这不仅对情绪进行了分类和概括,而且指出了基本情绪的心理生理特点。宋元时期,著名的医学家陈无择提出了疾病产生的“三因论”,明确地把“七情”定为内伤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灵枢·本神》篇中还说:“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这说明情志的波动可以耗伤精血,出现眩晕、耳鸣、眼花、失眠、腰膝软、心悸怔忡、遗精、早泄、阳痿、流产、月经不调、闭经、大小便失禁和便秘等精虚血亏之症状。归纳起来,祖国医学认识心理与疾病的关系,主要是情志太过,引起气机紊乱,经络阻滞,使脏腑功能受损,精血衰竭。
现代医学对于情绪导致疾病的因素也可以归纳成四个方面:
(1)直接影响神经系统;
(2)影响免疫功能;
(3)影响内分泌功能;
(4)引起神经生理的变化。
情绪决定人的行为举止、饮食起居乃至影响到每个细胞,情绪的本质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体验后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它反映了人的愿望、理想、要求等一系列心理因素。因此,人的情绪好坏不是由外界客观事物所决定的,而由主客观之间协调的程度所决定。当主客观适应时,一个人就会产生愉快和满足的情绪;反之,就会产生不满和反感。
情绪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积极情绪包括乐观、愉快、和悦、明朗、喜爱、满意、舒畅等;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愤怒、苦恼、抑郁、悲伤、恐惧、痛苦等。现代心理学家把情绪归属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其他各种情绪都是由这些基本类型派生的。情绪与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是导致亚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1)情绪与食欲
我们常说:食欲是情绪的寒暑表。情绪愉快食欲增加,情绪不悦食欲减退,这已是生活常识。长期持有消极情绪,会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过敏性结肠炎。
(2)情绪与胃
情绪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当一个人心理受到挫折时,往往会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而一旦受到鼓舞,则为之振奋、情绪高涨。如果让消极情绪长期存在就会滋生疾病。为了证明这一观点,许多医学科学家做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其中*著名的是现代心理、生理学家沃尔夫的实验。
沃尔夫应用胃镜长期地观察情绪与胃功能之间的关系,发现当病人处于恐怖、忧郁时,胃黏膜变成贫血状态,胃酸分泌低下,胃运动功能抑制;而当面临敌意、愤怒、焦虑时,胃黏膜充血,胃运动和分泌亢进;当长期处于情绪矛盾状态时,胃黏膜充血,胃运动和分泌亢进,并可见胃黏膜出血、糜烂。
美国一所医院调查了5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具有明显情绪障碍者占74%。
(3)情绪与肿瘤
据专家研究证明,情绪是引起肿瘤的重要原因。
1982年,上海某医科大学对200例胃癌患者进行病因调查,发现这些患者皆有长期的情绪压抑、精神创伤和家庭纠纷。
山西省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发现食管癌患者56.9%有忧虑、急躁、消极等不良隋绪,半年之内有重大精神刺激者占52%。
(4)情绪与血压
愤怒的情绪会引起血压升高,如果愤怒情绪得到平息,血压即恢复正常;如果愤怒情绪得不到宣泄,长期被压抑,处于慢性愤怒状态,那么高血压就会持续,变成高血压病。除此之外,愤怒情绪还会产生舌喉和头颈部肌肉痉挛,如有异物梗阻于喉头,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胃部不适、心悸、头昏、出汗、呕吐等多种症状变化。
我国心理学家曾对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了详细的个案分析,发现74.5%患者有不良心理因素。有人长期随访了10例40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6例致病原因是曾有长达20年之久的焦虑障碍。
(5)情绪与心血管疾病
情绪过分波动,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影响心血管系统,造成血管收缩、高血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1983年,我国某医学家曾做了情绪与心肌梗死的临床调查,他选择了40例心肌梗死的病人与40例健康者作对比。结果发现,在发病6个月内,两组生活事件的频率分别是60:23,病人组要比健康组高出3倍,患者中情绪诱因者达94%。
不良的情绪对女人的影响更大一些。女人是感性的,女人的身体也更容易被情绪所伤害。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