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世上只有一种会说谎的生物、那就是人类。生活就是一份必须完成的定额工作。我们生存的立足点除了不断消逝的现实以外,别无其他。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这个人理智思考和选择以后的产物。《叔本华思想随笔》虽然讨论的话题众多,但里面贯穿着的基本思想主线清晰可辨。
《叔本华思想随笔》的作者叔本华这位“语言艺术家”(弗兰茨·卡夫卡的赞语)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真理裹以*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更见深刻。尼采形容阅读叔本华的著作犹如抵达了“一处森林高地——在这里,我们深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感觉耳目一新,重又充满了生机”(《不合时宜的思想》)。这组代表性的论文只占叔本华全部哲学著作的一小部分,但这些论文涉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性学、美学、教育学、玄学、宗教等多个方面,足以让我们领略到叔本华这位“不折不扣的天才”(托尔斯泰语)的思想魅力。不仅《意欲》一文的确像叔本华所说的包含比许多系统的心理学还要多的心理学知识,就是篇幅*小的《论教育》,他对教育的目的、方法短短几千字的阐述,难道是某些洋洋洒洒、不得要领的大部头教育学著作可以相比的吗?真正的思想天才与只是博闻强记的学者之间的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论教育由于我们智力的本质所使然,概念应该来自我们对事物的直观认识,中间经过抽象这一过程。因此,直观认识是先于概念知识的。如果我们确实以这一顺序认识事物——就像那些自己的亲身经验就是自己的老师和教材的人一样——那么,我们就会知道得很清楚:我们的哪些直观认识隶属于我们所掌握的哪一个概念,并被这一概念所代表。我们就会对这两者都了如指掌,并因此能够得心应手地应付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我们可以把这种认识事物的程序和方法称为自然教育。相比之下,人为的教育就是在我们还没有对这一直观世界获得某种泛泛的、普遍的认识之前,就通过阅读、授课等手段,强行把概念塞进我们的脑袋。经验随后会为这些概念提供直观认识,但是,在此之前,我们会在运用这些概念时出现失误。这样,我们对人、事的看法、判断和处理都会出现错误。教育也就以这样的方式制造出偏差、扭曲的头脑。因此原因,我们在青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大量地阅读,但随后在踏入社会时,我们却表现得有时像个怪人,有时又跟一个白痴差不了多少;在某一刻很紧张拘谨,但在另一刻却又相当冒失莽撞。我们的头脑充满着概念,并跃跃欲试地运用这些概念,但在套用这些概念时似乎总是颠三倒四。这是搞乱了从根据到结果的顺序所引致的后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先获得概念,最后才是直观认识——这完全违背了我们思想智力的自然发展过程。教师不是培养和发展孩子观察、思考、判断的能力,而是致力于把别人的现成的思想、观点填塞进小孩的脑袋。在以后的日子里要纠正这种由于运用概念不得法所导致的对事物的错误判断,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亲身历练才行。这种纠正很少能够完全成功。因此,很少有学究具备健康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而这些东西通常连一个文盲都会有的。根据以上所述,教育的关键在于从正确的一端开始认识这一世界,而获得这样的认识可以说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不过,就像我已表明了的,这都取决于我们能否做到:对每样事物的直观走在这些事物的概念之前,然后是狭窄的概念,最后才是广泛的概念。这样,传授知识的程序就是依次把握概念和以这些掌握了的概念为前提的新概念。但如果在这程序中跳过了某些环节,那就会出现残缺不全的概念,而由此又会产生出虚假的概念。到最后,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因人而异地有所偏差。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长时间——许多人甚至终其一生——保留这种偏差走样的认识。谁要是检查一下自己就会发现:总是要等到一个相当成熟的年龄以后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叔本华思想随笔》选自叔本华的后期著作《附录和补遗》与《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本书虽然讨论的话题众多,但里面贯穿着的基本思想主线清晰可辨。叔本华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真理裹以最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更见深刻。尼采形容阅读叔本华的著作犹如抵达了“一处森林高地——在这里,我们深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感觉耳目一新,重又充满了生机”(《不合时宜的思想》)。弗兰茨?卡夫卡说:“叔本华是一个语言艺术家,仅仅因为他的语言,我们就应该无条件地读他的著作。”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内容简介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国哲人文豪让-雅克·卢梭的*后作品。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
瞧!这个人 本书特色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自传式作品。尼采把自己一生思想精髓的结晶过程写入书中,用大胆、奔放、极端、直接的笔法描述自己,把繁杂晦涩的思想用简洁...
不合时宜的沉思 内容简介 自严复译泰西政法诸书至20世纪40年代,汉语学界中的有识之士深惑与西学相遇乃汉语思想史无前例的重大事变,孜孜以求西学堂奥,凭着个人的禀...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王念孙 王引之评传(上下) 本书特色 《王念孙 王引之评传(套装共3册)》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的古文今注、古籍校勘、辞书编纂等学术研究中的...
中国人的修养 内容简介 蔡元培是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北大开“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7辑论第一原理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世纪哲学家司各脱的重要著作,作者在其中探讨了上帝与*原理之间的关系。并且从*原理的角度谈了对上帝的认识...
回到福柯-暴力性构序与生命治安的话语构境 本书特色 作为法国当代*富争议的思想家,福柯不断游弋在心理学、精神病学、医学、历史学、美术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伦理学之...
步行哲学家 本书特色 对显而易见的事实进行质疑,向深信不疑的事物发出诘问;唯有打破稳定,才能称其为哲学。这与抬脚迈步、阻止跌倒、稳定再前进的行走机制何其相似。行...
先秦思想札记 内容简介 思想始终在历史长河中生成与展开,并根据其自身的时代境遇和生存困境而探求因革之道。本书循此因革之道,重新检讨其生成的源头与流变,突显了先秦...
印度哲学史略-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印度哲学史略》作者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毕业于清华学堂,后留学美...
世纪论语 内容简介 本丛书推出的**批名刊为《博览群书》、《天涯》、《上海文学》、《北京文学》、《文艺争鸣》、《黄河》、《书屋》、《百年潮》等八本优秀人文社科期...
孔子的旅行-美绘少年版 目录 **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二章 有教无类第三章 不耻下问第四章 教学相长第五章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第六章 温故而知新,可...
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本书特色 延参法师通过讲述一系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的禅理故事,解读生死、剖析名利、慎察处世、参悟苦乐与阐释幸福,以灵动的感悟将禅的智慧融...
圣经蠡测 本书特色 《圣经》首先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学术文化巨著,为西方文化中宗教、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宝库。本书是作者在北...
辩证法的舞蹈:马克思方法的步骤 目录 致谢序言:马克思主义:关于两座城市的故事**步**章 辩证法的意义第二步第二章 作为主体的社会关系第三章 内在关系哲学第四...
安乐哲比较哲学著作选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孔学堂书局出版★ 国际知名汉学家安乐哲,对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学界称为“当代利玛窦”★ 本书获201...
审美教育书简 本书特色 《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诗人席勒经典理论名著,现代美学批判的**部著作《审美教育书简》一书由美学家周宪教授倾情导读《审美教育书简》为译林品...
"InasweepingoverviewoffourcenturiesofMongolianhistorythatdrawsonpreviouslyuntapp...
入门-圣严法师禅修精华1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著名佛学大师圣严法师佛学代表作之一。该书共分八章,前七章分别论述了禅的本质、坐禅的功能、禅修的历程、禅坐的基础方法...
神迹概念的哲学探究-以休谟的论神迹为中心 本书特色 “神迹”(miracle)是宗教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十八世纪著名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的“论神迹”一文是讨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