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世上只有一种会说谎的生物、那就是人类。生活就是一份必须完成的定额工作。我们生存的立足点除了不断消逝的现实以外,别无其他。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这个人理智思考和选择以后的产物。《叔本华思想随笔》虽然讨论的话题众多,但里面贯穿着的基本思想主线清晰可辨。
《叔本华思想随笔》的作者叔本华这位“语言艺术家”(弗兰茨·卡夫卡的赞语)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真理裹以*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更见深刻。尼采形容阅读叔本华的著作犹如抵达了“一处森林高地——在这里,我们深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感觉耳目一新,重又充满了生机”(《不合时宜的思想》)。这组代表性的论文只占叔本华全部哲学著作的一小部分,但这些论文涉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性学、美学、教育学、玄学、宗教等多个方面,足以让我们领略到叔本华这位“不折不扣的天才”(托尔斯泰语)的思想魅力。不仅《意欲》一文的确像叔本华所说的包含比许多系统的心理学还要多的心理学知识,就是篇幅*小的《论教育》,他对教育的目的、方法短短几千字的阐述,难道是某些洋洋洒洒、不得要领的大部头教育学著作可以相比的吗?真正的思想天才与只是博闻强记的学者之间的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论教育由于我们智力的本质所使然,概念应该来自我们对事物的直观认识,中间经过抽象这一过程。因此,直观认识是先于概念知识的。如果我们确实以这一顺序认识事物——就像那些自己的亲身经验就是自己的老师和教材的人一样——那么,我们就会知道得很清楚:我们的哪些直观认识隶属于我们所掌握的哪一个概念,并被这一概念所代表。我们就会对这两者都了如指掌,并因此能够得心应手地应付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我们可以把这种认识事物的程序和方法称为自然教育。相比之下,人为的教育就是在我们还没有对这一直观世界获得某种泛泛的、普遍的认识之前,就通过阅读、授课等手段,强行把概念塞进我们的脑袋。经验随后会为这些概念提供直观认识,但是,在此之前,我们会在运用这些概念时出现失误。这样,我们对人、事的看法、判断和处理都会出现错误。教育也就以这样的方式制造出偏差、扭曲的头脑。因此原因,我们在青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大量地阅读,但随后在踏入社会时,我们却表现得有时像个怪人,有时又跟一个白痴差不了多少;在某一刻很紧张拘谨,但在另一刻却又相当冒失莽撞。我们的头脑充满着概念,并跃跃欲试地运用这些概念,但在套用这些概念时似乎总是颠三倒四。这是搞乱了从根据到结果的顺序所引致的后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先获得概念,最后才是直观认识——这完全违背了我们思想智力的自然发展过程。教师不是培养和发展孩子观察、思考、判断的能力,而是致力于把别人的现成的思想、观点填塞进小孩的脑袋。在以后的日子里要纠正这种由于运用概念不得法所导致的对事物的错误判断,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亲身历练才行。这种纠正很少能够完全成功。因此,很少有学究具备健康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而这些东西通常连一个文盲都会有的。根据以上所述,教育的关键在于从正确的一端开始认识这一世界,而获得这样的认识可以说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不过,就像我已表明了的,这都取决于我们能否做到:对每样事物的直观走在这些事物的概念之前,然后是狭窄的概念,最后才是广泛的概念。这样,传授知识的程序就是依次把握概念和以这些掌握了的概念为前提的新概念。但如果在这程序中跳过了某些环节,那就会出现残缺不全的概念,而由此又会产生出虚假的概念。到最后,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因人而异地有所偏差。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长时间——许多人甚至终其一生——保留这种偏差走样的认识。谁要是检查一下自己就会发现:总是要等到一个相当成熟的年龄以后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叔本华思想随笔》选自叔本华的后期著作《附录和补遗》与《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本书虽然讨论的话题众多,但里面贯穿着的基本思想主线清晰可辨。叔本华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真理裹以最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更见深刻。尼采形容阅读叔本华的著作犹如抵达了“一处森林高地——在这里,我们深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感觉耳目一新,重又充满了生机”(《不合时宜的思想》)。弗兰茨?卡夫卡说:“叔本华是一个语言艺术家,仅仅因为他的语言,我们就应该无条件地读他的著作。”
梅光羲著述集 本书特色 梅光羲是民国期间的一位佛学大家,但其著述一直未能整理出版。本书是目前能够搜集到的梅光羲著述的所有文献,首次整理出版,资料非常珍贵。梅光羲...
太炎文录续编-章太炎全集 本书特色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著的《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续编)(精)》收录《太炎文录续编》7卷。《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续编)(精)》囊括章...
理想国篇译注与诠释-(共二册)-古希腊文-中文对照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一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
宋代程朱理学官学地位研究 本书特色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和教育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笔者围绕着“程朱理学如何从一个地方学术派别成为国家正统官学并能保持700多...
发生认识论原理 本书特色 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对生物学、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都有精湛的研究。他自1921...
伦理学纲要续篇 本书特色 本书集李泽厚先生近年发表之四篇作品,以较具体事例论说了《伦理学纲要》所提观点,即伦理、道德作外内区分,由伦理二道德、道德三要素、两德(...
学好哲学 终生受用-新大众哲学.1.总论篇 本书特色 “新大众哲学”丛书自觉以大众化为宗旨,通过提炼和归纳三百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用老百姓听...
图解经典78-图解中国道教生死书 本书特色 《图解中国道教生死书》:生的尽头是什么?死亡之后我们将遇见什么?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对此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解说。而中...
经典常谈 本书特色 ★前有朱子注四书,后有“朱子”解经典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注四书,作用之一是使四书普及于...
中国经学史的基础 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徐复观全集 本书特色 《中国经学史的基础》是徐复观先生*后一部专著,整部手稿大都是在病中完成的。作者认为,经学是中...
《哲学与宗教•形而上学(第2版)》阐释了形而上学这一令人好奇的观念.并论述了这一观念的历史意义与当代意义。在这部深思熟虑的经
影印《诸子集成》前言世界思想文化史无论分为印度、中国、西洋三大支,或东方、西方两大支,中国都是其中一大支的重要代表。而中
图说美学 本书特色 常宏、朱珂苇编著的《图说美学(精)》采取直观的图文呈现手法,引入“图说”理念。选择了美学发展历程中*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作为端口。众多精彩故...
国学今读—传习录全鉴 本书特色 综观王阳明的生命历程,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显赫,学名昭昭,成为了中国历史 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中国著...
悲剧的诞生 本书特色 《悲剧的诞生》是德国哲学家尼采*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写于1870-1871年间。尼采在对希腊艺术进行美学讨论的同时,阐述了自己的许...
在此刻-寻真问道的不二法门 本书特色 这是了解生命真相的智慧,究竟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这是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它能勘破无明时代的文明包装,开释浮躁世间的人心归向...
清代中叶以后,《说文》之学大兴。严可均的《说文校议》、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
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有关基督教的普及性知识读物,共分为四大部分,对中国基督教的“历史、教义”、“经典、人物”、“圣礼、教制”、“文化、艺术”展...
谈美书简 本书特色 在《谈美书简》中,朱老以亲身的经验,回顾了自己的美学生涯和自己独特的思想,也是给所有来信没有得到回复的朋友的一次集体回复,而且谈到了许多治学...
圣经故事-(插图本)(译林名著精选) 本书特色 《圣经故事(插图本)》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出版。圣经故事-(插图本)(译林名著精选) 内容简介 《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