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20世纪30年代被鲁迅讥为“四条汉子”之一,那时他才20出头;50年代,毛泽东又严厉批评他“政治上不开展”;到60年代“文化大革命”初期那个特殊岁月,姚文元直斥他为“反革命两面派”:80年代,胡乔木又指出他有严重政治倾向错误,*后郁闷成疾,于1989年7月病逝。在长达60余年的文艺生涯中,他还先后与胡风、王实味、冯雪峰、丁玲等发生过论战,丁玲至死都“不原谅”他;他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陆定一及江青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过从较密,而江青后来却公开宣称:“我恨死周扬了!”在周扬身上,几乎浓缩了20世纪中国文艺发展史,特别是文艺思潮演变史。
郝怀明先生积多年之功,以周扬的文艺活动为主线,将周扬波澜壮阔的整个一生写了下来,向世人展现出一个真实的、生动的、没有扭曲的和没有矫饰的周扬。
1好学多思一少年
破落的“周家大屋”
湖南省益阳市,北邻洞庭湖,全省四大河流之一的资水穿市而过。这里山清水秀,茂林修竹,水田密布,是一块美丽而又富饶的土地。从市区到乡下,一去30余里,上世纪初,路上经过的村子里没有别的姓氏,都是周姓人家。周氏可谓益阳的大姓,现代文化史上的大名人周谷城、周扬、周立波,人称“益阳三周”,都是这块宝地上的骄子。
1908年11月7日,一个漂亮的男孩在新市渡镇莲庄湾的“周家大屋”呱呱坠地了,他就是周扬。周扬原名周运宜,字起应。周扬是他在后来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后用的一个笔名。那时,他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了躲避国民党政府的新闻检查,常常变换笔名写文章,曾用过企、周笕、绮影、企扬等,周扬是他后来用的也是用得时间*长的一个笔名,以至于取代了他的本名。
莲庄湾离县城十余里,坐落在帆影绰约的志溪河畔,不远处就是云蒸霞蔚的会龙山,是个风光秀丽、钟灵毓秀的村庄。村上的“周家大屋”是远近闻名的富户,因地多房多而得名。它背靠着山,满山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形成了一座月才形的绿色屏障。掩映着三进大院,据说,当年仅房屋就有50间左右,还有两个水塘,一个在院中,一个在院外,院外还有一口又大又深的甜水井。如今保留卜来的只有两间破旧的东西厢房,还有那口水井。
周扬的祖上不曾为官,亦不曾经商,也算不上什么书香世家。曾祖父周翰巨通过送钱送礼买过个直奉大吏,祖父周宋哲用钱买过个国子监,父亲用钱买过个相当于知县的同知衔,但都没干过一天官事。只是为了装点门面,装出家中好像有人做官的样子,在大门两旁的墙上写有“肃静回避”四个大字。
周家拥有很多田产,每年能收很多担租子,又有那么多房子,虽说在当地也算是个有名的富户,不过,到周扬父亲这一代,家境就日益败落下来了。他父亲身体很不好,周扬刚两岁,父亲就去世了。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在他的记忆中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父亲去世时,他家尚有田500亩,每年可收租谷700担,家里有五个佣人。
周扬是由祖母、母亲抚养长大的。祖母在当地是一位有名的慈善家,母亲待人也很厚道。她们都深得远近村民的好评。据说,当地绿林人物率众路过这里时,从不骚扰他们家。善良的祖母,对周扬后来性格的形成影响颇大。
周扬是家里*小的孩子,他前面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他是小三。他生得浓眉大眼,鼻梁高耸挺直,黑发浓密,肌肤洁白,非常聪明,深得家人尤其是祖母和母亲的厚爱。那时,周氏家族中有一家没有儿子,族里开会,商定要把周扬过继到那一家去。母亲心痛周扬,不舍割爱,为此整天哭泣,万分伤心。族里的人见她这么难过,只好另打主意。人生的道路,充满无数的偶然,对周扬来说,这仅仅是**次。晚年周扬在医院中忆及此事时说:“如果过继了,我后来就可能走另外一条路,整个人生肯定就不一样了。”
由于家中无男子当家,祖母和母亲两代居孀,家中除周扬和比他长两岁的哥哥周谷宜外,别无其他男子,势单力弱,有时不免受人欺侮。因此,在周扬幼小的心灵中,充满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快快长大成人,替父母争光雪耻。
周扬自幼体弱多病,好哭,晚上睡不着觉,常常产生幻觉,看见蚊帐顶上或窗户上有鬼,这种幻觉持续了好多年,到十一二岁依然存在。祖母和母亲很是担心,生怕他活不长,因此对他就更加溺爱。真可以说是又怕撑着,又怕饿着;又怕磕着,又怕碰着;什么事都不让他做,书也不敢让他多念,生怕把他累着,伤了身体。因此,起初他读书不多,但他记忆力极好,特别是爱动脑子想事情,有时说出来的话令大人们都感到惊奇。周扬的二儿子周迈曾听祖母说过父亲小时候的一件事:“一天早上,他睡眼惺忪,站在床上让祖母给他穿衣服时,忽然冒出一句话:‘妈妈,我们要这些田做什么?以后不要这些田。’祖母一听,心想,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想到这个。解放前祖母想起这一情节仍感到惊奇,她对我说:‘真怪,你爹爹那么小就显出他同共产党有缘。’”(李辉:《与周迈谈周扬》,《往事苍老》,花城出版社,第405页)
周扬在14岁以前,一直在家里延师教学。来家里教周扬学习的老师是刘宜元先生,主要是教他学习古文,教材便是《御批通鉴》。内容尽管古老,但这位刘先生颇具民主意识,思想相当开明,教学方法也很活,一点也不死板。他强调学生自学,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写出与御批不同的批语。周扬打心里喜欢这位先生。刘先生很有见识,对周扬的要求很严格,曾批评他的作文老是写些表面的东西,让人看了一目了然,不含蓄,一点儿味道也没有刘先生还针对他的文章的毛病,写过一个批语:“水清无大鱼”。刘先生甚至还用这样的话来激他:“你将来做不了官,长不了命。”周扬是个很要强的孩子,好学多思,记忆力很强,刘先生对他的启迪和教育,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从中得到的益处,直到晚年仍记忆犹新。有一次,他同文集编辑组的同志谈话,在谈到他儿时的一些情况时这样说,我出身破落地主家庭,家中没有有知识的人,父亲早死,又没有伯伯、叔叔。我十二三岁,请了一个先生刘宜元,是我父亲的先生,教了我两年。我身体不好,娇生惯养,根本不去上学。后来刘先生来了,我才开始读书。原来的先生叫我背书,背不下来就打手心,我不喜欢。现在想,严格训练,背背倒好了。刘先生来后,不背书,也不打手心,对我是个损失。但当时觉得对我是个大解放,很高兴。再一点是让我看康熙御批《资治通鉴》,书童跟着我挑了一担回来,看到自己像个大人了,大为高兴。刘先生还让我在上面夹批,皇帝批的还可以批,提倡作翻案文章。刘先生还教我《孙子兵法》。刘先生比较民主,对我影响很大,可惜时间太短了。周扬深情地怀念着他的这位启蒙老师,每当忆及他的童年生活时,总是不时提起。
周扬上学很不正规。按他的年龄来说,该上中学了,但学历不够,进不去。上小学吧,他已经十三四岁了,显然大了一些。为这件事,他非常生气。
当时,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滚滚,席卷全国之时,就连远离北京的湖南益阳这样偏远的地方,也感受到了它脉搏的跳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对少年周扬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吸引力啊!他如饥似渴地找来一些宣传新文化运动的报刊和书籍阅读,在他的心灵上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忽然之间,他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家中简直就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斗士了。他对哥哥成天赌博极为不满,多次严肃地对他提出批评,弄得哥哥下不了台。他对家中一些男人的家长制作风和欺压妇女的行为也看不惯,常常对他们进行指责。周迈回忆说,父亲少年时候,在家里很厉害,不能容忍家里的不良现象,当众指责他认为表现很差的人,让人难堪。姑爹、伯父等对他有畏惧感。他严厉指责过姑爹欺负姑妈,批评过伯父赌钱。他对我说:“那时候我是家里的‘红卫兵’。”(同上,第405—406贝)“红卫兵”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青年学生们的群众性组织,响应毛泽东发出的“造反有理”的号召,到处“造反”,在社会上在家庭中“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要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周扬以“红卫兵”自比,说明他当时对家庭中不良气氛之不满。这个酷慕新学的少年分明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再闭门在家念这些古董很无奈。如果说在家里延师学习也曾使他增长了一些知识,在古文方面打下了一定基础,对他不无教益的话,那么,现在他却越来越感到这一切太不能满足他的精神需求了,对这样的学习生活他已经厌烦了。面对扑面而来的新文化运动的潮流,他再也不能在家里呆下去了。他决心冲出家庭的樊篱,到长沙去学习,打开一片新天地,获取新的知识,过一种在这个家庭里所不可能有的新生活。
考大学名列榜首而不就
他的愿望同祖母、母亲的想法发生了冲突。听到这个“掌上明珠”要去长沙学习,一向溺爱他的家人没有一个人同意,祖母和母亲更是急得要命。她们想,孩子刚刚15岁,从未离开过家,到外面去念书,生活肯定不如在家里这样舒适,吃苦受累,弄坏了身体怎么办?使不得,使不得,硬是使不得。女人的有力武器便是眼泪,祖母和母亲为此哭得很伤心,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不忍心放他走。但周扬很果决,一点也不妥协。他赌气地对母亲说:“不让我离开家去长沙读书,我就去赌博,去嫖娼。”这一招,很吓人,也很灵验。周扬的哥哥谷宜爱赌钱,祖母管不了他,母亲也拿他没办法。如果周扬真的也跟哥哥那样成为一个赌徒,那周家还成什么样子,还有什么希望?祖母和母亲听他这么一说,给镇住了”知他去意已决,阻挡不住,也就只好由他去了。
周扬去长沙进了一所补习学校,主要是补习英语和算术。家人不放心,派舅舅一同前去照顾他。他们吃住在旅店。有时舅舅只顾自己去玩,几天都不回旅店。舅舅不管他,他倒也乐得自在。周扬在长沙补习了半年,进步不小。开始的时候,他连英文字母都不大认识,同学们的英语程度都比他高,看不起他。但他天资聪明,又肯用心去记,没过多久,英语成绩就名列前茅了。
补习结束之后,周扬回到益阳,即考入县城一个教会中学,成为这个中学的一名插班生。因为是寄宿,生活比较苦,周扬感到很不适应,一个学期还没有读下来,就自动退学了。
就在这时,周扬结婚了。夫人吴淑媛,是个官宦人家的女儿。吴家祖上曾在江苏瓜洲当水军总督,好像是个一品官,人称吴军门。吴家境比周家富有,在县城还有个公馆。周、吴同岁,吴比周大几个月。结婚后,他们很快就生了一个女儿,但只活了两三岁就死了。后来,他们先后有了三个儿子:周艾若、周迈、周岳。
周扬又去长沙攻读,依然是补习性质。这次陪读的则是吴夫人,此外还有两个佣人。他们依旧住在旅店中。周扬念书,有个特点,他不是按部就班,一年年地接着往下念,而是跳着念。他在长沙读了两年书,在学业上有了一个飞跃的进步。在思想上也有了一个重大的收获,接触了大量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信息,眼界比过去开阔了许多许多。
其间,周扬曾和他一同在长沙补习的同学林柏森两次去报考武汉的一所大学,他们俩人两次都落榜了。周扬不免感到有点沮丧。林柏森鼓励他不要泄气,继续补习,下次再考,总能考取。
他们俩第三次来到武汉,走上考场。结果,太令人惊喜,又太出人意料。这次周扬考得出奇的好,竟名列榜首;林柏森古文很好,在周扬的心目中,比他的学问多得多,不料却又一次落榜了。周扬后来回忆说,当他去看榜时,担心自己考不上,就从后面往前看,看了一半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心里直打鼓,心想这回肯定又完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名字竟然排在**。真叫人喜出望外!
周扬对自己的考中感到高兴,对朋友的落榜深感意外,深表同情。他是个很重情义之人,见朋友因落榜而情绪不佳,便毅然放弃这次入学机会,同林柏森一起返回益阳。他们坐轮船回家去,不曾想,在船上恰巧遇到了这所大学的招生负责人,当那人得知周扬考取了他们学校的**名,并听了周扬对林柏森的推崇之后,就劝他们一起到学校报到,保证接收林柏森入学。可是,这两位年轻人却不领情。林柏森坚决不同意,他要凭自己的本领堂堂正正地取得入学的资格。周扬也觉得那样做,似乎有辱于朋友也有辱于自己的人格。一个有志气,一个讲义气,他们一致谢绝了这位先生的一片好意,共同放弃了去武汉上大学的机会。今天的人们也许会笑,这两个毛孩子是不是有点犯傻?可是当时他们就是这样,“傻”得可爱。
这时,周扬已与大哥分家。祖母、兄弟俩一人一份。他分得40亩田和一点财物。不久,不多的一点钱就花光了。接着,就开始卖田。没有多久,把田也几乎卖光了。幸亏夫人吴淑媛家里很富有,有她娘家接济,他们全家还不用为生活担忧。到20世纪40年代初,周扬家中就什么都没有了。
武汉考试,名列榜首,对风华正茂的周扬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鼓舞。……
郝怀明,籍贯山西武乡。1960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64年选调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处,从此一直在中央机关工作,l996年退休于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曾任组长,为正局级、研究员。多年来主要从事为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文稿服务和调研工作。曾参与编辑《周扬文集》。业余著有:《文明探访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合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问答》(合著)等。退休后编著有:《梵·高》、《杰斐逊》、《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徐悲鸿》等,论文多篇,并参加李瑞环著:《学哲学用哲学》、王蒙、袁鹰主编:《忆周扬》等的编辑。
《国内大循环》内容简介:中美经济战和新冠疫情的爆发凸显了我国加快向经济发展新模式转型的迫切性。本书作者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经
解密档案中的陈独秀 本书特色 姚金果编著的《解密档案中的陈独秀》生动讲述陈独秀与前苏联、共产国际之间的恩恩怨怨。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
杜黑-大家精要 目录 第1章 *早把目光投向空中的军事理论家出身于军人世家年轻有为的航空营营长蒙受冤屈前后潜心研究制空权理论第2章 飞机引起新的战争革命坚定的“...
本书是著名人类学家格尔茨晚年所写的一本自我评传,追溯了自己一生成长中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事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其人及其理
方苞传 本书特色 了解清代,不了解影响清代两百年的桐城派,可乎?了解桐城派,不了解桐城派的鼻祖方苞,可乎?而方苞的意义仅仅只是桐城派的鼻祖吗?由朱洪主编的《方苞...
王尔德生于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全名为:奥斯卡·芬葛·欧佛雷泰·威尔斯·王尔德(OscarFingalO’Flaher
原来帝王是苦工 本书特色 原来帝王是苦工:从大禹到溥仪这本书讲述中国历史上的20多位帝王之事,透过大量的历史细节,复活*耐人寻味的东西,对帝王的个性、命运、人性...
《男性统治》内容简介:布尔迪厄一直致力于揭露所有社会领域中存在的统治关系:统治者将他们的价值观念强加给被统治者,被统治者不
双枪将军马坤:孙中山的犹太保镖 本书特色 董守良、谭元亨所著的《双枪将军马坤(孙中山的犹太保镖)》作者为查找马坤的资料,足迹遍及美、亚、欧洲,经过调查、寻觅和访...
《掌控关系》内容简介:在各种复杂关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处于“被动”地位:精心制订的工作计划,被领导说得一文不值。想让
人生的N种活法-《名人传记》珍藏本 本书特色 《人生的n种活法》是*新推出的“《名人传记》珍藏本”丛书中的一本。从创刊已三十年的《名人传记》众多文章中精选出的这...
這部書最令人激賞的是,選錄的是四位學問家探索學習的過程,展現出來的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實存的體證,令人感覺更為親切。了解
卓别林的一生 本书特色 本书是卓别林创作生活的传略,卓别林是个天才的艺术家,他所创造的夏尔洛形象,博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和同情。这个逗人发笑的夏尔洛,是冷酷的资本...
孙权:半生明主(不可不说的历史) 本书特色 他在父丧兄亡的危急时刻统领江东,联刘抗曹,败曹公于赤壁,独霸荆扬,破蜀主于夷陵。更懂得审时度势,在魏蜀之间纵横捭阖,...
谁是英国民众心目中最伟大的君王?美国弗吉尼亚州为何以她的名字命名?她被称为“童贞女王”,而她终身未婚的谜底是什么?大英帝
影响时代的力量-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本书特色 每一个时代,都有激励我们奋进的力量,都有值得我们追随的人。这种力量,像是漠漠荒野中一条坚实的路径;这些人,好...
他是日本故事类漫画的开创者、现代日本动画的先驱者;他创作的众多漫画形象——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怪医黑杰克、火鸟等,都已
《从0开始学创业:注册财税+运营管理+现金流管控》内容简介:在如今愈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马云曾说过:
林则徐传 内容简介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
臣之道:成大事者必读经典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讲述吕不韦、陈平、韩信、王莽、诸葛亮、房玄龄、魏征、郭子仪、王安石、蔡京、岳飞、张居正等十五个大臣的故事,阐释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