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是北京大学资历*老的大教授之一,又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我原来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守则:写的时候不要带刺儿,也不要带气儿,只是实事求是地完全客观地加以叙述。但是,我是一个有感情的活人,写着写着,不禁怒从心上起,泪自眼中流,刺儿也来了,气儿也来了。我没有办法,就这样吧。否则,我只能说谎了。
——《牛棚杂忆》
我是怎样研究起梵文来的?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过去没有考虑过。我考虑得*多的反而是另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能倒转回去五十年的话,我是否还会走上今天这样一条道路?
——《书斋杂录》
我知道,人世间大概还有一些关心我的朋友,他们有的会想到:“季羡林哪里去了?”现在这一本小册子就可以告诉他们:季羡林还活着,不过是经过了一段颇长的疾病的炼狱。现在正从炼狱里走出来,想重振雄风了。
——《病榻杂记》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季羡林是北京大学资历*老的大教授之一,又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
一缘起
“牛棚”这个词儿,大家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它是否就是法定名称,却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现在一切讲“法治”。讲“法治”,必先正名。但是“牛棚”的名怎么正呢?牛棚的创建本身就是同法“对着干的”。现在想用法来正名,岂不是南辕而北辙吗?
在北大,牛棚这个词儿并不流行。我们这里的“官方”叫做“劳改大院”,有时通俗化称之为“黑帮大院”,含义完全是一样的。但是后者更生动,更具体,因而在老百姓嘴里就
流行了起来。顾名思义,“黑帮”不是“白帮”。他们是专在暗中干“坏事”的,是同“革命司令部”唱反调的。这一帮家伙被关押的地方就叫做“黑帮大院”。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我三生有幸,也住进了大院,—从语言学上来讲,这里的“住”字应该作被动式—而且一住就是八九个月。要说里面很舒服,那不是事实。但是,像十年浩劫这样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绝对是空前的—我但愿它也绝后—,“人生不满百”,我居然躬与其盛,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不得不感谢苍天,特别对我垂青、加祐,以至于感激涕零了。不然的话,想找这样的机会,真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我不但赶上这个时机,而且能住进大院。试想,现在还会有人为我建院,派人日夜守护,使我得到绝对的安全吗?
我也算是一个研究佛教的人。我既研究佛教的历史,也搞点佛教的义理。但是最使我感兴趣的却不是这些堂而皇之的佛教理论,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些迷信玩意儿,特别是对地狱的描绘。这在正经的佛典中可以找到,在老百姓的口头传说中更是说得活灵活现。这是中印两国老百姓集中了他们从官儿们那里受到的折磨与酷刑,经过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形成的,是人类幻想不可多得的杰作。谁听了地狱的故事不感到毛骨悚然、毛发直竖呢?
我曾有志于研究比较地狱学久矣。积几十载寒暑探讨的经验,深知西方地狱实在有点太简单、太幼稚、太单调、太没有水平。不信你去读一读但丁的《神曲》。那里有对地狱的描绘。但丁的诗句如黄钟大吕;但是诗句所描绘的地狱,却实在不敢恭维,一点想像力都没有,过于简单,过于表面。读了只能让人觉得好笑。回观印度的地狱则真正是博大精深。再加上中国人的扩大与渲染,地狱简直如七宝楼台,令人目眩神驰。读过中国《玉历至宝钞》一类描写地狱的书籍的人,看到里面的刀山火海,油锅大锯,再配上一个牛头,一个马面,角色齐全,道具无缺,谁能不五体投地地钦佩呢?东方文明超过西方文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期间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 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代卷-元明清少数民族汉语文创作诗文叙录 本书特色 多洛肯的《元明清少数民族汉语文创作诗文叙录(清代卷)》清代卷收录清代自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
唐诗入门 本书特色 《唐诗入门/周读书系》即闻一多的名著《唐诗杂论》,该书被朱自清评为“精彩逼人之作”、“简直是诗”。1948年8月,朱自清、郭沫若等合编之《闻...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自幼丧父,家境贫寒。1924年赴英国任教,并开始文学创作,以幽默风格引人关注。1930年回国后创作了《骆...
真相凶猛 本书特色 本书是日本殿堂级导演北野武*散文随笔集。人生在世,即便梦想没有实现,但只要活着、活着到死,也是一种成功。我打心底这样认为。—&m...
《中医经典故事绘本:扁鹊望色》内容简介:《中医经典故事绘本》是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姚勤教授领衔主编的一套面向中小学生普及中
情爱金庸 本书特色 作者陈墨通过对"金学"多年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的评论,将这些研究成果著作成书,《陈墨评金庸:情爱金庸》是其中的一本,书中...
本套丛书以1958年、1962年、1963年、1981年、1983年五次大规模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的一手资料为汇编对象,以云南大学所藏大量稀见原始档案为底本。这...
高贵的苦难-我与俄罗斯文学 本书特色 作者高莽先生长期从事俄苏文学研究、翻译工作,并集诗、书、画于一身。本书从俄罗斯历史、诗歌、小说、人情世故、社会价值观入手,...
章雪峰,文史畅销作家,历史文献学硕士,专攻唐史,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为文不喜刻板,文字轻松幽默,以时人喜闻乐见的笔法书写历史。出版有《唐诗现场》《一个节气一首诗》...
绝句三百首 本书特色 《绝句三百首》精选历代绝句三百首,本书是蔡义江先生从历代绝句中精选出来的,共计307首。摒弃了强调思想性**、艺术性第二的机械标准,而是尊...
本书收入了帕斯各个时期创作的优秀诗篇一百余篇,包括他的著名诗集《语言下的自由》、奇特散文集《鹰还是太阳?》和伟大的抒情长
《小仓山房诗文集(共4册)》主要内容:清代经康熙、雍正两朝的惨澹经营,生产发展民殷物阜,人才亦因之辈出,至乾隆朝号称极盛。文
信念:十年徒步中国 本书特色 古有徐霞客,今有雷殿生,中国徒步**人雷殿生讲述其传奇励志人生!树立梦想、付诸行动、坚定信念、关注细节,一生只专注做好一件事!杨利...
中国西部散文精选-全四卷 本书特色 ★ 从中国西部这一地理出发,以散文为凝聚依托,但每位作者都呈现了精彩和不同★ 这些可以视作是西部的大美和“灵魂之签”的文字。...
中国分体文学史—散文卷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以来,文学史著作的编写,随着古典文学研究现代化的进程而发展,它的演变,与古典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理论和方法的变化紧密联...
《帝范 臣轨 庭训格言》内容简介:《帝范》据文献记载为唐太宗晚年为太子李治撰写的帝王教科书。《帝范》现存四卷,内容包括君体
成长的痕迹-席慕蓉手绘插图珍藏散文集 本书特色 席慕蓉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她构建的世界唯美、曼妙、深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的诗集在内地风靡一时,影响了一代人的...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钟理和·代表作原乡人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系列丛书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直接出面,组织全国*权威的研究专家参与编选;在品种数量上是目前为止*...
译心-我的翻译三宗罪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回顾自己四十多年的翻译历程,认为一生译罪有三:译海捞针,苦不堪言;译不容辞,痴罪难逃;译不厌诈,陷于油滑。实为书写翻译人...
我站在自由这一边 本书特色 "自由"是林语堂的人生主题之一,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身体的自由和灵魂的超脱;他的文章,几乎于每一个缝隙中都根植了"自由"的种子.本书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