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人体词汇研究

汉语人体词汇研究

作者:冯凌宇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年:2008-10-01

评分:5分

ISBN:9787504356000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汉语人体词汇研究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一、关于人体词语的界定
二、汉语人体词语的研究概况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四、本课题的意义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章汉语人体词汇概说
**节人体词汇的构成系统
一、古代汉语人体词汇系统
二、现代汉语人体词汇系统
第二节人体词汇演变的特点
一、演变更替往往在语法、语用等方面有所表现
二、主词位的演变带动整个词汇系统的演变
三、表达系统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
四、演变的方式多样而复杂
第三节双音节人体词语的词汇化历程
一、双音节人体词衍生的类型和机制
二、双音人体词的词化过程
第二章汉语人体词语的意义分析
**节人体词语的词义和语素义
一、人体词语语素义之间的关系
二、人体词语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
第二节人体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人体词语本义引申义分场例说
二、人体词语引申义的产生方式
三、人体词语意义引申的类型
四、人体语素和其他语素组合的词语意义分析
第三节人体词语的静态义和动态义
一、人体词语的色彩义
二、人体词语的言语义
三、人体词语词义的历史变迁
第三章汉语人体词语的语法分析
**节人体词语的构成方式
一、人体词语的类型
二、人体词语的构词能力
三、人体语素的构词方式..
四、双音节“人体+人体”词语的构成
第二节人体词语的语法化
一、“头”的语法化
二、“面”的语法化
三、“手”的语法化
四、小结
第三节人体词语的量词化
一、现代汉语中人体词语充当量词的概况
二、“头”的名量词化
三、“面”的动量词化
四、小结
第四节人体词语的句法特点
一、人体词语的句法语义特征
二、人体词语的句法功能
三、人体词语的缺省和语义激活条件
四、人体词语的语义角色
第四章汉语人体词语的文化认知透视
**节人体词语隐喻意义的认知分析
一、中国的人体隐喻传统
二、人体隐喻的机制及其概念系统
三、人体隐喻概念的类型及取象规律
第二节汉语人体词语的文化认同
一、汉语人体词语词汇意义与汉文化
二、汉语人体词语的演变与汉文化
三、汉语人体名称与汉文化
第三节词语之比较
一、英汉同结构人体词语的比较
二、英汉人体词语隐喻意义的比较
三、英汉人体隐喻机制的异同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汉语人体词汇研究 内容简介

《汉语人体词汇研究》对人体词语的探讨,既为我们认识汉语人本词汇提供了一个全文位的参考,又为我们今后研究这类义范畴词语提供了不少值得考察的案例。包括序一,序二,绪论和四个章节等内容。

汉语人体词汇研究 节选

**章汉语人体词汇概说
有史以来,人体器官和部位就受到人类的普遍关注,在生理上人体各器官部位古今中外并无本质差别,但各时期各民族对人体器官部位的划分和用来指称相同器官部位的名称并不一样,因而不仅不同民族的人体词汇系统不同,而且同一民族不同时期的人体词汇系统也不尽相同。为了对汉语人体词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我们这里对汉语人体词汇的基本系统作了古今两端共时系统的初步梳理和介绍。至于每个具体人体词语的历时状况,限于时间和精力,我们还未能穷尽性地追踪描写,只是对汉语人体词语演变的整体规律作了一些探讨。
**节 人体词汇的构成系统
人体各器官部位名称系统,也是一个概念系统,它实际上是对人体构成的反映。刘叔新先生曾指出:“两个或多个词语单位,若各别的意义把事物整体的各部分分别加以反映,相互之间就在意义范围上彼此制约着,或者更准确些说,其中每一个词语单位的意义范围都被其他相关词语的意义所限定,彼此互相对立又互为条件。”人体本身是一个系统,表示人体器官部位的所有词语当然也就形成一种结构系统。
汉语中表示人体各部位的词语,主要包含六大语义场(或语义范畴):头部、躯体、四肢、脏腑、毛发、生殖器。这些语义场又包含如下子场:
头部语义场——头、脸、耳朵、眼睛、鼻子、嘴、牙齿、舌头、喉咙
躯体语义场——颈、肩膀、乳房、胸、腹、背、臀、肛门
四肢语义场——手、臂、腋、腿、膝盖、脚、踝
脏腑语义场——心、肝、肾、肺、胃、脾、胰、胆、膀胱、肠
除了以上人体主要组成部分外,还有表示毛发、生殖器以及人体经络、骨骼、神经、腺体、膜、淋巴、分泌物和其他排泄物等词语,因为它们的名称和意义多数基本没有变化,一般使用的也是其概念意义,所以这里不作研究。
汉语人体词汇系统形成后,有些人体词汇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先就古今两端的人体词汇系统作一些考察和描述。
……

汉语人体词汇研究 作者简介

冯凌宇,1974年生于湖北武汉。1993年至1997年在武汉大学分校中文系学习,获文学教育学士;1997年2003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先后获得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词汇语法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发表《核心义素在兼类词判别中的意义》、《汉语人体词语演变的特点》等十余篇学术论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