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的情史--1949-1999中国的婚恋:1949-1999中国的婚恋

激荡的情史--1949-1999中国的婚恋:1949-1999中国的婚恋

作者:叶童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年:1999-09-01

评分:4.7分

ISBN:7503410272

所属分类:青春文学

书刊介绍

激荡的情史--1949-1999中国的婚恋 目录

**章 农村自然情爱史
1农村——爱情的神话
2.还是农村——爱是残酷的
3.媒人——农业社会婚姻的中介形式
4.幽暗之中的另一片世界
第二章 妇女大解放
1.中国妇女的地位及其他
2.寡妇改嫁——冲击封建堡垒
3.解放童养媳
4.小巷深处——从良之路
第三章 阴阳大分裂
1.离婚——为了结婚
2.离婚——为了解放
3.离婚——挣不脱的红丝线
4.离婚——女性的致命危机
第四章 爱情的理性时代
1.爱情政治的模式
2.保尔·柯察金和冬妮亚
3.英雄崇拜中的爱
4“部落”情感
第五章 政治运动中的爱情与婚姻
1.情感与政治的关系
2.扭曲的爱情与灾难
3.被践踏的爱情
4.坚贞的妻子们
5.背叛或爱,不全是因为感情
第六章 禁欲时代的爱
1.禁欲不是精神婚姻
2封杀文艺中的爱
3.地下的爱情文学
4.两地分居的婚姻
第七章 知青恋曲
1.初试爱情的感觉
2.扎根派与婚姻
3.青春的煎熬
4.偷吃禁果
5.被摧残的花朵
第八章 挣脱镣铐
1.重燃希望之火
2.僵化 压抑和萎缩的情感现实
3.变化之风:“伤痕文学”喇叭裤 邓丽君
4.“传统’幽灵下的婚恋故事
5.磨难重重的涉外婚姻
第九章 婚恋变奏曲
1.当代“陈世美’和“秦香莲上访团’
2.一个持“感情说’的律师的内心独白
3.离婚到底有多难?
4**个征婚者和中国的征婚潮
5.从“文凭热”看中国人的婚恋取舍标准
6.“中国需要性的教育’和“爱的教育’
第十章 西方性观念的冲击
1.从“性开放”说起
2.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和“性题材”
3.人体艺术风波
4.《金瓶梅》在中国
第十一章 社会风潮的变革
1.“选美风”、比基尼面面观
2.“嫁个外国人做洋太太”
3.夜生活闪回:舞会 卡拉OK 夜总会
第十二章 情感地震期
1.“第三者闯进来了!’
2.“商人重利轻别离’
3.一个男人的两度婚姻体验
4.迷途者说
5.嫁鸡随鸡
6.一个“第三者’的自述
7.离婚和《懒得离婚》
8.婚内强奸?
9.“包二奶’引发的悲剧
第十三章 色情活动及其危害
1.新中国**次关于暗娼的报导
2.皮肉生涯
3.来自警方的消息
4.有关“红灯区”的种种说法
第十四章 对健康社会的求索
1.心理咨询热线和中国人的情感困惑
2.高等院校开始开设性科学公开课
3.关于婚前性行为的大讨论
4.中国人历年结婚费用调查
5.试婚潮和同居风
6.万众聚焦《婚姻法》修正案

激荡的情史--1949-1999中国的婚恋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恋爱年代,都有过在爱时的温馨与眼泪,中国人的情与爱是在粗糙和贫穷的生活中被伤害、磨砺过。爱也许已不再细致了,夜静无人时拿出来细细品味,激荡的情史,都是记忆里珍藏的一颦一笑……那已逝去的1949-1999中国人的情与爱啊!

激荡的情史--1949-1999中国的婚恋 节选

**章 农村,自然情爱史
1、农村——爱情的神话
中国的农村基本上是一个完全封闭着的社会,即使是50年代初的急风暴雨的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合作化运动乃至于“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农村始终没有对外界有实质上的开放。因而在爱情这样的事上,那就更加的保守和闭塞了。
我们如果把沈从文的小说《潇潇》和张弦的小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加以比较的话,就会惊讶地发现相距了40多年的两件事会是那样的相似,我们通过这样两个不同时代的相同悲剧,看到的是经过了40多年的漫长岁月之后,中国农村里的爱情却没有发生一点儿变化!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悲剧!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农村在爱情这个问题上的变化,相当程度上要归功于那一大批被下放到农村的知识青年。许多地方的“开化”(请原谅我们使用了这样一个词,但我们想不出应该用个什么样的词来表述这样一个意思)都是这样一批青年启蒙的作用。当然,这将是我们在后边一点要议论的话题。
而在50年代初,中国农村的婚姻爱情状况是怎么样的呢?
在那个时候的作家的笔下,是一片光明的,里边大多是有情人终成了眷属。“有情”,在作家们的笔下,有着不同的模式,有的是自由恋爱,有的虽然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是他们大多能在劳动中、建设中、战斗中结成一种高尚的爱情,*后有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其中又有这样几种模式:
**种模式,我们把它称作“小二黑式”。农村青年男女,因为自由恋爱,而受到了一些封建主义的东西的阻挠。但是,就是这些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非常小的,看上去几乎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有一个稍稍大一点的人物,如村长、支部书记这样的角色出来说几句大道理,问题就会解决的,而且有着旧思想的人物也会受到很好的教育,思想发生一次巨大的变化。问题只出在这样一点上,那就是可以说几句话就解决问题的人物老是迟迟不露面,直到所有的人全都一筹莫展了,眼看悲剧就要发生了,关键 人物才会出场,男女主人公才会转危为安,一场大团圆的结局终于来了,人们终于松一口气。 这种模式的根源是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他在解放后为了配合新中国的**部《婚姻法》而创作的短篇小说《登记》,也是同样一种模式。但是,赵树理在创作了他的《小二黑结婚》之后谈到这个故事的来源时,却叫人惊心动魄!那样一个美好的故事背后,却是一个让人欲哭无泪的悲剧:一对青年男女相恋,却受到了家长、村干部的粗暴干涉,男青年被毒打而死,女青年。自缢而亡!
很多年以后,在一所大学的中文系的课堂里,教授无法回答学生据此提出的问题:赵树理为什么会把那样一个令人悲忿的事件写成这样一个充满了喜剧色彩的小说?教授说:赵树理是为了表现解放区的新的人物、新的气象和新的生活。教授说,那正是解放区文学的特点。学生又问:不是说赵树理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吗?现实主义为什么会这样来处理素材呢?教授想了一会儿,回答说:象赵树理这样的现实主义就是这样处理题材的。 通过《小二黑结婚》这篇小说与生活原型的大相径庭,也就可以知道那时候的一些关于爱情的小说,与真实的现实是有着多么远的距离!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