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藏书之间二集

读书与藏书之间二集

作者:辛德勇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08-10-01

评分:5分

ISBN:9787101062779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读书与藏书之间二集 目录

自序
怀念与景仰
送别我的老师
在老师身边读书的日子里
黄永年先生教我读书买书
我与绍良先生的书缘
《绍良书话》序言
访书肆与赶书市
落伍的一年
在书市的*后一个秋日里
有朋自远方淘得好书来
东京书市买书记
花冤大头钱买书读
收藏与鉴赏
盛大士《靖逆记》版本源流之判别
中国对瑞典国*早的全面记述——述清末写本《瑞典国记略》之历史由来
跋绍良先生所藏元王氏《直说素书》
钱泳《记事珠》稿本经眼识略
《肃慎辛氏箧存稀见明清别集题录》引言
文献学与版刻史
说“借书一痴,还书一痴”
咸丰九修《毘陵徐氏宗谱》与中国古代的铜活字印本问题
西汉关中龙首渠所灌溉之“卤地”抑或“恶地”与合理对待传世文献问题
《三辅黄图校释》后述
释《南史·宋本纪》之“禾绢闭眼诺”

读书与藏书之间二集 内容简介

此书是《读书与藏书之间》(中华书局2005年11月版)的续集,是作者在2006至2007年间撰写的与古籍收藏、鉴赏、阅读相关的文章的结集。与前集相比,此集里面购书藏书的记录仍然生动而有分量;读书品书依然勤奋而深入;有向书籍史、印刷史、目录学史和历史文献学等方面更多用力的倾向;收入了一组缅怀黄永年、周绍良等文献学界与藏书界前辈的文章。此集20篇文章编为“怀念与景仰”“防书肆与赶书市”“收藏与鉴赏”“文献学与版刻史”等四个专题。

读书与藏书之间二集 节选

怀念与景仰
在老师身边读书的日子里
业师黄永年先生故去十多天来,哀思无日不萦绕于胸间。悲痛的心绪,时常把我带回到过去,回到在老师身边读书的日子里。
1982年初,我在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史念海先生的指导下,读历史地理学硕士学位。**次和两位师兄去导师家里拜谒,就在史念海先生家的客厅里,见到了黄永年先生。这一年黄永年先生招收了两位唐史专业的研究生,在名义上,并不是我的导师,但这一天我们入门拜师,史念海先生特地请黄永年先生一道坐在那里,接受我们的礼拜,分明是让我们执人室弟子之礼向黄永年先生求教。事隔多年之后,有一次我很谨慎地和先生说:“我只能算作是您的私淑弟子,不敢盗用您学生的名义,出去招摇撞骗。”先生立即正色回答说:“你就是我的学生。”话讲得理直气壮,除了多年来一直对我耳提面命加以教诲之外,我想先生也是把这次*初的见面,看作是我对他所行的入门拜师之礼。
我本科念的是地理系,虽然考上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生,但对历史学界的情况,了解非常有限,当时并不清楚座上这位神色庄重的老师,到底是怎样一位人物。不过,史念海先生对我们学习所提出的两点明确要求,都与黄永年先生有关:一是告诫我们读书要努力打好基础,为此,首先要认真听好“永年先生”开设的所有课程,特别是学好目录学知识;二是告诫我们读书要肯下苦功夫,而用功与否的具体检验标准,便是“永年先生每天读书花多长时间,你们就要读多长时间”。读研究生要花苦功夫,对此我有心理准备,听到这些要求,并没有特别在意,只是觉得这岂不是让黄先生来引导我们入门读书,这位老师一定非同小可。随后在黄永年先生带我们几位同学去熟悉图书馆的过程中,我对这两点要求逐渐产生了惶恐和敬畏。
路上经过放映电影的露天场地,我好奇地自言自语说:“哦,怎么会是这样看电影?”先生听到后,皱了皱眉,有些不耐烦地说:“管它干什么,反正我从来不看电影。”业精于勤,荒于嬉,史念海先生刚刚要求我们要勤奋读书,我却首先关注起怎样看电影,话刚一出口,就已经有了几分自责,可是听到黄永年先生说他从来不看电影,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我以为这是对我的间接训斥。随后经过浴池,我想洗澡总是人所必为的事情,这不会犯什么忌讳,便又自语道:“原来是在这里洗澡。”孰不料先生同样皱着眉头说:“管它干什么,反正我从来不洗澡。”说罢,带着我们直奔图书馆而去。在我看来,从来不看电影,差不多意味着没有任何消遣和娱乐;从不洗澡,则更为不可思议,这意味着对饮食起居完全不管不顾,只是一味读书写文章。怪不得先生给我们介绍如何利用图书馆时,讲得那样明了,原来他的生活只是看书。心里想,史念海先生若是把我们交给这样的老师来调教,未来几年的学习生活,不知会何等恐怖。
初听先生讲课,更进一步加重了这样的畏惧。从**堂课起,先生对那些空泛虚假“学术”的贬斥,就滔滔不绝于耳,其疾言厉色的程度,我背地里一直是用“咬牙切齿”来形容。勤奋以至于忘我,严厉而近于苛刻,这便是我对先生的**印象。事实上,这在一定意义上,也确实是先生一以贯之的作风。
不仅是我们这些学生,我想了解先生或是认真阅读过先生著述的人,大多都会叹服先生文史素养之渊雅深醇,分析问题之邃密犀利。我不知道,从总体上来综合考虑,在同辈学者当中,还会不会有人能够与其匹敌。在历史学方面,先生精熟先秦史、隋唐史与北朝史、明清史特别是清代学术史几大部分,而且对其馀各个时期的史事,也都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先生同时还兼通古器物的研究。在历史文献学方面,先生精通版本学、目录学、碑刻学,对敦煌文书也不乏精湛的论述。在古典文学方面,先生熟悉历代诗文辞赋,对《诗经》、《楚辞》,对《文选》,对韩愈和姚鼐的诗文,对李商隐、吴伟业、王士祯、黄景仁等人的诗,都有系统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特别是对古代文言小说和话本章回小说,研究更为精深。在文史才艺方面,先生善书法,精篆刻;能赋诗填词写对子,能写典雅的文言文,包括骈文,借用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可以冒充清朝人的文章”;此外,先生还富藏善本古籍碑帖;等等。虽然说先生天资聪颖过人,读书博闻强记,只要是他感兴趣的内容,几乎可以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但一个人涉猎如此广博的范围,并写出诸多高水平的著述,还是需要付出全副精力,才能够做到。记得1989年春节的除夕夜,先生邀我到家里吃晚饭,见我进屋,先生匆匆打了一个招呼后,便埋头写作。吃饭时,我和师母以及寿成师兄围坐在桌旁,先生却一直没有离开书桌,是师母把一碗饭端到书桌前,先生这才放下手中的笔;急忙吃下这碗饭后,则又继续伏案工作。直到9点多钟,写定文稿,才算开始过年。我询问先生后,知道刚刚搁笔的乃是《唐史史料学》的书稿。后来每当我自责疏懒的时候,眼前都会浮现那-个除夕之夜先生紧张疲惫的神色。
先生的对学术要求的严厉,形诸文字,有目共睹。这里有对欺世盗名者的斥责,有对不良学风的批判,有对不同学术观点的质疑商榷,也有对他人学术论着瑕疵的匡正,性质并不相同,目的却只有一个,这就是切实推进学术研究。先生是以学术为天下公器,其间并不掺有丝毫个人意气,一切都出自对学术的真挚追求。时下国家提倡学术创新,方向虽然完全正确,但对于学术界来说,实际却是一种无奈的自我讽刺。其匹敌。在历史学方面,先生精熟先秦史、隋唐史与北朝史、明清史特别是清代学术史几大部分,而且对其馀各个时期的史事,也都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先生同时还兼通古器物的研究。在历史文献学方面,先生精通版本学、目录学、碑刻学,对敦煌文书也不乏精湛的论述。在古典文学方面,先生熟悉历代诗文辞赋,对《诗经》、《楚辞》,对《文选》,对韩愈和姚鼐的诗文,对李商隐、吴伟业、王士祯、黄景仁等人的诗,都有系统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特别是对古代文言小说和话本章回小说,研究更为精深。在文史才艺方面,先生善书法,精篆刻;能赋诗填词写对子,能写典雅的文言文,包括骈文,借用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可以冒充清朝人的文章”;此外,先生还富藏善本古籍碑帖;等等。虽然说先生天资聪颖过人,读书博闻强记,只要是他感兴趣的内容,几乎可以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但一个人涉猎如此广博的范围,并写出诸多高水平的著述,还是需要付出全副精力,才能够做到。记得1989年春节的除夕夜,先生邀我到家里吃晚饭,见我进屋,先生匆匆打了一个招呼后,便埋头写作。吃饭时,我和师母以及寿成师兄围坐在桌旁,先生却一直没有离开书桌,是师母把一碗饭端到书桌前,先生这才放下手中的笔;急忙吃下这碗饭后,则又继续伏案工作。直到9点多钟,写定文稿,才算开始过年。我询问先生后,知道刚刚搁笔的乃是《唐史史料学》的书稿。后来每当我自责疏懒的时候,眼前都会浮现那-个除夕之夜先生紧张疲惫的神色。
先生的对学术要求的严厉,形诸文字,有目共睹。这里有对欺世盗名者的斥责,有对不良学风的批判,有对不同学术观点的质疑商榷,也有对他人学术论着瑕疵的匡正,性质并不相同,目的却只有一个,这就是切实推进学术研究。先生是以学术为天下公器,其间并不掺有丝毫个人意气,一切都出自对学术的真挚追求。时下国家提倡学术创新,方向虽然完全正确,但对于学术界来说,实际却是一种无奈的自我讽刺。其匹敌。在历史学方面,先生精熟先秦史、隋唐史与北朝史、明清史特别是清代学术史几大部分,而且对其馀各个时期的史事,也都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先生同时还兼通古器物的研究。在历史文献学方面,先生精通版本学、目录学、碑刻学,对敦煌文书也不乏精湛的论述。在古典文学方面,先生熟悉历代诗文辞赋,对《诗经》、《楚辞》,对《文选》,对韩愈和姚鼐的诗文,对李商隐、吴伟业、王士祯、黄景仁等人的诗,都有系统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特别是对古代文言小说和话本章回小说,研究更为精深。在文史才艺方面,先生善书法,精篆刻;能赋诗填词写对子,能写典雅的文言文,包括骈文,借用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可以冒充清朝人的文章”;此外,先生还富藏善本古籍碑帖;等等。虽然说先生天资聪颖过人,读书博闻强记,只要是他感兴趣的内容,几乎可以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但一个人涉猎如此广博的范围,并写出诸多高水平的著述,还是需要付出全副精力,才能够做到。记得1989年春节的除夕夜,先生邀我到家里吃晚饭,见我进屋,先生匆匆打了一个招呼后,便埋头写作。吃饭时,我和师母以及寿成师兄围坐在桌旁,先生却一直没有离开书桌,是师母把一碗饭端到书桌前,先生这才放下手中的笔;急忙吃下这碗饭后,则又继续伏案工作。直到9点多钟,写定文稿,才算开始过年。我询问先生后,知道刚刚搁笔的乃是《唐史史料学》的书稿。后来每当我自责疏懒的时候,眼前都会浮现那-个除夕之夜先生紧张疲惫的神色。
先生的对学术要求的严厉,形诸文字,有目共睹。这里有对欺世盗名者的斥责,有对不良学风的批判,有对不同学术观点的质疑商榷,也有对他人学术论着瑕疵的匡正,性质并不相同,目的却只有一个,这就是切实推进学术研究。先生是以学术为天下公器,其间并不掺有丝毫个人意气,一切都出自对学术的真挚追求。时下国家提倡学术创新,方向虽然完全正确,但对于学术界来说,实际却是一种无奈的自我讽刺。
……

读书与藏书之间二集 作者简介

辛德勇,1959年出生,1988年毕业干陕西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2年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兼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2004年调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兼事地理学史研究。主要著述:《隋唐两京丛考》(三秦出版社,1991)、《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中华书局,1996)、《黄河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未亥斋读书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读书与藏书之间》(中华书局,2005)、《两京新记辑校大业杂记辑校》(三秦出版社,2006),以及《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文史》2006年第1、2期》、《两汉州制新考》(《文史》2007年第l期)、《重论明代的铜活字印书与金属活字印本问题》(《燕京学报》2007年第2期)等大量论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