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理论与代议民主

代表理论与代议民主

作者:应奇 编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年:2008-10-01

评分:4.9分

ISBN:9787807627913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

书刊介绍

代表理论与代议民主 目录

代表理论的沿革
一、前言——一般概念
二、代表与代议制度
三、政治气候的变化
四、人民概念
五、民族代表
六、人民代表
代议制度观念之变迁
一、前言
二、历史的用处
三、希腊与中世纪哲学
四、爱德蒙·柏克论代议制度
五、结论
代表:理论及实际上的探讨
一、选任的代表——几个初步的见解
二、代表者与被代表者之间的连结关系
三、各种的代表理论
四、适用于代表理论的各种动机论
五、主要论旨的回顾
六、权力论与代表理论
七、利益代表
八、比例代表制
九、*后的评述
代议制度功能之分析
一、前言
二、民众控制
三、领导与职务
四、系统维持
立法伦理的理论
一、前言
二、代议士的角色
三、代议士的职责
四、立法组织的结构
五、职责的结构性支持
六、立法改革的矛盾
现代欧洲的代议制度与政党
一、群众政党的起源
二、选举权的普及
三、政党的类型
四、政党及其代表性
现代议会政治与国民代表之原理
一、问题之出发点
二、日本学说之发展——战前
三、日本学说之发展——战后
四、结语
代议效率:统合主义及民主理论
一、前言
二、勾画民主的统合主义
三、决定谁才重要的问题
四、多元主义在民主理论中的角色
五、结论——一对比较民主理论的需要
穆勒氏代议理论评析
一、前言
二、民主政府的混合理论
三、选举过程
四、代议士的角色(1)
五、代议士的角色(2)
六、地方政府
七、结语
由代表制理论考察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
一、前言
二、法学的代表观念和民主政治
三、社会学代表观念出现的意义
四、意见的代表和意思的代表
五、双重的代表
六、被代表事物的实感
七、结语
编后记

代表理论与代议民主 内容简介

从中古以迄近现代,代表概念和代议民主一直是贯西方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一根主线。本书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方面对代表观念的内涵、代表理论的沿革以及代议制度的功能展开了全面系统的探讨,还触及代议民主当前遭遇的新挑战。本书是政治理论和政治思想从业者和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理想读物。

代表理论与代议民主 节选

代表理论的沿革
五、民族代表
政治、法律和国家理念的转变,尤其人民主权政治思想的突破导致代议制度的变化,而于18世纪末期逐渐形成新的,近代的代议制度。当然在这近代的代议制度之中仍含有许多古欧洲的传统,这种延续性使得涵盖启蒙运动与革命的概念之形成具有正当性。
过去两百年,以民主之名贯彻了人民主权,其所发展的法律架构与政治事实不必在此赘述。为了对于新近有关民主政治的讨论有正确了解,在此作理论说明则是需要的。根据人民的概念和公民与代议士的法律地位两种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将近代代议制度所含的理论区分为“民族代表”和“人民代表”两种概念。民族代表的概念和法国启蒙运动与革命有密切关系。这种新概念在德国也普遍被接受。在英国则新旧两种代议制度的分野较不清楚。
阶级制度和借君主实行的民族代表逐渐被排除。由于在废弃阶级制度的论战中,对于政治上的团体作为和个别利益代表曾有理论性的诅咒。因此,欧洲大陆的政治理论直到现在还很难尊重政党和社团具有民主合法性,这种情形和具有多元主义传统的英国相反。法国大革命时期将“人民”界定成“民族”,也就是一种思想的公益观念,这种公益观念借着强烈的统·意愿和爱国土义,融合成坚强的民族意识。在这种定义之下,“民族”并不等于第三阶级,这是直接行动的法国第三阶级在1789年6月17日成立国民会议时所不知者。
1789年6月17日成立国民议会,对于欧洲大陆立宪政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那是当年**次革命行动,因为原本在阶级冲突中讨论的新的“民族主权”学说,于是,首度在欧洲大陆被引用来使当时的行动合法化:一个民族的多数所选出的代表其政治意思即等于全民族的意思。这种主张是基于一个假设的先决条件:这种代表完全精确反映所有追求公益的势力,而不是反映民族的个别的不同的利益。
……

代表理论与代议民主 作者简介

应奇,1967年生,浙江诸暨人,现为浙江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社群主义》(台北:扬智,1999年)、《概念图式与形而上学》(上海:学林,2000年)和《从自由主义到后自由主义》(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另有个人译著多种,并支持和与人共同主持多项编译计划。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