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义书”顾名思义,即具有深刻含义的典籍,是千年不衰的印度圣书。不仅是古代印度圣贤对弟子进行传道授业的秘传,而且是印度人思考自我和宇宙的源泉。印度的宗教哲学多是从奥义书发展而来,千百年来对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有印度的《论语》和东方的《沉思录》之誉。
据说佛教的思想也是缘于《奥义书》,而佛陀是应用了他的大智慧将《奥义书》的哲学义理融会在其思想之中。从巴利文献看来,许多佛陀的对话都是一种“隐藏的哲学”——仅扼要勾勒出佛陀思想的大概,烘云托月,言有尽而意无穷。比较起来,《奥义书》显得更有组织、更有系统。
《奥义书》*早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左右,较晚产生于公元后。
较早的《奥义书》有《广林奥义书》、《歌者奥义书》、《他氏奥义书》、《由谁奥义书》第13种。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颇受印度几百年间许多思想家的喜爱并广泛流传。
本书由专业研究人员翻译,精选了古老《奥义书》的精华,不仅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而且故事性较强,阅读一让人大彻大悟。
《羯陀奥义书》选
**章
瓦杰希那瓦斯怀着对神虔诚的心理,在祭祀中施舍了他所有的财产。他有个儿子,名叫纳基凯达,年龄不大。看到父亲布施的牛被人牵走,纳基凯达的心中若有所思:“这些老牛都是一些不再产奶的、无用的东西,布施这些东西能有什么用呢?”他知道父亲决定布施自己的一切,因此,他对父亲说:“爸爸,你准备把我布施给谁呢?”
他三番五次追着父亲询问这个问题,使父亲感到很不耐烦,于是,父亲对他吼叫道:“我要把你布施给阎摩。”阎摩(也叫阎罗王、阎王)便是死神。
祭祀中说出什么话都不可追回,尽管瓦杰希那瓦斯是在气急之中说了这话,但他必须履行自己的诺言,将自己的儿子施舍给死神。
纳基凯达心想:“在所有不得不死的人群中,我走在*前面吧。让我加入到所有正在死去的人群之中。我先行一步,看看死神阎罗王如何待我。
“瞧一瞧,走在我前面的人是如何离去的;看一看,走在我后面的人将来也都要离去。人就像稻谷一样成熟后死去,又像稻谷一样重新发芽。”
纳基凯达来到死神阎罗王的殿堂,但阎罗王出去了没有回来,没有人出来迎接他。纳基凯达是一个婆罗门,按印度古代社会的看法,婆罗门是人中之火,他们到了谁家,便是光临谁家,主人应首先拿水来抚慰客人。如果一个人对尊贵的婆罗门客人不好好款待,那么这个人就会失去友谊与真诚、儿孙与牲畜,他的一切施舍与祝愿也都会化为泡影。
三天之后,死神阎罗王回来了,他知道纳基凯达婆罗门已在此住了三天三夜,但他却没有受到一个婆罗门应有的款待。于是他对纳基凯达说:“尊贵的婆罗门客人,你三天来没有吃饭,没有受到你作为婆罗门应该受到的款待,作为补偿,我可以满足你三个心愿。请你选择吧。”
纳基凯达说:“好吧。我的**个心愿是,愿我的父亲是一个平静、善良的人,对我不再生气,这样,当我从你这里回到家里时,他能够理解我,欢迎我。”
阎罗王说:“如你所愿,你的父亲将理解你,与你重归旧好。看到你活着回去,他再也不会对你生气了,他将心平气和,睡眠安宁。”
纳基凯达说:“天国里,到处都是祥和,在那里,没有人害怕年老与死亡,那里没有饥渴,也没有悲伤,那里充满了幸福与快乐。我是一个对天国充满信仰的人,天国里的人享受着永生的祝福,尊敬的死神,你知道能将我辈引向天国的火坛的奥秘,请你将它告诉我吧,这是我的第二个心愿。”
阎罗王说:“好吧,我将告知你其中的奥秘,请你认真听我讲解。将人引向天国、使人获得永生的火坛,是隐藏至深的、奥秘中的奥秘。”
接着,阎罗王向纳基凯达描述了作为世界之本源的火祭,为建造火坛而需要的砖块、多少砖块以及如何摆放砖块。阎罗王每说一句,纳基凯达都重复一遍。
阎罗王对纳基凯达的表现感到很满意,接着对他说道:“现在,我还可以另外给你一个恩惠,这个火坛将以你的名字命名;再者,这个色彩斑斓的项链,我也送给你。今后,凡三次举办纳基凯达火祭的人,他将超越生死轮回。明白纳基凯达火祭的人,就会明白一切都诞生于大梵的奥秘,就能得到永远的安宁。明白并举办纳基凯达火祭的人,就会摆脱生的苦恼和死的羁绊,享受天国的幸福。纳基凯达啊,以你命名的火是将人引向天国的圣火,人们将颂扬圣火的同时也将颂扬你。纳基凯达,这是你选择的第二个心愿,现在,请选择你的第三个心愿吧。”
纳基凯达说:“人死之后是一种什么情况,人们对此多有疑问,有人说:‘人死之后依然存在。’有人说:‘人死之后便什么都没有了。’我想知道人死之后的奥秘,请你告诉我吧,这是我的第三个心愿。”
阎罗王说:“这个问题呀,即使是古代的圣人都搞不明白,这是一个太难解释也太难理解的问题,纳基凯达呀,请你另做选择吧,不要太为难我,不要让我回答这个问题吧。”
纳基凯达说:“确如你所说,即使是古代的圣人都搞不明白这个问题,也如你所说,这是一个太难理解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你,还有谁能回答呢?显然,我选择任何别的心愿都比不上这个心愿更合适。”
阎罗王说:“请选择让你的子子孙孙都长命百岁吧,请选择牲畜满栏、黄金满屋吧,请选择拥有大片的土地,请选择随你心意想活多久便活多久的恩典吧。或者,如果你能想到的除此之外的任何心愿,我都将满足你。纳基凯达啊,你也可以选择做大国的国王,我会满足你的愿望。常人难以获得的任何愿望,你都可以自由选择,比如,乘坐马车的美女、高等艺妓,我将让你享受到常人难以得到的荣华和富贵,但请不要问我关于死亡的问题吧。”
纳基凯达说:“阎罗王啊,世事无常,人生虚妄,我不要荣华,也不要富贵,不要美女,也不要财宝。拥有财宝并不幸福,人死后如何拥有财富?让我们随意活着,但实际上,我们哪能随意?还不是要得到你的允许?因此,我还是选择我刚才说出的心愿。目睹了永生、自由、欢乐、美丽的天国,一个常人如何会追求凡界的长命百岁?由生到死,其中隐藏着什么秘密?阎罗王啊,请你告知我吧,探究死亡奥秘中的奥秘,这是我的心愿,除此之外,纳基凯达别无所求。”
第二章
阎罗王说:“人皆追求善良与快乐;但善良是一回事,快乐是另一回事,两者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追求善良的人会执著于自己的目标,而追求快乐的人会失去自己的目标。善良与快乐总是围绕在人们的身边,但聪明的人能够对它们加以判别,他们会选择善良而不是快乐;而愚蠢的人则贪婪地选择快乐。纳基凯达啊,所有的快乐围绕在你的身边,但你能够拒绝享乐;多少人一直渴望的财富,而你能视若粪土。
“智慧的人与愚顽的人大不相同,其追求也大不相同,纳基凯达啊,所有的荣华富贵都不能使你迷失方向,我相信你是一个追求真正智慧的人。愚顽的人处于愚昧之中,他们狂妄自大地把自己看成聪明、有学问的人,实际上他们是盲目无知,就像一个瞎子引领着一群瞎子四处乱走。
“愚顽的人根本不知道生死之间的奥秘,他们被虚幻的财富蒙蔽了双眼。他们认为:‘这就是世界,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存在。’他们因此都逃脱不出我的掌心。
“他们不知道生死的奥秘,即使对此有所耳闻,他们也不理解。几乎没人讲解这种奥秘,能讲解其中奥秘的人是多么幸运啊;几乎没人能感知这种奥秘,能感知这种奥秘的人是多么幸运啊。
“由一个天分不高的人讲解此生死问题,尽管你反复思索,也难以理解;如果没有人为你讲解,单凭自己,你也无法触及生死奥秘问题;它极其精深微妙,不是人的理性所能解释清楚的问题。
“人们也不能通过讨论、争辩的方式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但由他人传授时,它却是容易被人理解的。纳基凯达,亲爱的孩子,你是一个意志坚定、真心求道的人,你得到了这样的机会,有你这样的求知者,是我的心愿。”
纳基凯达说:“我知道所谓的财富都是虚妄无常的东西,永恒的世界不能通过非永恒的东西来实现,阎罗王啊,请赐教于我吧,你的教诲将引领我从非永恒的世界走向永恒。”
阎罗王说:“……聪明的人通过自我的沉思而回归于太古,太古是难以看见的世界,让我们像敬奉神一样敬奉太古吧。太古隐蔽于人的内心深处,人的快乐与忧伤对它产生不了丝毫的影响,它安居于深渊之中。一个人认识了太古的玄机,他在任何事物中都会发现令他快乐的东西,纳基凯达啊,这就好像在他的心灵深处开启了一扇明亮的大门。”
纳基凯达说:“阎罗王啊,你说世间万物,非此非彼,非因非果,也无所谓过去和将来,这怎么理解呢?”
阎罗王说:“所有(《吠陀》圣典里的话,所有苦行圣人的训导,所有教徒意欲寻求的,简单地加以归结,便是‘奥姆’(Om,也拼为Aum)。‘奥姆’的意思便是梵,奥姆的意思便是*高存在,知晓这个音节的人,万事如意。
“这是*美好的祝福,这是*崇高的祝福,得到这种祝福的人,便会沐浴于大梵的神恩之中。得到这种祝福的人,不死也不生,他不自何处来,也不到何处去,他像太古一样永恒,即使他的身体不存在了,他也不会死。
“如果杀人者以为他真的将人杀死了,被杀者以为真的被杀了,那么他们都没有搞明白其中的奥秘:杀人者并没有杀人,死去的也并没有死去。
“自我,小得不能再小,大的不能再大,隐于众生之中。一个摆脱了欲望和悲伤的人,沐浴着大梵的神恩,自我的辉煌便会得以显现。
“坐着不动,但他走得很远很远;躺卧不起,但他无处不在。超越了快乐与悲伤,他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大小自如、无处不在的自我,是没有形体的形体,是变幻不定中的不变的存在,明白个中奥秘的人没有悲伤。
“他人的讲授和自我的学习,都无法使人获得这种自我,是自我选择了人体,而非人体选择了自我。但即使是自我选择了人体,人如果不能从坏习性中解脱出来,不能泰然自若地对待一切,不能够心平气和,那么他也无法获得这种自我.……”
第三章
阎罗王接着说:“……人的身体就像一辆车,自我就像是乘客,理性就像是御者,思想就像是缰绳,人的各种感觉就像是拉车的马匹,感觉的对象便是马车行走的路线。当*高的自我与我们的身体、感觉以及心灵融为一体时,那么他便处于快乐之中。
“而当一个人对自我缺乏认识时,他便无法牢牢把握思想的缰绳,各种感觉器官就像失去控制的马匹四处乱撞。而对自我有了充分的认识,他便不会心猿意马,他生命的大车会平安地行走在道路上。
“对自我缺乏认识的人,常常心思不纯,在人生的道路上偏离于正常的路线,总是走不到目的地,因此,他无以解脱,逃脱不出生死轮回。而对自我有了充分认识的人,常常心思单纯,专心致志,他会行走到人生的目的地,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超越于人的感官的,是感官中的世界;超越于感官世界的,是人的思想;超越于人的思想的,是人的智性;超越于人的智性的,是伟大的自我;超越于伟大自我的,是一种非显示的存在;超越于非显示存在的,是原人(即精神或意志);超越于原人的,是空灵(一无所有),那是终极而至高无上的存在。
“自我隐藏于众生之中而不外露,然而,感觉细致入微的人,能够洞察到自我。一个人应当克制自己的语言,控制自己的思想,与充满智性的自我合一,与伟大的自我合一,与安宁不动的自我合一。
“苏醒吧,起来吧,我已满足了你的心愿,你对此要好好思量。正像锋利的刀刃*难走过,通向自我的道路需要你艰难跋涉。无声无触,无影无形,无味无臭,无始无终,无变无不变,一个人能够对此有所感知,他就能摆脱死亡的困惑。”
纳基凯达的故事是由死神阎罗王讲述的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听说或重述这个古老传说的智者,都会沐浴在大梵的神恩之中。
第四章
自我原封存于人的身体,他以九窍的形式穿透人的身体,因此,人们现在是向外寻求世界,而不是向内寻求自我。然而,在寻求永生的奥秘时,也有一些聪明的人,闭上自己的双眼,收视返听,从自身内部发现了自我的奥秘。
愚顽的人寻求外在(色的世界)的享受,更快地走向了死神设下的圈套;而聪明的人明白真正永恒的东西是什么,他们不会将虚妄无常的东西当做永恒。
色、声、味、触、性,这是我们经验并感知的世界,但除了这些外在的东西,我们对其内在的意义又有多少的感悟?内隐含于外,此寓于彼。
能够同时领悟睡眠与醒觉两种世界、两重天地的人,深知外在的一切都是伟大而无所不在的自我的外化形式,因此,他不再悲伤。正像人吃蜂蜜时产生的美好感觉一样,内在的自我经验并感知外在的世界,存在于过去和将来的,不是我们的肉体,而是内在的自我、内在的精神,明白个中奥秘的人,无所畏惧。此寓于彼。
在水、火、风、土诞生之前,原始的生命之父便已存在,至今他依然居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坎之中;原始的生命之母,神圣中的神圣、崇高中的崇高,诞生于生命之父的气息之中,至今她依然居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坎之中。此寓于彼。
钻木取火(“火”喻指“精液”,“火神”也被称为“家宅之神”),火隐蔽于木中,就像胎儿孕育于子宫之中,我们每天都要敬奉火神,如此,子子孙孙,香火不断。此寓于彼。
那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那里也是太阳落下的地方,那里是所有的天神居住的地方。一切均诞生并于原始之中,没有什么能超越原始,一切也都归宿于原始之中。此寓于彼。
现实世界中所有看到的东西,同样存在于看不见的大梵世界,同样地,大梵世界里的一切,也都映照于现实世界之中。认为此与彼之间存在差异的人,将从死亡走向死亡。只有通过人的心识,才能理解大梵。彼与此根本没有差别。认为此与彼之间存在差异的人,将从死亡走向死亡。
如拇指般大小的神我(阿特曼),居住在我们的身体里,他过去是、将来也是我们的主宰,对此有所认知,我们便无所畏惧。此寓于彼。
如拇指般大小的神我,像是无烟的火,他是我们过去和未来的主宰,他是我们今天的主宰,也是我们明天的主宰。此寓于彼。
正像落到山岗的雨水在山坡上四处流淌一样,人在缤纷的世界中也是四处奔走;正像清洁的水落入清洁的水之后变成清洁一样,人的自我融入神我(大梵)之后便会变成大梵。
……
北京大学哲学学科史 本书特色 韩水法主编的《北京大学哲学学科史》总结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现代中国的奠基、演变和发展的历史。本书作为一个整体,从不同的侧面来观察和描...
在香港市區林立的唐樓中,分布著一批俗稱「道堂」或「道壇」的宗教組織,從事「扶乩」這一中國古老的降神術以及誦經活動。這類屬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是在《现代西方哲学》1981年初版、特别是1990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再次修订而成的,可以看做是该书的第三版。这
中华孝道故事 本书特色 孝亲敬老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面镜子。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
李泽厚对话集:廿一世纪(一) 本书特色 1.著名思想家李泽厚2000—2006年对话录的*新全集。2.不仅谈哲学、美学和思想史,还有力图解决精神危机的社会关注、...
桑塔亚纳是哲学家,同时是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他的文字蕴藉雅丽,具有诗情和乐感而一时风靡欧美。《理性的生活》(TheLifeofR
中国哲学史新编:中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汉初黄老之学,汉初*大的政论家和哲学家——贾谊,纬书中的世界图式,古文经学的兴起及其哲学家——刘歆、扬雄、桓谭,东汉末...
本书其实由卢梭回应第戎学院的一篇征文文章组成,在这篇短小的文章中,卢梭集中表达了自己对当时历史条件下科学和艺术的看法,从
经典与解释(27)埃斯库罗斯的神义论 本书特色 《奥瑞斯忒亚》既是诗的事件,又是政治的事件。它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个共同体如何逐渐把目光聚集,见证正义的完成。正...
人生有何意义:胡适谈人生 本书特色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在批判旧的思想,开创新文化方面有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倡导文学改良、整理国故、民主与人自由、科学与实...
正经通览 本书特色 从初步仕途应具备的社会人生积累,到图谋进取时的筹划设计,从辨奸识恶的眼力到日常事务中的气度,从为政技巧、理乱用兵、识人用人,到言辞应对、理财...
《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
中国美学重要文本提要(上下) 本书特色 1*和2*无法形容。3*和4*代表一个言字旁加上一个尸底下辛。中国美学重要文本提要(上下) 内容简介 在中国美学发展历程...
《老子》五千言,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
“剑桥哲学研究指针”是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刊行的一套学术参考书,如原书编者所说的:“这套书的目的之一,乃是针对
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 本书特色 要想成功地表现一个民族,特别是它的生活史与心灵史,浪漫的艺术家可以使用艺术的语言,通过民歌演唱来实现这个目标;严谨的学者...
四书五经详解:论语 内容简介 《论语》收录了大量孔子关于教育的言论。弟子们将孔子生前同弟子、时人的谈话,孔子的教导、评论等,在孔子卒后,收集整理而成《论语》。“...
叔本华论人生得失 本书特色 这本《叔本华论人生得失(精)》一书所选的诸篇文章,即根据亚瑟·叔本华思想中*具代表性的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霍林道尔所选译的叔本华论...
渊海子平大全-四库存目子平匯刊-1 本书特色 徐子平编撰、郑同辑校的这本《四库存目子平汇刊(1渊海子平大全)》据《四库存目提要》,一一收集馆藏或私藏原本,辑录出...
本书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学习、研究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文献。汉代有郑玄作注,唐代有孔颖达为之正义,都是古人对《礼记》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