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生物学的,它关心的是人类体质上的差异,因而是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另一层是社会学的,它关心的是社会赋予男人和女人的行为模式,在我国把它概括为“男女有别”,我想知道的是中国古代的男女有别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如何形成的,进而探询男尊女卑的社会根源。西方性别理论用“社会性别”表示两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因此性别分析实际是一种文化解构,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结构性因素构成的社会机制如何架构、统摄了中国古代两性的生存方式以及人们的性别观念。这种研究需要一种能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科手段与方法,这正是文化史学的长项。文化史学是以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弄清现象由哪些因素综合而成,以及这些因素在综合体中分别发挥什么作用,在分析现象形成的相互依存条件时发现它们的结构形式。现象分解的*终目的是发现历史文化的通则、原理或规律,从而服务于社会。我国古代两性关系的表现形式——男女有别,正是文化史学可以把握的具有稳定性、齐一性的文化现象,如《国语·鲁语上》所云:“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不可无也。”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使是今天,我们仍可感受到传统性别结构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对两性关系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历史上的两性关系作整体考察,政治、经济、宗教、哲学、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思想观念在两性关系上无不有所体现和反映,这些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关联的方式就是性别结构运作的一般原理。因此,本书采取的是一种结构分析的方法,它是一种可以进行实际操作的方法,而不是一种意义广泛的哲学方法论。
在分析中我利用了大量文化人类学的材料,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如下考虑。我们知道,在社会科学中,与历史学亲缘*近的就是人类学和社会学,因此近些年来将文化人类学引入中国古代史研究渐成风气,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方便进行文化比较,正像台湾学者韦政通所言:“人类学像一面巨大的镜子,使各个不同的文化在镜子面前照出自己的原形,不再执迷在各自传统的神话和狭隘的观念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古代史特别是上古史的学科限制。上古史研究的一个局限是史料不足,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所谓二重证据法,可是考古资料常常也是不完全的,要靠人去解释,这是上古史研究歧义颇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利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缺乏详细的文字记载,我国上古时期两性生活是什么样子已经很难考证。要把问题搞清楚,很显然仅凭二重证据法是有困难的。为此我读了许多文化人类学的记述和理论著作,特别使我兴奋的是原始部族(姑且这样称呼)的两性关系常常是这些著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由此我也认识到,性别问题是个世界性的普遍话题,任何一个人类社会都存在规范两性关系的性别制度,跨越时空、种族、民族、阶级,并和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每个社会的性别制度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性别不平等却是大多数文化的共同特征,这就需要将中国性别问题的研究置于这个背景之下。近现代的土著部族虽然不能说是原始社会的遗留,但其社会规模较小,社会分工不发达,社会组织简单,两性的社会性差异简单易见。恰当地利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启发对中国古代两性关系的认识,如两性的劳动分化、宗教分化、政治分化等问题都有赖于对简单社会性别分化的分析,此其一;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既有的许多理论,如摩尔根的母系社会就是母权社会的理论,以及知母不知父、感生神话、女神崇拜、女巫的社会地位等问题,此其二;可以帮助我们依靠旧史料研究出新成果,进一步发现并解释很多现象,如妇女三从、杀女婴、妇女的商品化趋势、女祸现象、母子情结等等,此其三。虽然我在书中采用了大量异族材料,但我并不认为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化与这些民族是一样的,利用这些材料只是为了便于分析。
关于书名的问题也需要作个说明。目前的这个书名是我再三考虑后定下的,题目比较大。我之所以把书名定为中国古代而不是先秦时期,是因为我论证的内容虽然以先秦为主,但也涉及先秦以后,而这部分内容又是先秦所范围不了的,所以我把书名范围在中国古代而不是先秦时期。
本书是用文化学研究妇女史以及历史上的性别结构,进而探讨妇女社会地位的一次尝试。这项研究不仅是为了总结过去,也是为了发现作用于性别关系的社会机制。我力求把性别研究从学者的书斋中解放出来,使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成为可操作的应用性理论。历史上曾经影响过两性行为的因素,有些已经消失了,有些以改头换面的形式遗留下来,有些则原封不动地延续到今天,我在绪论中以“妇女发展的现状”开篇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希望本书的分析有助于在协调两性关系的工作中使人们更加自觉、更加理性。
**章摩尔根母系社会理论及其对我国妇女史研究的影响以及反思
**节群婚制的理论依据——类分式亲属称谓
在这一节中我要详细讨论摩尔根对原始民族亲属称谓的解释,这看来与性别没有关系,但这是他构建群婚、母系理论的基础,因此不得不拿出较大篇幅进行分析。他认为亲属称谓制是婚姻和家庭形式的直接反映,有什么样的婚姻家庭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亲属称谓与之相适应。现实中之所以没有发现他所说的血缘婚和伙婚,是因为亲属称谓的滞后性,而婚姻形式却早发生了变化。所以见到一个社会现在的亲属称谓,就可以推断前一阶段的婚姻家庭形式。因此要真正了解他的婚姻家庭制度演变的理论,必须从摩尔根的有关亲属称谓的意义说起。亲属称谓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所采取的称呼方式,在原始部民中,这些称呼方式往往是根据亲属所属的范畴或类别来确定的,这种称谓制度被摩尔根称为“类分式称谓”。促使摩尔根对原始民族的亲属关系发生兴趣的就是他们的亲属称谓。他相信,这些称谓反映了它们*初使用时所指代的婚姻制度,并通过对易洛魁人和夏威夷人的亲属称谓的研究得出了群婚制曾经存在的结论。
一易洛魁人的亲属称谓
简单说来,易洛魁人的男子把自己的子女和自己兄弟的子女都称呼为自己的儿女,而这些孩子也无差别地称他们为父亲。另一方面,他把自己姐妹的孩子称为外甥或外甥女,他(她)们称他为舅父。同样,易洛魁人的女子把自己的和自己姐妹的孩子都称呼为自己的子女,而他(她)们都称她们为母亲。她们把自己兄弟的子女称为内侄或内侄女,她们则被他(她)们称为姑母。应用这种称谓制的原始部族很多,这种称谓方式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把亲属分成父方的和母方的,父方亲属和母方亲属的称谓不同,这种区别往往是与单系继嗣相联系,如该社会为母系,则父方亲属较母方亲属疏远;如该社会为父系,情况则正相反。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区分平表和交表,交表较平表为疏。
……
王小健,1970年生,辽宁省大连市人,1991年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94年吉林大学古籍所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毕业,2007年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大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妇女史、中国文化史。在《吉林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妇女研究论丛》、《历史教学》等社科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论文曾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偶然与永恒》内容简介:文艺美学能否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于当代美学建设能够发挥怎样的功能?是书以上下两编的
谁来做下一个屠呦呦-诺贝尔奖及中国的获奖之路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中国与诺贝尔奖”,对屠呦呦获奖的意义、及中国获奖之路做了深度思考,是目前**本该主题的著作。其...
话说中国人 本书特色 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有关中国**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者影响极深。同时,它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观。本...
《尺度重组与地域重构: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40年》内容简介:本书是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大都市区行政区划改革的风险及防
★ 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史学教授★ 欧金尼奥•巴尔赞奖金获得者卡洛•M.奇波拉力作★ 再现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幸福与苦难【内容简介】工业...
明代以来太湖南岸乡村的经济与社会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编四章主要论证农业结构的转变。**章,首先从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考察明初太湖南岸湖地自...
编辑推荐:1.现代社会科学主要奠基人——马克斯·韦伯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代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思想家,与卡尔·马克思、埃米尔·涂尔干并列为现代社会...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收藏版 本书特色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收藏版)》是卡尔·波普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科学名著。全书以清晰的思路和严密的逻辑对所...
主编简介章雪富,博士,浙江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希腊化罗马哲学研究,出版有《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斯多亚主义》(两卷本)、《希腊哲学的 Being 和早期基督教的...
俄罗斯知识分子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俄罗斯知识分子问题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知识分子群体的诞生及自我意识的形成、19~20世纪之交俄国知识分子的自...
书文化的传承(插图本) 本书特色 这本书是来新夏先生将自己在国内外许多大学、图书馆所作专题讲座的讲稿整理、修订而成。作者跳出传统目录学、图书馆学的讲课框框,从中...
造物:拯救地球生灵的呼吁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o·威尔逊的经典力作。 本书以给一位美国南方浸礼教会牧师写信的方式,以博物学家的宽广胸怀和科学家的...
知识之锚(当代社会理论的重建) 内容简介 如果社会与人文学者的知识生产还企图维持当代现实关联性的话,就必须直面几个核心现实议题,这些至少包括民族主义、自由主义、...
启功全集-第13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有:临八大山人手卷,临宋人山水,朱竹,云山图,温故知新,溪山春霁,临张溪云真迹,为大山先生题朱竹,松圆诗意图卷。启功全...
媒介现象学-麦克卢汉传播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1 本书是“传播学百科文库·传播思想史论系列”之一2 本书主要研究 麦克卢汉 的传播学理论,麦克卢汉是西方*著名的传...
通讯卷-中国百年新闻经典 本书特色 自1912年至今,中国新闻通讯已经走过了百年路程,其中名篇佳作蔚为大观。值此之际,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出版《中国百年新闻经典...
非法传销揭秘 本书特色 如果你从未了解传销,读完本书后,你会对传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如果你曾经参与过传销,读完本书后,你会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如果你正准备参与...
抗战时期浙江省人口迁移与社会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抗战期间浙江省人口迁移的背景,原因,迁移数量,分布,迁移人口的籍贯、性别、年龄、职业,难民的安置和救济等内...
新工具 本书特色 本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内容简介: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