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步履蹒跚地行走在改革之路上时,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大革命”的原因何在,它要达到什么目的?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西方发达国家里也是一片狂热的造反之声。这只是偶然的巧合吗?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因重重阻力而停滞不前以至纷纷换旗易帜时,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却由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推向高潮,渐入佳境。应如何解释这种巨大的历史反差。
中国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正确在评价党和国家的历史,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政治、思想遗产是如何作用于中国改革进程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步履蹒跚地行走在改革之路上时,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大革命”的原因何在,它要达到什么目的?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西方发达国家里也是一片狂热的造反之声。这只是偶然的巧合吗?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因重重阻力而停滞不前以至纷纷换旗易帜时,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却由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推向高潮,渐入佳境。应如何解释这种巨大的历史之差?中国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正确地评价党和国家的历史,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政治、思想遗产是如何作用于中国改革进程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步履蹒跚地行走在改革之路上时,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大革命”的原因何在,它要达到什么目的?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西方发达国家里也是一片狂热的造反之声。这只是偶然的巧合吗?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因重重阻力而停滞不前以至纷纷换旗易帜时,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却由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推向高潮,渐入佳境。应如何解释这种巨大的历史之差?中国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正确地评价党和国家的历史,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政治、思想遗产是如何作用于中国改革进程的?
当西方发达国家在1950年代后期至1960年代先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并酝酿或开始第二次现代化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正处在第一次现代化的不同阶段。在历史学家把二战后20年称作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时,他们也都会承认,在战后第一个15年间,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远较西方为快。而当西方发达国家在战后进行以类似“新政”为主要内容的调整时,1950年代中期,一股改革的大潮也席卷了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多数国家。1960年代,当西方因“国家干预”已走到尽头,政治经济一片动荡并酝酿新的重大调整时,社会主义诸国的改革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有的则明显倒退。
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标志着一种有别于资本主义道路的现代化选择。而社会主义改革时代的到来,则使社会主义适应了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要求。但这种改革之艰难曲折,则是当时所有人始料不及的。
斯大林逝世后不久苏联进行的初步改革,在解放思想,消除个人崇拜、发展民主、加强法制、扩大地方权限、发展集约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1958年前以“放权”、推行小组包工奖励制度、鼓励个人副业和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等为基本内容的农业改革,在不长的时间里使长期落后的农业得到明显改观。经过初步改革,50年代中期后苏联经济一度出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苏联经济地位明显上升。
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最初的改革带有明显的局限性。改革刚取得一些成绩,反复便接踵而至。1958年末,赫鲁晓夫又重新追求“一大二公”的农业模式,如强行合并集体农庄,提高农庄的公有化水平,重新规定庄员宅旁园地、自留地数量,限制个人副业等。1958年12月19日(与我国人民公社大体同时),苏共中央全会在《最近五年来农业发展和进一步增加农产品的任务》的决议中提出:“随着集体农庄公有制的发展,庄员的个人副业经济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①这些决策使个人副业急剧减少,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在超越阶段、急于过渡方面,赫鲁晓夫也重复了斯大林的错误。1959年的苏共二十一大和1961年的苏共二十二大上,他甚至提出到1980年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大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各国党也滋长、发展了超越阶段、急于过渡的思想。
改革的反复和盲目,造成经济下滑。从1958年至1963年,除少数部门外,几乎所有工业部门的生产增长率都呈下降局面。农业在1958年取得史无前例的丰收
危机管理政治学-压力之下的公共领导能力 本书特色 《危机管理政治学:压力之下的公共领导能力》:这是一本关于政府危机管理中的领导艺术和公共关系策略的学术著作,从新...
兰德报告-美国如何打赢网络战争 本书特色 如果一个国家保持纯粹的防守立场,那么必将招致巨大的风险。兰德报告-美国如何打赢网络战争 内容简介 网络战的合理性在战略...
特种部队:世界上最精锐部队的指南 本书特色 历史上的特种部队 从古罗马禁卫军到美国“海豹”部队,揭开他们的面纱,探寻他们的身份、行为以及执行任务时采取的战术。 ...
《驯养生活》内容简介:上海最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本书是青年文学评论家黄德海的
《中国的选择》内容简介:21世纪具有决定意义的地缘政治竞赛是在中美之间进行的。这种竞争,源于双方的沟通不畅。这本书对国际政治
抗日战争回忆录-(全三册) 本书特色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 创未来,中央党史研究室宣...
西方政治心理学史(套装共2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详细介绍了西方政治心理学发展历程,集合了当今*新政治心理学研究成果★ 作者季乃礼...
治国与读史:领袖人物谈历史文化 本书特色 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和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中央文献研究室内部...
调查背后 本书特色 《中国农民调查》作者陈桂棣、春桃精品重磅力作。*敢于说真话的作家,*真实淋漓的文字,尘封5载再现《中国农民调查》精彩篇章。被翻译成20多个国...
战争考验人性,更在比拼技艺。千百年来,人们发明了各种武器和战术,试图战胜敌人,赢取胜利。每一种优越的战法手段,都各领风骚
中国古代作战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本书特色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买力:要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大力发展...
《覃于风教》内容简介:中华天子与四夷的天下秩序,是中国古代王朝重要的政治文化内容,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国家体制与对外关系体制的
1923-1939-论断与概念-在与魏玛.日内瓦.凡尔赛的斗争中(施米特文集)(第四卷) 本书特色 本书是《施米特文集》的第四集。与马克思一样,施米特不仅能针对...
野战团-从西西里海滩到达豪集中营500天征战 本书特色 《野战团》将二战美军步兵的作战过程栩栩如生而又扣人心弦地记录下来。该书记录了1943年7月10日盟军在西...
《西风东土》内容简介:行万里路,写一卷书。熊培云以记者的敏锐和学者的深度,详细记录了旅日期间的所见与所思。本书不仅梳理了日
政治文化变迁与中俄关系的演变(1949-2008) 本书特色 从历史的角度看,过去50多年来的中苏(俄)关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外交学院青年学者高飞所著《政治文化...
黑天鹅之死:武装党卫军最后一战 本书特色 1945年3月的“春醒”行动,即巴拉顿湖反击战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动的*后一场主动进攻战役。虽然*终失败,但...
中法建交纪实-破冰在1964 本书特色 1964年的中法建交,被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而震撼世界。本书以独特细腻的笔触着力刻画了...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第5辑)》内容简介:本书直面转型中国,诠释社会热点,扩展学术深度,贴近重大需求,服务地方发展。内容涵盖公
中国共产党简史 本书特色 《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園城市的道路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夺取民主革命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