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文化史

希腊文化史

作者:刘增泉 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年:2008-11-01

评分:4.7分

ISBN:9787807628088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希腊文化史 内容简介

欧洲*早的文明——希腊文明,约在4500年前出现于克里特岛。它因传说中的米诺斯国王而被称为“米诺斯文明”。当迈锡尼人侵入米诺索斯时,米诺斯文明也走到了尽头。迈锡尼人非常羡慕米诺斯文明,并且把他们的文化移植到欧洲大陆。
希腊的文明发展乃是因为希腊人具有一种自由的精神,而这种自由精神也得益于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荒芜的山岭成为天然的屏障,为古希腊城邦政治奠定了基础,却也使希腊难以统一。希腊文明的基础在于教育人们如何去思考。换言之,他们喜欢动脑筋,在雅典的任何角落里,都可以见到一些冥思苦想的人,为一些疑问苦思。这就是教育,也是文明的原动力。本书深度挖掘古希腊各领域文化的发展,将一个完整的文化演变过程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希腊文化史 本书特色

鉴于国内对于希腊文化的历史阅读热情的持续高涨,而国内相关中文著作和资料相对专业化,同时,读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受困于希腊语和文化背景的限制而无法展开深入研究,本书作者刘增泉教授将法国西洋史的研究路径引入著作当中,一方面可以充当读者学习西洋上古史的教科书,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国内西洋史单方面依赖英美西洋史的研究取向,希望《希腊文化史》一书,莘莘学子们能对西洋上古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希腊文化史 目录

**章地中海区域文化
爱琴文化
米诺斯文化
希腊人南下
第二章阿卡曼侬的统治
大陆文明
蜂窠式坟墓
王宫
早期希腊语言文化
英雄时代
第三章多利斯人的入侵
动荡年代
多利斯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差异
离乡背井找寻新居所
《伊利亚特》创作背景
第四章早期希腊文化
东方文化
社会制度
第五章古代大陆希腊
斯巴达同盟
政治组织
萨摩斯人
扩张时期
竞争时期
第六章雅典的扩张
波斯的扩张
雅典的政体
雅典的政治改革
第七章**次波希战争
希腊内乱
孤立无援
雅典的介入
马拉松战役
第八章第二次波希战争
雅典的政治改革
军事同盟
温泉关战役
波希海战
希腊的胜利
第九章希腊城邦政治
阿提卡半岛
政治改革
城邦争霸
第十章中期的希腊文化
宗教信仰
神话与传说
第十一章海上帝国
外交关系
同盟组织系统
双雄并驾齐驱
政治与军事的发展
第十二章城邦战争
动乱的社会
城邦社会
第十三章马其顿人的征服
菲利二世统治时期
马其顿人的国王
马其顿和雅典在哈尔基季基的冲突
菲利的胜利
第十四章马其顿菲利所取得的胜利
菲利的影响
马其顿的入侵
菲利的论断错误
希腊优势的丧失
第十五章贵族政治体制
巅峰时期的贝奥提亚
同盟的解体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第十六章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的内忧外患
雅典的胜利
雅典衰亡
城邦的复兴
第十七章伯罗奔尼撒后期之战
斯巴达同盟
西西里之战
波斯的资金和腓尼基的舰队
民主派政治
舰队的优劣
第十八章斯巴达与底比斯的称霸
城邦的矛盾和分裂
海上霸主
雅典民主派的统治
斯巴达宣战
科林斯战争及国王和平协议
第十九章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
精神生活
宗教哲学思想
历史、喜剧与科学
第二十章晚期希腊文化
艺术
文学、哲学
悲剧
第二十一章公元前世纪的希腊文化
古典希腊文化
希腊哲学
第二十二章希腊化世界
对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对东方省份的征服
进军西亚地区
击败波斯
第二十三章亚历山大对波斯帝国的征服
夺取波斯帝国
进军印度及撤回
亚历山大君主统治
第二十四章亚历山大帝国的解体
佩尔狄卡斯
安提帕特
政治自由

希腊文化史 节选

**章地中海区域文化
爱琴文化
新石器时期*早在爱琴群岛的定居活动发生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CnOSSUS),依碳十四的推断,大约是公元前6100年,来此之前他们就已知制陶的技术,不久开始用火烧砖建屋,他们的房舍有碳、石的地基,砖墙、矮灌木加泥的屋顶;食品以专用的炕和圆顶的容器加热,并以小型手磨和砂浆碾磨谷物。他们储备大量的黑曜石,可能来自米洛斯(Melos),这种熔岩可加工成锋利的刃,是制作工具的重要材料。他们还以泥土和石块制作不分性别的小雕像。目前仍不清楚其起源,似乎与希腊大陆的文化并无关联,因此并非来自小亚细亚。火烧砖被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后改用黏土砖,或许因气候较不潮湿的缘故。在早期新石器时代于公元前5100年结束之前,他们建造更大的房子,通常有两问房和圆石铺的院子,有更多的小雕像和矛头被发现。接下来新石器时代二期*明显的发展就是城镇出现较整齐的规划,可从墙壁的朝向看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墙壁朝向与早期相同,但末期成片的房屋、石子铺的院落、巨大的炉灶都进入相当高的阶段,无论希腊大陆或克里特岛其他地方都难与之匹敌,那些地方的定居活动开始得晚且规模很小,基克拉泽斯(Cyclades)也直到新石器时代末才有人居住,且数量极少。克诺索斯的独特地位可以解释之后米诺斯文化的特点,以及为何米诺斯文化并非由来自小亚细亚的青铜器时代移民创造,而是源于克诺索斯的新石器时代民族。
移民退潮揭开了早期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000—前2000年)的序幕,他们定居基克拉泽斯和克里特岛中部及东部,制作的陶器显示他们来自小亚细亚,与早期移民融合,由挖出的人类骨骼可看出他们头长脸窄,身材矮小,男性平均身高五英尺两英寸,女子平均身高四英尺十一英寸。新移民选择较温暖的海边,并很快放弃带来的室内用炉灶,成片的房间组成较大的房屋,与新石器时代的房屋一样,他们将死者葬在由两间房组成的墓穴中,内室可通外室,这种自公元前3000年流传至公元前1400年的房屋和墓穴形式少有改变,唯一例外是菲斯托斯(Phaestus)地区。米诺斯文化之得名起因于希腊人知道克里特岛有一个著名的“米诺斯”,而早期青铜器时代定居克里特岛的居民便被称为*早的米诺斯人。
菲斯托斯平原上则出现不同的民族,他们将死者葬在直径四十英尺,茅草房顶的圆形建筑中,每一个建筑中埋有数百具骨骼,这些建筑可能是家族或部落的墓穴。由于他们与相当晚的利比亚马巴利亚人(mabaliae)相似,因此这些闯入者或许来自非洲海岸,无论如何,其文化并未影响米诺斯文化。
黄铜在早期青铜器时代第二阶段被广泛用于制作三角形匕首、锯、装饰品及宣誓用双斧,这是米诺斯文化的一个特色。此时有种植橄榄的痕迹,人们开始进口长角牛。黄金、象牙等珠宝和印章,以及宝石的花瓶显示来自埃及的影响,而且在早期青铜器时代的第三阶段被加强。
基克拉泽斯的早期青铜器时代移民发展出一种独特但与其他地区有关联的文化,其村庄的房屋较米诺斯原始,将死者放入石棺中埋葬,西罗斯(Scyros)地方则将死者埋葬于墓穴中。这些基克拉泽斯居民以大理石和石头制作的瓶子和小雕像(主要是女性),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技巧,米洛斯的黑曜石被带到爱琴盆地的各角落。身为航海民族,他们以铅制成船只的模型,在造型独特的陶器上雕刻船。基克拉泽斯人在米诺斯文化时期的生活,除了克里特民族扩张的影响,似乎并未受到扰乱。塞浦路斯(Cyprus)早在公元前2300年开采铜矿,又因处于爱琴海与东方的中介位置,因而变得更为重要,考古挖掘发现大量早期青铜器时代巴比伦商人用来标示商品的圆形印章。
公元前2000—前1600年是米诺斯文化的黄金时期,它开始于公元前2000—前1750年,权力中心由克里特岛东部移到中部,特别是北部沿海,基西拉(Cythera)出现一个拓殖地,显示贸易向西、向北发展。同时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在米诺斯文化后期出现端倪:皇宫建筑、克诺索斯与菲斯托斯平原之间设有驻军保护的道路系统、山顶和洞穴中的庙宇、青铜器冶炼(黄铜和锡的合金)、更加锋利的剑、男人佩带的束腰小包和腰带,以及象形的书写方式。克诺索斯和菲斯托斯在公元前1900—前1700年发展出更高的文化,它非常独特,也显出此两岛的巨大影响力。其手工艺技术自当时埃及第十二王朝得到灵感,但他们的壁画和陶器在处理埃及图画的自然主义以及象形文字的演进时,表现出相当强的独立性和独创性。公元前1700年和公元前1600年发生两次大地震,每次地震后都有新移民来到岛屿北部,地点都位于克诺索斯附近。
克诺索斯、菲斯托斯和马林(Mallin)的宫殿在两次地震之间进行大规模重建。战争的武器获得改良,更锋利的宝剑长度可达三英尺,具有嵌入柄内的尖端,青铜器的矛头以锤子加工成型,并以环形物固定,以防倾斜。象形文字被线形文字(Linear Script)取代并广泛使用,称为“甲种线形文字”(Linear A),很可能是一个音节表,它们以墨水写在陶器、兽皮、纸草、棕榈叶和树皮上,也被刻在泥板和印章上。字母中有三分之一来自象形文字,其他的来源则无从知晓。书写的顺序由左至右,众多符号中只有代表数字的符号得以识别,它们显示当时使用十进位制:一个直立的线代表一,一个点(后来变成一个横线)代表十,圆圈代表一百,一个圆圈加上四个伸出的线代表一千,一个分数以“乙”表示。菲斯托斯发现一块同时期的泥板,其上有另一种与米诺斯文字无关而难以解译的文字,该组字母显示使用者是一个好战的航海民族,因此其上有一艘船、一张亚洲式样的弓、一顶羽毛头盔和一个圆形盾牌,这种文字或许来自爱琴群岛或小亚细亚沿岸。米诺斯线形文字与菲斯托斯泥板的文字皆不属于希腊的语言范畴,但很可能属于希腊文化前的地中海语种。
克里特岛于公元前1700—前1600年,与叙利亚海岸的比布路斯(Byb—los)、尤加里特(Ugarit)和基克拉泽斯贸易,基克拉泽斯的米洛斯是交换市场,米诺斯商品由该处销往希腊大陆及爱琴群岛其他地区,克里特岛成为爱琴地区的文化中心。
米诺斯文化
公元前1600—前1400年,克里特岛的繁荣到达巅峰。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500年的火山爆发,虽然摧毁塞拉(Thera),但对克里‘特只有短暂的影响,并在萨克罗(Chcro)建另一座宫殿,它俯瞰卡索海峡(Kaso)。古尔尼亚(G06rnia)和皮塞拉(Pseira)发现两个典型的城镇,古尔尼亚建在一座小山上,有一些水平环山的街道,其间有石阶相连,由街道登上几级台阶可到达依山势而建的房舍,与石阶相连的房间下还有地下房间。山顶是地方官的住宅,宅前有宽广的院子,房屋由泥瓦建成,镇上其他房屋则以灰泥加小石子叠成。皮塞拉则是海滨小镇,依山势层叠的房屋面对一个小港口,所有房屋都由泥瓦盖成,屋内地上铺石板,两个城镇在外观上与如今爱琴群岛上的一些城镇一定非常相似。早期的彩陶饰板是普通房屋*好的装饰,窗户主要设在房屋的上方,一层或数层,屋顶是平的,上面突出的部分很可能是中央采光天井的顶端,通常包括在黏土内的泥瓦与木头的屋梁连在一起。在一座上流人物的住宅里,人口穿过采光天井进入一楼的主会客室,一楼还有一个地窖、浴室、厕所、大厅和楼梯。楼梯分别通往包含储藏室的地窖和二
楼、三楼的房间及卧室。房屋的下水道使用泥管,两节泥管之间用较细的环连接,并以黏土固定。
男人通常穿着束腰、紧身腰带,有时身着折叠短裙;妇女穿着裙子、紧身腰带,有时穿着袒露胸部的低领紧身胸衣。男人不蓄胡须,男性与女性一般都有柔软而修长的身材,留长发,他们在体育活动和社会上可以自由交往。托利多尔(Toreador)的壁画中,男女贵族穿着同样的束腰和腰带,在凶猛的公牛背上翻筋斗,另外还有一些戴手套的拳击手,收获后狂欢、舞蹈的女郎,饮酒的年轻人,许多观众欣赏游戏和舞蹈的场景等,展现出当时和平气氛中,人们欢快的户外生活。以各种美丽的颜料描绘出精美的花、树、动物和鱼类,表现出米诺斯人在自然环境中感受的喜悦。事实上,这些都是一再被描绘的主题,相较之下,战争场面以及对人的描绘则非常少。
米诺斯人对宗教非常虔诚,这一点可由宗教仪式用具频繁出现在绘画中看出,如双斧、神圣的双角、放祭品的三脚桌或祭坛,这些物品都在许多庙宇中被发现,有些在室内,另一些则在露天的供奉场所。米诺斯人供奉的是一位女神,有一些以她为对象制作精巧的小雕像,雕像穿着米诺斯服装。*初她常与蛇同时出现,但也与树、鸟、动物有关,其中牛和鸽子*重要。女神的侍从和兽头人身者,后者也许是扮演与宗教仪式有关的动物,这种宗教强调自然与美,而非幻想与怪诞。男性神灵以小男孩的形象出现,除了主要的女神与年轻的男性神灵,另外还有一些神和女神,他们通常手持矛或盾,但大多数情况很难区分神、祭司或宗教活动的参与者。
欲找出米诺斯文化的内涵,不可避免地会比较之后的宗教或可能误导的推测,即使有一种说法认为,那位女神是母亲之神、动物之神和生育之神,小男孩形象的神则是女神的儿子和情人,主要也是以历史上小亚细亚著名的一种宗教信仰为基础。
……

希腊文化史 作者简介

刘增泉,法国巴黎大学(Sorbonne)西洋史博士,法国国家高等社会科学院文化史博士。
现职:
淡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编者专著:
《古代中国与罗马之关系》
《罗马帝国时期旅行的冒险与乐趣》
专著翻译:
《欧洲文化史》
《中欧西欧的罗马行省》
《历史从苏美人开始》
《文艺复兴艺术史》
《拜占庭帝国与东正教世界》
《中欧西欧的罗马行省和社会宗教》
《中国与罗马东部历史渊源》
《帝俄与俄罗斯》
《简明西洋上古史》
《简明西洋中古史》
《简明西洋近代史》
专著编著:
《西洋上古史》
《西洋中古史》
其他专著翻译:
《死亡之后的生命》
《新时代灵异医疗术》
《亘古未解世纪之谜》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