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乡土社会:广东农村发展30年

告别乡土社会:广东农村发展30年

作者:周大鸣 等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8-11-01

评分:5分

ISBN:7218059821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告别乡土社会:广东农村发展30年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变革始于土地制度;乡村工业化与广东乡镇企业的兴起;乡村都市化;农业现代化;区域农村发展;广东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广东农村税费改革;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等。

告别乡土社会:广东农村发展30年 本书特色

广东有辉煌的过去、美好的现在,一定会有灿烂的未来。《广东改革开放30年研究丛书》对广东改革开放30年巨大成就、实践经验和未来前进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入研究,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城市等10个方面,为全面深入研究广东改革开放做了大量有益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本册为《告别乡土社会—广东农村发展30年》。

告别乡土社会:广东农村发展30年 目录

前言
导论
**章变革始于土地制度
一、新中国对土地制度的探索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集体化的修正
(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阶段
(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稳定和完善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三、农村股份制:对集体化的否定之否定
(一)微观经营与宏观经营的矛盾
(二)广东农村股份制改革
(三)广东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几种典型模式
四、万丰共有制:提前实现的共产主义样板
五、广东农村股份制合作制的意义及问题
(一)广东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创新
(二)广东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意义
六、广东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历程
(一)广东土地制度创新背景
(二)广东土地制度创新的具体举措
(三)广东土地流转
第二章乡村工业化与广东乡镇企业的兴起
一、乡村工业化溯源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乡村工业化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乡村工业化尝试
(三)广东乡镇企业发展历程
(四)广东乡镇企业发展特点、成就
二、摸着石头过河
(一)四处找钱
(二)“星期六工程师”
(三)无孔不入的推销员
(四)大树底下好乘凉——挂靠
三、广东“四小虎”
(一)南海模式
(二)顺德模式
(三)中山模式
(四)东莞模式
(五)广东其他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四、排头兵中的前锋
(一)思想解放的先驱
(二)制度创新的开拓者
五、前路漫漫
(一)广东乡镇企业发展的新态势
(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
(三)对乡镇企业转制的反思
第三章乡村都市化
一、乡村都市化的概念和道路选择
二、珠江三角洲的乡村都市化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概况
(二)珠三角乡村都市化的类型
(三)乡村都市化的五项主要指标
(四)乡村都市化的启动机制
(五)广东城镇化发展动力
(六)广东城镇化经验
三、乡村都市化之后
(一)珠三角城市化发展新特征
(二)广东乡村都市化的成就与问题
(三)广东城市化未来发展趋势
四、乡村都市化的深化:村改居
第四章农业现代化
第五章区域农村发展
第六章广东农村流通体制改革
第七章广东农村税费改革
第八章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
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第十章广东农村社会文化
第十一章农村劳动力转移
第十二章农村生活方式变迁
第十三章广东新农村建设
第十四章广东农村改革开放的回顾与展望
结语:从传统到现代
附录:广东农村改革开放大事记
参考书目

告别乡土社会:广东农村发展30年 节选

**章变革始于土地制度
一、新中国对土地制度的探索
传统中国是在农耕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乡土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因此,土地关系的变动从来不是社会变革的副产品,而是与社会变革相互促进。以*近的史实来说,许多学者都将1949年作为研究中国的分水岭,因为共产党在这一年取得了对国民党完全的军事和政治胜利,执掌了中国大陆的政权。土地制度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中共采取的将地主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的土地政策赢得农民的热烈拥护,从而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毛泽东敏锐地认识到,“两党的争论,就其社会性质来说,实质是在农村关系的问题上”。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也承认,毛泽东选择的道路,是中国唯一可走的道路,“透过土地改革……革命让中国产生某种新力量和新个性,这事蒋介石政府无法做到的”。在革命胜利后,中共继续推进未完成的土地改革事业,重新在农村分配土地资源。……

告别乡土社会:广东农村发展30年 作者简介

周大鸣: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美国CSA杂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兼职教授。曾先后到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和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两年,多次到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等地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发展研究、族群与区域文化、都市人类学等。近年来他主持了103项国家、国际合作和横向课题。2005年以来撰写和主编著作7本,发表论文100余篇。其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三等奖、首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澳门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