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时分

秋凉时分

作者:梁秉坤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999-10-01

评分:4.6分

ISBN:7227019411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秋凉时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涵盖学者型艺术家英若诚;于是之走的道路;戏剧大师与曹禺的友谊;“三奇”学者王世襄;蚁美厚的故事;新一代华侨领袖徐存松等。

秋凉时分 本书特色

秋分者,阳在正西,阴在正东,阴阳相半,昼夜平均,寒暑对等,是一年之中难得的好气候。在这“天凉好个秋”的日子里,整理近年来写好的报告文学,准备出一本专集奉献给读者,自然是一件快事,幸事。面对着文章里所写的各种人物缓步走来,就如同是老朋友相见一样,重新与他们坐在一起作一次交谈、交流和交心,再一次感受到倾诉与倾听那美不胜收的滋味,然后,再把他们一一地介绍给读者。……忽然,灵机一动,就把这《名人谈名家丛书:秋凉时分》的名字定为《秋凉时分》,或许还能算作贴切吧。
大约和我担任了《中华儿女》杂志的编委有些关系,九十年代以后,确乎写了不少报告文学。其中,题材和涉及面都比较宽广,所写的人物有作家、艺术家、学者、科学家、运动宿将、企业家、华侨领袖以及政治家等等。这些人物似乎都可以称得上“名人”,也就是说各有所长,各有建树,各有经历,自然也各有性格,各有风格。于是,我本着真实和生动的原则,或写他们的整个一生,或写他们的一个侧面,或写他们的一个片断,或写他们与人的交往,或写他们的一件大事或小事,或写他们一封重要的信件……并力求写得自然一些,深刻一些,能够有比较好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当然,这仅仅是“力求”而已。
老实说,虽然写了不少报告文学,自己满意的并不多。回想起来,还是失之于单调与肤浅,没有真正把笔触伸向所写人物“灵魂的深处”。为此,就不大可能写得非常真实(这自然是指文学的真实),非常生动,也不大可能写出真正的人生和人性。而以我之见,那才是广大读者*想看到的东西,那也才是能够打动读者心灵的东西,并使之久久的乃至终生的难以忘怀的东西。也许,这就是现在读者喜欢读报告文学,同时又很不满足的根本原因所在吧。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性确乎是一个永远写不到底的深刻主题;人性也确乎是一个大得不能再大的广阔题材。
这里收集的十三篇报告文学,应当只是一个“逗号”,而不应当是一个“句号”。但愿,我今后能够写出更像样子的、受到读者热爱的作品来。

秋凉时分 目录

自序
学者型艺术家英若诚
于是之走的道路
戏剧大师曹禺
周恩来与曹禺的友谊
“三奇”学者王世襄
蚁美厚的故事
新一代华侨领袖徐存松
李晓林董事长印象
反爆炸专家高光斗
“两航”起义领导人刘敬宜
我的母亲吴重光
走近庄则栋
“中国莎士比亚”下地狱
“北京人艺”的院长

秋凉时分 节选

大约是六十年代初期,我们在北京郊区巡回演出《女店员》,于是之在戏里扮演宋爷爷。我也在这个剧组里工作。当时,演出的条件比较差。常常是二十几个演员挤在一间十多平米的房子里化装、换服装、拿道具和休息,来来往往,嘁嘁喳喳,很不安静。然而,他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利用不上场的空隙时间把厚厚的一部《战争与和平》看完的。记得,我当时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 这样做。他说:“不看书把时间白白地浪费了多可惜。再说,这部托尔斯泰写的世界名著是早晚非看不可的。”后来,他写的一篇文章使我的认识又进了一步。他在文章里这样说:“我愿意学习,我总觉得有一个无形的神或鬼迫压着我,催促着我__为什么一些普通的知识你竟白痴一样的不懂?许多名著你为什么当读不读?我总觉得我读不下来,我不想开脱自己,我曾粗略地估量过,即或老天能多假我以时日,有的我能读到,而有的,我清醒地知道,我大约是今生读不到的了。”是的,于是之就是如此地要求自己,如此地不能满足,如此地发奋读书。我们一直在一起工作,他那“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刻苦读书精神,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终于有一天,我以迫切的心情和强烈的愿望,请求他指导我读书。
那是一九六四年的秋日,我们正在西山八大处写剧本《矿山兄弟》。
有一天晚上,我们吃完了饭到小山上去散步。
我说:“是之,你能不能简单扼要地说说你的读书经验?”
于是之想了想说:“有这么两句古诗挺有意思的。”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