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

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

作者:郑起东,史建云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08-12-01

评分:5分

ISBN:9787509705001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 目录

一经济的发展与不发展
试论列强主导格局下的中国民族企业行为——以近代棉纺织工业企业为例
清咸丰、同治时期的户部银库收支及库存
《河南钱粮册》和清末河南财政
晚清、北洋时期的国内公债论略
略论近代中国银行资本的财政化趋势
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意义及其局限
民国时期国货展览会述论(1910~1930年代)
再论洋务派官督商办企业经营形式——以轮船招商局及李鸿章为中心
民国时期北京房契证照印花税
清末商部、农工商部之经费收支
从官营工商业到“官僚资本”——中国近代国家资本产生和演变的历史分析
二农民经济生活与农村建设
浅述20世纪前期的华北棉纺织手工业区
近代苏北盐垦事业与农村社会组织创新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之“改良农业”研究
清朝至民国时期新疆瓦克夫制度与维吾尔族社会
试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后的让步政策
三社会文化表达的传统与变迁
中基会对民国学术研究之资助
建立新事业:晚清的百科全书家
清末《东方杂志》的人物照
教育国家化的冲突与趋向:透视教育调查所见20世纪20、30年代的教员形象
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
论慈善事业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新中国三十年的性教育(1949~1979)
商人与理学信仰——以清代徽商为例
清代新疆地区的晋商
四近代转型时期的国家与社会
苏州商团:近代中国商人的独特军事武装力量
民国初年广东的民团
农会组织与国民党党农关系的重建(1927~1949)
抗战后汉口钱庄业整理述评
增上寺的香堂——1933年东北青帮代表团访日之行
地方自治:台湾庙会活动的经费收支
西北建设政策的形成∶南京国民政府与区域经济开发
The Vanishing State of the Qing and Its Consequences(清代的国家消亡及其后果)
简论20世纪初北京妓女检治
五多元视野下的灾荒与环境
清代救灾与经济变化关系试探——以《清实录》为例
“丁戊奇荒”时期的山西粮价浅析
同治回民起义后黄河上游区域回民人口与环境的变迁
议事与环境:辛亥议和中的上海因素

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的第三辑,收录了我国近代自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方面的三十余篇论文;涵盖“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不发展”、“农民经济生活与农村建设”、“社会文化表达的传统与变迁”、“近代转型时期的国家与社会”、“多元视野下的灾荒与环境”五个分编。所收论文多数涉及上述论题的实证研究,资料颇丰、论证颇具说服力,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 节选

一经济的发展与不发展
试论列强主导格局下的中国民族企业行为——以近代棉纺织工业企业为例
二棉纺织工业危机与华商企业的奇异行为(1932~1936年)
1.危机
“1931年以后,中国整个国民经济陷入恐慌的深渊”。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民族纺织工业步入为期4、5年之久的危机之中。1932年初,机纱市场滞销问题已非常明显地摆在纱厂面前。新年伊始,日军公然出兵上海,华商纱厂受到严重破坏,上海纱厂多数停工。3月份,“现纱市况极其衰败。尽管由于产量下降和抵制日货,华纱价格受需求拉动以后一度上涨,但为时不长。1932年,天津纱、布市况也日趋恶化,7月份华商纱厂存货2万3千包、布7千余包,估计8月底存纱将达5万余包,“为从来未有之数字”。
棉纱市场萎缩对棉纺工业造成的巨大冲击一直延续到1936年危机结束。
需求下降明显体现在机纱销量和机纱价格变动上。上海是中国*大的机纱销售地,1931~1935年全部棉纱成交量可见下页之表1。
表1显示,1933年是中国机纱市场*不景气的年头,仅就国内市场的各地采购量看,各地方成交量只相当于1931年365401包的58%,更只相当于1930年成交量495942包的42%,直至1936年方始好转。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