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与服从是任何一种政治秩序的基本问题,而“权威”这一概念构成了支配与服从关系的核心。探讨“权威的理由”,涉及所谓“政治正当性”问题。由于近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变迁,现代政体越来越难以被视为“自然之物”而是被看作“人造之物”,政治权威也就越来越需要以“可信的理由”来作正当性辩护,而这种辩护也可以被追问、质疑和辩论。因此,政治正当性问题在现代条件下便显得格外突出。2007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现代性之反思:以正当性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学术研讨会,四十多位来自海峡两岸三地的学者参加会议。编者选择了主题相近的部分会议论文,汇集之后形成这部论文集。四个部分的文章在方法路径和论题焦点方面各有不同:有些偏重思想史的方法,有些采取政治哲学的分析进路,有些着眼于中国思想传统的脉络,有些侧重论述西方政治理论问题,但所有文章都在共同的问题意识中形成了某种对话。
支配与服从是任何一种政治秩序的基本问题,而“权威”这一概念构成了支
配与服从关系的核心。探讨“权威的理由”,涉及所谓“政治正当性”问题。由于
近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变迁,现代政体越来越难以被视为“自然之物”而
是被看做“人造之物”,政治权威也就越来越需要以“可信的理由”来作正当性辩
护,而这种辩护也可以被追问、质疑和辩论。因此,政治正当性问题在现代条件
下便显得格外突出。
2007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现代性之反思:以正当性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学
术研讨会,四十多位来自海峡两岸三地的学者参加会议。编者选择了主题相近的
部分会议论文,汇集之后形成这部论文集。四个部分的文章在方法路径和论题焦
点方面各有不同:有些偏重思想史的方法,有些采取政治哲学的分析理路,有些
着眼于中国思想传统的脉络,有些侧重论述西方政治理论问题,但所有文章都在
共同的问题意识中形成了某种对话。
支配与服从是任何一种政治秩序的基本问题,而“权威”这一概念构成了支配与服从关系的核心。探讨“权威的理由”,涉及所谓“政治正当性”问题。由于近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变迁,现代政体越来越难以被视为“自然之物”而是被看作“人造之物”,政治权威也就越来越需要以“可信的理由”来作正当性辩护,而这种辩护也可以被追问、质疑和辩论。因此,政治正当性问题在现代条件下便显得格外突出。
2007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现代性之反思:以正当性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学术研讨会,四十多位来自海峡两岸三地的学者参加会议。编者选择了主题相近的部分会议论文,汇集之后形成这部论文集。四个部分的文章在方法路径和论题焦点方面各有不同:有些偏重思想史的方法,有些采取政治哲学的分析进路,有些着眼于中国思想传统的脉络,有些侧重论述西方政治理论问题,但所有文章都在共同的问题意识中形成了某种对话。
Ⅰ儒家思想与中国政治传统
儒家思想与东亚公共哲学
——以“和而不同”意旨之分析为例
江宜桦
从公共哲学到东亚公共哲学
“公共哲学”看似一个清楚明了的概念,其实争议不少。有人认为公共哲学就是政治哲学,因为政治所关注的正是公众的事务;有人则认为“公共”的范围比“政治”还要广泛,“公共领域”中所发生的事情未必都与“政治”有关。有人认为公共哲学只是一个中性的描述用语,包含各种对公共事务有所立论的哲学思想,如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环保主义、和平主义等等;有人则认为公共哲学本身代表某种特定的学说立场,与前述各种主义或思想运动并立。更有甚者,女性主义者可能不喜欢公共哲学,以为这是一种奠基于公私领域二分、男性思维主导一切的思想流派;可是公共哲学的支持者通常会辩解公共哲学绝无此意,而是对公私领域议题一视同仁的学说。
本文认为,就关注的范围而言,公共哲学不是狭义的政治哲学,也就是说,不是仅仅关注政体、权力、治乱、兴亡的理论学说。它所探讨的范围涵盖公共领域的各个面向,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道德、宗教、传播等等。第二,本文认为公共哲学确实表达某些特定的主张,具备某种特定的规范性色彩,而不是用来泛指所有对公共议题有所发挥的学说。在这个意义上,它像是某种特定的“主义”。可是目前它仍未发展到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而比较像是在一个共同的名词下,根据某些基本主张或关怀,而逐渐展开的一些论述。它的严谨度不像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那样,让人一目了然;但是随着各种相关论述的调和与整并,有可能会慢慢形成一个寓多于一的系统。最后一点,既然公共哲学关怀所有公共事务,自然也包括任何具有公共讨论必要性、但原本被隐匿于所谓“私人领域”的问题,像是家庭暴力问题、家务劳动合理待遇问题等。公私领域界域的划分,本来就是公共哲学必须不断反省讨论的问题,并不存在僵化固定的标准。
公共哲学这种“略有所指、寓多于一”的性质,在“公共哲学”一词发明及延伸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印证。据目前的文献所知,最早使用“公共哲学”(public philosophy)一词的学者乃是美国政论家Walter Lippmann(1889——1974)。Lippmann以“公共哲学”指涉西方的自然法主义及文明传统,其主旨乃是肯定全体人类之上存在一种更高的、无形的普遍法则,此种普遍法则落实于各种具体的宣言、制度、实践,昭示人类所应遵循的道德判准。Lippmann也认为,虽然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有各种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本书特色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简介:中共中央26日上午在人...
9-2改文风 大家谈 本书特色 近期以来,中央各新闻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文风的要求,推动文风发生改变,其中部分单位已作出具体措施。针对...
《美国最高法院(中文版)》内容简介:普利策奖得主、专事美国最高法院事务报道达三十年之久的琳达·格林豪斯,在书中向读者介绍了
大国的解体与重生-戈尔巴乔夫&普京 本书特色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世界*重大的政治事件。本书聚焦苏联解体、新俄罗斯诞生,内容涵盖了从1917年苏维埃政权的确立,...
孙子兵法全译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古老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古老的兵书。它是中国兵学的奠基之作,为后世兵学所取法,故被称为兵经。它不仅是中国兵学之...
中国科举辞典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江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1版1印★ 本书总体结构分为两部分,一是正文,二是附录,正文为词条,分为【科举名词】和【科举人物...
这是一部国际题材的报告文学集。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的场面,意大利恐怖组织“红色旅”的内幕,以色列“战争之王”沙龙的崛起和下
《八十一年人生路:胡乔木生平》内容简介:胡乔木曾长期担任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中共
重新审视主权(从古典理论到全球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从古典理论到全球时代主权概念的历史全貌。其“历时的”透视视角阐明了近代主权的特质:国家的拟人主义...
红船精神 本书特色 红船精神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
《小妇人》内容简介:《小妇人》是由美国女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8年。该作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
本书描述了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战争生涯。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建成的最大战列舰。它们的建成和
我观党史二集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六编,分别是:指导思想论、党的建设论、党的历史论、党的人物论、红军长征论、札记和杂论。我观党史二集 目录 **编 指导思想论马...
美国陆军史--美国军事战略、军事战争丛书 本书特色 《美国陆军史》:从独立战争起,美国军队就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这支诞生之初毫不起眼、一盘散沙的地方军队,...
弗雷德里克·沃特金斯(Frederick Watkins):曾任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著作有《作为一种政治学概念的国家》、《意识形态的时代——从1750年到现在的...
《深玩济州岛》内容简介:名列世界新七大自然景观的济州岛,仿佛上天赐予的最美礼物。从海岸线优美风景到适宜生态环境,还有弥足珍
《工业4.0驱动下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内容简介:本书分为四大篇。篇主要供读者了解和掌握工业4.0的基本知识。第二篇从战略的高度回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本书特色 经中央批准,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牵头、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共同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一书,近日将由人民出版...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 本书特色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是巴枯宁的主要著作,是他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他是从无政府主义立场来反对当时马克思的**国际组织。这部著作...
突然袭击:被袭国的视角:the victims perspective 本书特色 无论什么样的国家或政权,都可能遭受突然袭击;无论多么*的情报机构,多么强大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