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与服从是任何一种政治秩序的基本问题,而“权威”这一概念构成了支配与服从关系的核心。探讨“权威的理由”,涉及所谓“政治正当性”问题。由于近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变迁,现代政体越来越难以被视为“自然之物”而是被看作“人造之物”,政治权威也就越来越需要以“可信的理由”来作正当性辩护,而这种辩护也可以被追问、质疑和辩论。因此,政治正当性问题在现代条件下便显得格外突出。2007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现代性之反思:以正当性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学术研讨会,四十多位来自海峡两岸三地的学者参加会议。编者选择了主题相近的部分会议论文,汇集之后形成这部论文集。四个部分的文章在方法路径和论题焦点方面各有不同:有些偏重思想史的方法,有些采取政治哲学的分析进路,有些着眼于中国思想传统的脉络,有些侧重论述西方政治理论问题,但所有文章都在共同的问题意识中形成了某种对话。
支配与服从是任何一种政治秩序的基本问题,而“权威”这一概念构成了支
配与服从关系的核心。探讨“权威的理由”,涉及所谓“政治正当性”问题。由于
近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变迁,现代政体越来越难以被视为“自然之物”而
是被看做“人造之物”,政治权威也就越来越需要以“可信的理由”来作正当性辩
护,而这种辩护也可以被追问、质疑和辩论。因此,政治正当性问题在现代条件
下便显得格外突出。
2007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现代性之反思:以正当性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学
术研讨会,四十多位来自海峡两岸三地的学者参加会议。编者选择了主题相近的
部分会议论文,汇集之后形成这部论文集。四个部分的文章在方法路径和论题焦
点方面各有不同:有些偏重思想史的方法,有些采取政治哲学的分析理路,有些
着眼于中国思想传统的脉络,有些侧重论述西方政治理论问题,但所有文章都在
共同的问题意识中形成了某种对话。
支配与服从是任何一种政治秩序的基本问题,而“权威”这一概念构成了支配与服从关系的核心。探讨“权威的理由”,涉及所谓“政治正当性”问题。由于近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变迁,现代政体越来越难以被视为“自然之物”而是被看作“人造之物”,政治权威也就越来越需要以“可信的理由”来作正当性辩护,而这种辩护也可以被追问、质疑和辩论。因此,政治正当性问题在现代条件下便显得格外突出。
2007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现代性之反思:以正当性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学术研讨会,四十多位来自海峡两岸三地的学者参加会议。编者选择了主题相近的部分会议论文,汇集之后形成这部论文集。四个部分的文章在方法路径和论题焦点方面各有不同:有些偏重思想史的方法,有些采取政治哲学的分析进路,有些着眼于中国思想传统的脉络,有些侧重论述西方政治理论问题,但所有文章都在共同的问题意识中形成了某种对话。
Ⅰ儒家思想与中国政治传统
儒家思想与东亚公共哲学
——以“和而不同”意旨之分析为例
江宜桦
从公共哲学到东亚公共哲学
“公共哲学”看似一个清楚明了的概念,其实争议不少。有人认为公共哲学就是政治哲学,因为政治所关注的正是公众的事务;有人则认为“公共”的范围比“政治”还要广泛,“公共领域”中所发生的事情未必都与“政治”有关。有人认为公共哲学只是一个中性的描述用语,包含各种对公共事务有所立论的哲学思想,如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环保主义、和平主义等等;有人则认为公共哲学本身代表某种特定的学说立场,与前述各种主义或思想运动并立。更有甚者,女性主义者可能不喜欢公共哲学,以为这是一种奠基于公私领域二分、男性思维主导一切的思想流派;可是公共哲学的支持者通常会辩解公共哲学绝无此意,而是对公私领域议题一视同仁的学说。
本文认为,就关注的范围而言,公共哲学不是狭义的政治哲学,也就是说,不是仅仅关注政体、权力、治乱、兴亡的理论学说。它所探讨的范围涵盖公共领域的各个面向,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道德、宗教、传播等等。第二,本文认为公共哲学确实表达某些特定的主张,具备某种特定的规范性色彩,而不是用来泛指所有对公共议题有所发挥的学说。在这个意义上,它像是某种特定的“主义”。可是目前它仍未发展到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而比较像是在一个共同的名词下,根据某些基本主张或关怀,而逐渐展开的一些论述。它的严谨度不像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那样,让人一目了然;但是随着各种相关论述的调和与整并,有可能会慢慢形成一个寓多于一的系统。最后一点,既然公共哲学关怀所有公共事务,自然也包括任何具有公共讨论必要性、但原本被隐匿于所谓“私人领域”的问题,像是家庭暴力问题、家务劳动合理待遇问题等。公私领域界域的划分,本来就是公共哲学必须不断反省讨论的问题,并不存在僵化固定的标准。
公共哲学这种“略有所指、寓多于一”的性质,在“公共哲学”一词发明及延伸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印证。据目前的文献所知,最早使用“公共哲学”(public philosophy)一词的学者乃是美国政论家Walter Lippmann(1889——1974)。Lippmann以“公共哲学”指涉西方的自然法主义及文明传统,其主旨乃是肯定全体人类之上存在一种更高的、无形的普遍法则,此种普遍法则落实于各种具体的宣言、制度、实践,昭示人类所应遵循的道德判准。Lippmann也认为,虽然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有各种
《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内容简介:《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是现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艾瑞克·霍布斯
社会利益结构-政治控制研究的生态学视角 本书特色 《社会利益结构:政治控制研究的生态学视角》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会利益结构-政治控制研究的生态学视角 目...
威震敌胆的铁军-战争年代的叶挺独立团 内容简介 威震敌胆的铁军-战争年代的叶挺独立团 目录 前言**章 叶挺独立团的建立一、中国共产党人参加创办黄埔军校,开始懂...
(MPA)公共管理学原理.陈振明(08版) 目录 第1章 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1 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1.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概念1.1.2 ...
现代主义的政治(反对新国教派) 内容简介 《现代主义的政治》是根据威廉斯生前的计划编成的一本论文集,汇集了他去世前10年中所撰写的11篇文章(不包括《附录》)。...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海校学生口述历史》收录了李连墀、林鸿炳、何树铎、刘定邦、李长浩、王业钧、李恒彰、段佑泰、
《中国历代战争史9:唐(下)》内容简介:《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
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内容简介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是本课题、也是本书的研究宗旨。在尽可能全面、详细地收集国外**手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
特殊间谍任务:1942阻止希特勒原子弹研制计划纪实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刚刚解密的二战档案,向世人详细记述了这次在二战中被列为绝密的行动计划,介绍了勇士们破坏德国...
秦汉赋役与社会控制 本书特色 赋税和徭役是国家机器存在的经济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形态,有着不同的赋役制度,其形式和内容的变迁反映着国家对人民的统治...
视觉二战影像志丛书2-火线上的苏联大兵 镜头里的二战苏联红军 本书特色 希特勒在发动挑战苏联红军的尊严之前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更有着充足的精神上的准备。正如他所说...
乡村社会结构变动与组织重构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立为奋斗目标,而当前对农民奔小康的主要制约是乡村生产剩余不能有效积累,从而转化为发展...
二战风云 内容简介 当人类文明遭遇邪恶的利刃与枪炮,绿色的橄榄枝瞬间枯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山雨欲来风满楼。战争狂人希特勒粉墨登场,他将德意志引入歧途。并...
普通中等学校军事技能训练读本 内容简介 依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编写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技能训练读本》。本书...
利益的权衡(美国在中国加入国际机制中的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一共分为六章。**章是理论背景的交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国际机制概念的阐述、分析和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下卷 本书特色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
汉译经典003-论自由 本书特色 中国西学**译者严复翻译,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标志作品,*著名的西方政治学经典。约翰·穆勒所著的《论自由》是自由理论体系的集大成...
全球化与后现代思潮研究 本书特色 《全球化与后现代思潮研究》(作者佟立)依据国内外*新的有关文献,用比较的方法,对全球化与后现代思潮进行分析研究,全书包括全球化...
《闻香榭:沉香梦醒》内容简介:《闻香榭》系列第三部《沉香梦醒》,大唐盛世,神都洛阳有家专营上等胭脂水粉名唤“闻香榭”的神秘
《中国历代战争史5:两晋》内容简介:《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