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齐尔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随笔和随笔性作品,这本选集中收录的主要是他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所写的随笔、批评和演说稿,此外还收录了他发表于一九三六年的自选集《在世遗作》。《在世遗作》是穆齐尔“在活着的时候亲自出版”的“自己的遗作”,其中尽管包括了一些短小的叙事性作品,例如《捕蝇纸》、《换一种眼光看羊》等,这些叙事性作品同样也是随笔精神的一种体现,因为它们通过对细微、“渺小” 的对象的观察体现了对人的生活和心灵的微观世界所作的思考,这些微观世界是对大的时代背景的映射,因此,它们的价值也许并不亚于诸如《无救的欧洲》和《精神与经验》这样的具有更大的关怀视野的作品。
随笔
艺术中的伤风败俗和病态
本文的作者就是几年前发表那本在心理描写上引入入胜的书的作者,那本书是作者的处女作,并且受到了严肃批评的高度评价。它的书名是:《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直到今天,它仍未达到《危险年龄》的印次。
出于某种外在目的而去整理那些对于聪明人来说早已熟知的思想,不可否认这有些无聊。但是也许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一个人自认为足够熟知到无需再经常进行公开谈论的程度。在柏林,福楼拜是被禁止的。这种禁止与法律相悖,因为法律说:如果对性刺激的描绘是与某种艺术目的联系在一起,那么这种描绘就是被允许的。关于这一点,阿尔弗雷德•凯尔已经用寥寥数语做了不容辩驳的说明。但是卡琳•米夏莉的一场关于女性危险年龄的报告在美因茨河畔的法兰克福也遭到了禁止;在慕尼黑,只有对单一性别的听众——要么男性要么女性——才允许做这个报告。人们设想官方和德国民众的意见能在下列情况下取得和谐一致:
商人或者出资人去展出一些日本木刻家的作品,在那些作品中,好几对男女像藤蔓一样繁复地纠结缠绕在一起,肢体像触须一样在地板上摸索,或者像螺旋开塞钻一样在事后那无法言喻的空虚中重新弯向自身,眼睛像颤动的、涡旋的气泡一样悬在毫无生气的胸部上。或者艺术家去表现这样一个(说到底其实只是很市民气的)过程:一个法国人,比如费利西安•罗普斯,在书信中如痴如醉地谈论着对神圣山丘的亲吻——姑且认为是由于男人那垂涎欲滴地弯着的腰和女人那宽泛的、不确定地搜寻着的漫不经心。或者作家去描写一个人如何一边盯着母亲颤抖着的双手一边撒谎、撒谎、不停地撒谎,乃至那双手越来越疲惫、颤抖得越来越厉害,随便一些完全不真实的、胡编乱造的、单纯为了刺痛她而说的话。或者去描写:一个亲近的人赤裸裸地躺在手术台上,已经被刀子割开了。感觉就像在一场不幸事件中抓住一个女人,如同抓住一个物体,然后脱光她的衣服;带着迅速做出决定时的那种缩小了的意识视野。感觉就像踏入从未到过的领域时的那种不可思议。但是有一个人在说话——实事求是地、简短地、从医学角度地——一个指挥者、一位先生,有某种东西一动不动地摆在那里,一个伤口,半是陌生的,鲜花一样的,半是血淋淋而黏稠的,张开着,在侧面紧绷着的苍白皮肤中央,像一张嘴……一种自动的联想……亲吻,将嘴唇那毫无防备的皮肤压在上面。为什么?谁知道?一种外在的相似性,一种悲伤?……片刻的恐惧,然后重新又是命令的语言和迅速的动作。然后突然是自己生命的闪电般迅速的、未曾预料过的中断,已经不确定地潜伏了很久,直到这个偶然的虚弱瞬间:命令、动作,甚至在内心里,还是独自呆着,那些白痴般的线.条、轨道,将灵魂空洞地围绕着那*肥大
的、*可信赖的东西揉成一团。这是一种障碍(或许被感觉为对教授以及同事们那种紧张的冷静态度的抵触,或许是内心深处那种在黑暗中柔软地撞上了自身的东西受到了惊吓),一种飘散;一团被打开的东西伸展开的叶片:我缓慢地、摇摇摆摆地飘动;遥远的、苍白的擦身而过,一贯被压制、偶尔有时被挑起了一半的进程,那些激动的部分,从未被完成过,但尽管如此仍然是分性别的,在此时此地仍然是不被允许的,仍然是普罗米修斯般的,这些过程**次能被感觉到。它们——有时候,有一度恰恰是通过科学的犀利、平静、四平八稳的语言被强调出来——变得明明白白,变得残酷,被召唤着去为自己的存在而斗争,带着敌意,并且已经充满了痛苦,那些痛苦将会在不密不疏的与之共存中温柔地将之扼死。一个作家会执意坚持:即便是一位母亲,一个姐妹,在她赤裸着的时候,也是一个赤裸的女人,并且对于意识来说,也许恰恰是在用*粗俗的方式将这一点展现出来的时候;差不多就是说,在虚构被执行得更好的时候。
封•雅格夫先生只是在一个很容易看穿的例子中(这个例子围绕着一些其完成不会对任何人构成指责的情节展开)忽略了与描写联系在一起的那个艺术目的,这个目的没有被富有教育意义地附加上去,而是存在于能够赋予价值的人性中,而这人性稀疏地、颤抖地围绕着言说方式回荡。但在有些情况中,尽管所描写的东西具有极大的人性价值,并且描写也极富艺术性,尽管获得了那种它们当之无愧的极大认可,但人们却不承认它们具有为自己辩护所需要的足够的艺术目的,或者认为其艺术目的位于另一种目的之后;这是一些被排除在艺术描写之外的情况,这方面的纲领在今天不仅仅是由警察长或者检察官,而且也是由那些有艺术追求的杂志所构建。我已经简单列举了一些这样的情况,关于它们,我要说:有一些东西是人们在德国这个文化共同体中不予谈论的。对这个事实感到羞耻与愤怒的不只我一个人,我要表明一种反对它的观点,即艺术不仅可以表现,而且也是以喜爱那些不道德的和粗俗的东西。
我这样说的前提是:从社会的角度看,不道德的、粗俗的和病态的东西的存在是完全正当的——一个理性的人不会从总体上否认这一点。那么,对于我在前面提出的论断,就只有三种可能性:要么伤风败俗和病态的东西经过艺术家表现之后已经完全不再是它们自身,要么人们必须假定(除了那些仅仅是为了达到某种反差效果、为了被指控或诸如此类目的而进行描绘的情况,即那些仅仅只为描写伤风败俗和病态东西的情况),艺术家对它们的爱不同于人们平素对于现实严肃性的要求(即为了杜绝任何与艺术家的玩笑打趣和感情洋溢出现侮辱性的混淆——这是一种艺术严肃性),要么伤风败俗和病态的东西本身在生活中就有其好的一面。
这三种断言都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
艺术完全可以选择伤风败俗和病态的东西作为起点,但是为此目的而被表现的东西——不是表现本身,而是那些被表现的伤风败俗的和病态的东西——却已经既非伤风败俗,亦非病态了。抛开教堂法衣室里关于艺术家之使命的喋喋不休,这是一个公理,这个公理是从对艺术作品之所以成为艺术作品的特殊功能的冷静观察中推导出来的。因为人们并不通过这些功能来满足除了艺术欲望以外的其他欲望;人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满足那些欲望,那样要简单得多,不必作转弯抹角的努力,而且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才能带着足够的享受来满足那些欲望。感受到对于表现的需求,这意味着对于直接满足这些欲望并不抱有急切的需求——即便是真实生活中的欲望激发了表现的需求。它意味着去表现某种东西:去表现它与千百种其他事物的关系;因为这些关系不可能以别的方式客观地去表现,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把某种东西变得能够被理解和感受……正如科学的理解也只能通过对比和联系才能产生,正如任何人类理解之产生一样。即便那千百种其他事物同样也是伤风败俗的或者病态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是伤风败俗的和病态的,而对这些关系的探寻就更加不是。
这与科学的情况没什么不同;在科学书籍里,人们总是能找到一切:无害的解剖学的伤风败俗和性欲反常,那些东西的内在图像很难用一颗健康心灵的元素重构;人们不允许自己被那些掩饰性的虚假态度,如同情、社会责任或者医务工作者的(挤眉弄眼的)救世主面具所欺骗,对过程的兴趣是一种直接的兴趣,它寻求的是认识。艺术也寻求认识;它通过与正直的和健康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来描绘伤风败俗的和病态的东西,这无非意味着:它扩展了对于正直的和健康的事物的认识。
艺术家所获得的感觉,某种被禁忌的东西,某种不确定的感受,某种情感,某种意志冲动,在他内心被分解,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脱离了惯常而僵化的语境,突然获得了与其他一些经常是完全不同的对象之间的意想不到的关系——而那些对象也在无意间被顺带着分解了。新道路就这样被开辟,一些关联被突破,意识钻探出自己的通道。其结果是对于所要表现的过程的一种通常只是不精确的想象,但周围却环绕着一种心灵相似性的模糊声响,一系列情感、意志和思想关联的一种缓慢运动。这是真实发生的东西,一个病态的、丑陋的、不可理解的或者仅仅从习俗角度被蔑视的过程在艺术家的头脑中就呈现为这个样子。在那些能够理解它的人的头脑中,它也必定呈现为这个样子,即:被编织进一个关系链条中,被一种运动所抓取,这个运动抓住它、携卷着它,消除了它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整个这一切是被表现的对象,而艺术的净化、自动消除肉欲的作用也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其他基础上,不是建立在宫廷演员彬彬有礼地弹奏出的美德基础上。在现实生活中像一滴鲜血一样凝聚成一团的东西,在艺术中被拆散、分解,再重新编织,被神圣化和人性化。
……
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奥地利作家。在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没有个性的人》(未完成),短篇小说集《三个女人》,散文集《在世遗作》等。
关于本书央企,两个闪闪发光的字,在无数人眼中意味着神秘森严而光鲜亮丽的世界,更有无数人拼尽全力只为争夺进门的钥匙。但踏入大门的开始也是厮杀的开始。你不但要做个忍...
宋词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国文学之旅文化大散文丛书”之二。本书以宋词和宋代词人为题材创作的专题系列散文。作者“将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熔于一炉,将读万卷书和行万...
猫腻,著名通俗小说作家。代表作有《庆余年》《间客》《将夜》《择天记》《朱雀记》等。其作品结构大气,文风细腻,受到各界读者的广泛喜爱。曾获新浪原创文学奖、玄幻类金...
《苦难辉煌》(典藏版)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 本书特色 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这是一部在国际大背...
团购:邱华栋文集(签名本)7册 本书特色 《后视镜》(签名本)《后视镜》分为左镜和右镜,左镜:4分33秒,右镜:塑料男。两个独立的故事表达了当代社会的重大问题。...
《张爱玲传》内容简介:她的轨迹并非只有香港的“传奇”、上海的“流言”,这些只是她漫长人生一个辉煌的起点,她还有无尽的美国岁月
遗珠 内容简介 《遗珠》全文约6.1万字。主体共收录7篇文章,包括《宋医生的罗曼史》(1941年10月上海《万象》第1年第3期)、《佳人》(1942年2月上海《...
古今爱国抒情诗词选 本书特色 这本诗选的编译者却发现,生活积累和对其思考领悟,对于编译者感情的变化、升华,对选择什么样的作品主题,来进行翻译再创作,也是至关重要...
味蕾唱歌 本书特色 《味蕾唱歌》汇集了爱亚多年来的饮食小品文,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细腻情思,她对饮食特别的品味与深长的过往记忆,全都融揉在《味蕾唱歌》之中。全书共...
湘行散记 本书特色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代表作之一。1934年,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行前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
回望汪曾祺:梦里频年记故踪--汪曾祺地域文集·高邮卷 本书特色 梦里频年记故踪——汪曾祺地域文集·高邮卷》分为小说和散文两大部分,一共五十多篇文章,其中小说卷收...
李元洛作品集-诗词风景 内容简介 一个人即使富甲王侯,但他如果对唐诗宋词茫然无知,在精神上却可谓贫无立锥之地:一个人即使仕途亨通,但他对唐诗宋词如果视同陌路,那...
田园卷-中国最美古典诗词 本书特色 刘凤珍编著《中国*美古典诗词(田园卷)》以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以及宋元时期四个历史时期为节总,分别萃取了各个时期*...
智慧人生随想录-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内容简介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
沈从文精品散文集 本书特色 《沈从文精品散文集》是“名家散文必读”丛书中的一卷,优选收录了沈从文的散文精品。沈从文的散文摇曳多姿,自然流畅,颇为可观。他是一位行...
《现代诗100首》(蓝卷)的主编蔡天新博士是位文理兼备的学者、周游世界的诗人,由他参与并约请十位国内享有盛誉的诗人兼翻译家,精
飞鸟集-国民阅读经典-全译本 本书特色 泰戈尔的《飞鸟集(全译本)》创作于1913年。这部思绪点点的散文诗集,乍眼看来,其内容似乎包罗万象,涉及的面也比较广,然...
有关品质 本书特色 这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的一部散文随笔集,收入他在“生活周刊”上专栏文章六十余篇,这些文章融时尚与文化于一炉,在白领知识层和文化界具有颇...
这个世界不欠你 本书特色 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么回报你慧超说:“人总是无条件原谅自己的无能和劣根性,将错误冠以他人,如果转一圈发现实在没...
2009-2012-马王堆的重构-草树诗文集 本书特色 草树诗文集《马王堆的重构》俨如灿烂的星夜,每颗星都放射着映照尘世的光芒。这些并置在夜色中的星辰构成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