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铭

信心铭

作者:冯学成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2008-3

评分:8.9

ISBN:978780652709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信心是什么?信心就是信那个不可得的东西。

——冯学成

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是禅宗的不传之旨,是关于心地功夫和心地法门的开示。在本书中,冯学成居士以通俗浅易的语言对《信心铭》全文做了翔实的讲解和阐发,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禅宗的心地法门和修持心要,尤有助于禅修之人明白思维语言与真如佛性的关系,越过理障和所知障,将知见转为实修。

目录

序言

三祖僧璨禅师《信心铭》

第一章学习《信心铭》的基础

第二章心地法门的关键

第三章建立人生的根本道场

第四章修行者的时节因缘

第五章禅的智慧与思维陷阱

第六章达摩禅法的手段与力量

第七章在生死海中超越生死迷梦

第八章祖师禅的崇高境界

第九章禅者的气魄与胆识

第十章从诸法实相到万象森罗

第十一章自在逍遥的大安乐法门

第十二章禅宗对佛教的独特贡献

第十三章悬崖撒手的承担精神

第十四章当下一念中转烦恼成菩提

第十五章《信心铭》让我们信什么

编后记

作品目录

序言三祖僧璨禅师《信心铭》第一讲 学习《信心铭》的基础 回到唐宋祖师的路数 学好中国佛教史是前提 学法开眼的第一要义 信心铭与证道歌 丛林中流传的心要秘籍 总有一天你会笑出来 别在知见上周游 心地法门与念头功夫 此心此念不离当下 正念是修行的根本点第二讲 心地法门的关键 至道无难小道难 你信得过祖师的话吗 人生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 老僧不在明白里 反正都是你的错 学会照镜子 瞧瞧地球上多热闹第三讲 建立人生的根本道场 命根不断的问题 张商英与德山托钵公案 禅宗与唯识 在天使与野兽之间 春熙路上看芸芸红尘 美与丑、爱与恨第四讲 修行者的时节因缘 心病还需心药医 要经常把祖师爷请出来 高原农场里的佛法 文采斐然只为空 要认清自己的时节因缘 山人自有妙计 谁能跳出如来佛的手心第五讲 禅的智慧与思维陷阱 迷悟就在一念之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历史本身就是一剂清醒剂 最高的法还是这个 禅给我们的思维挖了一个陷阱 留下一个预警空间 孔夫子不犯四种毛病第六讲 达摩禅法的手段与力量 我们精神的聚焦点 修定即是止动 盘点自己走过的路 大行其道达摩禅 坐脱立亡与当仁:不让 肉煮烂了在锅里第七讲 在生死海中超越生死迷梦 大海从不说自己能纳百川 从逻辑怪圈中出离 超越地平线 祖师们的擒龙手段 书法与佛法 临济三顿棒 雪峰桶底脱落公案 以智慧来抗衡自身的恐怖第八讲 祖师禅的崇高境界 祖师禅与如来禅 让你品尝人定的甜头 一念觉性即是菩提 妄见息灭之后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要看功夫落不落堂 转自己归山河国土 开悟了的人怎么过日子 从喂鸡中悟出的道理 何妨以不了了之第九讲 禅者的气魄与胆识 传佛心印的人 学佛所遇到的矛盾 要在这些事情上考功夫 原来尽在我心中 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 必须要过这一关 住山修行的本钱是什么 不向如来行处行第十讲 从诸法实相到万象森罗 真善知识的立场和原则 历史演示的无常大法 万变不离其宗 振威一喝的神机妙用 “黄龙三关”卖的是什么关于 能与境、尘与识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 用大道的眼睛看世界第十一讲 自在逍遥的大安乐法门 体会空与有的关系 道眼不通被眼碍 菩提会自己慢慢长大 自然有度的妙处 饥来吃饭困来眠 打妄想的好处 汾阳善昭的非常手段 自在与逍遥 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最后要通通放下第十二讲 禅宗对佛教的独特贡献 庄子也指月 这是贼都偷不走的东西 不用你着半点力 稳坐在般若船上 三祖开示的精妙之处 禅宗的殊胜修行 我们经常处于一种真如状态 折叶飞花皆利器 六尘很可爱 禅师们都会太极推手第十三讲 悬崖撒手的承担精神 马上吃个定心丸 明心见性的考核指标 破参的障碍在什么地方 把这层纸揭穿 回互与照应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谁牵着谁的鼻子走 一个修行者真正的气概第十四讲 当下一念中转烦恼成菩提 玩过了就放下 老和尚请你来圆梦 野鸭子与祖师像 现在就是你成佛的时机 香严的石头击中了竹子 在大风大浪中 把颠倒的世界颠倒回来第十五讲 《信心铭》让我们信什么 在动静两端之间 随方就圆的这颗心 无原则就是最大的原则 好好修习八正道 请保持心路的畅通 坐在飞机上看长江 还自我于真如 日面佛与月面佛 科学、佛法、老庄 信这个不可得的东西编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冯学成居士,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了著名的海灯法师。经其举荐,往参本光法师,后来更历参贾题韬老居士、离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于2001年得到当代禅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传承。近四十年来,冯学成居士于众多高明中殷勤参叩,饱览经史,深入禅观,从此意气风发,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省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云门佛学院、河北省佛学院任教,往来于四川、广东、河北和湖北等地讲学。近几年在其开办的“龙江书院”开讲了大学、中庸、论语、易经、老子、庄子等讲座,旨在以国学为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曾出版禅宗等方面的著作十余部。

精彩摘录

你觉得一个人了不得,是你自己心里有个了不得的东西;你要觉得一个人没名堂,也是你自己心里觉得他没名堂。你觉得大象很大很大,这是一个念头;你党得蚂蚁很小很小,这也是一个念头。念头是平等的。活佛与凡夫、圣人与众生,作为念头是平等的。关键是不要自己哄自己,自己骗自己。……那么、佛为什么说万法平等?平等的依据在什么地方?其依据就是我们的心念平等。释迦牟尼佛离不开当下一念,最蠢的人也逃脱不了这一念,最卑贱的人也逃脱不了这一念。

——引自章节:None


止动归止,这个“动”大家要注意。我们如何把握自己的精神状态?如何把握自己的精神内容?能有此把握的人便具备了大人气象。如果没有大人气象,自已心里就会忙乱无主。人没有两分静气,这是麻烦事。我们修行至少要在脸面上保持一种平和,即使心降不住,至少要把面部肌肉降住。面部表情降服住了,哪怕是带个面具,让人看上去很样和,也像个学佛的样子嘛。当然,同时也要把嘴降住,不能望文生义。语言要少一些,面部表情平和一些。按寺庙的说法,行住坐卧要具足四大威仪,然后再求心与相的统一。其实,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相管得住,把嘴管得住,实际上已经把心管住了。这是由内到外的统一,是不二的。

——引自章节:None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