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博士。2002年在德国马堡大学哲学系进修。著有《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获2004年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西方哲学史》第3卷。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博士。2002年在德国马堡大学哲学系进修。著有《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获2004年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西方哲学史》第3卷。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所谓基督教哲学也就是完成把基督教的启示真理转化为非启示真理的哲学。虽然对基督教教义的信仰是这种哲学的内在动力,因而这种哲学首先不违背基督教教义,但它也并不直接把教义当作自己论证的出发点,而是从教义中化解出哲学单凭自己没有觉悟到或者悟不到的真理;或者说,这种哲学从基督教信仰中开辟出哲学单凭自己没有意识到或意识不到的新问题与新维度,从而深化了对人及其世界的洞察与理解,并因此影响与改变了哲学的进程。当基督教哲学把基督教的启示真理化解为非启示真理时,并非意味着这种哲学否定了启示真理,或者要取代启示真理;相反,这种哲学之所以能够从启示真理中化解出非启示真理,恰恰因为它是建立在对启示真理的坚定信仰的基础之上的。
——引自章节:绪论信仰的哲学化与哲学的神圣化
这并非说哲学与科学是无关的两极。不管是从历史事实还是理论基础来看,科学从来就不可能离开哲学。虽然哲学家可以不理睬科学家,科学家也可以不理会哲学家,甚至嘲笑哲学家(这通常是那些无知和浅薄的科学家对哲学或宗教惯有的态度),但是科学历来就运行在哲学所提供的基础上。这除了是说,科学迄今仍运行在古希腊哲学所确立起来的思想方式和基本观念之内,更重要的是指,构成一切科学之基础与起点的自身同一物是如何可能的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哲学的反思才能得到解答。科学是否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取决于哲学是否解决了“自身同一物是如何给出来的”这一问题。如果离开哲学的反思而任科学自行其是,那么科学不仅将忘却自己的基础,而且本质上将越来越远离本源。其结果是不仅科学将走向自我瓦解,而且将把人类带向片面化——因为远离本源也就意味着关闭了其他可能性,而把科学打开的可能性当作唯一的可能性。
——引自章节:哲学与宗教的界限:什么是哲学?
《李鸿章》内容简介:《李鸿章》从李鸿章早年落拓,写到他参与镇压太平军、甲午中日战争,创办洋务,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去世,
本卷是《涂尔干文集》的第六卷,共包括六编。第一编为《乱伦禁忌及其起源》,主题为“存在的社会起源”,它是涂尔干中晚期社会思
《形而上学》内容简介: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本)1997年出齐后,获得了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海底人》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一位科学家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妻子,误入海底世界,阴差阳错的寻找到妻子,并被迫参与到海底世界的
#NAME?
在这部诗学论著中,巴什拉明确用启发传统哲学和古典宇宙论的物质要素的符号标出想象的不同类型。在想象的王国中,可以规定一种四
《维特根斯坦与哲学(中文版)》内容简介:《维特根斯坦与哲学》由伦敦大学伯克贝学院哲学高级讲师、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特约研究员
《词与物》是西方文化考古学家福柯最要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新思想的伟大作品”(德勒兹语)。这不仅是因为《词物》对自文艺复
EmileDurkheim(1858-1917)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
柏拉图对于数学有着深湛的兴趣;但哲学仍是他的酷爱。这两种兴趣汇聚成为智识上完全相互作用的关系。柏拉图的数学研究有着迥异的
作品目录导言 智慧的痛苦一、什么是哲学二、智慧的痛苦三、思想与思想的对话第一章 形而上学第一节 “是什么”的问题第二节 科学
王宇琨、董志道,畅销图解科普读物作者,长期从事自然和社会科学科普读物创作,擅长用轻松易读的文笔讲述复杂高深的专业知识,代表作品有《图解宇宙简史》《超图解未来简史...
安・兰德(AynRand,1905一1982)全世界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为知名、小说和论著卖出册数最多的作家、思想家
《独语录》是奥古斯丁与自己理性的对话,反映了他在哲学体系上的最早努力。整篇著作开始于讨论灵魂,对灵魂的探讨逻辑地导向考察
《从零开始学贵金属投资》内容简介: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投资者正确地掌握贵金属投资的方法和技巧,作者将近年来在实际操作中总结提炼
《奋斗者的窘境》内容简介: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对工作和效率过度的、不健康的追求,让人筋疲力尽、迷失方向,而与真正的创造、健康
《敏捷开发(纪念版)》内容简介:本书介绍敏捷原则、模式和实践,包含4部分38章24个附录,首先概述敏捷开发、包含6个主题,分别为
《人生的意义(中文版)》内容简介:我们都曾对人生的意义感到困惑。这个问题是否有答案?答案是否取决于我们?或者它不过是一个伪
《体用论(外一种)》内容简介:熊十力自述其哲学思想的演变轨迹,初自佛教唯识学(有宗)入,进而探究空宗,最后归宗《大易》体用
《罗素论幸福》内容简介:明明过得还可以,却始终感觉不到幸福?罗素: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根治日常不幸。这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