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百问

密宗百问

作者:谈锡永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年:2008-6

评分:8.8

ISBN:978750804785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谈锡永,广东南海人,1935年生。童年随长辈习东密,十二岁入道家西派之门,旋即对佛典产生浓厚兴趣,至二十八岁时学习藏传密宗,师从宁玛派敦珠法王,于三十八岁时,得宁玛派金刚阿阇梨位。1986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1993年移居加拿大。

早期佛学著述,收录于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通俗佛学著述结集为《谈锡永作品集》。主编《佛家经论导读丛书》并负责《金刚经》、《四法宝鬘》、《楞伽经》及《密续部总建立广释》之导读。其后又主编《宁玛派丛书》及《大中观系列》。

所译经论,有《入楞伽经》、《四法宝鬘》(龙青巴著)、《密续部总建立广释》(克主杰著)、《大圆满心性休息》及《大圆满心性休息三住三善导引菩提妙道》(龙青巴著)、《宝性论》(弥勒著,无著释)、《辨法法性论》(弥勒造、世亲释)、《六中有自解脱导引》(事业洲岩传)、《决定宝灯》(不败尊者造)、《吉祥金刚萨埵意...

()

作品目录

西藏密宗百问

第一章 密宗精髓
关于密宗
密宗跟佛教有何分别
什么是密宗
密宗的层次
密是不是邪
关于西藏黑教
黑教的九乘次第
黑教是不是“密宗”
真伪密宗的分别
观察密宗上师之道
用三法印分别真伪
密宗“本尊”是不是神
关于偶像崇拜问题
佛像的礼拜与形相
密宗与捉鬼
见鬼实亦幻象
答“双身佛”之问
目的手段,必须明确
第二章 藏密修持
藏密修持的步骤
修密必须修“观想”
密宗的“加持力”
念咒有什么用
念咒帮助“入定”
藏密静坐不是气功
拙火亦不同丹田火
女人练到变男人
道家“逆修”的根据
“倒骑驴”是否合理
到底还是自然好
神通只是轮回的因
密宗修持特色
第三章 活佛的由来
什么是“活佛”
白教创“活佛”先例
“活佛”是真还是假
活佛有优亦有劣
看活佛的“大”与“小”
用平常心看活佛
活佛与“神通”
以道家“雷法”为例
密宗与食肉
戒律也有背景
生活细节,不宜多问
弟子观察上师三年
密宗为什么准结婚
头发并不比法重要
天葬是否太残忍
说人骨人皮法器
佛道两家皆重识见
且说张紫阳的丹法
“心君”与“唯识”
凡法必有法义
第四章 密宗次第
由“判教”说密宗
一切法都殊胜
说人乘与天乘
道家何以属于“天乘”
大乘是否佛说
声闻与缘觉
显密交诤实非所宜
密宗分六,次第井然,
“下士”只是博个机会
能出离即是“中士”
“上士”唯具菩提心
修密只是修“止观”
“三士道”与 “九乘次第”比较
关于“即身成佛”
且了解点“中观”
修密法须知 “缘起性空”
密宗最重修“般若”
举一个“仪轨”为例
关于神通的故事
神通不是修持目的
答问密宗,告一段落
附录一 智慧与毒药
附录二 永恒与万有
附录三 关中小品四题
附录四 西藏密宗法器简介
附录五 坐姿及手印简介
附录六 密宗常用名相解释
闲话密宗

学密即是学佛
关于四部密法
关于密续结集
龙树菩萨的故事
提婆的故事
密法的岩传与亲授
印度的种姓起源
缚罗耶的密法
密法来源在东方
密法中有波斯文化
密法不是新产品
由非人传播到人间
关于密宗“不纯”的批评
学密宗首重观想
《观无量寿经》的坛城观
《观无量寿经》的本尊观
维摩诘是密宗祖师
罗什吞针的故事
小结密宗源头
无上密与印度性力派无关
《喜金刚续》即说双修
《金刚顶经》亦说双修
《华严经》的 “甜蜜友”菩萨
《维摩经》的天女散花
密乘并非由下向上建立
宗见与密续
无上心王子说如来藏
关于“金刚” 五大持明的渊源
密乘菩萨全属建立
早期密乘是秘密传播
什么是“大圆满”
格鲁派力排觉囊派
宁玛派说“如来藏”
六年心血一席话
禅宗即是“大圆满”
婆子烧庵的故事
萨罗哈的故事
密乘的基道果
基是“般若”
修行道上的“唯识”
自然可得“如来藏”果
妙吉祥友与“大圆满”
吉祥狮子是“支曜”
禅、密、《华严》的关系
佛智足的故事
渣王与拙尊者
两个传承的疑问
无垢友的故事
文殊师利由东方来
关于东方妙喜国
文殊师利法门
宗喀巴定中见文殊
央掘魔罗的对话
般若法门亦持咒
二种法门的
分别在于见地
修离烦恼之理
贪嗔痴都是菩萨
帝释与无上密
帝释子的故事
“大圆满加行”的发展
生圆二次第
密乘源流大约如是
维摩诘与龙树法系不同
四宗见配合四续部
宗见提高密法修持
小乘大乘的问题
附录一 未智庐说密
附录二 是诸法空相
附录三 关于西藏密乘宗义学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谈锡永,广东南海人,1935年生。童年随长辈习东密,十二岁入道家西派之门,旋即对佛典产生浓厚兴趣,至二十八岁时学习藏传密宗,师从宁玛派敦珠法王,于三十八岁时,得宁玛派金刚阿阇梨位。1986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1993年移居加拿大。

早期佛学著述,收录于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通俗佛学著述结集为《谈锡永作品集》。主编《佛家经论导读丛书》并负责《金刚经》、《四法宝鬘》、《楞伽经》及《密续部总建立广释》之导读。其后又主编《宁玛派丛书》及《大中观系列》。

所译经论,有《入楞伽经》、《四法宝鬘》(龙青巴著)、《密续部总建立广释》(克主杰著)、《大圆满心性休息》及《大圆满心性休息三住三善导引菩提妙道》(龙青巴著)、《宝性论》(弥勒著,无著释)、《辨法法性论》(弥勒造、世亲释)、《六中有自解脱导引》(事业洲岩传)、《决定宝灯》(不败尊者造)、《吉祥金刚萨埵意...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敦珠宁波车笔者在几年以前,曾经有机缘亲近过一位西藏活佛——敦珠宁波车。他不仅是活佛,而且是活佛中的法王。“宁波车”一词,意思就是“珍宝”,倘若不是法王,不能在名字中加此称号。这位法王是居印度的西藏宁玛派信徒的精神领袖,又受不丹及尼泊尔国王的供养,他的儿子山藩德华,是不丹国王的姑丈。我这样说,并无意于炫耀他的家世与声望,我只想说,一般人,或者一般活佛,假如有他的地位的十分之一,恐怕其架子已高不可攀了。但是,他给我的印象,只是一个平凡的老人。他平凡到怎样呢?有一天晚上,有人宴请他和他的眷属,酒席就设在他居住的酒店餐厅,晚宴完毕,他的女儿听见夜总会的音乐,要走过去看,这位法王居然毫不矜持,随着女儿走进夜总会,而且坐下来欣赏。宴请他的人反而吓怕了,马上掉头就走。大概他们觉得,夜总会的声色,是和一位法王的身份不相称的。这位法王,还喜欢看粤剧。那天晚上,我们陪同他去看庆红佳剧团的演出,剧名已经忘记了,但记得是杨贵妃与安禄山的故事。那晚,我们用英文对他的女儿解说剧情,他的女儿再用藏文翻译,我清楚记得,这位法王对这段畸形的爱情故事并没有鄙夷,只在他的眼神中,看到轻轻的叹息。又是这位法王,他为了要了解香港的平民生活,我们把他带到李郑屋村,把他带到庙街的夜市。在逛夜市的时候,他就像一个平凡的老头子一样,一个摊档一个摊档地去消磨。当然,他也有严肃的一面,当我们向他请示密法中的问题时,他智慧的双眼便闪着光芒,以传法者严肃的态度来解答,这时,他才是一个令人心悦诚服的圣者。对这位法王观察所得的印象,至少有一位法国人与我相同,后来他把这印象写成一本书,他说——敦珠宁波车是今日印度宁玛派信徒的领袖。他长着长发,而且把它扎起来,结...

——引自第107页


坛城与宇宙倘更进一层境界,则前面所说的外观的彩绘坛城与内观的身坛城,究竟仍落于事相,它们仍须藉种种的物象去完成。无奈物象有限,而法界无穷,抑且一念“究竟空”原超越时间与方位的限制,故我们应可不把坛城纳于一身,而可将之周延于整个法界。我们已经说过,一个坛城,其实就是一个自我中心的法界间的开展。观自身为本尊且作为一个自我中心,对修密者固然重要,但倘只知依本尊为法界中心,而不知法界中万物其实都可作为中心,则从究竟义言,未免拘于法而成“法执”。前述的禅宗公案,志公曰:“每日拈香,不知身是道场!”此语其实仍未通脱,所以玄沙师备祖师便为之再下一转语:“每日拈香,不知真个道场!”此语在层次上即较志公为高。它之所以高,亦等于西藏密宗行人修身坛城通透圆熟后,又复将之摒弃的境界。然而,事情从表面来看,便似乎很奇怪了:修密之初,原不识什么本尊坛城,但却偏要教他认识,作种种观想于空中楼阁,抑且唯恐其观想未得周延,还示之彩绘坛城,表出以形象,作繁杂的表徵以使行人“入道”;其后,又要行人把种种观想,浓缩范围于一身之内,并且告诉他此身即是整个法界;如今,却又说连一身之内的坛城本尊都应舍弃,又回复至初修密时无知无识的境界,是则从前种种修观,岂不是前功尽废?殊不知,从事相的表面看来,固然如此,实际上,其境界却已有一层一层的不同。要说明这点,最好以诗的境界为例,较易作实际的观察。近人傅庚生论诗的巧与拙,曾举出三首诗来作比较。第一首,是苏曼殊的诗:谁怜一阕断肠诗,摇落秋怀只自知,况是异乡兼日暮,疏钟红叶坠相思。这首诗,写游子的心情,未尝不令读者兴悲,只是陷于纤丽的意象,有如一片彩绘的坛城,越刻画入微,越便人觉得工巧,其层次则反为越低。第二首,是...

——引自第129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