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声喧哗

众声喧哗

作者:胡泳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8-9

评分:8.0

ISBN:978756337562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2005年被搜狐评为“10年影响中国互联网的100人”之一。译作包括《数字化生存》《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比特之城:空间·场所·信息高速公路》等,其中《数字化生存》是中国迈入网络时代之际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

作品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一、现实背景
二、研究问题的界定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信息社会理论
二、网络政治学
三、新媒体理论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基本框架
第一章 公私之辨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与自由主义的不同视野
第二节 阿伦特:公共空间与人类行动
第三节 市民社会:从黑格尔到葛兰西
第四节 哈贝马斯的理想情境
第五节 重思公与私
第二章 共有媒体
第一节 电控空间
一、场所的变幻不居
二、在场和缺场
第二节 共有媒体
一、互联网的媒体特性
二、共有媒体
第三节 共有媒体的种类
一、电子邮件列表(electronicmailinglist)
二、讨论组(discussionsgroup)
三、聊天(chat)
四、博客(weblog)
五、播客(podcasting)
六、维基系统(TheWikiModel)
七、社会性软件(socialsoftware)与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y)
八、协同出版(collaborativepublishing)
九、XML联合(XMLsyndication)
十、对等传播(P2P,Peer-to-Peer)
十一、视频分享(videosharing)
十二、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
第四节 共有媒体同大众媒体的关系
一、新闻组织
二、新闻记者
三、新闻产品
四、新闻受众
第三章 共有媒体中的个人表达
第一节 网上的自我
一、网上的自我发现之旅
二、认同的多重性
三、人格与网上的行为差异
四、真实的自我?
第二节 裸露的人群
一、比特城里的陌生人
二、自恋的文化
三、获取看客的注意力
四、迷失在人群中
第三节 信息时代的隐私
一、从敞视、单视到全视
二、三种隐私权
三、隐私的概念
第四节 重建隐私
一、没有秘密的社会
二、生活在暗影中
第四章 共有媒体中的公共领域是否可能
第一节 公共领域理论对新媒体的适用性
一、会场的衰落
二、从原子公共领域到比特公共领域
第二节 网络讨论的参与者
一、统计学肖像
二、发言者和潜水者
第三节 网络讨论的代表性
一、网络讨论者能否代表公众
二、网络讨论的话题是否符合公众兴趣
第四节 网络讨论的品质
一、匿名
二、责任感
三、平等性
四、男性主导的文化
五、话语方式
第五章 共有媒体对公私边界的重构
第一节 两个平行的过程
一、公共空间的私人化
二、私人空间的公共化
第二节 共有媒体的个人性与公共性
一、博客的双重特性
二、公私混杂的网络环境
三、矛盾的组合
第三节 生产者与消费者合
一、产消合一者
二、内容经济学
三、参与式新闻
四、观众进场了
第四节 实现公共领域的理想
一、营造社区归属感
二、灵活决定匿名政策
三、保持平等
四、鼓励慎议
五、培育良好的公共话语
第六章 中国语境下的网络公共领域
第一节 公私领域与中国社会
一、近现代中国私域与公域的分化
二、“伟大让位于魅力”
三、建设中国的公共领域
第二节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背景
第三节 网络“舆论场”的兴起
第四节 博客在中国
第五节 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管制
第六节 互联网改变中国?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2005年被搜狐评为“10年影响中国互联网的100人”之一。译作包括《数字化生存》《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比特之城:空间·场所·信息高速公路》等,其中《数字化生存》是中国迈入网络时代之际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

精彩摘录

中国文化中的“公”,更多强调的是“公益”,陈弱水称为“普遍的人间福祉或普遍平等的心态”,弘扬的是公共服务的精神,或是为了共同善而从事的无私行动;相形之下,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则构成了社会影响国家行动的渠道,也是社会和政治参与可能充分达成的所在。

——引自章节:6.中国语境下的网络公共领域


后极权社会,哈维尔:“他们不需要接受这个谎言,对于他们来说,接受具有谎言并处于谎言之中的生活便已足够。由于这个突出的事实,个人巩固了这个制度,实现了这个制度,创造了这个制度,就是这个制度”

——引自章节:6.中国语境下的网络公共领域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