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事實追尋

後事實追尋

作者:Clifford Geertz

出版社: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2009/11/30

评分:9.7

ISBN:978986652518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智者面前有一頭真的大象,智者在大象面前蹲了下來。智者說:「這不是一隻大象。」過了一會兒,當大象轉身並開始笨重的移開,智者心中升起一股懷疑:是否有可能大象根本就沒有出現過?最後,當大象完全從智者的視線中消失,他往下看著大象遺留下來的足跡,很肯定的宣稱:「的確有一隻大象曾經在這裡出現過。」至少對我而言,人類學就是這樣:從大象留在我心裡的足跡,試圖去重構難以捉摸、相當虛無飄渺,而且至今已消失無影無蹤的大象。

……

在如此不確定的追求下,在這樣不同的人群裡,在這麼分歧多樣的時代中,並沒有太多的確定或是封閉的感受,甚至連到底在追求什麼也不是很清楚。但這是一種度過人生的絕佳方式,時而引發興趣、時而令人沮喪,既有益處又充滿樂趣。

——克利弗德.紀爾茲

紀爾茲的異想世界

紀爾茲,人類學一代宗師,如何回味自己精彩而豐富的學術人生?對於自己學門的徒子徒孫留下哪些忠告與建言?對於想一窺人類學奧秘的讀者又給予何種想像?《後事實追尋》這部迷人的作品,提供了回答上述問題的種種線索。

紀爾茲一生寫下數部學術經典(如《文化的詮釋》、《地方知識》、《工作與生活:作為作家的人類學家》),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民族誌作品(如《爪哇的宗教》、《峇里島的親屬關係》、《摩洛哥社會的意義與秩序》)。但他學術巨人的身影及浩瀚淵博的學識,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不免讓人望而生畏,所幸紀爾茲留下一張進入他異想世界的知識地圖——《後事實追尋》。後人按圖索驥將能發現經典民族誌的許多空白間隙,而地圖所載軼事、典故、趣聞更是賦予理論生命的重要血肉。

紀爾茲在回顧自己的學思歷程時,一方面不停追問什麼是人類學?什麼是田野工作?什麼是民族誌書寫?另一方面又深刻反省始終牽動著人類學事業的西方霸權,以及當代糾纏難解的現代性問題。在這本深具反思性的回憶錄中,紀爾茲以兩個國家為經、四個十年為緯,交織建構出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並娓娓道出慧黠而深邃的體悟洞見。追隨大師的足跡踏上旅程,我們終將發現:事實,在行路的終點。

精彩摘录

至少对我(即本书中我们一直所说的“我们”)来说,人类学和民族志人类学就是这样:努力从大象在我心中留下的足迹,来重新构建难以捉摸、虚无缥缈、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大象。“事实之后”(afterthefact)是一个双重双关语,在字面意义之上有两重比喻性的含义。从字面上理解,它指的是对事实的追寻,也就是我“事实上”一直在做的事。就其第一层比喻义而言,它意味着事后的解释,这也是人们不得不接受“向前生活,向后理解”这一现象的主要方式,或许也是唯一的方式,而人类学家注定就是要处理这一现象。就其第二层比喻义(这层含义甚至有更多问题)而言,它意味着对经验实在论的后实证批判,即摆脱真理与知识的简单对应论(correspondencetheories),将“事实”这一词汇本身变成一种必须谨慎处理之物。在如此多元的时代,在如此多样化的人群中,进行如此不确定的追寻,我们不会有很多确定无疑或封闭的感受,甚至可能连自己到底在追寻什么都不大清楚。但这却是一种很不错的度过人生的方式,它时而引人生趣,时而令人沮丧,却不能不说是富有裨益和充满乐趣的。

——引自第185页


我們很難知道該如何對待過去。無論你多麼希望活在過去,也無論回想起過去時你有多麼懷舊,你都不可能活在過去。你不可能從過去預知未來,不管過去多麼具有啓發性,多麼給人以希望,或者多麼不祥;即將發生的事常常不會發生,毫無徵兆的事則經常發生。至少在我看來,你無法從過去抽出普遍適用於社會事件的法則,那種能夠決定可測量結果的鐵律,雖然這樣做的企圖從未停歇,但卻註定會徒勞無功。與此同時,無論如何,你我都無法從過去找到永恆的真理,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不確定性,或平息公眾行為的矛盾性。的確不存在什麽情節主線。過去除了主要可以讓我們對人們所經歷的事情有所理解,它的唯一用處似乎是,使我們在感知周圍發生的事情時不會那麼茫然,以及對現在浮現在眼前的事情作出較為明智的反應。在關於過去的所有陳詞濫調中,像過去是一個序幕,過去是一抔灰燼,過去是一個異鄉,過去並不是過去,過去是如果你不記住就會註定再犯的錯誤,過去是我們回到天堂時堆放在我們眼前的殘骸等等,其中唯一比較接近真理的一句話,是哲學家克爾凱郭爾所說的:“生活在前行進,但是必須回頭看才能理解。”

——引自第183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