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强有力的艺术表现,首次披露了知青大返城的内幕和全过程,以及边疆兵团战士的血泪档案。百人卧轨,千人绝食,万人下跪,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一支昨日英雄梦破灭的魂曲,一首中国知青运动悲壮、雄奇而又痛苦、困惑、低回的挽歌。
这是作者继《大国之魂》后又一部惊心动魄、反思警世的力作。看邓贤的《中国知青梦》能深深感受到,报告文学那种摄人心魄的震撼,不是简单的感动、愤怒、迷茫、混沌、喜悦,更多的是多种感情的复合体,其中的种种人间悲剧和荒诞的闹剧是难以让现在的青年所理解的,红色的年代我们看到的是血色浪漫的疯狂和激情,但是红色的年代可能把血色的东西也溶化到里面,让我们根本分不清,那颜色是血色还是红色。
母与子
1
对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七分场的上海女知青徐
玲先来说,公元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注定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学大寨”依然轰轰烈烈,连队依然不放假。
而她却要生产了。
徐玲先当年虚岁三十,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下乡算起,她的“知龄”已有整整十年。从外表看;这个来自黄浦江畔的上海姑娘比她的实际年龄苍老得多:皮肤黝黑粗糙,手脚关节粗大,眼角过早地堆起细密的鱼尾纹。亚热带烈日和风雨无情地重塑了这个城市姑娘的外部形象和精神气质,使她在“接受再教育”的康庄大道上更加接近当地农妇而不是城里那些四体不勤的知识分子。
早晨起床,她就有了一种不平静的预感,这种预感与其说来自某种生理先兆,不如说来自女人天生的直觉。虽然女知青对于生孩子并没有亲身体验,并且此时那个重大时刻的猝然迫近。
草草吃过早餐,早餐还是那种一成不变的盐水汤泡饭,然后女知青心烦意乱地朝门外张望了一会儿。晨曦初露,朝霞映红天际,黛色的群山好像波涛一样遮断视线。女知青叹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不可能望见什么,因为孩子的父亲还在学大寨工地上,而学大寨工地远在几十里之外,中间隔了两架大山,于是只好怏怏地拾起一只木耙,拖着沉重的身子朝晒场走去。
自从粉碎“四人帮”,农场兴起会战热,领导层层督战,连队知青便统统开上山去学大寨。名目繁多的会战如同走马灯一般转个不停:什么大战红五月、红六月、红七月……向“五一”献礼,向“七一”、“八一”、“十一”……献礼;什么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日、竞赛周、竞赛月;还有无数的即兴会战,挑灯夜战,等等,叫人应接不暇。徐玲先已经记不得连队什么时候放过假,而她和孩子父亲*后一次见面也已经是几个星期前的事了。
女知青被照顾在晒场翻晒粮食。人秋之后,堆积如山的稻谷、玉米需要晒干扬净然后人仓。虽然在连队,翻晒粮食永远是一种对于老弱病残的特殊照顾,但是对于一个大腹便便并且将临盆的孕妇来说,有时哪怕弯一弯腰也未必是件轻松事。
上午十点,胎儿照例开始躁动,在母腹中左顾右盼,跃跃欲试。未来的母亲幸福地把这种愈见频繁的胎动称之为“做早操”。然而与往常不同的是,半小时后腹痛再次发生,并伴有令人不安的尿道压迫感和腹胀。
一个妇女停下手中活计,关切地询问是否需要叫卫生员来看看?女知青摇摇头。她已经意识到这是成熟的胎儿向母体发出的一种告别的语言,一种要求获得降生权利的迫切信号。
她甚至听见婴儿坠地的呱呱啼哭。
女知青谢绝了妇女的帮助,她没有把临产的消息告诉其他人。生孩子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得靠自己来做,何况连队距离分场医院不算太延,只有十来里山路,这段距离对于任何勤劳勇敢的当地人包括知青都算不了什么。于是徐玲先回到自己屋里,将事先收拾好的简单行李扛在肩头上,然后挪动笨重的脚步,信心百倍地踏上通往医院产房的崎岖小路。
2
西双版纳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南端,三面与东南亚缅、老、越诸国接壤,面积约三万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区。在傣语中,“西双”是数字十二,“版纳”指坝子,即十二个高山坝子的意思。这些坝子好像珍珠一样散落在澜沧江峡谷两岸的崇山峻岭中,被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和森林植被所覆盖,千百年来人迹罕至,野兽出没,因此直至二十世纪中叶,西双版纳还是一片与世隔绝和未曾开垦的处女地。
《辞海》载:“西双版纳地区……位于滇南澜沧江两岸,气候湿热,林木茂盛,有‘绿宝石’之称。出产橡胶、樟脑、剑麻、香蕉、菠萝、咖啡、椰子等,并有野象、老虎、犀牛、长臂猿、孔雀和双角犀鸟等珍贵动物。……解放前这里基本上保留着农奴制度,生产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疟疾横行,是我国几个死亡率很高的‘高疟区’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全国解放后,虽有小批转业官兵和垦荒队员陆续深入边疆发展生产,但是终未形成规模。直到公元一九六九年前后,随着一股股上山下乡大潮的涌来,西双版纳垦区才有无数农场、分场和生产连队如同雨后春笋般宣告建立。年轻的垦荒者们在深山老林里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盖草房,搭茅屋,辟道路,开荒山,种植橡胶和收获粮食。他们虽然并不全都安心屯垦戍边,但是他们毕竟年轻,有热情,并且受了革命前辈战斗精神的感召,因此决心要在边疆这块一穷二白的画布上画出一幅*新*美的图画。虽然历史注定在那个只生产空洞的精神和阶级斗争的癫狂年代,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决不会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数以十万计的拓荒者还是雄心勃勃地挥舞原始的劳动工具:锄、镐、斧、镰、锤、钢钎、锯子,在亚热带荒原和丛林中日复一日地投入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斗争,同时也开始了被称做“一代人精神炼狱”即接受再教育的苦难历程。
于是我们看到,整整十年的漫长岁月过去了。
当历史已经走进一个时代新纪元并且沐浴在朝霞般灿烂的新世纪曙光中的时候,人们的目光才偶然寻找到那些被遗忘在荒山野岭中的伤痕累累的拓荒者。他们理想主义失败的全部悲剧意义不仅在于没能改变大自然,同时也在于没能改变作为改造对象的自身。
他们都拥有一个曾经无比辉煌、丰碑般矗立却又相当自卑的共同
名称:
——“知青”。
公元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星期日。对于九亿五千万生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中国民众来说,这一天注定是个普通而且平静的休假日:机器不再轰鸣,农民卸下担子,机关、学校和部队例行放假。城市大街上熙熙攘攘,商店货物匮乏,食品凭票供应,柜台外面到处可见市民购物的长队。
虽然此时距离粉碎“四人帮”那个历史性时刻已经过去整整两年,中国人民正以欣喜的心情注视着自己生活中那些刚刚开始和业已出现的种种变化,比如深入揭批“四人帮”,给受迫害的老干部平反,恢复高考制度,召开科技大会,职工普调工资,关心群众生活,重新向雷锋学习,等等,但是这些轰轰烈烈的拨乱反正同一个民族长期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生存状态相比,毕竟是相当次要和微不足道的。
满目疮痍的中国社会好像一艘重新启动的航船,当它被一九七六年的历史大潮再度推动并驶向大海时,我们很难想象它会从此一帆风顺并且不再发生左右摇摆。
问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毕竟不可阻挡。中国终究要走向世界,走向人类文明的广阔海洋。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上午九时,在中国古老的首都北京,著名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当身着中山服的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缓缓步人会议大厅,并在《东方红》乐曲声中庄严肃立时,一个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重大时刻就此诞生并载入史册。中央工作会议历时三十五天,会议批判了华国锋“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提出和解决了许多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从而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思想和奠定了组织路线的坚实基础。
仅仅三天后,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北京市委宣布为“四五”天安门事件正式平反。这一重大消息在国内外激起的强烈反响几乎可与粉碎“四人帮”相比。
这天上午十一时,也就是北京那个庄严的会议进入意义重大的主题报告的时候,在云南边陲那个地图上无法查到的叫做橄榄坝的偏僻地方,徐玲先腆着无比沉重的大肚子,正困难地行走在凹凸不平的山间小道上。没有人声喧哗,没有尘土飞扬,只有一缕深秋的太阳寂寞地穿过树林,将破碎的光斑洒落在这个即将成为母亲的气喘吁吁的年轻孕妇身上。女知青不时直起腰来,抹一抹额上的汗珠,或者扶住路边的树干歇一歇。她当然不可能知道此刻正在遥远的北京所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与她和知青未来命运的关系,眼下她只有一个比任何时候更加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快快赶完这段不算太短的路程,把孩子生到医院去。
于是在中国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宁静而空旷的天宇下,在云南边疆澜沧江流域一片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边缘,我们看到这个并不年轻的女知青努力挪动笨重的身体,如同一只顽强的蜗牛在灰带子似的羊肠小道上悄无声息地蠕动。没有人关心她的存在,就如同没有人关心蜗牛的存在一样。在她身后的山路上,她歪歪扭扭的足迹很快就被滚动的山风和飘落的尘埃抹得无影无踪,就像岁月每天都在抹去许多自生自灭的生命痕迹二样。
就这样,当这个已经在上山下乡道路上跋涉了整整十年的女知青正孕育着自身对于未来的巨大希望,步履维艰地走向分场医院的时候,她并不知道她的人生之路即将走到尽头。因为一个可怕的灾难正在前面等着她,死亡的阴影已经张开翅膀。
而那个邪恶的命运之神正在地狱门口朝她微笑。
……
邓贤,1953年生于四川,1971年到云南边疆当知青7年。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现已出版作品五百余万字,多次获国家及地方政府文学奖,并有作品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在国外出版。现在四川某学院任教。
黄石手稿 本书特色 《黄石手稿》:精神性:在场写作的精神性是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对真实人性的肃露,对生命终极价值的贴切关怀。介入性:在场写作强调作家的使命和责任、...
绿色区域 本书特色 美军占领过很多地方,在未来可能还会占领一些地方,那么他们到底是带去侵略的恶棍,还是带来解放的天使?看看美国自己的媒体人怎么说的吧!绿色区域 ...
徂徕石先生文集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是北宋初学者石介的诗文集。他从儒家立场出发,反对佛教和道教,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抨击宋初浮华的文风。对当时及后世均产...
玄奘西游记-钱文忠-钱文忠集 本书特色 再现《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演讲盛况,钱文忠教授倾情讲述玄奘传奇而辉煌的一生。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一代高僧的本来面目。比...
《美丽新世界》内容简介:是否——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事物?是否——我们只能在混沌和疯狂之间进行选择? 《美妙的新世界》所
祝勇,作家、纪录片导演、艺术学博士。现任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驻校艺术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委...
丰子恺艺术随笔 本书特色 孙冰编写的《丰子恺艺术随笔》内容介绍:从丰子恺先生(1898—1975)大量的著述中挑出十几万字的艺术随笔,应该不是很难的事吧。说实在...
猎人笔记-经典译文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如一幅幅逼真的油画,不仅给读者展现了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的...
《方舟与白鸽:普鲁斯特影像集》内容简介:本书由马塞尔·普鲁斯特的曾侄孙女帕特里西亚·芒特—普鲁斯特编写,收录了与作家及其作
《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欧阳林老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找到了批判性思维这一工具,并将之运用
人间草木 彩插珍藏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汪曾祺先生的生活随笔合集,共收录汪曾祺先生流传已久的生活随笔48篇,由“草花随目见”“鱼鸟略似真”“秋来蔬果香”“行旅不匆...
长河(插图本) 本书特色 《长河》,长篇小说。文稿曾遭长时间审查扣留,经大量删削后才得以发表。作品**部的文稿大部分在1938年8月至11月间香港《星岛日报·星...
文心雕龙-图文版 本书特色 《文心雕龙》成书于南朝齐代,由刘勰集毕生精力撰著。全书共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将文学创作的主要方面一一尽...
灵魂只能独行 本书特色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自己失了王位而悲哀了。所以,从人的悲哀也可证明人的伟大。借用帕斯卡尔的这个说法,我们可以...
图文悦读-唐诗地图 本书特色 《唐诗地图》:通俗的语言再现绝世胜景,独到的视角重踏先贤足印;吟咏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遍览神州大地的山河美景。600多个闻名遐迩的...
绞刑架下的报告 本书特色 《绞刑架下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部不朽著作,是伏契克在纳粹德国盖世太保监狱里迭遭刑讯、备受折磨、随时都有被送上绞刑架的处境中,...
梭罗日记 本书特色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它...
邻家少妇 内容简介 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年来,流派异彩纷呈,名篇佳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景观。为了展示当...
光阴的魔咒 本书特色 一场画笔与文学的美妙邂逅,一份从诙谐叙事中窥见处世哲学的心灵独白。文如其人,画亦如其人,随想式的心灵独白,是对人生与光阴的静心感悟;匠心独...
《柳永词》内容简介:柳永开辟了通俗化的文学创作道路,突破性地将铺陈叙事的方法移植入词,注重对人物情态心理做多方面的刻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