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强有力的艺术表现,首次披露了知青大返城的内幕和全过程,以及边疆兵团战士的血泪档案。百人卧轨,千人绝食,万人下跪,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一支昨日英雄梦破灭的魂曲,一首中国知青运动悲壮、雄奇而又痛苦、困惑、低回的挽歌。
这是作者继《大国之魂》后又一部惊心动魄、反思警世的力作。看邓贤的《中国知青梦》能深深感受到,报告文学那种摄人心魄的震撼,不是简单的感动、愤怒、迷茫、混沌、喜悦,更多的是多种感情的复合体,其中的种种人间悲剧和荒诞的闹剧是难以让现在的青年所理解的,红色的年代我们看到的是血色浪漫的疯狂和激情,但是红色的年代可能把血色的东西也溶化到里面,让我们根本分不清,那颜色是血色还是红色。
母与子
1
对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七分场的上海女知青徐
玲先来说,公元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注定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学大寨”依然轰轰烈烈,连队依然不放假。
而她却要生产了。
徐玲先当年虚岁三十,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下乡算起,她的“知龄”已有整整十年。从外表看;这个来自黄浦江畔的上海姑娘比她的实际年龄苍老得多:皮肤黝黑粗糙,手脚关节粗大,眼角过早地堆起细密的鱼尾纹。亚热带烈日和风雨无情地重塑了这个城市姑娘的外部形象和精神气质,使她在“接受再教育”的康庄大道上更加接近当地农妇而不是城里那些四体不勤的知识分子。
早晨起床,她就有了一种不平静的预感,这种预感与其说来自某种生理先兆,不如说来自女人天生的直觉。虽然女知青对于生孩子并没有亲身体验,并且此时那个重大时刻的猝然迫近。
草草吃过早餐,早餐还是那种一成不变的盐水汤泡饭,然后女知青心烦意乱地朝门外张望了一会儿。晨曦初露,朝霞映红天际,黛色的群山好像波涛一样遮断视线。女知青叹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不可能望见什么,因为孩子的父亲还在学大寨工地上,而学大寨工地远在几十里之外,中间隔了两架大山,于是只好怏怏地拾起一只木耙,拖着沉重的身子朝晒场走去。
自从粉碎“四人帮”,农场兴起会战热,领导层层督战,连队知青便统统开上山去学大寨。名目繁多的会战如同走马灯一般转个不停:什么大战红五月、红六月、红七月……向“五一”献礼,向“七一”、“八一”、“十一”……献礼;什么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日、竞赛周、竞赛月;还有无数的即兴会战,挑灯夜战,等等,叫人应接不暇。徐玲先已经记不得连队什么时候放过假,而她和孩子父亲*后一次见面也已经是几个星期前的事了。
女知青被照顾在晒场翻晒粮食。人秋之后,堆积如山的稻谷、玉米需要晒干扬净然后人仓。虽然在连队,翻晒粮食永远是一种对于老弱病残的特殊照顾,但是对于一个大腹便便并且将临盆的孕妇来说,有时哪怕弯一弯腰也未必是件轻松事。
上午十点,胎儿照例开始躁动,在母腹中左顾右盼,跃跃欲试。未来的母亲幸福地把这种愈见频繁的胎动称之为“做早操”。然而与往常不同的是,半小时后腹痛再次发生,并伴有令人不安的尿道压迫感和腹胀。
一个妇女停下手中活计,关切地询问是否需要叫卫生员来看看?女知青摇摇头。她已经意识到这是成熟的胎儿向母体发出的一种告别的语言,一种要求获得降生权利的迫切信号。
她甚至听见婴儿坠地的呱呱啼哭。
女知青谢绝了妇女的帮助,她没有把临产的消息告诉其他人。生孩子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得靠自己来做,何况连队距离分场医院不算太延,只有十来里山路,这段距离对于任何勤劳勇敢的当地人包括知青都算不了什么。于是徐玲先回到自己屋里,将事先收拾好的简单行李扛在肩头上,然后挪动笨重的脚步,信心百倍地踏上通往医院产房的崎岖小路。
2
西双版纳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南端,三面与东南亚缅、老、越诸国接壤,面积约三万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区。在傣语中,“西双”是数字十二,“版纳”指坝子,即十二个高山坝子的意思。这些坝子好像珍珠一样散落在澜沧江峡谷两岸的崇山峻岭中,被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和森林植被所覆盖,千百年来人迹罕至,野兽出没,因此直至二十世纪中叶,西双版纳还是一片与世隔绝和未曾开垦的处女地。
《辞海》载:“西双版纳地区……位于滇南澜沧江两岸,气候湿热,林木茂盛,有‘绿宝石’之称。出产橡胶、樟脑、剑麻、香蕉、菠萝、咖啡、椰子等,并有野象、老虎、犀牛、长臂猿、孔雀和双角犀鸟等珍贵动物。……解放前这里基本上保留着农奴制度,生产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疟疾横行,是我国几个死亡率很高的‘高疟区’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全国解放后,虽有小批转业官兵和垦荒队员陆续深入边疆发展生产,但是终未形成规模。直到公元一九六九年前后,随着一股股上山下乡大潮的涌来,西双版纳垦区才有无数农场、分场和生产连队如同雨后春笋般宣告建立。年轻的垦荒者们在深山老林里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盖草房,搭茅屋,辟道路,开荒山,种植橡胶和收获粮食。他们虽然并不全都安心屯垦戍边,但是他们毕竟年轻,有热情,并且受了革命前辈战斗精神的感召,因此决心要在边疆这块一穷二白的画布上画出一幅*新*美的图画。虽然历史注定在那个只生产空洞的精神和阶级斗争的癫狂年代,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决不会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数以十万计的拓荒者还是雄心勃勃地挥舞原始的劳动工具:锄、镐、斧、镰、锤、钢钎、锯子,在亚热带荒原和丛林中日复一日地投入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斗争,同时也开始了被称做“一代人精神炼狱”即接受再教育的苦难历程。
于是我们看到,整整十年的漫长岁月过去了。
当历史已经走进一个时代新纪元并且沐浴在朝霞般灿烂的新世纪曙光中的时候,人们的目光才偶然寻找到那些被遗忘在荒山野岭中的伤痕累累的拓荒者。他们理想主义失败的全部悲剧意义不仅在于没能改变大自然,同时也在于没能改变作为改造对象的自身。
他们都拥有一个曾经无比辉煌、丰碑般矗立却又相当自卑的共同
名称:
——“知青”。
公元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星期日。对于九亿五千万生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中国民众来说,这一天注定是个普通而且平静的休假日:机器不再轰鸣,农民卸下担子,机关、学校和部队例行放假。城市大街上熙熙攘攘,商店货物匮乏,食品凭票供应,柜台外面到处可见市民购物的长队。
虽然此时距离粉碎“四人帮”那个历史性时刻已经过去整整两年,中国人民正以欣喜的心情注视着自己生活中那些刚刚开始和业已出现的种种变化,比如深入揭批“四人帮”,给受迫害的老干部平反,恢复高考制度,召开科技大会,职工普调工资,关心群众生活,重新向雷锋学习,等等,但是这些轰轰烈烈的拨乱反正同一个民族长期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生存状态相比,毕竟是相当次要和微不足道的。
满目疮痍的中国社会好像一艘重新启动的航船,当它被一九七六年的历史大潮再度推动并驶向大海时,我们很难想象它会从此一帆风顺并且不再发生左右摇摆。
问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毕竟不可阻挡。中国终究要走向世界,走向人类文明的广阔海洋。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上午九时,在中国古老的首都北京,著名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当身着中山服的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缓缓步人会议大厅,并在《东方红》乐曲声中庄严肃立时,一个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重大时刻就此诞生并载入史册。中央工作会议历时三十五天,会议批判了华国锋“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提出和解决了许多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从而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思想和奠定了组织路线的坚实基础。
仅仅三天后,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北京市委宣布为“四五”天安门事件正式平反。这一重大消息在国内外激起的强烈反响几乎可与粉碎“四人帮”相比。
这天上午十一时,也就是北京那个庄严的会议进入意义重大的主题报告的时候,在云南边陲那个地图上无法查到的叫做橄榄坝的偏僻地方,徐玲先腆着无比沉重的大肚子,正困难地行走在凹凸不平的山间小道上。没有人声喧哗,没有尘土飞扬,只有一缕深秋的太阳寂寞地穿过树林,将破碎的光斑洒落在这个即将成为母亲的气喘吁吁的年轻孕妇身上。女知青不时直起腰来,抹一抹额上的汗珠,或者扶住路边的树干歇一歇。她当然不可能知道此刻正在遥远的北京所发生的事情,以及这些事情与她和知青未来命运的关系,眼下她只有一个比任何时候更加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快快赶完这段不算太短的路程,把孩子生到医院去。
于是在中国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宁静而空旷的天宇下,在云南边疆澜沧江流域一片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边缘,我们看到这个并不年轻的女知青努力挪动笨重的身体,如同一只顽强的蜗牛在灰带子似的羊肠小道上悄无声息地蠕动。没有人关心她的存在,就如同没有人关心蜗牛的存在一样。在她身后的山路上,她歪歪扭扭的足迹很快就被滚动的山风和飘落的尘埃抹得无影无踪,就像岁月每天都在抹去许多自生自灭的生命痕迹二样。
就这样,当这个已经在上山下乡道路上跋涉了整整十年的女知青正孕育着自身对于未来的巨大希望,步履维艰地走向分场医院的时候,她并不知道她的人生之路即将走到尽头。因为一个可怕的灾难正在前面等着她,死亡的阴影已经张开翅膀。
而那个邪恶的命运之神正在地狱门口朝她微笑。
……
邓贤,1953年生于四川,1971年到云南边疆当知青7年。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现已出版作品五百余万字,多次获国家及地方政府文学奖,并有作品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在国外出版。现在四川某学院任教。
经典唐诗鸟类图鉴 内容简介 本书完整呈现唐诗中的56种鸟类,介绍了他们的形体及生态习性。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拓展读者的阅读视野和艺术欣赏视野。经典唐诗鸟类图鉴 目...
施尼茨勒读本 本书特色 施尼茨勒是**个把意识流手法引入到德语文学中的奥地利作家,以表现心灵、下意识和内心情感为宗旨的心理艺术风格,使他成为德语现代派文...
本书是杨勇先生一九六一年至六八年花了八年时间,搜集了二百四十余种有关《世说新语》数据,对《世说新语》所作的系统整理,一九
《雏菊人生》内容简介:亲近的人们纷纷离去,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此……雏菊生来就没有父亲,幼时又遭逢母亲车祸离世,她之所以能够继
那个谁谁谁 本书特色 说真话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我不但把自己脱光,还把别人剥得一丝不挂。镜子似的参照物面前,各人都看到了各人的灵魂。那个谁谁谁 内容简介 那天阿艺...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Christie1890.09.15─1976.01.12“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尽管已去世三十余年,却至今仍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
《少林很忙》内容简介:《少林很忙》讲述了马修以为自己会找到一座孤立的寺院,那里充满超自然能力的禁欲者,就像他看过无数的老掉
杜伊诺哀歌 本书特色 《杜伊诺哀歌》:同济·欧洲文化丛书,德意志文化系列。杜伊诺哀歌 内容简介 里尔克与叶芝、艾略特被誉为欧洲现代*伟大的三位诗人。他性情柔弱,...
爱你就像爱生命 本书特色 【情思二十年,王小波*全书信集】★李银河独家授权八卷本“王小波传世经典”★收入王小波先生*受推崇、*具收藏价值小说、随笔、书信二百余万...
萧军集 本书特色 说到抗战时期的东北作家,绝对不能忽视萧军这号人物。1934年10月,萧军创作了著名的《八月的乡村》。《八月的乡村》的出版不但显示了抗...
沉默的告白 内容简介 我的生命在日光之下展开,我的写作也在日光之下开始,我在赞美光明的同时,也在指证黑暗。感谢上帝,赋予我拒绝与黑暗、谎言和邪恶为伍的力量,让我...
梁实秋闲适小品 本书特色 旧的东西之可留恋的地方固然很多,人生之应谊日新又新的地方亦复不少。对于旧日的典章文物我们尽管喜欢赞叹,可是我们不能水远盘桓在是好的记忆...
离开前请叫醒我 本书特色 百万级销量青年作家卢思浩2015年*新力作《离开前请叫醒我》。38个来自卢思浩和他身边朋友们的故事,关于友情、爱情、孤独和自我,他用日...
《心学与心理建设》内容简介:本书是心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会议“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心理建设与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
遥远的温泉 本书特色 “我”从小就听牧马人贡波斯甲老人说,在参差雪峰的后面,有个叫措娜的温泉,那里美如仙境。这温泉成了“我”少年时代自由与浪漫的图腾,一个美丽而...
城南旧事 本书特色 本书是琥珀经典文丛之一,精选林海音《城南旧事》《窃读记》《琼君》《金鲤鱼的百裥裙》《在胡同里长大》《北平漫笔》等名篇,分“城南旧事”“童年童...
痒 本书特色 由一些当代先锋作家,根据“痒”的主题,针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和探讨。有对城市之痒的挖掘、对人性之痒的戏虐、对爱情之痒的无奈、对生活之痒...
茅盾作品-茅盾作品精选-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珍藏版 本书特色 茅盾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认为,在茅...
旭日桐林-迦南文苑 本书特色 迦南老师的作品非常多,在文艺协会的文学网站上可读到她的新作或以前发表的文稿、出版的文集篇章、学术专著等,可见她之前已经默默笔耕了多...
雅舍小品 本书特色 华语文坛一代宗师,随想随写彰显真性情,绚烂之极趋于平淡,清闲淡雅而回味无穷,梁实秋先生是公认的华语世界中的一代文化宗师之一。他的许多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