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16开精装,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以中国古代戏剧的形态、形式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体现出建立中国的戏剧形态学的创新意识和学术理念
★ 在学术思维、学术视野和学术观点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戏剧的研究都有突破和推进
★“唐前戏剧形态篇”重新审视了我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问题
★“杂剧院本篇”发现了“杂剧”的*早出处,而且进一步对唐、宋、元各代杂剧的演出形态进行了新的探讨
★“明清传奇篇”对一些特殊的演出形态辟专章予以讨论
★“脚色渊源篇”从“旦”“末”“捷讥”这三个脚色的命义问题出发,进而观照外来文化与民族戏剧的关系问题
★“戏剧服饰篇”考察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历史,阐述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本质、起源和在不同时代、不同剧种中的不同表现,揭示中国历代戏剧服饰与生活服饰的关系,并分析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程式性、符号性、可舞性和装饰性
★“演出场所篇”除了从汉译佛经中寻找“戏场”“瓦舍”和“勾栏”的来历,还对学术界较为忽视的船台源流及其演出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总结了出我国古代剧场观念的一些规律
★“音乐唱腔篇”勾勒出明清两代主要唱腔的源流、特征与演出的关系及其基本走向
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的研究领域极为广阔。时间上涵盖了自“家为巫史”、“绝地天通”的上古蒙昧时期至*后一个世袭的封建王朝满清帝国覆亡的1911年:地域上包括中原汉族和东西南北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居住区域;戏剧品种既有已经消亡的古代优戏、角抵戏、参军戏、杂剧、南戏传奇,也有流传至今的京昆传统戏曲剧种和各种地方戏、农村祭祀戏剧、民间小戏、傩戏、目连戏、傀儡戏、皮影戏等。戏剧形态的多种构成元素,诸如剧本样式、脚色源流、戏剧文物、剧场戏台、音乐声腔、身段表演、服饰化妆、布景道具等,它们围绕着角色扮演这个中心,但同时又相对独立、互相交叉,组成了一幅全息的网络化的戏剧形态学的学科体系。可以说,只有具备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视野,广泛汲取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使用文献、文物和田野考察相互参证的方法,全方位地、立体地研究,才能建立起一幢屹立于学术之林的宏伟大厦。
本书由绪论与七篇四十五章正文组成,大体分纵向与横向两大部分。从纵的方面讲,“唐前戏剧形态篇”重新审视了我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分析了《东海黄公》《踏谣娘》与巫术的密切联系。在“杂剧院本篇”发现了“杂剧”的*早出处,而且进一步对唐、宋、元各代杂剧的演出形态进行了新的探讨。“明清传奇篇”对一些特殊的演出形态辟专章予以讨论。从横的方面讲,“脚色渊源篇”从“旦”“末”“捷讥”这几个脚色的命义问题出发,进而观照外来文化与民族戏剧的关系问题。“戏剧服饰篇”考察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历史,阐述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本质、起源和在不同时代、不同剧种中的不同表现,揭示中国历代戏剧服饰与生活服饰的关系,并分析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的程式性、符号性、可舞性和装饰性。“演出场所篇”除了从汉译佛经中寻找“戏场”“瓦舍”和“勾栏”的来历,还对学术界较为忽视的船台源流及其演出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总结了出我国古代剧场观念的一些规律。“音乐唱腔篇”勾勒出明清两代主要唱腔的源流、特征与演出的关系及其基本走向。
黄天骥,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史馆名誉馆员。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黄天骥教授多年来活跃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第一线,学术研究成就突出,热爱教学事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
康保成,河南郑州人,博士学历,师从中山大学中文系黄天骥教授,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参与编辑《学术研究》、《民族艺术》、《戏剧艺术》、《中国韵文学刊》、担任《四川戏剧》顾问、广东省剧协顾问等。
曾任教于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并多次赴欧美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史》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馀篇,出版《傩戏艺术源流》、《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等著作10部。曾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等奖项和称号。
黄蜀芹和她的电影(含光盘) 内容简介 简介黄蜀芹是我国著名的女导演,她拍摄的《青春万岁》、《童年的朋友》、《人鬼情》、《画魂》和《我也有爸爸》等电影获得过多项国...
唐颜真卿书争座位帖-历代碑帖法书选 本书特色 《唐颜真卿书争座位帖》刻本颇多,以西安本刻工*佳。此册据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明拓西安本影印,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
《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本书特色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考察中心,运用戏曲学、教育学、心理学、女性学、传播学、...
楹联十讲 本书特色 楹联,又称对子、对句或对联。它是由诗词及骈文等文学修辞手法中的对偶(或称对仗)发展而成。因早时,张贴于大门两侧或门旁楹柱上,故有了楹联之称。...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全二册)》内容简介:中晚唐宦官政治是一个颇具学术价值的课题。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
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 本书特色 《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带领读者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凡尔赛宫一路看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一路看到贝尔尼...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3敦煌北周)》北周时代的佛教,由于统治者不懈地倡导,而得以广泛地发展。北周诸帝都崇信佛教,上自帝王贵族,
罗银胜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著有《顾准传》(团结出版社)、《潘序伦传》(立信会计出版社)、《才情人生乔冠华》(团结出版社)、《红色外交家乔冠华...
流派剧目卷二-中国京剧经典剧目汇编 本书特色 百年京剧,华彩铿锵。荟萃经典,国韵流芳。京剧艺术,是传统文化*精致的载体,是民族精神*凝练的展现。中国文史出版社秉...
《三言二拍(精选插图版)》内容简介:“三言二拍”是“三言”和“二拍”的合称,即《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初刻拍
赵孟頫.三门记 妙严寺记-全彩版 本书特色 《赵孟頫三门记妙严寺记(全彩版)》是中国历代名家碑帖丛编之一,收录了赵孟頫的《三门记》、《妙严寺记》,还有《三门记笔...
《中国墓葬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考古学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意义、独立的学科,应该从十八世纪开始,具体地讲,1760-一1840年间
中国戏曲发展史-(全四卷) 本书特色 《中国戏曲发展史(套装共4册)》汇聚近40年来田野考察、文物考古、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的新发现、新观念、新认识,在著述的思理...
楷书指要——书法技法丛书 本书特色 介绍各种笔法的起源、发展变化,讲途讲叙执笔,运笔姿势和临习方法,讲解笔法、点画、结构,章法。《楷书指要》以《九成宫醴泉铭》为...
王蘧常卷-中国最具代表性碑帖临摹范本丛书 内容简介 王蘧常(一九○○——一九八九》,嘉兴人,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欣欣老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光华大学、复旦大学教...
愿力-杨仁山与金陵刻经处 本书特色 《愿力-杨仁山与金陵刻经处》一书分送别、仁学、噩耗、退婚、自由、佛缘、精舍、聘师、门下、分家、西去11场讲述了金陵刻经处创始...
虽然编剧生涯如同掷骰子一般不可预知,但这本书至少会告诉你游戏规则是什么。本书是一本实用的编剧入门教材,系统地向编剧初学者
唐.颜卿颜勤礼碑-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颜真卿与《颜勤礼碑》文师华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长安县(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今山东...
色彩72变-动物世界 本书特色 小朋友,你们了解色彩吗?你们知道色彩也有个性、有味道、会发脾气吗?其实,只要平时多观察环境,你就会发现各种五颜六色的房子、汽车,...
越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 本书特色 《越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为“名剧选段”——精选了五个经典性名剧中的若干核心性唱段,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