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六十四卦是一套特定的符号系统。占卦还需要解卦,这表示人生有可测和不可测的部分,同时人也有自行做主的选择机会。因而占卦不同于算命,它要求我们以清醒的理性与负责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易经》在古代经典中属于哲学类,它是一套圆满的哲学体系。《易经》再三揭示人生的正途在于:培养德行、增强能力,以及启发智慧。
关于《易经》的学习,作者用三句话来概括:一、不学一定不会;二、学了不一定会;三、学会终身受用。首先,《易经》的六十四卦是基于一套特定的符号系统,若是不曾学习,则这些卦象显得神秘而难解。其次,为什么学了还不一定会呢?因为它的占卦部分需要解卦,而解卦能力永远有提升的空间。这表示人生有可测与不可测的部分,同时人也有自行做主的选择机会。占卦不同于一般的算命,也在于它要求我们以清醒的理性与负责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后,学会《易经》,将可终身受用。此中妙处,其实在学习过程里就已经逐步实现了。
作者于2008年1月,应山东电视台《新杏坛》栏目之邀,主讲了九集《易经与人生》。这是借助传媒之便,向大众介绍《易经》的来龙去脉与基本观念。现在讲稿整理成书,又增加了许多图片、资料,以及占卦与解卦的方法,希望读者可以比较全面而客观地认识《易经》,由此进入它广大无边又深奥无比的世界,与历代读书人一起遨游相忘于其中。
**章《易经》是什么
很多年前,我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教书。由于饮食习惯很难改变,到国外之后,我跟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先找中国餐厅。有一家餐馆老板知道我是教哲学的,他就对我说,我们这餐馆生意不太好,因为犯了“路冲”。犯了“路冲”之后怎么办呢?他就买了一个“先天八卦图”挂在餐馆门口。挂了一个多月,生意并没有改善,他就说,你帮我看看,这个图是不是有问题?我一看,发现那个挂着的“先天八卦图”(参看本书52页)底下两个卦画反了——难怪无效。但是,后来改正之后,是否有效?
学习《易经》的心得
很多时候,我们把《易经》当作心理上一种需求的满足。事实上,《易经》能否消灾解厄、趋吉避凶呢?《易经》的重点不在这里,而在于“修德”、“行善”。我上面提的那个经历,就是因为八卦就在《易经》里面,也是我们*古老的传统。谈到学习《易经》,我有三句话作为心得。
**,不学一定不会。你没有学过《易经》,就肯定是不懂的。有什么学问是不学也会懂的?假设你没有学过儒家,没有仔细读过《四书》,我说你要好好“修德行善”、“忠信孝悌”,你一听也知道这是儒家;假设你没有学过道家,对于老庄也不曾仔细研究,我说你要“顺其自然”、“不争”、“无为”,你一听也知道是道家。很多学问虽然你没有学过,也会知道一些大概,但是《易经》不一样,多少人买了《易经》,打开一看,只有两个字——“天书”,不知道它在写什么。它里面*主要是六十四个卦象,对于卦象,如果你没有花一、两个小时入门的话,根本就不知道它代表什么;而每一个象都很像,很接近,都是两条线合成的,一条横线是没有断裂的,另外一条是断裂的。所有的卦都是两条线合成的,两条线很简单,但是合成六条线之后就复杂了,就有六十四个。所以,你不学一定不会。
第二,学了不一定会。学了还不一定会,那是怎么回事呢?《易经》有两个大的范围:一个叫“义理”,说明要如何修德,要培养好的德行,这个理解起来倒是比较容易,因为“义理”是人生正确的道理。另外一个叫“象数”,象数就很麻烦了,它关系到一个卦象可以用数字来表达它的意思,这就跟占卦有关了。学《易经》只学“义理”的话,一辈子不懂占卦,显然不太圆满;但是专门讲占卦,*后好像变成算命的,那更不是《易经》原本的意思。所以,不学一定不会,学了不一定会。
还好有第三,学会终身受用。你一旦学会,终身受用。对自己来说,知道为什么要修德,什么时候要采取什么样的行为,都非常清楚。对自己的生命掌握一种主动性,培养智慧,发展能力,又有德行,这是《易经》*高的理想。由此可知,我们确实要了解一下《易经》到底是什么?我分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易经》、《易传》、“易学”
《易经》是一本*古老的书,因为古代的书是竹简,所以内容简单扼要,材料很少,只是后代发挥得比较多。《易经》为《十三经》之首,那时还没有《十三经》的讲法,在先秦只讲《五经》,就是《诗》、《书》、《礼》、《乐》、《易》。《诗》(《诗经》)代表文学;《书》(《尚书》)代表历史;《礼》(《礼经》)代表生活规范;《乐》(《乐经》)代表艺术、音乐修养;《易》(《易经》)代表哲学。一说到哲学,感觉“玄之又玄”,好像与生活脱了节。《易经》本身在古代被列为哲学范围,它有何特色呢?哲学是“爱好智慧”,智慧有一个特色——“完整而根本”。也就是说,你不能只看人的世界,还要看自然界和天道,即天、地、人三方面都要兼顾;不能只看现在,还要看过去、未来。所以,在空间和时间(即宇宙)上两方面都要兼顾。
《易经》作为哲学的代表,它在古代是*根源的,它包括三大部分:经、传、学。这也是学术界目前公认的分类方式。如果只念“经”,*多二十页。因为《易经》的“经”本身很少,只有六十四个卦象,加上卦辞、爻辞,二十页就写完了,但是这二十页没有人看得懂,不知道它在写什么,因为太扼要、简单了,所以就有《易传》。
《易传》是孔子与后代弟子们持续研究,可以说是整个学派的合作才完成的。所以,你现在买任何一本《易经》,都是《易经》、《易传》合在一起的。一旦分开,你就不知道它在说什么。经过儒家的解释,《易传》的内容很丰富,有十个部分,叫做“十翼”,“翼”就是辅助,好像翅膀一样,作为辅助,助你了解《易经》。“十翼”首先是《彖传》、《象传》,各分两部分,总共四篇。《彖传》是解释卦辞的部分,《象传》就是解释卦义和爻辞,解释卦义的叫做《大象传》,解释爻辞的叫做《小象传》。以《小象传》为主,《大象传》只有一句话。“彖”有上下,“象”有大小。其次是《系辞传》,《系辞传》是哲学方面独立的精彩论述,分上下的理由不一样,是因为内容太长,所以分上下两部分。这样一来就有“六翼”了,还剩下四个:《文言传》、《说卦》、《序卦》、《杂卦》。《文言传》是专门针对乾卦、坤卦做一系列特别的说明,因为这两卦太重要了。《说卦》是要说明每一卦为什么需要出现,为什么是这个名称。《序卦》是讲六十四卦为什么有这个顺序。《杂卦》即没有顺序,很多卦混在一起讲,很多人认为《杂卦》并没有什么道理,应该不算什么伟大的作品。
司马迁认为“十翼”是孔子所作,后人认为是孔子的学生传至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为第十代。司马迁家学渊源,懂得《易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是因为懂得变化的道理才写成《史记》。
整个《易经》的思想基本上是在时间的变化过程中,看人应该如何根据自然界的变化安排自己的行为,目的是要“趋吉避凶”。人活在世界上当然是希望过得快乐,谁都不喜欢有痛苦、有烦恼、有灾难。吉凶就变成:在世界上活得开心不开心?要的东西能不能得到?或者不想失去的东西会不会失去?总的来说,我们要了解“十翼”只是十种对于《易经》内容所做的说明,属于《易传》的部分。
“易学”是汉代以来的学者各自研究,门派多得不得了。你随便查一下,大概有一百多部易学作品。介绍《易经》,我们要以“经”和“传”为主,把《易经》与人生的道理说清楚。有些人喜欢成语,而很多成语就是从《易经》里面发展来的。
总之,我们首先要了解,《易经》是*古老的书,古代经典的**部,它里面包括“经”、“传”、“学”,我们的重点在“经”和“传”。“学”这一部分非常复杂,没有人搞得清楚,天下没有一个人敢说他全部懂《易经》,就是学会某一部分,也得花上几年的时间,因此能够入门,就很不错了。本书的目的即在于此,希望从介绍里面,能够让我们了解《易经》与人生的相关性。现代人为什么还要学习这么古老的智慧?它到底有没有启发性呢?这是我们的重点。人生的智慧在《易经》里面可以说是集大成,得到了一种完整的解释,就看你以后如何延伸及应用。
有人问,《易经》的大原理是什么?一句话:“观天道以立人道”。“天道”代表宇宙大自然的规则,“人道”就是人的世界应该如何生存的道理。你不能够关起门过人的生活,因为你要随时与自然界互动产生关系。你住在山边就有适合山的特性的生活,住在海边就是另外一套了。你不能说我是一个人,到任何地方都是完全一样,如果不能够适应自然条件,春夏秋冬都不能分辨,怎么生存?所以人的生活跟自然界息息相关。我们讲到《易经》的开始,就要从这里人手。
《易经》是符号象征
如何观察天道来安排人之道呢?它的特色是什么?答案是:使用符号象征。这是《易经》*特别的地方。平常我们见面都要先交换名片或请教大名,人从小开始就要有名字,名字本身不变,但这个人天天都在变。我们想想看,我们小时候生下来叫的名字,这个名字是不变的,但是你哪一天不在变呢?从小学一路到现在,毕业几十年了,名字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易经》的智慧就表现在使用符号象征上面。西方有个学派,就强调人是使用符号的动物。说到人的特性,跟动物相比有什么特别?以前西方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但是有理性的动物,为什么会做出很多非理性的事情呢?人类历史上确实是有无数非理性的事情。换一种说法:“人是唯一会笑的动物。”说实在的,人会笑,有时候是笑里藏刀;有时候是表面笑,里面哭。并且,你怎么知道动物不会笑呢?
……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
傅佩荣积极推进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教学特优奖”。出版作品逾百种,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等多项殊荣。
近十几年来,他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及国学的演讲和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在华人文化思想界影响深远。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建国初期对唯心主义的四次批判(精 哲学卷) 内容简介 《建国初期对唯心主义的四次批判》为《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中的哲学家卷,涵盖...
理学纲要 本书特色 为了向读书界再现民国时期中华学术的灿烂景观,为了帮助人们深层次地思考中西文化的差异,为了能站在新的高度承继中华文明的传统,开启面向21世纪的...
中华二印2000-3800目录 该书述清初东南法门纷争,凡十章,三卷。一、临济与曹洞之诤;二、天童派之诤;三、新旧势力之诤。主要叙
平常道2 本书特色 萧然有比较高的情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重视感情的价值,认为那是人生*宝贵的东西。一位网友评价萧然,说他是才情**、才气第二、才华第三。把...
唐顺之-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唐顺之(1507~1560),江苏武进人,博学多识,对历史、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兵法及乐律皆有研究。他是明中叶著名的散文大家,其...
李居明浅谈密宗 本书特色 《李居明浅谈密宗》:何解修密可以改造人生?何解修密不是说理而是行动?何解修密可以启智并成就人生伟业?……李居明先生深入浅出地为您解读了...
人类思想史上的新历史观-新大众哲学.5.历史观篇 本书特色 “新大众哲学”丛书自觉以大众化为宗旨,通过提炼和归纳三百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用老...
四柱学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四柱的哲学基础,以及天文、地理、时空的变化之机,人在时空中必然会受时空之影响,这种影响有哪些,具体的条件是什么?古人如何对待这种...
华夏文库 儒学书系 仁心与仁政 孟子 本书特色 “周游”是春秋以来土阶层投身社会*常见的途径。孟子从中年开始周游列围,遇诸侯公爵无数,与当时各派思想家辩论。晚年...
印度哲学史略-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印度哲学史略》作者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毕业于清华学堂,后留学美...
本书论述先秦诸子学术,有三个特点:第一,全面分析先秦学派的源流,除道、儒、法、名、墨、阴阳等六家之外,兼及纵横家、兵家、
2014-2015-中国应用伦理学 本书特色 2014年10月18—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发起并由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承办的第九次全国应用伦理学...
东坡禅喜集 目录 东坡禅喜集 题东坡禅喜集 序东坡禅喜集一目 颂东坡禅喜集二目 赞东坡禅喜集三目 偈东坡禅喜集四目 铭东坡禅喜集五目 书后东坡禅喜集六目 记东坡...
&戴维·塞德利(DavidSedley),剑桥基督学院研究员,剑桥大学哲学教授。他发表的论著包括与朗(A.A.Long)合著的《希腊化时期的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这部专著于199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其宗旨是,利用巴利语原典,向中国读者提供尽可能接近原
迈向正义与美德-实践推理的建构性解释 本书特色 《迈向正义与美德:实践推理的建构性解释》:当代实践哲学译丛。迈向正义与美德-实践推理的建构性解释 内容简介 简介...
《经学通论(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清代皮锡瑞著的经学通论,从今文经学家的立场出发,对易经、尚书、诗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让
本书是对《周易》包括《易纪》全文的注释。作者继承象数学的传统,认为《易》辞皆观象而累,故重在以象释《易》。除了依据《易傅
杭氏易学七种:周易杭氏学(全二册) 内容简介 一、杭辛斋(1968-1924),名慎修,清末民初浙江省海宁县人,故又称海宁先生。杭氏青年时期应童了试名列前茅,其...
本书研究《周易》有哪些心理体会?反映在本书里哪些特点?有必要在这里作几点简单的介绍。一、首先需要说的,本书的说解是恪遵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