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六十四卦是一套特定的符号系统。占卦还需要解卦,这表示人生有可测和不可测的部分,同时人也有自行做主的选择机会。因而占卦不同于算命,它要求我们以清醒的理性与负责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易经》在古代经典中属于哲学类,它是一套圆满的哲学体系。《易经》再三揭示人生的正途在于:培养德行、增强能力,以及启发智慧。
关于《易经》的学习,作者用三句话来概括:一、不学一定不会;二、学了不一定会;三、学会终身受用。首先,《易经》的六十四卦是基于一套特定的符号系统,若是不曾学习,则这些卦象显得神秘而难解。其次,为什么学了还不一定会呢?因为它的占卦部分需要解卦,而解卦能力永远有提升的空间。这表示人生有可测与不可测的部分,同时人也有自行做主的选择机会。占卦不同于一般的算命,也在于它要求我们以清醒的理性与负责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后,学会《易经》,将可终身受用。此中妙处,其实在学习过程里就已经逐步实现了。
作者于2008年1月,应山东电视台《新杏坛》栏目之邀,主讲了九集《易经与人生》。这是借助传媒之便,向大众介绍《易经》的来龙去脉与基本观念。现在讲稿整理成书,又增加了许多图片、资料,以及占卦与解卦的方法,希望读者可以比较全面而客观地认识《易经》,由此进入它广大无边又深奥无比的世界,与历代读书人一起遨游相忘于其中。
**章《易经》是什么
很多年前,我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教书。由于饮食习惯很难改变,到国外之后,我跟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先找中国餐厅。有一家餐馆老板知道我是教哲学的,他就对我说,我们这餐馆生意不太好,因为犯了“路冲”。犯了“路冲”之后怎么办呢?他就买了一个“先天八卦图”挂在餐馆门口。挂了一个多月,生意并没有改善,他就说,你帮我看看,这个图是不是有问题?我一看,发现那个挂着的“先天八卦图”(参看本书52页)底下两个卦画反了——难怪无效。但是,后来改正之后,是否有效?
学习《易经》的心得
很多时候,我们把《易经》当作心理上一种需求的满足。事实上,《易经》能否消灾解厄、趋吉避凶呢?《易经》的重点不在这里,而在于“修德”、“行善”。我上面提的那个经历,就是因为八卦就在《易经》里面,也是我们*古老的传统。谈到学习《易经》,我有三句话作为心得。
**,不学一定不会。你没有学过《易经》,就肯定是不懂的。有什么学问是不学也会懂的?假设你没有学过儒家,没有仔细读过《四书》,我说你要好好“修德行善”、“忠信孝悌”,你一听也知道这是儒家;假设你没有学过道家,对于老庄也不曾仔细研究,我说你要“顺其自然”、“不争”、“无为”,你一听也知道是道家。很多学问虽然你没有学过,也会知道一些大概,但是《易经》不一样,多少人买了《易经》,打开一看,只有两个字——“天书”,不知道它在写什么。它里面*主要是六十四个卦象,对于卦象,如果你没有花一、两个小时入门的话,根本就不知道它代表什么;而每一个象都很像,很接近,都是两条线合成的,一条横线是没有断裂的,另外一条是断裂的。所有的卦都是两条线合成的,两条线很简单,但是合成六条线之后就复杂了,就有六十四个。所以,你不学一定不会。
第二,学了不一定会。学了还不一定会,那是怎么回事呢?《易经》有两个大的范围:一个叫“义理”,说明要如何修德,要培养好的德行,这个理解起来倒是比较容易,因为“义理”是人生正确的道理。另外一个叫“象数”,象数就很麻烦了,它关系到一个卦象可以用数字来表达它的意思,这就跟占卦有关了。学《易经》只学“义理”的话,一辈子不懂占卦,显然不太圆满;但是专门讲占卦,*后好像变成算命的,那更不是《易经》原本的意思。所以,不学一定不会,学了不一定会。
还好有第三,学会终身受用。你一旦学会,终身受用。对自己来说,知道为什么要修德,什么时候要采取什么样的行为,都非常清楚。对自己的生命掌握一种主动性,培养智慧,发展能力,又有德行,这是《易经》*高的理想。由此可知,我们确实要了解一下《易经》到底是什么?我分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易经》、《易传》、“易学”
《易经》是一本*古老的书,因为古代的书是竹简,所以内容简单扼要,材料很少,只是后代发挥得比较多。《易经》为《十三经》之首,那时还没有《十三经》的讲法,在先秦只讲《五经》,就是《诗》、《书》、《礼》、《乐》、《易》。《诗》(《诗经》)代表文学;《书》(《尚书》)代表历史;《礼》(《礼经》)代表生活规范;《乐》(《乐经》)代表艺术、音乐修养;《易》(《易经》)代表哲学。一说到哲学,感觉“玄之又玄”,好像与生活脱了节。《易经》本身在古代被列为哲学范围,它有何特色呢?哲学是“爱好智慧”,智慧有一个特色——“完整而根本”。也就是说,你不能只看人的世界,还要看自然界和天道,即天、地、人三方面都要兼顾;不能只看现在,还要看过去、未来。所以,在空间和时间(即宇宙)上两方面都要兼顾。
《易经》作为哲学的代表,它在古代是*根源的,它包括三大部分:经、传、学。这也是学术界目前公认的分类方式。如果只念“经”,*多二十页。因为《易经》的“经”本身很少,只有六十四个卦象,加上卦辞、爻辞,二十页就写完了,但是这二十页没有人看得懂,不知道它在写什么,因为太扼要、简单了,所以就有《易传》。
《易传》是孔子与后代弟子们持续研究,可以说是整个学派的合作才完成的。所以,你现在买任何一本《易经》,都是《易经》、《易传》合在一起的。一旦分开,你就不知道它在说什么。经过儒家的解释,《易传》的内容很丰富,有十个部分,叫做“十翼”,“翼”就是辅助,好像翅膀一样,作为辅助,助你了解《易经》。“十翼”首先是《彖传》、《象传》,各分两部分,总共四篇。《彖传》是解释卦辞的部分,《象传》就是解释卦义和爻辞,解释卦义的叫做《大象传》,解释爻辞的叫做《小象传》。以《小象传》为主,《大象传》只有一句话。“彖”有上下,“象”有大小。其次是《系辞传》,《系辞传》是哲学方面独立的精彩论述,分上下的理由不一样,是因为内容太长,所以分上下两部分。这样一来就有“六翼”了,还剩下四个:《文言传》、《说卦》、《序卦》、《杂卦》。《文言传》是专门针对乾卦、坤卦做一系列特别的说明,因为这两卦太重要了。《说卦》是要说明每一卦为什么需要出现,为什么是这个名称。《序卦》是讲六十四卦为什么有这个顺序。《杂卦》即没有顺序,很多卦混在一起讲,很多人认为《杂卦》并没有什么道理,应该不算什么伟大的作品。
司马迁认为“十翼”是孔子所作,后人认为是孔子的学生传至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为第十代。司马迁家学渊源,懂得《易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是因为懂得变化的道理才写成《史记》。
整个《易经》的思想基本上是在时间的变化过程中,看人应该如何根据自然界的变化安排自己的行为,目的是要“趋吉避凶”。人活在世界上当然是希望过得快乐,谁都不喜欢有痛苦、有烦恼、有灾难。吉凶就变成:在世界上活得开心不开心?要的东西能不能得到?或者不想失去的东西会不会失去?总的来说,我们要了解“十翼”只是十种对于《易经》内容所做的说明,属于《易传》的部分。
“易学”是汉代以来的学者各自研究,门派多得不得了。你随便查一下,大概有一百多部易学作品。介绍《易经》,我们要以“经”和“传”为主,把《易经》与人生的道理说清楚。有些人喜欢成语,而很多成语就是从《易经》里面发展来的。
总之,我们首先要了解,《易经》是*古老的书,古代经典的**部,它里面包括“经”、“传”、“学”,我们的重点在“经”和“传”。“学”这一部分非常复杂,没有人搞得清楚,天下没有一个人敢说他全部懂《易经》,就是学会某一部分,也得花上几年的时间,因此能够入门,就很不错了。本书的目的即在于此,希望从介绍里面,能够让我们了解《易经》与人生的相关性。现代人为什么还要学习这么古老的智慧?它到底有没有启发性呢?这是我们的重点。人生的智慧在《易经》里面可以说是集大成,得到了一种完整的解释,就看你以后如何延伸及应用。
有人问,《易经》的大原理是什么?一句话:“观天道以立人道”。“天道”代表宇宙大自然的规则,“人道”就是人的世界应该如何生存的道理。你不能够关起门过人的生活,因为你要随时与自然界互动产生关系。你住在山边就有适合山的特性的生活,住在海边就是另外一套了。你不能说我是一个人,到任何地方都是完全一样,如果不能够适应自然条件,春夏秋冬都不能分辨,怎么生存?所以人的生活跟自然界息息相关。我们讲到《易经》的开始,就要从这里人手。
《易经》是符号象征
如何观察天道来安排人之道呢?它的特色是什么?答案是:使用符号象征。这是《易经》*特别的地方。平常我们见面都要先交换名片或请教大名,人从小开始就要有名字,名字本身不变,但这个人天天都在变。我们想想看,我们小时候生下来叫的名字,这个名字是不变的,但是你哪一天不在变呢?从小学一路到现在,毕业几十年了,名字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易经》的智慧就表现在使用符号象征上面。西方有个学派,就强调人是使用符号的动物。说到人的特性,跟动物相比有什么特别?以前西方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但是有理性的动物,为什么会做出很多非理性的事情呢?人类历史上确实是有无数非理性的事情。换一种说法:“人是唯一会笑的动物。”说实在的,人会笑,有时候是笑里藏刀;有时候是表面笑,里面哭。并且,你怎么知道动物不会笑呢?
……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
傅佩荣积极推进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教学特优奖”。出版作品逾百种,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等多项殊荣。
近十几年来,他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及国学的演讲和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在华人文化思想界影响深远。
礼学思想体系探源 本书特色 王启发博士所著《礼学思想体系探源》内容非常丰富,这是从思想史角度尝试探讨儒家礼学的**部专著,作者阅读了西方学者的一些相关理论著作,...
《老子》新解-(上.下) 本书特色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凤凰卫视《国学天空》主讲专家。读《老子》,明“道”晓“...
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本)--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本书特色 《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本)》吸收了历代对《老子》研究的成果,对《老子》作了详细的注释和分析,...
有门-法华经心读 本书特色 《有门(法华经心读)》:历来被认为是佛经中的“经中之王”。释迦牟尼说自己所有的一切佛法,所具备的一切自在神通道力,都在《法华经》里作...
四书古人典林 内容简介 江永《四书古人典林》是一部集实用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经典普及性著作。书中汇辑了诸多先秦古人及其事迹,而以经典史籍资料相参证。全书12卷,近...
罗森茨维格生平与思想 本书特色 罗森茨维格的一生便是一场巨大的精神探索,他深刻的哲学思想与犹太学研究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本书编者纳胡姆格拉策曾师从罗森茨维格,见证...
逻辑学与认识论导论-(1906-1907年讲座) 本书特色 本书为《胡塞尔全集》第24卷,其主体部分是胡塞尔1906—1907年冬季学期在哥廷根大学...
煮酒论道:逍遥世间的绝妙智慧 内容简介 这其中,笔者对首家的思想尤为喜欢。道家看似清静无为,并没有像其他学说那样口口声声地标榜“仁爱道义”,其实却*关爱注重着草...
内在小孩解道德经 本书特色 我为什么推荐韩金英和她的《内在小孩解道德经》?过完春节,有朋友推荐韩金英的这个选题,我读了部分样张,很快决定立项,而且首印三万。同事...
《周易外传:王夫之著作(竖排版)》内容简介:《周易外传》写作于一六五五年(清顺治十二年),那时明王朝已经覆亡,王夫之也屡遭险
蔡尚思全集-集外集补编 本书特色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蔡尚思全集》,共八大卷,因时间仓促,故资料未能收集齐全。近十年来,学界又发现了不少尚未收录的蔡尚...
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深入人心的价值信念与理性准则,自然法见证着人类在求证“斯芬克斯之谜”的历程中对永恒、不朽、神圣、和谐的向往和对秩...
汤用彤讲佛学 本书特色汤用彤先生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他本着“文化之研究乃真理之探求”的治学精神,其文字对今人...
道教自然观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
《道德经》真义探微 本书特色 《道德经》所阐述的“道”,是*根本的“道”。本书,就提出了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古往今来一切思想家、哲学家,一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牛津通识读本 本书特色 本书从各个方面简明扼要地、全面地论述了作为公众人物和大科学家、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的伟大贡献。把这样一本篇幅不大的书从英...
立品图书2010年11月出版。立品小站http://site.douban.com/108758/佛陀的一生有四个关键时期——发愿出离、证得正觉、传授教法、
国学启蒙经典5-诗经.孝经.忠经.易经 本书特色 世上有一种书,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弥新,人们称之为“经典”。经典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由韩庆祥主编,为了反映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并为学界提供一份可供参照讨论的学术...
道教科仪研究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方志出版社出版★ 《道教科仪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卢国龙研究员、汪桂平副研究员合作完成的一项重点课题“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