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之隔味不同-八方饮食漫笔

一江之隔味不同-八方饮食漫笔

作者:邱庞同 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09-01-01

评分:5分

ISBN:9787501966202

所属分类:烹饪美食

书刊介绍

一江之隔味不同-八方饮食漫笔 目录

**辑苏扬编
一江之隔味不同——写在《苏扬编》前面的话
历史悠久的花色菜
从太湖船菜想起的
维扬细点驰誉中外
扬州狮子头
淮安长鱼席
“大煮干丝”与“烫千丝”
玲珑剔透的“西瓜灯”
“就口跑之”的“炝虾”
刀鱼去刺的艺术
从和尚妙手烧猪头谈起
“将军过桥”又一法
菜肴的“脱胎换骨”
民间佳肴“鸭羹汤”
笋馔贵清鲜
“冬瓜盅”古今谈
“只将食粥致神仙”
花卉与佳肴
盖浇面
色艳味鲜的“螃蟹油”
“汤包”的奥秘
“犬牒”与镇江肴肉
食糕须作姑苏行
“莼鲈之思”的余韵
妙不可言的“三虾豆腐”
“松鼠鳜鱼”的来历
于右任与“鱼巴缔汤”
从“叫化鸡”的故乡谈起
古代名馔“云林鹅”
鱼肉为皮包馄饨
“同肠”“套肠”
云彩·佳肴及其他
无上佳品“盐水鸭”
话说豆腐
第二辑苏扬编(续)
扬州炒饭
人间美点在扬州
扬州的饮茶与吃点心
此“文思豆腐”非彼“文思豆腐”
古今中外说套菜
清代《邗江三百吟》中的扬州食俗
扬州宴席千载不散
乾隆下江南在扬州膳食漫谈
何日再见金山寺豆豉
风味无穷的“京江肴”
无锡不产锡,产佳肴
姑苏饮食散记
叫化鸡小传
鲥鱼的怀念
金秋话蟹馔
江阴佳肴一瞥
“秦淮八绝”与“建康七妙”
食河豚记趣
食河豚今昔谈
文蛤·竹蛏·紫菜
靖江汤包杂谈
茶馔漫谈
“炒软兜”三解
淮安茶馓
小龙虾与大鱼头
乾隆亦爱吃蒲菜
淮安鳝鱼菜的极品
第三辑四方编

一江之隔味不同-八方饮食漫笔 内容简介

本书为饮食文化类图书,作者为我国饮食文化研究专家,长期从事饮食文化研究。是作者将其发表的烹调小品文集结成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研习、认知、感受为主体,约100多篇,融饮食文化的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是餐饮业内人士及饮食文化爱好者值得阅读的一本好书。

一江之隔味不同-八方饮食漫笔 节选

一江之隔昧不同——写在《苏扬编》前面的话
江苏菜是我国著名的菜系之一,而苏州菜、扬州菜又是江苏菜系的两大支柱(此外还有南京、无锡、徐州等地的菜)。在一般外地人的心目中,苏扬二州的菜似乎是一码事。其实,两地的菜虽有相通之处,但终究是自成一家,各具特色的。
如果要详谈苏州菜、扬州菜的历史沿革、风味特点,那就必然要涉及两市的历史、地理、物产、气候、风土、人情等许多方面,颇费笔墨。这儿,只能简略地谈一谈。
一般地讲,苏州菜是由苏州及其周围地区的菜构成的。姑苏古为吴都,后又为江南名城,人烟稠密、富庶繁华,这些都为苏州菜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苏州菜的历史颇为悠久,可以上溯先秦,屈原的作品中曾几次提到吴地的风味。但较早的详细记载却见于南北朝、隋唐时期。当时,苏州一带著名的菜点有“莼羹”“鲈鱼脍”“茭白”“蜜蟹”“檀饵”等,均受到过古代诗人的吟诵。及至五代,已有了花色名菜“玲珑牡丹鲊”。宋元明时期,苏州菜进一步得到发展,这在元末明初苏州人韩奕撰的菜谱《易牙遗意》中多有反映。清代,苏州的饮食业更加繁华,仅顾铁卿《桐桥倚棹录》中所记虎丘一带饭馆中的菜点就有上百种之多。
……

一江之隔味不同-八方饮食漫笔 作者简介

邱庞同,男,1944年生,江苏扬州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75年起,从事中国饮食烹饪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扬州大学烹饪与营养科学系前系主任、教授,兼任中国烹饪协会理事。曾参加《中国烹饪辞典》《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国食经》的编写,分别任副主编、历史分支主编、食典分编主编;注释出版过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的《养小录》《易牙遗意》《食宪鸿秘》《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居家必用·饮食类》《粥谱》等古籍;出版过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图书的专著《中国面点史》《中国菜肴史》,以及《中国烹饪古籍概述》《古烹饪漫谈》《古代名菜点大观》《烹调小品集·苏扬编》等。还发表过上百篇有关饮食烹饪史方面的论文、学术随笔,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