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何处

心安何处

作者:温立三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年:2009-01-01

评分:5分

ISBN:9787503936173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心安何处 内容简介

暮色苍茫中,火车爬行北上,穿过山洞又山洞,碾过桥梁又桥梁,掠过村庄又村庄,故乡在我的身后远去。窗外,夜的浓度在不断增加。极目远望,高天寒流滚滚,西边晚霞满天。又一个日子将要死亡。近处,满目是沉默得令人窒息的山峦。朦胧中,依稀可辨的条条羊肠小道逶迤而去,不知其所之。
路边掠过的村庄和农舍,全都阒立在寒冬里,没有一丝光亮,也不见一个人影。难道这是风雪的延续?遥远的电流传不到这里?或者,这里压根就是油灯的世界,人们都哪里去了呢?难道一如当年的我,瑟缩在某个寒冷的角落里?或在铁的被窝里饥寒交迫地取暖?也没有看见一缕炊烟,这究竟为什么?这里,也许压根儿就无人居住,屋子的主人,在这鞭炮声声辞旧迎新的时候,可能因风雪阻隔而无可奈何地滞留在异乡的土地上。

心安何处 本书特色

生命中重要的事,人生*初的理想,一群这样的灵魂,小河流水入梦来,年年岁岁元宵节。

心安何处 目录

想起远方的田野——代自序
生命中重要的事
饥寒交迫的冬天
寒气逼人的早上
咱们从小爱劳动
从前*怕是乞丐
一九七六
禾穗之痛
禾穗之悲
初中生活杂忆
那时我们还不懂事
被诬和诬人不同的滋味
活着*重要的事情
饮马河边
上趟厕所相当于散步
与死神的几次谋面
生命不息,奔跑不止
我的语文之路
与数学狭路相逢
在它面前我输得很惨
人生*初的理想
曾经的幸福时刻
三月枇杷四月李
一生中的**次行贿
看电影比吃肉还难
寻肉吃的几种办法
人生*初的理想
从红小兵到少先队
少年梦想之修订版
那年代的神秘游戏
走在时间的大路上
穷光蛋的日子苦而又甜
看车而不想坐那是假话
爹亲娘亲不如解放军亲
我的练武生涯
几个小青年与霍大侠的缘分
考试的故事
可堪回首话周末
借鸡说事
一群这样的灵魂
说不尽的故乡人
学习雷锋好榜样
我也曾有个奶妈
跛子名叫赖汉光
寿则多辱
一对苦人
草鞋婆姥
叶落不归根
十恶大败
死生有命
曾祖之死
不知死亡为何物
怀念我的父亲
姑姑啊我的姑姑
天上雷公,地上舅公
大哥大哥你好吧
我的思想启蒙师
初中的物理老师
也说点儿知青的事
曾有这样一个灵魂
细新布
五秀
阿楷
小河流水入梦来
星空灿烂伴我眠
岁月的河汇成歌
鞭炮声声辞旧岁
童年的中秋
远去的童谣
我曾与昆虫为敌
小河流水入梦来
山路弯弯斫柴忙
悼念三棵老樟树
故乡的野果
梦回洁白的世界
黑暗中的灯与火
关于头上那点儿事
灵魂靠什么洗濯
我呼唤家乡每一座山的名字
故乡之恋
年年岁岁元宵节
难以忘怀的过年
故乡的屠夫
正月里来舞花灯
年年岁岁元宵节
兴风作浪秃尾龙
土城奇闻怪事多
悯地坟
行嫁
扛丧
喊惊和箸只
一年一度清明节
给子孙造几间新屋
灶台上的器物
五花八门的家乡称谓
土城人民的几种动作
虫飞鸟鸣山水间
饭桌上的菜蔬们
想起你们格外亲
人在旅途——代后记

心安何处 节选

饥寒交迫的冬天
年龄越大,食欲越减,下一顿饭的时间总是很快到来。坐在饭桌前发愁,不知道吃还是不吃。于是总想起童年时的饥饿,一时竟分不清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苦难。
记得也是这样的严冬吧,在没有一点暖意丝毫不值得留恋的被窝里,半梦半醒度过又一个难熬的寒夜之后,曙光初现在窗户上。这时候,我听见姐姐熟悉的脚步声上了阁楼,然后是竹筒嚓嚓地在米缸里量米,又哗地倒进瓦钵的声音。每次我都要在心里数着姐姐量了几筒米:一般是一筒,如果是这样,我知道今天又吃不到多少米饭了。偶尔听到姐姐犹豫一会儿再稍微加一点米的声音,这种情况下,我就知道姐姐脑子里可能在想,今天有没有客人要来,这个月的粮食够不够,队里今天是否谁家杀猪,等等。如果谁家杀猪,每家可以凭五毛钱一斤的价买到或赊上一二斤肉,这样,便可以把本来放在中午吃的那碗米饭移到早餐来吃,每人有小半碗油汪汪的小炒肉下饭。不过这种机会非常之少,一年大概就那么两三回吧。
再过一会儿,就被吆喝着上山放牛割草砍柴或下地干活。等到可以回家吃饭的时候,差不多饿得快要晕倒了。摇摇晃晃回到家里,等待自己的是米汤和红薯,甚至可能是红薯渣。我亲眼看见多少乡亲为了填饱肚子,把长虫的红薯不经咀嚼完吞下咽,因为长虫的红薯一嚼就苦,所以乡亲发明的办法是,干脆一吞了事,免得受那味觉之苦,那苦就让胃去承受吧。我的乡亲对付吃苦可真有办法。记忆中我似乎没有这么吃过,因为觉得恶心,心理承受不了。
红薯有红白两种,白的淀粉多,难咽,却更管饱,吃下去耐饿;红的较甜,好吃,但消费量大,所以焖红薯得红白兼顾,否则生计就会出问题。红薯渣者,红薯榨淀粉所剩之渣也,连猪狗都难以下咽,况人乎?于是乡亲发明了在里面放糖精的食法,果然好吃许多。糖精为何物?糖之精华也,糖本身已经够甜了,况精乎?但科学的化学成分我至今不知。后来进了城,可以吃饱米饭了,当过上好日子的人们纷纷重新爱上红薯这种食物的时候,我却永远不愿意碰它,因为它吃伤了我幼小的心灵,永远无法复原。现在,每晚给儿子焖上几根红薯以引诱他的食欲,但开饭时往往先藏起来,让他吃一碗米饭,再把红薯端出,以免他不吃米饭专吃红薯。每见此情此景,我就思绪万千,我的童年是在饥寒中盼望米食,儿子的现在却是在饱暖中期待红薯。
就这样把肚子填饱,但嘴里永远还想吃。冬天天冷,如果下雨雪,加以年纪小,便大半个白天闲着。闲着的人更觉饥饿。此时山上光秃一片,没有任何野果可供采摘,就只好想其他办法了。有时从家里的粮仓中偷出几把大豆藏在口袋里,提个火笼,找个曾经装过搽脸油的小铁盒,把大豆放在里面,铁盒埋在火中,一会儿挖出来,冷却后打开,豆子熟了,放在嘴里吃得脆响,余香满口。还有一种充饥的办法,偷几根红薯出门,野外找个地方挖坑生野火,红薯煨熟,剥皮下肚,比家中锅里焖出的要香得多。吃完后抹抹嘴上草木灰悄悄溜回家。
也别指望午餐能吃到什么好东西。季节好的时候一般可以分给一小碗米饭,外加一碗稀粥。冬天的菜地里一片荒凉,点缀些青菜萝卜,饭桌上只好以霉豆腐、豆腐渣、萝卜干、腌菜干等干菜为主,这些没有油水的东西,吃下去更饿得心慌。
晚餐更没有什么吃头。等待自己的又是红薯、米汤、红薯渣、荞麦糊等。其中以喝米汤为*,十碗八碗喝下去还不愿停嘴。有一次,我竟喝得几乎要胀破肚子,痛苦得蹲在地上直叫唤。这次暴饮的痛苦让我一辈子刻骨铭心。但晚上喝多了米汤容易尿床,为此不知挨过父母兄长和姐姐的多少责骂和挖苦。
冬天的夜来得早,来得长,去得慢。一盏油灯,四面寒壁,无以打发漫漫长夜,早早上床,布衾似铁,脚下冰冷,肚里饥饿,难以入眠。想到第二天吃食仍然无望,更无法入睡。卖火柴的小女孩尚且能够梦见烤鹅,而那时的我却连做美梦的基础都没有。
我这是在忆苦思甜吗?但我竟迷惑于苦和甜的标准,过去饥寒交迫自然是苦的,现在茶饭不香自然也不能算是甜的,那这算是什么人生呢?
寒气逼人的早上
印象中的童年四季赤脚,到了年底,大人给他们的孩子一人做一双布鞋,这就是第二年全年的用鞋。每天早上起床,不许穿鞋,光脚下地,那双布鞋就留在了床边,直到晚上,双脚才与它第二次见面。整个白天,这双脚板,屋里屋外,上山入水,泥里粪里,到处留下足印,傍晚时分一瘸一拐地回到家里,把脚底板中的刺,能挑的挑出,挑不出的忍着,等来日自行变成皮肉的一部分。喝完稀粥,咽饱红薯,捡出床边那双布鞋,打几勺水搓掉脚底的泥巴和粪迹,擦干,穿鞋趿拉着上床睡觉。这双脚每天与布鞋在一起的时间实在太短,只充当从水桶向床板过渡的桥梁。
也许是现在日子过得太舒适,总觉得儿时的冬天比现在冷,霜冻比现在多。早上出门干活不愿脱鞋,总是被大人斥骂一通,说我是败家子,不知道爱惜东西,现在穿烂了,看我冬天穿什么。只好恋恋不舍地把鞋留下,十个脚趾使劲往地上掘,拱起脚背,尽可能减少脚底板与地面的接触,好缓解寒冷带来的刺激。就用这姿势牵牛走向附近的山腰。被寒霜打蔫的野草已基本干枯,上面是一层茫茫白霜,一脚一脚踩上去,回头看见双双足印,那是用脚底的余温融化霜冻后的痕迹。每踏一脚就是一阵寒气同时涌上身来,于是被炭火烫了似的赶紧跳到旁边的石头上。石头上也好不了多少,一会儿,沁人的冷气又一阵阵涌上心来。天寒地冻,无处逃遁。看着旁边那头黄牛我可怜的兄弟,也冷得毛发蓬松牛皮抖动,无心觅食而四处张望。
我发明了两种办法来对付寒冷。一是用想象来驱寒,脑海里尽可能想象此时此刻家中灶下翻腾的稀粥、烫手的红薯和滚热的姜汤,以转移自己对寒冷过分的注意力。二是面朝东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正在升起的一轮红日,直看得眼前一片黑暗仍不放弃,此时奇迹发生了,慢慢感到一股热量进入了身体并灌注于双腿,与脚底上传的滚滚冷气互相抗衡。
因为衣不蔽体无以御寒,我冬天穿过爷爷去世后留下的长衫,那是清末的家乡农民衣服的款式。这衣服穿在我身上产生了喜剧化的效果,小丑似的打扮让我几个兄弟笑得前仰后合。因为无钱买布,我夏天穿过医院包扎伤口的纱布做成的汗衫,引来同班同学对我肆意的嘲笑,这对我的自尊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使我多年来一直对他们耿耿于怀。更多的时候,我穿的是父兄身上除旧布新后留下的衣服。我年年岁岁穿破旧衣服的感觉,就像我现在每晚吃剩饭一样难受,这让我对穿新衣服的盼望顺理成章。*强烈的念头总是在年底出现,却年年以失望告终。母亲把父兄穿过的衣服拆开翻面,改造成适合的大小拿来应付我,这远远看上去就像新的一样,但我的痛苦只有自己*清楚。
由崇拜解放军进而想得到一件有四个口袋的衣服,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穿上它耀武扬威,这种愿望直到十四岁终于得以实现,这一年,我穿上涤卡中山装与几个哥哥平起平坐。父亲还在集市的小摊上买回几双人造革皮鞋,这让我平生**次体验了皮鞋带给我的自信。
高中三年的穿着比童年还要难忘。作为全县范围内选拔出来的尖子生,我在衣着方面没有得到父母的任何奖励,他们反而对廖日升进行了冷嘲热讽,原因是他给自己升学的儿子廖光山买了两双丝袜。“才考上个高中就这么娇纵,那考上大学又将怎样宠着?”父亲不知道我对那样的奖品梦寐以求。我带着父兄淘汰的衣物心情灰暗地来到土城中学。二十八年过去了,我对自己冬天的打扮仍记忆犹新:50年代父亲的一件颜色褪尽棉絮外露的棉袄,一双二哥给的又黑又黄的回力牌白球鞋,一条三哥给的短及腿肚的蜡黄色裤子,我这副滑稽可笑的行头自己浑然不觉。当我穿着这身打扮恬不知耻地满校园招摇时,招来了师生异样的注目礼,一只江西土狗竞把我当成冒然闯入的乞丐而吠我不已,旁边穿戴得体的表弟却安然无事。这让我**次让明白了狗眼看人的本义。
对新衣服的渴求贯穿了我的青少年时期。考上大学让父母异常慷慨地给我做了两条喇叭裤,买了两件新衬衫,外加一双真的牛皮鞋,也许还有两双袜子。这让我平生**次大刀阔斧地对自己的全身上下进行更新。四年的每一个寒暑假,我都有一身新衣服穿回校园。我还用自己勤奋得来的奖学金购置衣物。我一生的**件西装就是用奖学金买来的,这让我**次感受了这没有领子的服装带给我的自信。我还用自己挣来的奖学金买下平生**件棉袄,它陪伴我度过了六个寒冷的冬季,温暖了我一段孤独的岁月。
如今,家中昂贵的衣服挂满衣橱,我却很少染指,任由它们多年碌碌无为。我对它们已没有兴趣,而沉湎于那些早已灰飞烟灭的件件往事之中。
咱们从小爱劳动
现在学校里有一门功课叫做“劳动技术”,但在以前就叫做“劳动”。那时候,全校学生无一例外都是农民子弟,就连老师也是农民,教书只是他们的副业。在我们眼里,劳动无非就是种田莳菜砍柴养猪之类的活,技术含量极低,人人能做,哪里需要像现在这样,老师站在讲台上口泛白沫传授什么劳动技术?
那时候,我们上劳动课就是替学校干活。干得*多的活是捡大粪。猪粪牛粪狗屎大便甚至鸡屎全都捡,大家比着看谁捡得多,捡得多的受表扬。有时牛粪不能算数,理由是,与其他粪便相比,牛粪容易找,山上路边到处都是,一泡牛粪就是沉甸甸的好几斤,劳动者可以一劳永逸。而猪粪狗粪之类,即使找遍全村也捡不来多少。物以多为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牛粪也算是粪,老师认为这就太便宜我们。另外,老师说牛粪的肥力太薄,不好肥田,扔到田里与一堆泥土没啥两样。有的老师处事比较灵活,若哪个学生非要交来牛粪,那就给他打折,即同样的斤两,只相当于其他粪种的一半。学校有这样的规定,学生自然不敢有意见。死沉死沉的一筐湿牛粪,手提着走几里山路到学校,*后却打个折,我们觉得划不来。
拾粪有窍门。我观察发现,三岔路口是猪狗经常拉屎撒尿的地方。尤其那些看家的土狗们,出门爱留记号,每次经过这里,踌躇着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就低下头闻一闻,然后毅然走自己的路。可惜这些记号总是很快被乡下人破坏,做了耕田种地的肥料。那时候,政府号召深挖洞、广积粮、反美帝、反苏修,备战备荒为人民。积粮需先积肥,所以那时全国人民拾肥的积极性很高,乡下到处游荡着拾粪的大人小孩,刚见路边一泡散发着热气和臭气的新鲜猪粪或者狗屎,一会儿就不见了。有人走路时无意发现旁边一泡屎,赶紧回家取来工具,宝贝似的拾起来,藏在家中的哪个角落里,或者干脆直接扔进自家的田地里。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