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笔记

文化笔记

作者:王小波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9-01-01

评分:5分

ISBN:7538725261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文化笔记 内容简介

本书分“我的精神家园”和“沉默的大多数”两卷。内容包括: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男人眼中的女性美;有关“伟大一族”;有关“给点气氛”;生活和小说;我看老三届;驴和人的新寓言;愚人节有感等。

文化笔记 本书特色

王小波是目前中国*富创造性的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英,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其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他的文字,是透明的也是朦胧的,是本份的也是狡猾的。迷宫一般的文字,可以让你想到博尔赫斯,他兜起圈子来,比出租车司机还要出租车司机……总之,你可以读到无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无限的确定或者不确定。 《文化笔记》共收录了王小波生前的162篇优秀作品,包括《生活和小说》《拷问社会学》《文明与反讽》《域外杂谈·农场》《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等。

文化笔记 目录

序言上卷 我的精神家园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男人眼中的女性美有关“伟大一族”有关“给点气氛”生活和小说我看老三届驴和人的新寓言愚人节有感摆脱童稚状态李银河的《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李银河的《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关于同性恋问题有关同性恋的伦理问题《他们的世界》序《他们的世界》跋拷问社会学我为什么要写作用一生来学习艺术我对小说的看法小说的艺术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怀疑三部曲》序《怀疑三部曲》后记关于文体关于格调关于幽闭型小说文明与反讽关于“媚雅”奸近杀外国电影里的幽默商业片与艺术片我对国产片的看法欣赏经典好人电影都市言情剧里的爱情有关爱情片承认的勇气明星与癫狂另一种文化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在美国左派家做客门前空地打工经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北京风情文化的园地环境问题个人尊严君子的尊严居住环境与尊严饮食卫生与尊严有关贫穷域外杂谈·衣域外杂谈·食域外杂谈·住域外杂谈·行域外杂谈·盗贼域外杂谈·农场域外杂谈·中国餐馆写给新的一年(年)写给新的一年(年)工作与人生我的精神家园中卷 沉默的大多数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知识分子的不幸积极的结论跳出手掌心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论战与道德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我看文化热文化之争王朔的作品极端体验我看国学智慧与国学救世情结与白日梦百姓·洋人·官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人性的逆转有关天圆地方优越感种种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肚子里的战争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椰子树与平等思想和害臊体验生活皇帝做习题拒绝恭维关于崇高谦卑学习班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高考经历盛装舞步迷信与邪门书科学与邪道科学的美好生命科学与骗术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对待知识的态度有与无诚实与浮嚣下卷 爱可以把一切都容下诗人之爱*初的呼唤爱你就像爱生命痛悔真正的婚姻全是在天上缔结的请你不要吃我,我给你唱一支好听的歌孤独的灵魂多么寂寞啊我是一只骆驼我对好多人怀有*深的感情,尤其是对你吾友李银河我现在想认真了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美好的时光去上大学人为什么活着你和我是很不同的人孤独是丑的我要你,和我有宿缘的人没有你的生活目空一切的那种爱爱情真美我厌恶模式化的生活我在家里爱你爱得要命夏天好吗假如我像但丁或彼得拉那样口齿不灵哑巴爱写在五线谱上的信我怕世俗那一套怕得要死爱情会妨碍我们两个吗用你的火来燃烧我你孤独了我心里充满柔情我们的幸福啊,让它再浓列些,再浓列些吧我们可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爱可以把一切都容下你的爱多么美心里不安我记仇了你是多么傻呀我们不要大人爱情是一种宿命的东西爱也许是神秘的想像力的发作我们创了纪录永远“相思”你我们凭什么我愿做你的菩提树自从我认识了你,所有的人都黯然失色我*近很堕落你知道你有多好吗以后不写就不跟你好了“多产的作家”上帝救救她吧你也这样想我吗爱情,爱情,灿烂如云静下来想你,觉得一切都美好得不可思议我面对的是怎样一颗心呵爱情从来不说对不起

文化笔记 节选

对于以思维为乐趣的人而言,王小波无疑是他们*喜欢的作家之一。《文化笔记》是为了纪念这位不朽作家离世十周年所首次编辑出版的。在王小波去世后的这些年,他提供的文本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他的离去而失色,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亦显现。他创造的文学与美,像一束强光,透过时间的阻隔,启迪了广大青年的心灵。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精神家园,那么,王小波的精神家园又是怎样一番风景呢?让我们跟着《文化笔记》去看看吧!

文化笔记 相关资料

上卷 我的精神家园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因为太太在作妇女研究,读了-批女权主义的理论书,我们常在-起讨论自己的立场。作为-个知识分子,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一种接近某种女权主义的立场。我总觉得,一个人不尊重女权,就不能叫作一个知识分子。但是女权主义的理论门类繁多(我认为这-点并不好),到底是哪一种就很重要了。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别之间的不平等是社会制度造成的,要靠社会制度的变革来消除。这种观点在西方带点阶段论的色彩,在中国就不一样了: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已是社会主义制度,党主张男女平等,政府重视妇女的社会保障,在这方面成就也不少。但恰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感到了社会主义女权理论的不足。举个例子来说,现在企业精简职工,很多女职工被迫下岗。假若你要指责企业经理,他就反问道:你何不问问,这些女职工自身的素质如何?像这样的题目报刊上讨论的已经很多了。很明显,一个人的生活不能单纯地依赖社会保障,还要靠自身的努力;而且一个人得到的社会保障越多,目身的努力往往就越少。正如其他女权主义门派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向社会寻求保障的同时,也就承认了自己是弱者,这是一个不小的失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较多保障的人总是值得羡慕的——我年轻时,大家都羡慕国营企业的工人,因为他们最有保障。但保障和尊严是两回事。 与此有关的问题是:我们国家的男女是否平等了,在这方面有-点争议。中国人自己以为,在这方面做得已经很不错;但是西方一些观察家不同意。我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两个问题,头一个问题是:在我们的社会里,是否把男人和女人同等看待。这个问题有难以评论的性质:众所周知,一有需要,上面就可以规定各级政府里女干部的比例,各级人代会里女代表的比例,我还听说为了配合九五世妇会,出版社正在大出女作家的专辑。因为想把她们如何看待就可以如何看待,这件事就丧失了客观性,而且无法讨论。另一个问题是:在我们国家里,妇女的实际地位如何,她们自身的素质、成就、掌握的决策权,能不能和男性相比。这个问题很严肃,我的意见是:当然不能比。妇女差得很多——也许只有竞技体育例外,但竞技体育不说明什么。我们国家总是从社会主义女权理论的框架出发去关怀女性,分配给她各种东西,包括代表名额。我以为这种关怀是不够的。真正的成就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分配来的东西。 西方还有-种激进的女权主义立场,认为女性比男性优越,女人天性热爱和

文化笔记 作者简介

王小波,男,1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1968年中学毕业后到云南插队,后来做过工人、民办教师。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84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后于1988年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数年后,辞去教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