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属山东淄博市桓台县)人。清顺治十二年(1655),王士禛会试中式,三年后即顺治十五年补行殿试,考中二甲第三十六名进士。历官扬州推官、礼部主事、户部郎中、翰林院侍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因王五、吴谦一狱“失出”(重罪轻判或应判刑而未判刑),罢刑部尚书,从此还乡闲居从事著述,直至去世,终年七十八岁。卒后,又因须避雍正皇帝胤禛御讳,追改其名“士禛”为“士正”。
“明清十大家诗选”之《王士禛诗选》,共选诗上百首,详加题解、注释,读之不但可以知其诗,更可进而对王氏其人、其世有所了解。具体包括《复雨》《南园池上》《再过露筋祠》《焦山晓送昆仑还京口》《惠山下邹流绮过访》等。可供各大专院校学生及广大诗歌爱好者作为课外读物使用。
钱谦益《渔洋诗集序》对王士禛的诗创作给予了较高评价:“贻上之诗,文繁理富,衔华佩实。感时之作,恻怆于杜陵;缘情之什,缠绵于义山。其谈艺四言,日典,日远,日谐,日则。沿波讨源,平原之遗则也;截断众流,杼山之微言也;别裁伪体,转益多师,草堂之金丹大药也。”王士禛的诗歌创作,以体裁论,自以五、七言绝句*能体现其神韵说的精蕴,因为短小精悍的篇什易于化用或借用前人之作,可巧用他人的材料构筑自己的屋宇。以题材论,自以行旅舟车、流连风景之作*能感发神韵诗作者的创作激情,因为作为诗歌触媒的景物可作为联系前人有关作品的捷径,并能巧用其意境融会贯通于自己的作品中。以创作高潮论,自以王士禛任扬州推官期间、人蜀、使粤以及祭告西岳为*,总的来讲,后期又不如前期。原因是,王士禛的创作方法之_是运用前人有关作品进行广泛的联想、化解、组合,惟头脑敏捷方可胜任,年轻时的思维自胜于老年。王士禛倡导诗之神韵,主要是意境组合上的功夫,绝非简单地挦扯前人词句,加之他的一部分诗用典较多,若无详细的注释,就很难体会到其神韵所在。所谓“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十二),用在王士禛的诗歌创作上也很合适,这是我们选其诗并加详细注释的原因。
王士禛一生共创作古今体诗约三千馀首,他十五岁时,即有《落笺堂初稿》诗一卷,由其兄王士禄序而刻之。顺治十八年又有《过江集》一卷之刻,康熙元年又有《阮亭诗选》十七卷之刻,此后又分阶段屡刻专集,如《渔洋集》、《渔洋续集》、《渔洋诗钞》、《蚕尾集》、《蚕尾续集》、《南海集》、《雍益集》、《入吴集》、《古夫于亭稿》、《蜀道集》等,名目繁多。《带经堂集》九十二卷为其临终前一年门人程哲所编,是其诸集诗与文的删并合编,内含诗五十卷、文四十二卷。康熙三十九年(1700),《渔洋山人精华录》十卷编竣,其门人林佶有《后序》云:“门人盛侍御、曹祭酒尝仿宋蜀人任渊纂《豫章集》之例,择其尤合作者千馀以为《精华录》,凡十卷。康熙庚辰夏,先生以授门人林佶。估承命编录,稍有增减,皆任氏所谓‘丛桂崇兰,奇玉特珠’者也。”《四库总目提要》卷一七三著录《精华录》十卷有云:“是编又删掇诸集,合为一帙,相传土祯所手定。其子启淠跋语称门人曹禾、盛符升仿任渊《山谷精华录》之例,钞为此录者,盖托词也。”清嘉庆间,学者梁章钜从厂肆觅得《王贻上与林吉人手札》二十一纸,内中王士禛多与林佶讨论《精华录》之编纂问题,可证此书确系王所*后自定。原书前四卷为古体诗,后六卷为今体诗,共近一千七百首,约占王士禛全部诗一半以上,既为自选,当是王诗精华无疑。今天选注王士禛诗,若从《渔洋山人精华录》中再行精选,当收事半功倍之效。
清人为《精华录》作注或诠解评点者,有徐夔、伊应鼎、惠栋、金荣、翁方纲诸家,而以惠栋《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十卷、金荣《渔洋精华录笺注》十二卷影响较大,两书先后刊刻于雍正间,此后二人又各自有《训纂补》一卷、《笺注补》一卷问世。惠栋为清代著名经学家,学问功底深厚,因而《训纂》考订翔实,于地理、人事、名物尤为完备。金荣之注释虽较惠栋为简,但浅近处或为今日所必须,而重将原选诗编年,各注原诗集名于编年之下,重厘为十二卷,更有益于读者。1992年齐鲁书社出版伍铭点校整理、韦甫参订之《渔洋精华录集注》,系整合惠、金两注,加以标校,采用金荣之编年分卷。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李毓芙、牟通、李茂肃整理之《渔洋精华录集释》,亦以金荣本为底本,主要汇集惠、金两家注文,间加补注,标以“今案”。此外,1982年齐鲁书社出版李毓芙选注《王渔洋诗文选注》,1994年巴蜀书社出版王小舒、陈广澧译注《王士禛诗选译》,1989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伊丕聪编著《王渔洋先生年谱》,200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皆为这次选注王士禛诗提供了不少方便。《王士禛诗选》共选其古今体诗二百五十三首,不足渔洋全部诗的十分之一,只能算是尝鼎一脔。除《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一首七绝因在文学史上较为引人瞩目,选自其《蚕尾集》卷一外,馀皆从《精华录》中选出,并以写作先后为序。*能体现王士禛神韵诗风的是其绝句诗,尤以七绝为*鲜明,这次选注既充分留意其七绝诗的入选,也要顾及其他各体诗的选取,以免偏重。选诗详于前期而略于后期,也大致符合其创作的实际情况。一些组诗,如《秦淮杂诗十四首》、《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等,则一同入选,使读者能窥其全豹,以免遗珠之憾。
应当指出的是,古人注书虽功力深厚,远非今人可比,但限于图书流通不畅、检索手段单一等,有所顾忌、当注未注或误解其意、疏漏武断之处,亦所难免。今天古代典籍电子数字化的成功尝试,使检索有关字词典故异常方便,这无疑为我们今天注释工作在某一方面超越古人提供了条件。有关前人注释可商榷处,除已见本前言上述者外,再举数端如下。
《陈洪绶水仙竹二首》之一“清泠池畔梁园种”,何谓梁园种?惠栋、金荣皆未注。梁园即梁苑,南朝宋谢惠连曾作《雪赋》,描绘梁苑大雪景色,曲尽其妙,后人即以“梁苑雪”比喻白色的繁花。这里当以“梁园种”转喻水仙花自如梁苑之雪。
《送苕文之京二首》之一颔联“故人恰向愁中至,感激真从难后平”二句,乃谓汪琬遭受奏销案打击事,含蓄中意味深长,对其遭遇抱以同情。惠栋、金荣或有顾忌,皆未注。
红楼识小录 本书特色《邓云乡集》十七种之一。邓云乡与魏绍昌、徐恭时、徐扶明并称“上海红学四老”。红学家邓云乡先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小物说起,将因年深岁改,...
大海上的柠檬 本书特色 《大海上的柠檬》精选了姚风全部诗歌创作中的70首。囊括了他各个时期的诗歌精华。大海上的柠檬 内容简介 姚风善于使用典雅、纯正...
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内容简介 骆晓会以“忧伤情调”评秋白游记:“……在那‘光明照遍了大千世界’,‘遍地的红花染着战血’的列宁的故乡,深情地写下了真切感人的《饿乡纪...
布封散文-外国散文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外国散文,浩如烟海。名家群星璀璨,佳制异彩纷呈:或饱含哲思,深沉隽永;或清新质朴,恍若天籁;或激情如炽,诗意纵横;或嬉笑...
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本书特色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zui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攫取敌人的绝密文件如探囊取物,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在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
记忆的红皮书 内容简介 朱大可的话语,被许多人称作“朱语”,是一种感性和理性交织的隐喻式书写,多年来受到许多青年读者的喜爱和模仿。本书是作者20多年来诗歌、散文...
慈母情深-跟大师学感恩 内容简介 《帝企鹅与大师面对面精品丛书:慈母情深(赏析版)》特色是“爱憎分明,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情真意切,人间苦乐,皆成文章;从前、现...
茅盾文集-第6卷 本书特色由茅盾编*的《茅盾文集(第6卷霜叶红似二月花走上岗位)》为《茅盾文集》第6卷,收入了茅盾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走上岗...
《局部·我的大学》内容简介:游走层叠的艺术时空,聚焦艺术史上的规范与偏离 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二季的讲稿,围绕纽约
诗词怀念刘少奇诗词选 目录 序诞辰感赋贺少奇五十寿于西柏坡纪念少奇同志九十诞辰刘少奇同志九十诞辰纪念纪念少奇同志九十周年诞辰清平乐放歌纪念刘少奇主席九十五周年诞...
话说格林 本书特色 格林是马尔克斯*喜欢的作家之一。在现代经典作家中,格林(Graham Greene)是*杰出的之一。他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写作,一直到一九九...
2016中国最美散文 本书特色 本书关注于散文之美,将那些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思想之美、影响人生的智慧之美、发人深思的哲理之美、感人肺腑的情感之美、净化心灵的意境之...
伦敦的书店(笔记本) 本书特色 笔记书《伦敦的书店》为同名图书配套笔记书,同款设计,同样精美,小巧称手。"从法兰克福书展开始,经伦敦、巴黎返回北京,隔数日,再往...
1921-1957-阿赫玛托娃诗全集 本书特色 阿赫玛托娃一生创作颇丰,出版的诗集主要有《 黄昏》、《念珠》、《白色的鸟群》、《车前草》、 《耶稣纪元,1921...
《哲学是怎样炼成的》内容简介:【未读·思想家】 从常识到推理,一本教你用哲学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说明书。英国科学院院士、皇
新山海经 本书特色 一批以写花稿为生的小报记者,他们一身兼两职,既做花稿捧青楼里的名花,又做花稿捧坤伶名角儿。京、沪两地名花、名角儿云集荟萃,于是,小报记者们便...
★世界科幻至高奖雨果奖 获奖神作!★鬼才作家贵志祐介心目中挑战想象力极限的“科幻之首”。★深深影响了《风之谷》《来自新世界》《龙之道》等日本顶级科幻小说、动画和...
挥之不去的”冷血杀手” 内容简介 《挥不去的“冷血杀手”》系“叶永烈看世界”丛书之一,“9·11”恐怖袭击事件是举世瞩目的大事,虽然过去了几年,但“9·11”改...
控诉-巴金别集-07 本书特色 这是巴金在国家和民族遭受外敌侵略的时刻所发出的痛切控诉,收录的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1937年淞...
又是一年春草绿-中国散文精品选读 本书特色 季节更替,花开花谢*容易勾起人的情思,“伤春”、“悲秋”是多数文人的情结,也是文学的传统主题。选文部分篇章脱离了“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