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配》收录了王安忆从1997年到2000年这几年里所有的短篇小说,值得细细阅读,也值得久久珍藏。《长恨歌》可谓是王安忆泼洒文字的极致,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而与她的长篇有着显著不同的短篇小说也有另番味道,每个小说每个字都自然地舒缓地滋生出来,没有强求,安静从容,是真性情的流露。
短篇小说在我的写作里,特别地突出了文体的挑战,它使文体变成显学。由于先天上的与它有隔阂,就更可客观对待。它并不是我写作的主要部分。有时候,它似乎是作为反证存在,反证出什么不是短篇,而什么是中篇和长篇。由于对文体的自觉性,难免会有匠气,那是伤小说之身的。可不管怎么样,也是一个字本个字定下的手工活,到底流露的是真性情;集起来这么一堆,也是一堆真岁月。这就又离开了文本的话题,是渡过我三十年写作的一条河。
——王安忆
蚌埠
我们从来不会追究我们所生活的地方的历史。我们追究历史的地方,总是那些与我们无关的,比如旅游地,或者某一处偶然的途经之地。现实的生活占据了我们的注意力,历史显得虚无缥渺,它走不进我们的视线,它是供给闲适的身在事外的心情去追问的。过了许多年.我从《清史稿》上看到,我插队所在的安徽五河县,在清代是著名的产酒之乡。这才想起满城的酒糟酸气,县城的水泥路上,铺满了厚厚的酒糟,在阳光下发着酵。我从没想过它的来历,迫在眉睫的生计遮住了我的眼睛。
蚌埠这城市的历史,我也不知道。但知道它对于我插队地方的农民们,是一个重要的大码头,它使得孤陋寡闻的农民,变得见多识广了。无论是多么遥远陌生的地方,由于有了蚌埠,就变得容易了解了。农民们说:哦,是从蚌埠往北。或者,从蚌埠往南。我所来自的上海,农民们在广阔无际的麦田里转了一个圈,便明白了方向:不是从蚌埠上船的吗?那么就是在东边。他们粗黑的捏锄把的手指在耀眼的阳光下,肯定地一点,上海就有了。
他们中间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去过蚌埠,可是每日里,他们都听见来自蚌埠和去往蚌埠的轮船汽笛。尤其是在远离村庄的农田,由于天地广阔,悠长的汽笛便自由地飘荡过来,早一次,晚一次。船是从大柳巷到蚌埠。一早从大柳巷出发,傍晚才可到蚌埠,反过来也一样。五河码头是大柳巷之后的第二站,所以,当汽笛传来时,日头已经高了。下午呢,日头也还高着,人们都在田里忙着。当然,这是指天长夜短的春夏季节,冬天就不同了。假如是下雪天,人们不出工,一日只烧两次锅,大部分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偶然的,汽笛也会传进耳里。于是,雪封的村庄不再是离群索居的了。
往来于蚌埠的船上,午饭供应的是面条和面包。面条是一角二分…碗,面包八分一个。面包自然是稀罕物,面条因是机压面,便也稀罕了。这两件吃食散发着蚌埠的光辉,倘若有人从蚌埠来,是必要问的:喝面条了吗?吃面包了吗?其实,面条是寡淡无盐的,面包则是粘牙的,是面焐了,还是面没烤熟。再加上盈耳的马达声,布满痰迹的水泥地,充斥着蒜韭气的底舱,这就是航程的全部内容。然而,等船靠岸,叮叮当当地下了锚,缆绳在船和码头之间抛去.穿着橡胶防水裤的水手迈着大步走来走去,将码头上的铺板踩得咚咚响,跳板架起来了。一切准备就绪,铁链解开,人们一涌而出,跳板在脚下有节奏地震颤着。气氛不觉有些激越,航程中的抑郁扫清了。
从上海回五河,为了搭乘一日一班的轮船,我们必须在凌晨三、四点时抵达蚌埠,再赶往船码头。这时,整座城市还在黎明前*好睡的时分,石板地上响着我们急促的零落的脚步声,使得离家远行更显得凄凉。由于空气中的煤屑和烟尘,路灯是昏暗和浑浊的.建筑物隐在黑暗之中,偶然有一扇窗户亮着,就像一只暗中洞察洞察的眼睛。码头售票处是大亮着灯光,却是更加剧了夜的深沉,窗口蜿蜒的长队叫人沮丧,强打精神,终于买了票,通过检票口,已经有了淡薄的天光。电线杆子在晨曦中*鲜明,是平面的线条,有一种早期工业社会的气息。
我似乎从来没有看见过蚌埠码头的全貌,只有一些细节像钉子一样,坚固地扎在心底。比如跳板的木格底下,滞重的水波。水是黄绿色的,一股一股地滚动,是稠厚的印象。此时,天光初亮,景物均是苍白的,但是轮廓清晰,人心是一种空明,万念皆休的宁静。机械地走过跳板,好像是一个自己在看着另一个自己动作。起锚的叮当总是特别的醒耳,敲击着迟钝的知觉,可也是隔膜的。几乎所有的航程,我都是坚持在船舷的甲板上度过。现在,船下的水波呈现扇形,被螺旋桨一股一股推开。水依然是黄绿的,离清澈差得远呢,但毕竟稀薄了,竟有了些粼粼的波光,因为太阳出来了。
太阳离开了地面,升到了河岸的柳树丛里,船行驶着,一轮火红的太阳跟随着船,穿行在柳行间。这情景是难得的瑰丽,它缓和了心情。使尖锐的悲哀变成了温存的伤感。于是,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眼泪涌上眼眶。这是淮河*富诗情的一刻。可是转眼间,太阳升上柳树梢,又离开去,到了天空。没了柳行作参照,看上去,太阳不再紧随船尾,而是停驻的状态。在强烈光芒的照耀下,一切又都变得苍白了,而且有些脆弱似的。河水是惨白的,轮船在上面投下薄削的影子。这条河。很少给我们浪漫情怀。在黑龙江的知青,喜欢用“北大荒”称呼他们生活过的地方,内蒙的知青则用“草原”的说法,这些名称都流露出抒情的意思。而我们安徽的知青,从来不用“淮河畔”来叫这个地方,虽然这条河贯穿整个省份。这是一条枯乏的河,两岸的景色很单调。位居中游的蚌埠,则以钢铁,水泥,煤烟,给这条河增添了灰暗沉重的颜色。汽笛在蚌埠铅灰色的屋顶上回荡,与在五河乡间的迂回。效果完全不同。这汽笛使蚌埠的天空更显得压抑,沉郁。河流从它脚下经过,步态缓慢,表情呆滞。
火车是从蚌埠的心脏穿过,车轮撞击铁轨,哐当哐当地响,内燃机车头喷吐着黑烟。还有车头与车厢衔接的那一声,也是斩钉截铁的。夜半时分,你几乎能看见沉沉欲睡的车厢情景:列车员在走廊间穿行,踢碰着熟睡的旅客的脚,灯光明亮,使人们的倦容更加一目了然,口涎从半张的嘴角缓缓流下。车从沉睡的城市开过,震动着人们的睡眠.就像一股强劲、粗砺的狂风掠过。
对于我们,车站是和码头一样重要的场所,我们就是为了这,才涉足蚌埠。否则,为什么呢?我们和它无亲无缘。我们是名副其实的这个城市的过客。这城市是我们的中转地。正与码头给我的印象相反,铁路总是以全貌进入视线,细节是不存在的。我似乎总是站在一个类似旱桥的高处,俯瞰铁路。它们像一束钢丝,有时捏紧一把,又有时撒开来,各向各处,然后再捏紧了,甚至交错纠集,之后还是漫地撒开。我看它看得不很真切,与它之间隔着厚厚的煤烟,煤烟蒙住了钢铁的光亮。烟尘弥漫中,养路工,检修工在铁轨上跨来跨去,用锤子击打钢轨,声音却被风吹散了。好像是无声无息,又好像是被一个巨大的轰鸣笼罩了,声响被压住了。前方是迷蒙的,铁轨就交织着分散着消失在那里。
一旦走进站台,铁路的全景便退得无影无踪,此时只有一件事情在我们心目中,那就是上车。在蚌埠上车,情绪是高涨的,因为是要回家。尤其在临近春节的时分,人多,车多,气氛是紧张的,激动的,带几分有你没我的战争气息。这气氛更加烘托了热烈的情绪。倘若怀几分幽默感来看的话,这多少夹杂着一些人来疯。可是那时我们还是少年,初闯生活,不可能那么洒脱。回家是我们暗淡无光的插队日子里的一线光明,谁不是如同扑灯的蛾子,一涌而上。上车使我们忧心忡忡。临近春节的列车永远晚点,因为增加了太多的临时客车。车站广场人头攒动,忽然问,像炸营一般骚动起来,朝一个方向涌去,是因为一个放站上车的消息蔓延传开。但这往往是个谣传,转眼间被摧毁,广场上的人流又涌了回来。骚动要过好一会才能平静,但错误消息的影响却很难消除了,它使人一刻不敢懈怠,提高着警惕。时隔不久,下一次骚动又来临了,并且,间歇越来越短。这时候,要是有闲心,站一个高处,便可发现广场像一个起着风暴的洋面,波涛起伏,浪头推来推去。然而,身在其问,只觉身不由己,脚不点地,身前身后全是各种行李包裹。这些行李大都十分坚硬硌得人生疼,里面装满了秋收的农作物:花生,芝麻,黄豆,红薯。庄稼上的尘土从旅行袋的布缝里挤出来,人都是灰头灰脸的。
放站的那一刻真是可怕,称得上惊心动魄。有多少回家的知青啊!蚌埠四周的乡镇,每一个村庄都有着成群结队的知青。很多人都是冲着蚌埠的铁路来这里插队,铁路是我们的生命线,它维系着我们的家。我们离开那里就没有想过再能回去那里,从此也只能是那里的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前途是渺茫的,在渺茫中,这却是唯一的维系。所以,在这一刻里,四周的知青们,便像战乱中的难民一样,直奔向铁路而来。
假如能够设法提前进站,这大都需要有过硬的铁路上的关系,你就可以静静地守候着月台。月台是多么安静啊,甚至是寂寞的。灯光将人影拉得长长的,薄薄的,售货车停在那里,卖货的人不知躲到哪里取暖去了,所有向这里行驶的列车都被阻在遥远的站头上,临时停车。没有车来。广播也因为得不到确切的消息,哑口无言。没有进站的车头喷吐黑烟,空气竟变得清澈起来。在明亮的月台四周是加倍的黑暗,轨道埋在黑暗里,看不见了。这一刻的安宁使人对是车有了信心,心想那不过是小事一桩。火车终究会来的。然而,广播突然嗡嗡作响,这是某一列车即将要进站的信号,神经陡地紧张起来,方才的信心崩塌了。
领略过放站前月台的宁静,才知道放站真正的骇人。月台颤动起来,不知从何而来的冲击,好像是地底深处升起一股嗡嗡声,呈渐强的趋势。然后,脚步声响起了,是从地下道传来的,脚底与水泥地碰撞出沉闷的嗵嗵声。转眼间成为巨响。人从地道口涌上了月台,在声淹没了脚步声,无数条喉咙在喊话,有几声特别尖锐的,穿透过来,是骇世惊俗的效果。高音喇叭里的播报声格外的冷静,一字一句地报着车次进站的时间和停靠的月台,在一片喧嚣之上,是居高临下的声音,完全不顾及它所引起的反应。这时候,车还没来呢,可是情绪已紧张到了极点,一触即发,再不能有一点点煽动,每一句毫无根据的流言都将掀起万丈惊澜。人们似乎都意识到了这个,不由谨慎地住了嘴,连广播声也息止了。这一阵安静却是有着空前的压力,比先前的骚动紧张一千倍。
想一想那匍匐在寂静中的铁轨吧,都像是箭在弦上。枕木间的碎石发出幽光,那是由于寒露的浸润,又结成了霜。突然,黑夜变成了白昼,暗中的一切都跳到了眼前,纤毫毕露。彼此看清了面目,相识的变成不相识。人们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只听一声锐响,天空被撕裂成了两半,光柱风驰电掣,劈地而来。火车进站了。人们怔了片刻,随即一场真正的暴乱起来了。起先,火车刹车怪异的巨响压住了动静,吐吐的喷气声又遮蔽了一时,接着,暴乱的声响终于突破而起。
……
王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70年到安徽五河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任乐队演奏员。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调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任编辑。1980年入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学习。因发表短篇小说《雨,沙沙沙》等雯雯系列小说而引人注目。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著有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尾声》、《荒山之恋》、《海上繁华梦》、《神圣祭坛》、《乌托邦诗篇》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富萍》、《桃之夭夭》、《遍地枭雄》、《启蒙时代》等。其中《本次列车终冬》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小鲍庄》分获1981-1982年和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其作品在海内外都有较大影响。
我们作为动物活在世上,一颗野生桑葚浸入骨髓的酸涩是一样的,为对方梳理皮毛的眷恋是一样的,被野草刺痛皮肤的痛楚是一样的,被
永恒的孩子 本书特色 《永恒的孩子》是一本记录逝去女儿的长篇小说。在这本书中,作者菲利普福雷斯特用丰沛的感情讲述了女儿从确诊到去世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如此漫长...
唯我独仙7 内容简介 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到现在背负六界和平使命的强者,每一个时期的海龙虽不完美,但是正因为他的真性情,反而让我觉得他比完美更好。——唯我独仙...
《逻辑哲学论》内容简介:本书是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早期重要著作。在早期分析哲学运动中被奉为经典。作者从
《人生第一次》内容简介:爷爷和诺亚坐在广场中一张长椅上,分享着对数学和数字的痴迷。每一天,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模糊。爷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23岁时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性质,围绕着一名少年寻找自我的历程展开各方面的议论,对孤独、恐惧、爱情、寻根、...
《气味之城》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11个大城市中小人物的故事,呈现了11种无比细小却无比真切的爱情。安翔路的麻辣烫西施、五道口银
毕飞宇,这位视小说如生命的人,凭借小说《推拿》稳定中国文学界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同时,他还在南京大学担任教授以讲解小说为职业。这本《小说课》系统集中了毕飞宇...
三少爷的剑 本书特色 古龙小说*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
杨度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杨度是袁世凯首席幕僚,鲜为人知却又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周恩来亲往吊唁的晚清奇人★ 《杨度》原...
必须牺牲卡米尔 本书特色 ◆横扫25国的重磅推理小说! ◆法国推理大师皮耶尔·勒迈特《必须找到阿历克斯》系列终篇。 ◆皮耶尔·勒迈特以推理小说蜚声国际文坛,凭借...
团购:红楼怨梦三部曲 本书特色 ★ 平装16开,黑白图文★ 采用章回体小说的形式★ 以刻画人物复杂多变的心路历程见长 友情提示:书顶或书底切口有划线,是装包时的...
诛仙-第二部-1 本书特色 萧鼎再续《诛仙》,华语奇幻文学扛鼎之作强势回归!《诛仙》**部未解之谜终将一一揭晓!碧瑶复活,张小凡归来,诛仙剑重现人间,大战一触即...
警世通言 本书特色 《警世通言(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普及文库》为宋元明白话本小说,以婚姻爱情为主题的话本小说为多。本书共40篇,经过冯梦龙编著,风格较接近。作...
孝子 本书特色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今天,很多传统的道德标准受到了挑战,但是“孝”依然被作为一个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受到尊重。人们可以贪污腐化、可以背信弃义...
萧红全集-(全五卷) 本书特色一、本全集收入目前所发现的作者生前全部创作和书信。其中,作者生前口述、后由骆宾基整理的《红玻璃的故事》,亦作为短篇小说收入。是迄今...
科隆911 本书特色 这部小说是弗兰克施茨廷的处女作,从这部小说的特点就能看出弗兰克施茨廷一贯的写作风格和特点,那就是善于在讲故事的同时有如科普一般加进很多知识...
午夜凶铃2 本书特色 ★惊悚小说的金字塔★经典电影《午夜凶铃》原著小说·第2季·大结局★一部只供胆大人读的经典★著名作家蔡骏作序推荐★七天!期限只有七天!你能否...
《岛城往事》内容简介:南方岛城开发初期,大学生谈天应聘进了一家报社担任记者。他酷爱写诗,才华横溢,后来做了顶头上司的上门女
《任性的凯琴姑娘》内容简介:维多利亚时代的故事会,翻译名家梅绍武译作精品 仿佛令人心旷神怡的英国花园,阅读它们,等于在吸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