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生活在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岛因为安妮而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旅游胜地。人们不远万里去探访安妮的故居,他们仿佛从没有把安妮仅仅当成一部小说的主人公。安妮曾经陪伴着他们成长,她,就像一个一起长大的朋友。
今天的我们也一样。
我们相信,安妮是*阳光的成长偶像,这个耽于梦想、害怕长大的孤单少女,离我们*近;她和我们一样有着萌动的少女情怀,有过或喜或悲的遭遇,也为了年少的梦想付出过代价。但是她始终乐观、坚强、自尊自爱,并且懂得关爱身边的人和事物,这给了她丰富的成长体验,让她的故事曲折却美好。少年的你,看她的故事时会如临镜自照,看到更多的自己,也会从安妮的成长中得到真切的体会。至今,还没有一套世界名著比安妮系列更加贴近成长中的少女心事,这也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礼,这套书依然长盛不衰的秘密。
这套安妮,都由有着丰富阅读体验的女性作家进行了解读。希望在你的阅读过程中,这些温馨的解读文字会为你点破成长的迷津,伴着你走进安妮的世界,走进你自己未来的成长之中。
人生长路少年始。这套安妮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幽默生动的叙述,当会心一笑时,你已经为自己找到了方向。
**章林德太太的疑惑
雷切尔•林德太太住在一个小小的山坳里,从这里笔直向外的是著名的阿冯利大街,一条小溪则从老卡斯波特家的树林中蜿蜒而来。她总是默默地望着窗外,注视着过往的一切,发现了什么她认为有趣的事儿,就会想法子弄个究竟。
在阿冯利,有很多人特别爱管别人的家事,自己的事却不太热衷,林德太太却对家里家外的事务都兼顾得到。这位家庭主妇在阿冯利是出了名的能干,她不但把自己的家务事拾掇得井井有条,还组织了一个裁缝小组,另外还担当着一些教会团体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让阿冯利的主妇们惊叹的是,林德太太还能够连续几小时坐在自家的厨房窗前,一边缝着棉被,一边留意着窗外那条穿过山谷、向着红色的小山丘攀援的大路。这是进出阿冯利的必经之路,因此,没有谁可以逃过林德太太的全视角的眼睛。
六月初的一个下午,天气很好,林德太太像往常一样待在窗前。看到街上远远地来了一辆栗色马拉的两轮车,车正不慌不忙地穿过山谷,一会儿工夫就上了大街。驾车人穿着漂亮的西服,戴着浆得笔挺的白衣领,他大概要离开这个小山坳,去很远的地方。林德太太认识这个人,他是马休•卡斯波特。他要去哪儿呢?他要去干什么呢?
如果换成阿冯利的其他人,林德太太只要把脑海中的线索连在一起,就可以把事情猜出个八九分。可马休呢,他平时很少出门,除非发生了紧迫而不寻常的事。马休性格非常内向,他不喜欢跟陌生人打交道,也不愿意到任何必须要讲话的场合中去。这回他穿戴整齐,打着白色的硬领,驾着马车出门,真的很不寻常。
好奇的林德太太开始猜测起来,虽然猜不出来,兴致却不会因此减少。喝完下午茶,她竟动身前往卡斯波特家的绿山墙。
林德太太不用走很远的路,绿山墙被果园包围着,沿着林德家的山谷走一会儿就到了。绿山墙农舍远离主干道,和大路两旁此起彼伏的房子相比,这栋房子很不显眼。林德太太认为这与房子的主人马休和玛丽拉两兄妹的性格倒也相称。马休的性格与他的父亲老卡斯波特一样内向安静。老卡斯波特在世时选择了这块僻静的荒地,开垦出绿山墙农场。林德太太觉得住在这个地方根本不会有什么好生活。
正想着,林德太太已从小路跨进了绿山墙的后院。院子里一边是古老的大柳树,另一边是整齐的白杨。地上看不到一根枯枝或一片败叶,如果有,那是绝对逃不过林德太太的眼睛的。玛丽拉一定时常打扫这个院子,林德太太想。
她利索地敲了厨房的门,得到准许后走了进去。这是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两扇窗分别朝向东西,西窗外是六月里明媚的阳光,东边的窗子却被缠绕的葡萄藤映照成绿色,透过东窗可看到左边果园里樱桃树绽放的白色花朵,和山谷的小溪边秀美的白桦树。玛丽拉常常坐在东窗前,跳跃的阳光总让她觉得不那么踏实,在她的眼里,世上万物都应该是严肃认真的。
“日安,林德太太。”玛丽拉高兴地和林德太太打招呼,“快来坐下,今天天气真好!家里人都好吧?”
“托你的福,还好。”林德太太说,“今天,我看到马休出远门去了,我就开始担心你,是不是你身体不舒服了,马休是为你请大夫去了吧?他好像要去很远的地方!”
玛丽拉嘴角不自觉地动了一下,雷切尔•林德果真来打听了,“我的身体很好。不,马休不是为我请医生,他要到布莱特河那边去,我们从孤儿院领养了一个男孩,那孩子搭乘今晚的火车到。”
“这是真的吗?”林德太太惊异地问道。
“你的意思是……”
“为什么要收养个男孩?”林德太太带着更多的好奇问道。
“圣诞节前,斯凡塞太太到我们这儿来,说她打算春天时从孤儿院领养一个小姑娘。我们也想领养,不过,我们想领养一个男孩儿。上周,我们又听说斯凡塞太太要去霍普顿,就托人给她捎了个口信,请她帮我们也领个男孩儿回来,我们想要一个聪明伶俐、长相可爱的小男孩儿。今天上午,我们收到了斯凡塞太太的电报,他们乘晚上五点半的火车来,马休就去接他们了。”
林德太太十分惊讶,脑海中涌现出的话,全都加上了惊叹号。她很想留在绿山墙,看看这个小男孩儿。
“想到绿山墙会有孩子我就觉得古怪,那里可从没住过孩子!”林德太太暗自思忖着。可是她估计马休回来至少要两个小时,便干脆和玛丽拉道了别,去拜访罗伯特.贝尔家了,在那里,她可以将这条新闻传递下去。
走在路上的林德太太心情激动,不断地自言自语。绿山墙出了一件新鲜事,她心里暗笑,她激动的样子连路边的野花都可以感觉到。不过,如果她留在绿山墙,和玛丽拉一起等待那个小男孩儿的话,恐怕会大失所望的。
阳光导读——一个关于少女成长的故事从这里展开
一本书的**章正如舞台的大幕,在满怀期望的读者面前徐徐展开。只看这短短的一段,我们就知道,故事不会让我们失望,一个优美的成长故事已经出发了。在这如画的环境之中,我们不仅会看到良辰美景,也将看到一些让我们难忘的赏心乐事。我们也将发现一个小女孩在成长*关键的路口面前,非常孤单却也充满着幻想。她热爱大自然;她为人直率、善良;她也常常做错事。但她珍惜所有美好的事物,包括友谊、亲情,以及生命中点点滴滴的温暖和爱。她,就是我们的主人公——绿山墙的安妮。很大的程度上,她更像成长中的我们自己。
在这一章,我们看到了爱德华王子岛上的美丽风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以想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怎样清澈的心灵和朴实的生活。我们相信,少女安妮也将沾染这里灵秀的山水,成长为一个精灵般活泼的女孩子。不管生命为我们的主人公安排几许坎坷,爱德华王子岛都会给她*贴心的慰藉。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是命运的厚待。上天以它的方式对身世凄凉的孤女安妮做出了一种补偿。
现在,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在这恍如世外桃源的小岛上,会发生怎样美丽的成长故事吧。
第二章马休的大麻烦
马休•卡斯波特赶着马车向布莱特河驶去。一路行进在山谷之中,路边风光明媚。野李子树上缀满了美丽的花蕾,十分娇艳。空气中飘荡着附近苹果园传来的甜蜜果香。起伏的原野向前延伸,慢慢地和紫色的夜幕相连。小鸟也逐渐停止歌唱了。
马休一路上心情很好,除了遇到女人不得不向她们打声招呼。在爱德华王子岛,你必须和在路上见到的所有人打招呼,不管认识与否。马休很怕女人,除了玛丽拉和林德太太。女人们总让他局促不安,老感觉她们会嘲笑自己。也难怪马休有这样的想法,他的长相有点古怪,体形笨拙,铁灰色的头发垂至肩部,而且从二十岁起就一直蓄着把又软又浓的棕色胡子。虽然马休已经六十岁了,但还保留着二十岁小伙子的相貌,只不过多了些灰白的颜色。
当他到达火车站时,火车还没来,于是他把马车停在车站旅馆前,径直走向站台。站台上空空荡荡的,只有一个小女孩儿,坐在站台上一块大圆木桩上。马休四处看了一下,确定没有男孩便转头就走。他从那个女孩儿身旁经过,如果再稍微留意一下,他就会发现那女孩儿的神情是多么紧张。而目.那神情明显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马休搞不清楚火车到底来了没有,就前去询问站长。这时站长正在锁售票室的门,准备下班了。
马休赶紧问:“五点半的火车进站了吗?”
“已经开走半个小时了,”站长回答得很干脆,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车上下来了一个小女孩儿,一位女士叮嘱要把这个小姑娘交给你。她在那里,喏,就在那儿。我让她到女士候车室去,可是她说她更愿意留在外面,还说‘外面给人想象的空间更大些’。”
“女孩儿?我可不是来接女孩儿的!”马休感到非常莫名其妙,“站长先生,我要接的是一个男孩儿,斯凡塞太太从孤儿院为我们带来的男孩儿!”
“这就怪了,”站长吹起了口哨,“正是斯凡塞太太带着这个小女孩儿走下火车的……她把小女孩儿交给我时还说,是你和你妹妹要收养她的,说你马上就会来接她。”
马休吃了一惊,不知如何是好,暗想,玛丽拉在就好了,她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也许孤儿院里没有你想收养的那样的男孩儿……”站长不太在意地说,“我想,去问一下那个孩子吧!她会告诉你原因的。”
马休叹了口气,轻轻地走向那个女孩儿。
马休走到了女孩旁边,但仍然假装望向别处,女孩儿却一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马休。
她大概十一二岁的年纪,穿一件棉裙,灰扑扑的,又短又紧,有些难看。头上戴着一顶水手帽,小小的帽子十分破旧。她梳着两条粗粗的红辫子,苍白的小脸儿上长着许多雀斑。嘴巴和眼睛很大,眼神炯炯,感情丰富,眼睛虽然是灰色的,但在阳光的照耀下却像是绿色的。一双小手又黑又瘦,左手提着一个老式的毯制手提包。
她一直在注视着马休,见他朝自己走过来,就站了起来,大大方方地向马休伸出了小小的右手。马休——个害羞的男子,即使在这样一个可怜的小姑娘面前,也感到很难为情。
……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Lucy Maud Montgomery,1874-1942),加拿大女作家。1874年10月30日出生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克里夫顿(现在的新伦敦New London)。两岁时母亲病逝,父亲再婚并搬离了爱德华王子岛。小蒙哥马利由住在卡文迪什的外祖父母抚养大,在严厉、无情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
蒙哥马利自幼喜爱文学,15岁时就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第一首诗。21岁时,她从夏洛特敦威尔士亲王大学毕业并获得了者执业资格,后来又研习了热爱的文学课程。外祖父病逝后,蒙哥马利回到卡文迪什照料生病的外祖母,1911年,她与长老会的牧师玫克唐纳结婚,婚后生育了两个儿子。1942年4月24日,蒙哥马利因冠状动脉血栓症在多伦多去世,在长老会的教学举行丧礼后,被葬于卡文迪什社区公墓。
蒙哥马利第一本小说是她在30岁时创作的《绿山墙的安妮》。《绿山墙的安妮》出版后很快成了畅销书。崇拜者的信如雪片般飞到爱德华王子岛,希望知道“小安妮后来怎么样了?”。大文豪马克·吐温也在来信中激动地赞叹道:“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主人公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后来,蒙哥马利陆续创作了安妮系列的其他作品。
“五色石”张秋生精品童话:会说话的稻草堆 本书特色 美丽而神奇的童话城堡在哪里 《会说话的稻草堆》由张秋生所著,在清晨和黄昏的阅读中,在漆黑夜晚的梦境里,它会时...
莱辛寓言 本书特色 《莱辛寓言》与《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四大经典寓言。莱辛是一位文艺批评家,因此与其他寓言不同的是,他的寓言短小犀...
爱心饭团 本书特色 "三只小妖怪非常喜欢吃饭团。他们觉的自己做的饭团好吃极了。有一次,他们在山上吃饭团,上山来野餐的人类被吓跑了。小妖怪发现了人类留下的饭团,咬...
巨人矮人来做客 本书特色 丹尼斯一家热情好客、充满爱心。他们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朋友(不管他们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都充满了真诚的关爱。他们那温馨的小房子,是所...
狼犬和九年级三班 内容简介 九年级三班发生了许多事:在*严厉、*怕狗的女老师的课堂上,身披外衣、头戴红缨帽的狼犬罗依竟趴在了课桌上!就在女老师惊呆的一刹那,传来...
《玛丽阿姨回来了》是特拉弗斯写的六本以玛丽·波平斯阿姨为主角的童话中的第二本,发表于1935年。在这部童话中,玛丽阿姨又给班
《了不起的中华服饰:彝族》内容简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文化得以系统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其中少
玫瑰山谷的强盗-[第一辑 儿童卷] 本书特色 科学童话具有双重魅力。它是童话,充满幻想,十分迷人;它又传播科学,给人智慧,十分诱人。孩子们读了它,就如著名科普作...
《杜利特医生航海记》内容简介:风靡全球的经典银幕形象,大名鼎鼎的童话人物杜立特医生的原著故事集! 杜立特医生——小朋友们都想
标点符号总动员(上 下) 本书特色 《标点符号总动员》是一部适合小学生、初中生阅读的原创长篇童话,以上、下两册呈现。作者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风趣幽默的文风,构建...
威斯汀游戏-国际大奖小说升级版 本书特色 “国际大奖小说”系列丛书是新蕾出版社为青少年读者倾心奉献的一座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宝库。该丛书中的作品均为获得国际...
诗词里的中国故事 小学版 本书特色 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名人轶事集,也不同于常见的诗歌欣赏集,简言之,并非名篇的故事、佳话与未见故事、佳话流传的名篇,都未收入书中。...
经典童话系列 怪物的三根金毛 本书特色 童话不但有趣,而且富有想象力,除了可以点缀人们平淡的生活,更可以增进智慧,启发人性的光辉。本书是以亲子互动的概念为编辑方...
痛歼搬仓鼠-黑猫警长-1 本书特色 “中国经典获奖童话”系列含《黑猫警长1-5》《葫芦兄弟1-5》10册。该系列是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获国际大奖的动画片的基...
羚羊木雕 本书特色 《羚羊木雕》:它是历经岁月洗练的原创作品。它保存了中国儿童电影珍贵的史料。它是作家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它将成为温暖童心世界的阅读记忆。羚羊木...
恐怖万圣节-老鼠记者-新译本 本书特色 全球*炫的时尚阅读《老鼠记者》! 在《恐怖万圣节(新译本)》中,一个个恶作剧快把杰罗尼摩整晕了,原...
幸运的内德 本书特色 内德赶到聚会的路上还会发生什么意外?每一次幸运和倒霉交叉的时候,小读者都会惊喜交加。充满戏剧性的画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内德的奇异之旅!幸运...
美绘世界经典故事(注音版):拇指姑娘 本书特色 《拇指姑娘》:本册故事改编自安徒生童话,一个妇人在花盆中种出了一个只有拇指大小的小姑娘,拇指姑娘却被青蛙从花盆中...
中央 列那狐的故事 内容简介 《列那狐的故事》是一部讽刺作品,假托动物世界,以兽喻人,影射人类社会,从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败。列那是一只狐狸,是一...
男生日记-杨红樱 内容简介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的儿童长篇小说《女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出版以来,风靡中小学校园。《女生日记》已发行五万册,数次荣登各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