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人为主”,有意召回近几十年史学中逐渐隐去的具体的“人”,使人与事更紧密地结合,就人论事,就事说理,在立说者和接受者的辩难和互动之中,展现思想者怎样思想,以及特定思想观念的发展进程。全书涉及的多为菁英读书人,但也包括相对边缘的“知识青年”。既关注天下、国家、世界、民族主义、革命、共和等近代史上的关键词,也探讨读书人关于中外文化融合与文化主体性的思考,并梳理一些重要学人的学术走向、治学风格和研究方法。希望呈现近代经典淡出之后,社会无所指引之时,读书人有着怎样的困惑,及其因应与努力。
天下与世界:清末士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侧重梁启超的观念
梁启超在1897年曾说,“今日之天下”,美、法等国“谓为民政之世”,而中、俄、英、日等国则“谓为一君之世”,以全局言“则仍为多君之世”;盖各国基本皆各私其私,故“五洲万国,直一大酋长之世界”耳。这里所谓“天下”,即由五洲万国组成的“世界”,与今日一般认知略同。然而梁氏在1899年又曾说:“吾民之称禹域也,谓之为天下,而不谓之为国。”入民国后梁启超更说:“吾国人称禹域为天下,纯是世界思想。”这里的“天下”仍是“世界”的同义词,可以置换使用,但所指谓的则仅是“禹域”,或即后来流传甚广的“中国即世界(天下)”说。然细绎其语义,仍有些模棱两可的意味。
其实过去的“天下”一词本具广狭二义,分别对应着今日意义的“世界”和“中国”,大致即钱穆所说的“心胸之知”和“耳目之知”。这一语义在近代的二分给当时的读书人带来无穷的困惑。以前“天下”是一个语境明则语义明的开放概念,即其在特定场合的指谓基本随上下文而定;如今却被分为“中国”和“世界”这两个指谓确定、边界分明的概念。虽然语义脱离语境或许更显清晰,但很多人对此尚不习惯,一些人无意之中可能因为语源的关系将两个语义相差甚远的词当成同义词混用。关键是少有人在学理上将此语义转换的进程厘清,反倒是一些脱口而出的简明表述时常腾诸人口,迄今余波不息。
这类观念的缠结,以及由此而起的一些歧义和误会,多少源于晚清极具影响的梁启超。当时报纸、刊物等兴起不久,梁氏可以说*成功地运用和发挥了这些新传播媒介的力量,在形成近代新思想论域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如孙宝碹1902年所说,梁启超“于我国文字之中,辟无穷新世界”;其“闳言伟论,腾播于黄海内外、亚东三国之间”。当时“凡居亚洲者,人人心目中莫不有一梁启超”。此语或稍夸张,若将范围限于中国读书人,却大体概括出梁氏当年影响的广泛。黄遵宪稍后对梁启超说:“此半年中,中国四五十家之报,无一非助公之舌战,拾公之牙慧者;乃至新译之名词,杜撰之语言,大吏之奏折,试官之题目,亦剿袭而用之。精神吾不知,形式既大变矣;实事吾不知,议论既大变矣。”
……
罗志田,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任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近著有《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2003)、《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文化与学术》(2003)、《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2006)、《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2006)、《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2007)等。
全球对话时代的宗教学 本书特色 《全球对话时代的宗教学》作者指出,宗教远比在某个具体国家或文化中所遇到的宗教表象更加复杂多样,因此希望,《全球对话时代的宗教学》...
老子与哲学 本书特色 《老子与哲学》是一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的通俗性的学术著作,作者以解构、建构和以文注文、以人注人的研究方法,秉持严谨的...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蕲春青石岭大樟树人。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中秀才。1903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常
易经中的健康密码-六爻疾病预测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预测学中流行着一句话:官问刑富问灾,平民百姓问发财。从中不难理解,人们对提前预知未来寄予了多高的期待!人们把...
南怀瑾著作精选-(含精装19册) 本书特色 ★ 16开箱精装,重达12公斤,东方出版社出版★ 南怀瑾,国学大师,国民党元老李石曾赞美南老师『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
《易经杂谈·易经系统别讲》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
学佛问答(上下) 本书特色 净空法师答解修行中的疑难 破迷开悟的佛学讲堂 断恶修善的成长指要学佛问答(上下) 内容简介 佛教是什么?有哪些“规矩”?修...
清代道咸同时期理学学术与思想研究 专著 车冬梅著 qing dai dao xian tong shi qi l 本书特色 车冬梅编著的《清代道咸同时期理学学术...
论语 本书特色 《论语》共二十篇,为语录体散文,记载了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广泛,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理论、道...
B立地成佛 内容简介 寓言故事是佛学中的精华,这些故事看似琐碎,实则蕴含丰富的哲理,是人类思想取之不尽的营养库。本书从佛经成千上万个故事中选择了100则*...
自由、自觉的学术气候在人文领域催化出许多新颖的成果,所谓国学也吸引了更强的研究兴趣,传统文化似乎显露出复兴的兆头,尽管如
意林校释 本书特色 梁庾仲容杂取周秦以来子学典籍107种,撮举要语,成《子钞》一书,启子书辑佚之风。唐代马总在庾书基础上踵事增华,所纂《意林》,辑文达111种之...
《老子》解读 内容简介 一样的星空,不一样的解读。本书尝试从一种全新的角度解读赏析《老子》,作者一反常态,没有从语言考证、逻辑推理、哲理分析、版本校勘等特定单一...
中庸深解 本书特色 《中庸深解》是由师为公编著的。子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之道东方文明的*高智慧《中庸深解》深度解读《中庸》精义深层次剖析《中庸》内部结构性-...
收陈寅恪1923-1966年间致数十位亲朋、学者的二百余通书函,通信对象包括傅斯年、陈垣、胡适、罗香林、梅贻琦、杨树达、陈述、闻宥
义利之辨 本书特色 义利思想是中国古典政治思想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系统论述了儒家政治思想中的核心问题——义利之辨的思想演进,从孔...
明代气范畴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选取明代各学派重要学者关于气范畴的思想进行分析梳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部分:梳理解析气范畴的多层次内涵。在传统哲学中探讨...
2013-法兰西思想评论 本书特色 《法兰西思想评论·2013》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部分是关于卢梭的研究。2012年卢梭诞辰300周年。卢梭不仅是法国杰出的政...
孔学杂著 本书特色 《孔学杂著》:晚年,竟无先生本于佛学的心得,回过头来重新解读孔学,因而有“孔子真精神”的提出。书中,作者大力弘扬&l...
道德经叫我们圆通点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尽管汗牛充栋,但能够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其精炼的九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