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丁煌先生是台湾重要的道教学者。书中收录了作者精选的七篇文章,主要涉及道教史领域,上起汉末三国,下迄明清现代,其中像《唐代道教太清宫制度考》、《叶法善在道教史上地位之探讨》诸文,在学术界颇有影响。本书新见迭起,征引文献极其丰富,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大学里讲授多年道教史、目录学课业,以个人兴趣偏好旁涉,于隋唐史、近三百年中国思想史问题的探究,也意有所钟,故往日笔耕,多聚焦投注于这几个领域的相关课题上。
长期培养出每日勤读的习惯,岁增寿添,龄逾甲子,更能领悟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微言及佛教禅宗所主“不立文字”的奥旨缘由。凡古今一人之著述,文字必有偏谬,所见未得其精,已遗其粗,人我两误,害莫大焉。至于庸滥浮作,罪过尤甚。初唐高道体玄先生潘师正,隐山中,精修至道终生,无所忮求,不立文字,品高身洁,远离陷障。景慕千古,私心亦深所向往不已。
顾视往日著述,自得者少,失意反觉为多,复以天性尚简畏繁,学友同道每有以将往日撰作鸠集一事相劝者,均未应答或起始规营。今年六月初,接中华书局朱编辑立峰先生电子邮件,表示希望将我个人道教研究论文拣选精粹,结集出版。情辞恳切,使我这一畏烦的疏懒人,失去推托的借口。
唐高祖太宗对符瑞的运用及其对道教的态度
一前言
魏晋南北朝时代迷信流行,佞佛之风,固天下景从;而道家“符篆”、“丹鼎”之方术亦一时并盛。杨隋诸帝虽崇尚佛法,然亦颇好道。大业末,隋祚将移,中原群雄纷制符瑞图识,各假天命以诓惑黔黎,招徕士众,遂成一时之风尚。
李渊、世民父子本非笃信道教,但受当时风气之感染,乃制造符瑞以示天命所归,并自攀为老子之后,以增身价。但亦自知其伪妄,故既得天下,即不再言符瑞,且禁止之。可以下列三事为证。一、高祖即位后,讳言“符瑞”之说,并直斥其虚诞不经。盖惧其为野心家所运用。二、世民与隐太子建成、巢(齐)王元吉斗争中亦造符瑞,故至获胜而继帝位,遂诏禁上奏符瑞。三、高祖与太宗曾屡次说明道家神仙说之虚妄不可信,据二人所遗之诗文及其他资料,可知高祖、太宗早期之思想比较倾向佛教,即位后对道教之提倡不甚积极,所造之佛寺远较所立道观为多;太宗更命大臣助译佛经。……
宽容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为出发点,以时间为线,站在全人类的高度重新审视人类由史前时代、古典时代、教会时代到现代的几千年文明的变迁, 行走于人类自身...
自由的思想-海外学人访谈录 本书特色 河西所著的《自由的思想——海外学人访谈录》是继《革命的标记——今日先锋访谈录》的又一力作,前者多谈人生历程,而这本...
从逻辑的观点看 本书特色 本书所涉方面甚广,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哲学、逻辑等,无不论及。其中有的文章(如《论何物存在》、《经验论的两个教条》)是西方哲学界公认的...
心灵的慰藉:中国人的宗教世界 内容简介 宗教是不以人的好恶而隐现的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序现在将我发表过的研究或论及古代印度文化的24篇文章结成一集出版,以便读者参阅。这些多是“草创”之作,不足人“方家法眼”,但也
《文子校释》以台湾新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五七年出版的正统道藏徐灵府通玄真经注十二卷为底本(道藏本)。书后附有定州西汉中山怀王
删论语 本书特色 《删论语》:在开始删书之前,我想,需要就个人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了解,做一个全盘综合性的整理。删,是精简瘦身,是去芜存菁。删论语 内容简介 删,...
老子新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其七十年代发表于台湾《大陆杂志》的《老子新校》的基础上,参考七十年代以来两岸三地的各种《老子》新校新注加以审定改写而成的,广涉《老子...
修学缘起法 本书特色 《修学缘起法》收入作者赵均府的八篇文稿:《略谈“缘起法”》、《胜解性空》、《浅谈“如实观照”》、《再谈“如实观照》、《谈谈如何修学佛法》、...
内圣外王 内容简介 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探寻儒家社会哲学的真义与价值是本书的宗旨。本书在循着天道-人道-治道的内在逻辑,梳理儒家社会哲学基本观念的真义、本义及其...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周公解梦 本书特色 每个人都要做梦,梦与之俱来,随之而去,伴随人之一生。只要人的大脑之思维能力还在,梦就会长久不衰。做梦不分贵贱、不分长幼...
道德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特色 《道德经》一书,历来注本很多,文字、句读和注释各异。本书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
知识·信念与自然主义 内容简介 《知识信念与自然主义》共收录了20篇论文,是直接针对普兰丁格的,其中论题较为集中的,是对于普兰丁格的反自然主义的科学观的表述与讨...
中国律宗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律学和律宗思想的发展脉络和整体趋势进行梳理,着力对以南山宗的戒法、戒体、戒行和戒相为代表的律宗“...
本书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次结合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中举凡从古希腊到西方近现代哲学都有论及且每有高见,并与中国哲学儒、佛、道诸家相比观,究明分际与会
“食、色,性也”。性与人类生存繁衍的关系极为密切,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性并非单
文化与人生--中国文库. 哲学社会科学类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于其时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文化问题、伦理问题和人生问题,作者由其哲学思想和所思所感所察出发,以亲切晓畅...
废黜自我: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及激进社会理论的起源 本书特色 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