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研究丛书-三国演义源流研究

古典文学研究丛书-三国演义源流研究

作者:关四平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09-01-01

评分:4.5分

ISBN:9787531639275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古典文学研究丛书-三国演义源流研究 目录

序言李时人/1
前言/1
上编 成书研究
**章 《三国志演义》的史传渊源/3
**节 史传·小说·历史小说/3
一、中国小说与史传/3
二、历史小说与史传/5
三、《三国志演义》与史传/6
第二节 肇始奠基的三国史元典/7
一、以实录精神写史/7
二、寓褒贬论断于事/12
三、丰厚的文化意蕴/24
四、运奇笔再现奇人/31
第三节 添枝加叶的注释与增补/44
一、史实纲目的情节化/46
二、人物形象的立体化/48
三、褒贬方式的多样化/50
第四节 兼收集成的三国史编年/54
一、串珠成链的系统化/55
二、叙事艺术的典范性/60
三、锦上添花的形象化/63
四、结论和余论/67
第二章 野史传说中的小说因素/70
**节 三国野史传说的神奇化/70
一、超越史实的神奇化倾向/71
二、强化才能的奇异美追求/77
第二节 褒刘贬曹的时代性思潮/85
一、人心与时代/85
二、帝蜀寇魏论/86
三、小说的倾向/86
四、简短的结语/87
第三节 隋唐三国传说故事考论/88
一、三国故事与社会文化/88
二、三国英雄与唐人心态/90
三、散见故事的连缀整合/lOl
第三章 讲史与三国故事的文学创造/106
**节 三国故事创作与“讲史”艺术/106
一、城市的发展与“说话”的兴盛/106
二、“说三分”的盛行与创作的繁荣/109
第二节 三国故事创作的文化品位113
一、创作主体的知识结构/114
二、接受主体的多层次性/115
三、道德观念的双向交融/116
第三节 三国故事创作的新里程碑/118
一、三国故事话本小考/118
二、整体框架的新思维/120
三、英雄人物的平民化/126
四、社会生活的理想化/132
第四节 宋元咏三国诗的时代烙印/135
一、尊刘抑曹的道德评价/135
二、重贤兴国的理想寄寓/140
三、超然尘外的心态袒露/142
四、对罗贯中创作的影响/145
第四章 三国题材的戏剧化/146
**节 三国戏的兴盛与元代社会文化/146
一、元前三国戏的源流演变/146
二、元杂剧三国戏存佚考辨/148
三、三国戏兴盛的文化动因/15l
第二节 市井文学框架与诗骚抒情传统/154
一、故事情节的戏剧处理/154
二、思想意蕴的以史写心/157
三、人物塑造的以雅融俗/164
四、悲喜交集的美学风格/172
五、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178
中编 文本研究
**章 作家创作研究/181
**节 罗贯中生平思想考论/181
一、生平事迹考/181
二、思想倾向论/186
第二节 接受与创造之关系论/189
一、多层面接受之集大成/189
二、万方为我用的新创造/190
第三节 创作矛盾的辩证处理/192
一、两把评价尺度的矛盾统一/193
二、忠义道德观念的冲突整合/194
三、意识与潜意识的表里互渗/196
第二章 文化意蕴探徽198
**节 思想内涵的动态考索/198
一、主题研究审视/198
下编 传播研究

古典文学研究丛书-三国演义源流研究 内容简介

《三国定义源流研究(修订三版)》是一部其有开拓性意义的学术力作,首次将《三国演义》的成书。文本与传播作为一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整体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考察与蕊巍,力图在中国文化流动的大背景上,探求这一文学和社会精神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其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与美学特质,揭示其文化史意义。进而从特定角度与侧面观照中华民旅追求真善美的心路历程,总结毕国长篇小说演进的巢些规律性东西。上编四章为成书研究,着重探讨三国题材演化史中史传、传说、讲史、诗歌、戏剧等各个环节所蕴涵的文能意蕴与美学特征及对《三国演义》成书的影响。中编四章为文本研究,着重剖析《三国演义》的文化意蕴与人物美学特质。也探讨了其虚实艺术的独创模式与成功经验,下编五牵为传播研究,主要考索了《三国演义》在文本系统、戏曲系统、说唱系统传播的所史过程、空间范围与传播途径、传播方式。进而观照《三国演义》对中国社会各层面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古典文学研究丛书-三国演义源流研究 相关资料

它体现着陈寿宏观上的精心设计,形成了密针缝制的结构格局,在这个奇特格局中表现各集团、各类别的奇人,力图运用特定方法凸现每个奇人的才识与性格。这一点对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多有启发。《三国志》的宏观格局由三个层面构成,每个层面的写法也各有不同。
第一个层面是先以曹魏的四篇帝纪提挈百年历史的大事,又分立魏、蜀、吴三书,以三国君主的纪传来统率三国各自的历史大事件,叙写三国鼎立的开端、发展、高潮及结局。三国中各有其核心纪传,《魏书》以《武帝纪》为首列,《蜀书》以《先主传》为重点,《吴书》以《吴主传》为枢纽。这一层面以专传为主,写人方法是事中见人,即在波谲云诡的历史进程中来凸现奇人纵横天下的才识业绩。有的合传,从写法及作用说,也应归入这一层面。如《魏书》的卷六、卷七、卷八的汉末诸雄的三个合传,实则是对黄巾军的兴亡与诸侯割据等历史大事的补叙,虽列《魏书》中,其人并不属于魏。《蜀书》的《刘二牧传》与《吴书》的《孙破虏讨逆传》,是追溯蜀、吴二国的渊源,故均应视为第一层面的传记。
第二层面是三国的主要谋臣、武将传记。这一部分群英荟萃,豪杰云集,闪现着奇异光芒,是作者饱含感情,、以奇笔浓墨书写的部分,也是文学性最强的篇章①。罗贯中笔下“运筹于帷幄之中”的谋臣,“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武将,主要来自于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因书写生动,有的奇事已具备了情节的特点,故为罗贯中吸收最多。罗贯中以对比法、以人物小传形式突出人物性格等写人方法则来自对这一部分的借鉴与移植。
这一层面在文臣武将的位置设计中,各国均以文臣居首,这也是作者人才观的一种反映。因各国情况有别,其布局也有所不同。《魏书》在帝、后妃、汉末诸雄之后.接写《诸夏侯曹传》,因他们是魏家宗亲,他们的盛衰是曹魏盛衰的一面镜子。在外姓文、武大臣中,《苟或苟攸贾诩传》居首,因为他们是参与军国大计的重要谋臣。《蜀书》中以《诸葛亮传》居文臣武将之首,他与第一层面的蜀之君主传互相映衬,不可分割。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随时写出他的崇高威信与巨大影响,他是《蜀书》中,甚或是整个《三国志》中,最受作者推崇的传主。接下是《关张马黄赵传》与《庞统法正传》,他们都为蜀汉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吴书》着重写的是张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几位主持军国大计的文武重臣。

古典文学研究丛书-三国演义源流研究 作者简介

关四平,祖籍山东省平度市,1953年生于黑龙江绥化市 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师范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
关四平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上用力尤勤。善作主要有:《后妃的命运》(199年《中国古代立学丛论》(1999年)、《三国演义源流研究》(初版于2001年)、《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漫话》(台著,1999年),校点有:周日校刊奉《三国志通俗演义》(合作,19e4年)、《中国才子佳人小说精选》(合作。1994年)、《太平广记》(合作,1995年)。此外,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襄学术论文多篇。
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红楼梦学会秘书长。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