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长流

汾水长流

作者:胡正著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9-01-01

评分:5分

ISBN:9787203059851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汾水长流 目录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汾水长流 本书特色

《汾水长流》是一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1954年,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以后。农业社在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诞生。在晋中平原,一个位于汾河岸边的村庄里,刚刚诞生不久的杏园堡农业社,一开始就遇到了严重的困难:霜冻、天旱、春荒缺粮……在年轻的党支部书记郭春海带领下,群众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渡过灾难。副社长刘元禄一心想发财,对抗灾多方阻扰……

汾水长流 节选

《汾水长流》主要内容包括:1954年,晋中平原汾河沿岸的杏园堡农业社遇到灾害。在年轻的党支部书记郭春海带领下,群众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渡过灾难。副社长刘元禄一心想发财,对抗灾多方阻扰。富农兼商人赵玉昌乘机伙同已被拉下水的刘元禄一起倒卖粮食,鼓动社员闹退社。郭春海依靠贫下中农克服干扰,及时提出了抗旱办法,以互助互借解决了群众的缺粮困难。后来,农业社战胜了天灾人祸,生产获得了大丰收。在党支部多次帮助下,刘元禄仍执迷不悟,他竟与赵玉昌合谋,给贫农积极分子王连生栽赃,破坏生产,企图借此打击郭春海,搞垮农业社,但他们的阴谋被揭穿,副社长刘元禄被撤职,赵玉昌被逮捕法办,王连生受到群众拥戴,并被选为副社长……

汾水长流 相关资料

姜玉牛说:“不是我撑不住,实在是看不起啦!你想,从眼下到收夏还有几个月,公家不给粮,社里又不出外头跑闹,咱有多少粮食吧,能吃住人家没底子互借?收了夏呢,穷户们七手八脚的,轮到咱名下,又能分多少。因此上,当着副社长的面,我得把话说在前头:实在不能在了,我可就要退社了。”
赵玉昌听见姜玉牛要退社,心里自是乐滋滋的。又见刘元禄一时为难不好开口,便对姜玉牛说:
“玉牛哥,你不要让元禄作难嘛,有意见就向当家作主的郭春海说去。依我看,农业社是非借粮不可的。不借粮,当下就稳不住那些缺粮户。你们没听见刚才孙茂良说的那些话?”
姜玉牛说:“是啊,孙茂良倒是个炮筒子,可就是嘴上少个笼头。”
刘元禄听说姜玉牛要退社,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暗自高兴,他倒要看看按郭春海的办法会闹出什么结果来。但他听了一会之后,又害怕万一让党支部或社干部们知道了,说他和这些人在一起商量着闹退社不好,倒不如离开这里,让他们商量着办好了。于是,他连着喝完他的一壶酒,说了声:“你们坐着,我再到会上去看看。”便站起来走了。
刘元禄走后,姜玉牛可就发开愁了。姜玉牛是杏园堡村里的富裕户,也是一个小心谨慎、老奸巨猾的人。遇事,他不肯强扭,也不愿意出头。他只怕“出头的椽子先烂”,他只想顺风扯帆、顺水行船。去年冬天办社时,就是因为他在的那个互助组全体入社,他的左邻右舍也都人了社,他的一双儿女又闹着人社,这才勉强随大流跟进来。可是眼下呢?他怎样才能逃过借粮,退出农业社?他虽愿意退社,可又怕单是他一个人孤孤地退社,那么怎样才能够使用那不牢靠的炮筒子,让那酒鬼茂良为自己开路退社呢?
周有富看着姜玉牛犯愁的样子,心里竟高兴起来。因为以前他们虽是两个好朋友,但自从去年冬天姜玉牛入社以后,他们就很少来往了。特别是在农业社成立大会上,县委李书记讲话当中,还提到姜玉牛入社,并带着几分鼓励的口气,而姜玉牛也乐呵呵地上台说了几句话。这以后,周有富心里竟有些嫉恨他了。
现在,周有富倒要看看这老鬼找什么梯子,怎么下台了!于是,他就高举酒杯,对着姜玉牛嘲弄地劝酒道:
“喝啊,老弟,愁什么啊,喝吧,酒能解愁啊!”
“喝,你喝!”
姜玉牛愁得连酒杯也举不动了。只是用他那长指甲搔着他那秃了顶的光脑壳。
周有富一见姜玉牛这样子,心里更乐了。他看见别人忧愁就觉得心里快活;看见别人倒楣就觉得心里高兴。伺况他又看到农业社遇到天旱和缺粮的困难呢

汾水长流 作者简介

胡正,原名胡振邦,曾用笔名胡令天。一九二四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山西省灵石县城内。少年时在县城高小读书。一九三八年九月,参加晋西南牺牲救国同盟会吕梁剧社。一九四○年夏编入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队二纵队吕梁剧社。一九四○年冬,随吕梁剧社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半年后转入延安部队艺术学校学习。一九四二年夏到八路军一二○师政治部战斗剧社任编辑股干事。一九四三年一月回到晋西北抗日救国联合会文化部文艺工作团。一九四三年二月到静乐县二区任抗联文化部长,同时参加武装工作队工作。 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碑》,一九九五年由中国作协、中国文联等单位联合推荐列为抗战文学名作百篇之一,收入作家出版社《中国抗日战争短篇精粹》。一九四三年十月十四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民兵夏收》,一九八一年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第六卷。 一九四四年二月编人七月剧社第三队参加整风。一九四五年一月到新民主主义实验学校文艺工作团。一九四五年冬到晋西北文联。一九四六年春到《晋绥日报》任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二月到《晋南日报》任记者。一九四九年十月随军南下,任重庆《新华日报》副刊组副组长。一九五○年十二月到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毕业后于一九五三年夏到山西省文联,随即到榆次县张庆村生活一年多。一九五五年任《山西文艺》主编,一九五六年任山西省文联秘书长。 一九五四年四月发表的短篇小说《摘南瓜》,收入一九五六年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学创作选集》。《两个巧媳妇》收入作家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短篇小说选》。《七月古庙会》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短篇小说选一九四九一一九七九》(二)和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第四辑。一九六二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汾水长流》,曾改编为同名电影、话剧、戏曲。 “文化大革命”中带着全家被下放到灵石县山村插队落户。一九七二年调回山西省文化局创作组。一九八○年后历任山西省文联秘书长、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名誉委员,山西省政协第四、五届委员,山西省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一九八八年为山西省作家协会顾问,一九九八年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