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走近“覆灭的罂粟花”——外交解密档案中记述的逃缅蒋介石列军溃散始末;外交档案解密“波兰事件”;中美对等交换被扣人员的外交斡旋——来自外交部解密档案的报告;中国空军档案与拉姆斯菲尔德的失踪密友等。
走近“覆灭的罂粟花”——外交解密档案中记述的逃缅蒋介石残军溃散始末
引子
1950年年底,解放军取得“元江大捷”。国民党第8军、第26军战败,其中一部从云南退入缅甸,苟延残喘、拼命挣扎,却又“绝处逢生”。他们割据一方形成了“国中之国”,渐渐成为一支妖娆的“罂粟花”:一支对抗缅甸政府军、武装窜扰云南、走私贩毒、煽动叛乱的武装力量。笔者在查阅外交部解密档案时,发现了外交档案中对这支“罂粟花”覆灭过程的相关记载。
边境线上的阴谋
1959年8月11日,昆明军区的一份加急电报火速发往云南军区,同时上报总参、外交部:
据悉逃缅蒋残匪军正在策划破坏中缅关系,制造中缅军事冲突的阴谋,准备化装我军袭击缅军或化装缅军进攻我军,并令其特务组织收集调查有关中缅边界问题,双方人员越境问题的情报,以便多方进行挑拨。
1959年9月16日,昆明军区再次向总参谋部、外交部报送了一份机密级急电。该文详细地补充汇报了逃往缅境的国民党“中委员二组”特务李绍清一伙三次化装为解放军到缅甸境内挑拨中缅关系的活动情况。解密档案记载如下:
李绍清系蒋匪中委二组特务茶树民的部下。现有47人,共有大十响11支、手枪1支、美造手榴弹4枚,假机枪2挺,仿制我军和缅军的军服及其他便衣共22套。8月初李匪带6人化装我军到楚余河地区活动,当地特务王大兴(王系李匪部成员)即向罗孔山官报告解放军曾到楚余河一带活动。
对于这一情况,外交部给予了高度重视。10月8日,章汉夫副部长向陈毅副总理书面汇报,提出通过我昆明外事处提请缅方注意蒋军挑拨阴谋的处理方案。
10月10日,我外交部迅速向云南外事处发出陈毅副总理批发的加急电报,请云南方面转告缅方,警惕蒋军破坏和挑拨中缅关系的阴谋。云南省政府外事处于10月16日面告缅方驻昆明副领事吴拉吞,提请缅甸政府予以警惕。
“外交无小事”,一起蓄意制造中缅冲突的外交事件,由于我外交部正确、得当的处理而被及时化解。
档案中记载的李绍清是何许人也,现在已无法查证了,但他身后的这个国民党“中委二组”,却是逃亡缅甸的国民党残军的*高指挥机构,执掌着相当数量的特务组织和正规武装部队。据解密档案揭示,其时在缅活动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已达到了7400人左右。而此类的骚扰、挑拨甚至武装窜扰事件也在边境线上持续了近十年。
那么,这支残军武装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他们又是如何在中缅边境生存下来的呢?
逃缅残军的“前世今身”
逃缅残军的前身是国民党第13兵团第8军709团,归属于李弥、柳元麟领导。
李弥,字炳任,云南莲山人,黄埔军校四期步兵科毕业。1947年11月任整编第8军中将军长,1948年春,升任第13兵团中将司令官。其部在淮海战役中被全歼,李只身化装潜逃。后受命重建第13兵团,并率部去云南。
柳元麟,字天风,浙江慈溪人,1907年生,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步兵科。柳元麟先后担任过总统侍卫总队队副、警卫团团长、警卫旅副旅长,直至总统府少将侍卫长,深受蒋介石器重。柳、李二人是同学,颇有私交。而李弥也极力拉拢这位“蒋校长”的身边红人,以期获得蒋的信任,在组建13兵团时,李弥就多次向蒋提议由柳担任他的副手,但蒋均以柳侍卫“总统”责任重大为由未予同意,直到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柳才被下放出任李弥的副手。
1950年年底,在解放滇南的“元江战役”中,李部被解放军击溃,四散奔逃,所辖709团逃到缅甸后,千辛万苦地和台湾方面取得联系,得到蒋介石的手令竟是“断决一切关系,自行解决”。残军在缅政府军、当地土匪的多次围攻后千辛万苦杀出一条血路,在缅甸站住脚。蒋介石闻知后,认为其可以一用,又将逃往台湾、其时赋闲在家的残军的老长官李弥派回担当头领,第8军副军长柳元麟继续担任副手。
逃缅初期,国民党的这支武装只有千余人马。但因缅甸政府忙于对付国内的反政府武装,无暇顾及这些流亡者,残军在美国和台湾当局不断提供补给、援助的支持下,经过扩充后竟达到近2万人,自称为“云南反共救国军”,占据了面积相当于两个台湾岛之大的地盘。
1951年六、七月间,李弥指挥残军出动6000余人,实施“闪击行动”,侵犯我云南,接连占领耿马、孟连、锰海、镇康等县的部分地区。就在李弥得意忘形地叫嚣“光复云南”之际,我云南军区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对窜入武装进行围剿和清剿,两次战斗共歼敌近800人。残军一路狂奔逃回缅甸;我军则坚持“不出境作战”的原则,对于盘踞在缅甸境内的残军仅以监控为主,对窜入我境的残军武装则予以坚决打击。
残军受到重挫后,不敢再造次,便在缅北地区盘踞。为了扩充武装力量、进一步割据地盘,残军需要大量军费维持。档案揭示,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有美国政府这个后台,残军*高能获得每月7万美元的特别补助。但在李弥眼中,这些钱远远不够,他看中了缅北的罂粟资源。
缅甸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英人将罂粟引入缅甸,缅北地区始有大量农民种植这种利润极高的植物。缅甸独立后,这种情况也未有改变。罂粟果的汁液是制造鸦片的主要原料,美丽的罂粟花因此被人们称为“罪恶之花”。而用“罂粟花”来形容逃缅蒋残军的罪恶行径一点儿也不为过。
残军历来就与罂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护运鸦片、走私黄金、收取保护费,开创了缅北地区公开以大型武装护运鸦片的先例。“反共抗暴”是主业,走私、公开护运鸦片却成了许多军官乐此不疲的副业。著名的大毒枭坤沙早年还曾在李弥开办的“反共抗俄军政大学”里接受过培训。
在残军武装的运作下,一条从北到缅甸再到老挝的贩毒通道渐具雏形,它也是后来那条赫赫有名的“金三角”贩毒通道的前身。公开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初,缅北地区的鸦片产量为100多吨;到50年代末期,鸦片的产量已经达到了200多吨。
妖艳的“罂粟花”悄然生长
有了钱的残军更加横行,他们居然置缅甸主权于不顾,煽动地方土司、头人公开对抗政府,如此行径当然为缅甸政府所不容。
1953年夏,缅甸政府调集了8000名剽悍的克钦族政府军,又用重金招募了近4000名印度雇佣军,发动“旱季风暴”战役,将残军总部团团包围,誓要清剿到底。形势危急之下,残军内部对作战的方案大有争论,柳元麟提出了“走为上”的对策,但遭到大部分将领的否决。此后,两军一度激战形成对峙态势。就在残军大部接近崩溃的关键时刻,外线护运毒品的部队火速驰援,彻底击溃缅军。
缅甸政府不得已,将国民党残军侵犯缅甸主权的照片、文件、实物以及新闻媒体的各种报道,统统搬到了联合国的台面上。联合国通过决议,谴责残军的幕后操纵者——美国和台湾当局侵犯缅甸主权,要求残军撤往台湾。台蒋方面无奈地表面允诺。
“撤军”过程中,残军的内部发生了分歧。李弥不愿撤退,不愿自己辛苦打拼来的地盘白白丢掉,认为撤回台湾没有发展前途,故对军令的执行推三阻四;李弥手下的云南籍将领也不愿撤,认为离开了这片土地,他们将与生养自己的故土远隔千里。但柳元麟等“校长嫡系”是“撤军令”的积极执行者。“撤军”的*后结果,残军仍有3000余人滞留。蒋介石对“撤军”不力大为恼火,但又奈何不得“在外之将”,自此不再重用李弥,将其架空,让柳元麟担任实际上的总指挥,加强对剩余残军的掌控,对外则宣称残军已全部撤走。1954年年底,残部的番号改为“云南反共志愿军”。
至此,残军的实力大大削弱,柳元麟也大为收敛,不轻易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反攻云南。每当台湾方面要求上报战绩时,就以小股特务频繁地用“小偷小摸”的方式袭扰我边境,以此向上峰搪塞、邀功,暗地里埋头休养生息,保存实力。
缅政府由于再次应付国内反政府武装而无暇顾及残军。
“罂粟花”又一次残存下来。
屡战屡败的“反攻行动”
残军部队“光‘窜扰’,不‘光复’”的情形显然无法令“校长”满意。1957年夏,大陆开展整风运动,政治形势紧张。蒋介石乘势提出要对大陆进行“军事袭击”和“政治反攻”,指令逃缅残军在云南边境伺机组织武装暴动。
为此,残军蠢蠢欲动,制定了武装反攻云南的“雨季方案”,意图在当年的10月份——雨季结束前袭扰我境。
……
《江南诗性文化》内容简介:一说到江南,你会想到什么?雨巷里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还是荷塘里泛舟的采莲女?日出江花红胜火,还是烟
全书主要是以“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为基石面展开,以改革主线贯穿于学制文教、经济体制、偏练新军、法制狱政及立宪问题等方面论述
《未完成的肖像》内容简介:众人追求且有婚约的西莉亚,竟闪电嫁给一见钟情的德莫特。他们一起经历许多生活的磨难,终于建立一个美
旧五代史(1-6)--古典小说四大名著聚珍 本书特色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和宋朝之间曾有过封建社会中*后一次的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
《联结力》内容简介:我们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人取得联系。社会学研究表明:对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产生巨大影响的往往不是“强关系”,
《终结焦虑症(原书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焦虑和恐惧的世界。它将告诉你如何区分真实的恐惧与想象的
《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之走向最后的海洋 本书特色 《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走向“*后的海洋”》是苏联著名作家瓦西里·扬的优秀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蒙古人的入侵》中...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在承认行会具有重要社会政治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它在地方社会生活中的哪一些
破解古埃及-一场激烈的智力竞争 本书特色 讲述一个失传了一千五百年的古埃及文字重新解读的故事,一块破损残缺的石碑竟然成为揭开古埃及之谜的关键之所在。商博良因破解...
《在比较中学习:疫情防控公开课》内容简介:本书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组织编写,
北齐书-(全二册) 内容简介 李百药撰的《北齐书(共2册)》共五十卷,内容记载了公元五三四年前后北魏分裂,东魏政权建立,中经五五○年齐代东魏,到五七七年齐亡为止...
1911-1912亲历中国革命 本书特色 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采访+第三方立场=*真实客观、*接近本来面目的历史!一位普通在华外国人对当时时局的实地观察与切...
《唐景崧传》内容简介:本书从寒窗苦读中进士到热血请缨赴越南联络刘永福抗法,到任职台湾,后署理台湾巡抚领导乙未抗日,到自台湾
湖北革命知之录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吾国革命思想之渊源;湖北革命之动因;庚子汉口之役;庚子甲辰间鄂人思想之演进;科学补习所始末;日知会始末等。湖北革命知...
西汉文明之光-长沙马王堆汉墓 内容简介 1972年7月30日,新华社报道,长沙马王堆发掘一座距今2100多年的西汉墓,出土大批稀世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当年...
《文化创业》内容简介:本书站在全球科技创新的背景之上,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创业,涉及数十个代表
《每天一杯蔬果汁》内容简介:用蔬果打汁,一直被认为是健康的饮食法,尤其对女性,既保证了一天的蔬果摄入量,又不会增加油、盐的
鼎九州:帝禹时代 本书特色 在苍茫的东亚大地上,中国人的面目一点一滴地清晰了起来,他们热烈和乐观地开拓着这个全新而未知的世界。 为什么四大文明之中,唯有中...
博物志怪(全4册) 内容简介 华夏文明,传承千载,学问之道,渊深海阔。古人好学,“一事不知,以为深耻”;自古以来,“博物君子”,很受推重。不读书无以博物,欲为博...
近代中国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是本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论文集,它按照孙中山研究、政治与思想、教育与文化、经济与社会、史料辑存和学术动态这样的编排方式收录了许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