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俞:俞敏洪谈职场奋斗和人生成功

大智若俞:俞敏洪谈职场奋斗和人生成功

作者:CCTV《我们》栏目组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年:2009-01-01

评分:5分

ISBN:9787801707642

所属分类:成功励志

书刊介绍

大智若俞:俞敏洪谈职场奋斗和人生成功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做客《我们》栏目时,与现场嘉宾及观众围绕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的交流情况。内容涉及大学学习生活、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奋斗等诸多社会的焦点。同时,还辑录了他以往的一些精彩演讲,以及他充满睿智的个人语录等。全书生动地再现了“智者”俞敏洪与“师者”俞敏洪的形象与风采。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平凡的人是怎样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奋斗*终取得成功的。本书所附光盘是俞敏洪参加《我们》栏目的前期录影资料。

大智若俞:俞敏洪谈职场奋斗和人生成功 本书特色

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生活中没有绝境,绝境在于你自己的心没有打开。
任何伟大的东西,你分到日常的每一天去,都是很小的事情。
我在老俞身上真切地看到了这一点,经典的哲学,直白的语言,
虽然没有英俊的外表,却充满魅力的影响。
在成功的光环背后,俞敏洪似乎没有变化,从脸到手都瘦得非常一致,与想象中的新东方掌门人的身份实在不相称。

大智若俞:俞敏洪谈职场奋斗和人生成功 目录

第1章 老俞在《我们》栏目的精彩对话
附:CCTV《我们》栏目观众感言
第2章 老俞畅谈职场奋斗和人生成功
老俞演讲
给青年人的五句话
成功的秘诀
在“挑战企业家”的主题演讲
老俞日志
学会和父母相处
为生命背后那神圣的使命感而活着
生命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
先学会做人做事,再获得成功幸福
奋斗的理由很简单
海归求职就业关键词
如何让好工作找上门
创业要懂得分享
老俞语录
谈奋斗
谈情商
谈学习
谈成功
谈感情
老俞对话锡恩管理总经理姜汝祥
第3章 媒体眼中的老俞
成事的过程就是生命升华的过程
北大“踹”出来的新东方和俞敏洪
北大情结:北大踹了我一脚
难以承受之重
学者气的商人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走进北大,又走出北大
从创业,到守业
文化制胜,追求卓越
老俞的事业是怎样炼成的

大智若俞:俞敏洪谈职场奋斗和人生成功 节选

第1章 老俞在《我们》栏目的精彩对话
[《我们》栏目组荣幸地邀请到俞敏洪老师作客第19期和20期节目,以下是这两期节目精彩对话的完整呈现。——编者注]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对话,焦点集中在就业、择业这些问题上,请大家提问。
观众:我发现在就业这方面有一个问题,就是面试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展示自己。
俞敏洪:首先,在面试以前,对于一些面试技巧的培训,还是必要的。比如说如何面对老板,怎么样能够有问必答,而且答得恰到好处,包括眼神、脸色到底应该怎么展示。但这只是一个表面的东西。真正实在的内核,*重要的东西,是把你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我觉得这点*重要。比如说曾经有一个大公司面试工作人员的时候,他故意在地上放了两张纸,所有的学生进去面试的时候,都不去捡那两张纸,夸夸其谈说自已有什么样的本事,有什么样的才能。结果*后走进去一个学生,一句话没说,把两张纸捡起来放在总经理的桌上。结果总经理什么问题都没问,就说:“我录取的就是你。”为什么?细节!愿意弯腰捡两张纸这个细节,就摆明了他做事的踏实认真和仔细。人们就能看出,他这个人身上的特质和品德,当品德和特质显露出来的时
候,人们是不能不用这个人的。换句话说,说和做完全是两回事,我*钦佩的人,是不说就把事情做好了给你看的人。
观众:现在社会都在提倡诚信,我想请问一下您,假如说在面试的过程中,考官问我:“你能不能谈一下你的缺点是什么?”我到底应该诚实地告诉他,还是应该保守一些?
俞敏洪:问我的话,我会告诉他,我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优柔寡断,是我比较重要的一个特征。别人的意见,比较容易左右我的想法。但是这个缺点本身也有好处,比较有容忍度。很多事情不当下就发作,不容易伤害别人。这样的话我就把缺点当做优点说出来。因为一个人的缺点,往往也是一个人的优点,一条路的上坡,也是一条路的下坡。关键是能够把自己的缺点反败为胜,变成你在工作中的长处和优点。就业应聘的时候,你的优点如何比别人更加突出,比你有什么缺点要重要得多。
观众:我参加了好几场招聘会,发现很多公司的职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那么您是怎么样看待我们大学本科毕业生刚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这件事情?
俞敏洪:面对还在上大学的大学生,我有一个建议:寒暑假的时候,尤其在暑假的时候,不要光出去玩儿,一定要去找工作,而且找相对来说比较有名的公司。找工作可以不要钱,但是一定要记住了,要认真地工作,*后能拿到那个公司的一份对你认可的证明。再比如说大的公司,哪怕普通员工,他都要至少两三年的工作经验,那么你就要把范围缩小到相对来说不那么知名的公司。先去做着,这样的话你至少有了工作的机会和经验的积累,这是比较重要的。
其实我一想到大学生就业心情就比较沉重,从新东方本身就能看到这个现象。无数的简历像雪片一样飞过来,2003和2004年的时候我们本身招聘人也少,但是学生投简历的数量也少。现在我们人力资源部光处理信件,给学生回信,都要一个专门的人在那儿干。我们现在处理大学生应聘的简历都已经处理不过来了。大学应届毕业生进来的比例,跟我们招聘的总人数相比,比例
依然不是很高。有些岗位我们认为作为应届的毕业生,在这儿作为一个起步,他实际上是可以做的。但有的学生觉得,这个不符合自己的爱好,或者说这个不是自己的发展方向,或者说觉得这个岗位工资太低了,这样的情况很多。背后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当这些孩子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家里说:“没关系,你慢慢找。”
*后父母说:“在你找到工作以前,父母继续给你生活费。“这样就导致一些孩子对找工作并不是很迫切。实际上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单位,对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消化是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这个消化不是正常现象。因为这些孩子,他到*后必然还要去工作,只不过有一个缓冲期。当然有这个缓冲期,对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有的时候不是一件好事。
观众:俞老师您好,我本科是在武汉大学国学实验班学习的。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冷的专业,但是我喜欢它。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非常快乐。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学这个专业找不到工作,您对我们的建议是什么?
俞敏洪:我给你的建议是,在你坚持这个的同时,如果说实在找不到工作,你必须要有一个另外的能找到工作的技能。假如说你在学国学的同时,你的英文水平很好的话,就可以去当英文老师。而当英文老师,现在算是一个比较能挣钱的职业,也可以足够来支撑你的国学研究。
观众:您不觉得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吗?
俞敏洪:你现在的问题是你对国学感兴趣,但是你需要有一个养活自己的这样的技能。大学生毕业以后,首先就是要工作。我把它叫做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这是什么概念呢?先就业就是赶快先找一份工作,不要自己的父母养活了。我觉得一个大学生在22岁以后,还要父母养活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谓的职业是什么呢?我从事一辈子我想做的职业。当你职业做到一定程度,比如说你做了会计,*后你觉得自己出来开一个会计事务所,这就变成你的事业了。而*怕的是什么?失业。你把前面的就业、职业和事业做好了,失业就永远找不到你。
观众:在我个人看来,有时候在锋芒毕露和锋芒不露之间的这个度是很难衡量的。我想问一下如果是您的话,您该怎么衡量?
俞敏洪:上过新东方课的人都知道,新东方老师是无比张扬和锋芒毕露的。原因很简单,要看在什么位置上工作。假如你未来变成一个管理者或者变成一个企业家,或者是变成一个领导者的话,你一定是要内敛的。因为你内敛了才能给别人让出余地来,别人才能够跟着你一起干活。我在讲台上就是锋芒毕露的。但是我在回去管理新东方的时候,我必须是内敛的。是看什么场合
你展示什么样的个性的问题。
我很喜欢那种比较沉静的,但是你能从内心中感觉到他始终有一股火焰那样的人。而他的外表,是沉住了气。之所以沉得住气,是为了让他内心那个伟大的东西能够平静地用自己的信念去实现。一个人有目标以后*重大的标志是什么?是他把自己想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坚定信念内化了,变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当我发现有一个人,他拼命地在嚎叫,在喊着自己要做成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几乎立刻就可以判断,这个人的事情是做不成的。为什么?因为他还没做就先叫得非常响了,他还没做就已经喊得让全世界人民都听见了,所以就很难再做到。
观众:我是去年毕业的人民大学的学生,今年也在做传媒,我发现由于很多人失业了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工作,他们会选择回学校继续读书,您觉得合适吗?
俞敏洪:回去读书应该是这样一个状态:已经找到了工作,在工作中间有很多心得体会,未来自己喜欢的这个工作往前再看的时候,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上能力还不够,这个时候可以继续回去读书。
大家进入社会以后,一定要学会锻炼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堆面粉放在案板上,你去用手一拍,这堆面粉就散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心理承受能力。你把它加点水揉一下,再拍,就不一定散了,但是还是一堆很松软的面粉。如果说你再不断地给它加水,给它揉,揉到*后就变成了一个面团,你再怎么拍都不散了。你继续揉它,揉到*后,它就不仅仅是一堆面团了。你即
使用手拉它,它也不断,这就变成拉面了。人的神经承受能力,一定要达到这种状态你才能去参与社会,在社会中奋斗。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拍案而起的人,肯定是没有度量和心胸的人。对于你们来说,找工作一次被拒绝了,就不找了,就再也不去了,那你说你还能找到工作吗?找不到的。
新东方有一个学员,到美国大使馆去签证。签了三次都被拒签了,特别痛苦。
……

大智若俞:俞敏洪谈职场奋斗和人生成功 作者简介

王利芬,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曾任CCTV《新闻调查》高级记者、编导,《对话》制片人兼主持人,《赢在中国》、《经济信息联播》、《全球资讯榜》、《第一时间》等栏目总制片人。现任《我们》栏目总制片人兼主持人,著有《对话美国电视》、《变化中的恒定》等著作。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