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之路

大医之路

作者:邢思邵 编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年:2009-01-01

评分:5分

ISBN:978780231558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大医之路 目录

一代名医施今墨
苍生大医董建华
赵炳南临终话今昔
任应秋桃李满天下
关幼波与肝炎论治
刘渡舟的治学方法
中西兼通的祝谌予
医药皆精的王绵之
三代御医之后赵绍琴
妇科专家哈荔田
师古不泥的路志正
擅治肿瘤的段凤舞
朱仁康的科研丰收年
谢海州的用药之妙
郭维潍与平乐正骨
眼针专家彭静山
“大医精诚”贺普仁
北京有个“捏积冯”
不断探索内科热病的万友生
勇于进取的陈可冀
尚天裕和饮誉世界的小夹板
儿科专家刘弼臣
泌尿科起居室刘猷枋
周达春和五妙水仙膏
风湿病专家王兆铭

大医之路 内容简介

作者,邢思邵,退休十载,年逾古稀。1933年出生于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在作者少小离家时,那里盛产螃蟹,是一个鱼米之乡。乡亲们自诩:“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南有苏杭,北有胜芳。”虽生于斯,却未得地灵之气。
作者一生从事过两种职业,一为公务员,二为记者。退休前,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在15年的记者生涯中,只做了两件事,一是不遗余力地宣传党的中医药政策;二是大力报道名老中医的医术、医德、医风,颇受教诲和熏陶。作者没学过中医,自学而远未成才,虽然被聘有高级职称,在外行人眼中像个内行,而实际上作者却是一个“内行中的外行”,作者之所以不自量力,将从事中医药管理工作,中医药新闻工作十多年的客观历程用新闻形式记录下来,实出于对祖国医药这一民族瑰宝的热爱,本书收集的作品都是1981~2003年作者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为保持历史原貌一律未做修改。
谨将此书献给激励作者在中医药岗位上不断进取的前贤:崔月犁、吕炳奎、任应秋、赵炳南、董建华、关幼波、刘渡舟、赵绍琴、祝谌予、哈荔田十老,作为向他们的汇报,愿十老在九泉下安息。
本书的部分照片选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辑出版的大型画册《中国中医药》,部分照片由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高粮先生和健康报主任记者李祖慧女士伉俪提供。本书在编采过程中,得到作者的好友王凤岐、刘燕玲、马继红、孙永章、杨满等女士、先生的大力支持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医之路 节选

赵炳南临终话今昔
尽管北京中医医院名誉院长赵炳南教授由于年高体弱,早已不在门诊顶班,可直到如今,好多皮外科的病人一挂完号,还是一个劲儿地叫嚷着要找赵炳南。
赵炳南是有名的中医皮外科专家,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擅长治疗疮疡、痈疽、瘰疬、瘘管、顽癣,对白疙、“红蝴蝶”、狐惑症也蛮有研究。他的“熏药”、“拔膏”以及“黑布药膏”这三种独特疗法特别有效。在他行医的67年当中,以高尚的医德,精深的医术,不知治好了多少疑难病症,为病人解除了多少忧愁,真是有口皆碑,要不然怎么能连着当了好几届全国人大代表呢。
1984年7月初,正是庆祝建国35周年的前夕,我访问了85岁高龄的赵炳南。不想过了半个月,便传来赵老辞世的消息,这篇访问记也就成了我献给赵老的一篇祭文。
赵老当时虽在病中,身子骨挺虚弱,可一听说要谈35年来的感想,立刻来了精神头。他说:“我是个回族老中医,经历过清朝、北洋军阀、国民党、日伪统治几个时期,虽说有了点小名气,可人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备历,人生道路的酸、辣、苦、甜、咸五味俱尝。我的新生命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的,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赵炳南的今天。”
……

大医之路 作者简介

邢思邵,男、1993年出生于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曾任国家中知药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现已退休。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