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罗关系史(1880--1980)》是一项功绩卓著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不仅因为它是中罗关系研究方面的一项首开先河之举,而更重要的是它的题材和内容。毫无疑问,本书选取了一个众所关注的题材,即一贯持续发展、堪称国与国之间关系典范的罗中关系。同时,作者孜孜不倦地查阅了大量有关罗中关系的历史文献资料,广泛阅读了中文、罗文及其他文字的书刊中论及罗中关系发展的资料,对两国及其他国家政要就这一关系所做出的论断和评价进行审慎的思考,在写作过程中加以引用。刘勇博士在布加勒斯特大学的罗马尼亚教授们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1950--1960年代的中罗关系》,为本书的完成奠定了基础。作者在对相关史料、近年来中罗两国专家、学者和一些国际学术刊物提供的*新资料、信息进行科学而严谨的分析后,更加丰富和完善了这本新书的内容。本书的可称道之处,还在于作者对掌握的资料有着高超的组织与处理能力。他将中罗两国近一百年来关系的历史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高度的概括,融为一体,但其中又囊括了大量的有关双边接触、联系、交流与合作的信息,并依据当时的价值衡量标准、作者本人的正义准则及普遍的道德标准,甚至是不厌其详地将历史事件的意义加以点明。我相信,刘勇先生将继续他对中罗关系的潜心研究,在当代国际关系的背景下,不断开拓新的文献资源,对这一关系做出新的评价,形成新的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他的著作。《百年中罗关系史(1880--1980)》的出版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外交活动。因为它指出了上世纪后半叶中罗关系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在总结了中罗关系的特点,即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两国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互相尊重、两国开展合作和互助的愿望的同时,该书强调了这样一个真理:两国良好关系的基础在于,两国和两国人民有着共同的现实利益和对未来的憧憬;而且双方都认识到,每个国家的振兴,都是这个国家在为实现自身理想而付出努力后获得的成果。再者,这部著作援引中罗关系发展的历史事实,强调说明了在构建一个公平、公正、道德、和平与和谐社会的格局中,每个国家都作出自身的努力有多么的重要。
《百年中罗关系史1880-1980》的出版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外交活动。因为它指出了上世纪后半叶中罗关系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在总结了中罗关系的特点,即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两国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互相尊重、两国开展合作和互助的愿望的同时,该书强调了这样一个真理:两国良好关系的基础在于,两国和两国人民有着共同的现实利益和对未来的憧憬;而且双方都认识到,每个国家的振兴,都是这个国家在为实现自身理想而付出努力后获得的成果。再者,这部著作援引中罗关系发展的历史事实,强调说明了在构建一个公平、公正、道德、和平与和谐社会的格局中,每个国家都作出自身的努力有多么的重要。
《百年中罗关系史1880-1980》是一项功绩卓著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不仅因为它是中罗关系研究方面的一项首开先河之举,而更重要的是它的题材和内容。毫无疑问,《百年中罗关系史1880-1980》选取了一个众所关注的题材,即一贯持续发展、堪称国与国之间关系典范的罗中关系。同时,作者孜孜不倦地查阅了大量有关罗中关系的历史文献资料,广泛阅读了中文、罗文及其他文字的书刊中论及罗中关系发展的资料,对两国及其他国家政要就这一关系所做出的论断和评价进行审慎的思考,在写作过程中加以引用。刘勇博士在布加勒斯特大学的罗马尼亚教授们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1950——1960年代的中罗关系》,为《百年中罗关系史1880-1980》的完成奠定了基础。作者在对相关史料、近年来中罗两国专家、学者和一些国际学术刊物提供的*新资料、信息进行科学而严谨的分析后,更加丰富和完善了这本新书的内容。《百年中罗关系史1880-1980》的可称道之处,还在于作者对掌握的资料有着高超的组织与处理能力。他将中罗两国近一百年来关系的历史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高度的概括,融为一体,但其中又囊括了大量的有关双边接触、联系、交流与合作的信息,并依据当时的价值衡量标准、作者本人的正义准则及普遍的道德标准,甚至是不厌其详地将历史事件的意义加以点明。我相信,刘勇先生将继续他对中罗关系的潜心研究,在当代国际关系的背景下,不断开拓新的文献资源,对这一关系做出新的评价,形成新的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他的著作。
刘勇,1957年出生,北京市人,1982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本科毕业。1986年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入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科部任教师至今,现为教授职称。1999年作为政府公派留学生到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历史系作访问学者,2001年被该系对外关系史专业招收为在职博士生。2005年在该校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当代中国史和当代中国对外关系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员。 近年发表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大论争——建国以来重要论争实录》(珠海出版社2001年)、《影响中罗关系曲折发展的若干因素》(《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4期)。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 孙子兵法 内容简介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
这是一部探讨中日战争军事史的概论性著作,书中作者认为,全民族性的非正规战即游击战对中国最终战胜日本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1921-2003) 内容简介 这部140万字的辞典,如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届至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1600余人的简...
历代名臣奏议选译 内容简介 对古今中西文化关系提出一个人人都可接受或大家都必须遵守的统一范式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就对中国古典文化来讲,全盘否定和全部继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0卷) 内容简介 本卷与第31卷属同一单元。这一单元包括马克思在1857-1861年撰写的经济学手稿和经济学著作,分为两组。第1组是1857...
本书中每一个条目的介绍都有完整的性能数据、主要识别特征、车型发展简介、变型车种类、现状、使用者名单及制造商。绝大多数条目
B-2“幽灵”:威力超强的隐身轰炸机 本书特色 从飞翼设计、躲避雷达的隐身性能,到核弹发射能力,B-2是一部威风八面的战争机器。在《B-2“幽灵”》中,深受欢迎...
和谐之道 节选 br />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md...
近世欧洲政治社会史(上下卷) 内容简介 这本书的篇幅很大,是著者有意要这样的。并不单是因为它所论及的时代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复杂的而又*有趣的时代,但也是因为它对...
尼泊尔与中国 内容简介 尼泊尔是中国的西南近邻,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把中尼两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此书可谓尼泊尔友人全面论述从古至今中尼友好关系的**部著作。书的前四...
五代十国制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贡举制度、选官制度、考课制度、职官制度、殿阁制度等。五代十国制度研究 目录 序言**章贡兴制度一、常举与制举科目二、知...
普洛科皮乌斯战争史-全二卷 本书特色 《普洛科皮乌斯战争史(套装全2卷)》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普洛科皮乌斯战争史-全二卷 内容简介 这部拜占庭历史名著,由王以...
阿拉伯世界与巴勒斯坦问题 本书特色 《阿拉伯世界与巴勒斯坦问题》依靠深厚的世界历史研究,动态展现了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及其曲折发展,全景展现了作为阿拉伯世界一分子...
君主论-对政治斗争技巧最诚实的报告 本书特色 目前对国内外文学作品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较多,也较为成功,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名著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比较少...
中国共产党简史(普及本) 内容简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 0 0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以下简称《简史》),已由人民出版...
正道:中国文化源流的资政智慧 本书特色 以道为本:“日月行焉,四时行焉,天何言哉?”道义不可违,潮流不可逆。极盛而衰,物极必反,宜中庸之道。爱民以仁:“君,舟也...
宋代路分长官通考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巴蜀书社出版★ 由历史学家李之亮编写★ 资料翔实、全面,查阅方便★ 2003年一版一印 《宋代职官通考》系列,...
大国的解体与重生-戈尔巴乔夫&普京 本书特色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世界*重大的政治事件。本书聚焦苏联解体、新俄罗斯诞生,内容涵盖了从1917年苏维埃政权的确立,...
行政体制改革论 本书特色 《行政体制改革论》是魏礼群近些年来关于行政体制改革问题的部分文集,是不断思考、深入研究行政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全书分为七...
兵无常势-我读《孙子兵法》 目录 前言《孙子兵法》总论一、掌握一种认识论与方法论二、战争的空间形态三、战争的时间形态四、战争的层次五、《孙子兵法》的潜内容六、《...